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數學教學研討會學習體會: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小學數學教學研討會學習體會: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2024-08-01 閱讀 1233

小學數學教學研討會學習體會: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20**年4月29-30日,我有幸參加了在z舉行的z市小學數學“統計”專題教學研討會。會議結束雖然好多天,但是那精彩的課堂,到位的點評,熱烈的討論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邊??吹接诳崎L博客里骨干群成員優美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深刻而透徹的學習體會,我被深深的吸引著,感動著,同時也在思考:自己該以什么樣的角度審視這次會議呢?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婦女之一奧普拉曾說:“一個人可以非常清貧、困頓、低微,但是不可以沒有夢想。只要夢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處境。”是的,在這次研討會里我不但增長了的知識,開拓了視野,更從小學數學團隊的身上看到了智慧與夢想,他們的汗水讓夢想飛揚!

一、統計世界,魅力無限

此次“統計”教學中的三個課題:折線統計圖、眾數、統計我都曾執教過,但很少在歷來的講課比賽中見到過。雖然《眾數》和《統計》內容教材修訂后小學階段都已刪除,但九位執教的教師對教材深邃的思考,對學生智慧的引領都值得我去學習,這是教師高超教學能力和藝術的體現。

《折線統計圖》我曾執教過,當時雖然借助課件有條理的分析,但學生始終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理解有難度。從三節課中看出,執教教師采用了多種直觀策略引導學生理解折線統計圖的這一特點,如:結合生活中的爬山情景理解陡、緩的含義,間接滲透折線統計圖線的變化特點;用手勢反復比劃,體會線的變化特點;借助多媒體手段呈現由條形統計圖向折線統計圖的演變過程,自然對接;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的板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我的思考:

幾節課中折線統計圖都是通過課件直觀呈現形成過程,在討論時多數觀點也支持先認識再畫。記得我曾聽過此課在山東省講課一等獎的視頻,教師是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經歷折線統計圖的形成過程,在思辨過程中體會其特點。畫與認識相結合,效果也不錯,這節課是否也可以有新的展現形式?

《眾數》的特點理解起來比較枯燥和抽象,三位教師在認真研讀教材,學生的基礎上設計本課,力求學生在充滿智趣的數學課上體會眾數的特點,理清眾數與平均數、中位數的不同。如龐德昌和李守強老師都創設了富有層次性的問題情境,為引入本課的學習作好鋪墊;龐德昌老師借助條形統計圖的對比直觀感受眾數在解決此類問題的優越性?!半s亂無章的數據變得有條理,很多問題迎刃而解”,“善于觀察,你會發現數據之美?!薄芭实?,你會看見不一樣的風景,學習,會讓你看見最美的風景?!痹谶@里我們不僅理解了眾數的特點,更欣賞到知識以外的東西。

我的思考:眾數與平均數、中位數的聯系與區別的表述太抽象了,能否換個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學生只需理解,有必要呈現嗎?

《統計》是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領域最后一部分教學,幾位執教教師從不同的視角研讀,展現給我們一個更寬更廣的統計世界。生動的課前交流否定了我們堅信的“眼見為實”;貫穿始終的生活情境體會了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獨具匠心的課堂總結讓人眼前一亮,如口頭作文《統計中的》;內容各異的板書設計讓我們揭開統計的面紗,看到它的真面目。

我的思考:幾節課都過分強調了眼見為虛,這樣易給學生誤導??梢猿尸F幾個信息呈現正確的統計圖,在對比中加深對統計數據與結果的分析,提高學生的辨別、分析能力。

另外,負責研究相關課題的骨干班成員也做了精彩的展示。同樣的課題,不一樣的精彩,對比自己曾經的課堂教學,才知道自己的認識是那么膚淺,教學設計是那么淺顯,真是愧對學生啊......世界無限廣闊,知識永無窮盡。只有腳踏實地,潛心研究教材,才會收獲美麗的數學課堂。骨干班的成員們,我為你們驕傲,你們是好樣的!

“Y圖評課”讓人眼前一亮,使觀者從聽、看、想三方面進行有效梳理,成果顯著。

二、短暫會議,無限感動

1.誰不說俺家鄉好!

本次活動不僅有精彩的課例、動聽的歌聲,更有一種濃濃的人情味。潘旭主任,一位學識和人品都讓人敬佩的老教研員,退休后離開了他一生鐘愛的教育舞臺,但于老師沒忘記這位元老,以會議的形式為他接風。聽著潘老簡短的點評,看著潘老真摯的文字,絲絲感動源自心底?!罢l不說俺家鄉好!”是呀,小數團隊不僅是夢想啟航的地方,更是心靈休憩的港灣......聽說潘老要出書了,試想自己退休后,是不是也能像潘老這樣且行且研究,為教育的發展貢獻余熱?那就趁著年輕好好積攢力量吧!

2.小學數學骨干班-夢想在這里啟航

當初成立骨干班時,縣里的教研員也動員我去申請一下,無奈當初孩子太小(一歲),實在跟不上??粗磉叺暮糜讯既肓斯歉砂?,心里很是羨慕。今天一見,果然不同反響。40位骨干班成員個人備課-25位選拔入圍-9位選手幸運執教,這是一個怎樣的歷練?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是呀,沒有這樣的動力,這樣的折磨,他們怎么能化繭為蝶,站在這個夢想的舞臺?“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其中要感謝一個人,我們才華橫溢的于老師?!盎疖嚺艿每?,全靠車頭帶”,一個好的領導決定一個團隊的素質,看著一次次成功的會議,聽到不斷傳來的喜報,可以想像這背后的汗水與智慧!于老師是成功的,也是幸運的,做于老師的學生更是幸福的!慶幸這次學習沒有白來,相信每一位與會者必是期待而來滿意而歸。是該給自己好好定位了......

總有一些畫面觸動歲月的神經,總有一段優美地旋律縈繞心頭,總有一段回憶深埋心底。此次會議會成為一幅優美的畫面,一首動聽的旋律,定格在我的記憶深處,鞭策我在教育的路上不斷前行!

篇2:泰新一中高三數學教學研討會發言稿

泰新一中高三數學教學研討會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新泰一中數學教研組任課老師楊銳,在20**年20**學年擔任數學備課組長,取得備課組成績和個人教學成績雙豐收。現在我介紹一些我個人和備課組在高三復習中的做法,與大家交流。

高考命題是以《高考數學考試說明》為依據的,高三數學復習要以《說明》為指導,在內容取舍上,應以考試內容為準,不隨意擴充、拓寬和加深;注意各知識點的難度控制。

一、復習步驟和目標

第一輪:注重基礎.(20**年9月初20**年3月上旬).6個半月。定位是以點帶面打基礎。以課本為依托,夯實基礎,以章節為單位,將零碎與散亂的知識點串起來,并將它們系統化,加強知識的縱向與橫向聯系,重點在于將各知識點的網絡化及融會貫通,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的數學知識的主要來源,學生最熟悉,最親切。為了對中學數學教學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高考試題源于課本,高于課本,有些是課本題目經過加工改造,組合嫁接而成,有些甚至是原題。課本是考試內容的具體化,是中、低檔題目的直接來源,是解題能力的生長點。因此,數學復習要立足于課本,重基礎教學??谔柺牵夯A基礎再基礎。

第二輪:(20**年3月上旬5月初).一個半月。定位是重點專題上臺階,綜合訓練提能力。要求:瞄準考點,精設專題,使所學知識與高考好好對接。方法:突出重點,歸納遷移,加強做題的規范性,準確性和時效性訓練,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口號是:提高提高再提高。題目的難度較第一輪略有上升.先是分章節的綜合訓練,(制度大全)教師主要是評講卷,針對卷子中學生暴露的問題一一點評;然后是針對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主要側重于選擇題和填空題的訓練.

專題安排主要是:主干知識6大塊:(1)函數、方程、不等式、導數;(2)數列;(3)三角;(4)解析幾何;(5)立體幾何;(6)概率與復數.主要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能力.

第三輪:(20**年5月初至高考)1個月。定位是綜合訓練攀高峰,知識回扣固基礎。根據各地的高考信息編擬好沖刺訓練的模擬試卷,通過規范訓練,發現平時復習的薄弱點和思維的易錯點,提高實踐能力,走近高考.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擬題,這時候是高強度的訓練.訓練考試技巧和學生的應試心理的調整階段,也就是加強非智力因素的訓練了.回歸課本,查缺補漏,再現知識點.樹立信心,以積極的心態應對考試.口號是:規范規范再規范。

篇3:《小學數學畢業復習》研討會聽后感

《小學數學畢業復習》研討會聽后感

今天下午,我參加了區小學數學畢業復習研討會,

雖然參加對象是執教六年級的老師和名師班的學員,

我只是個只教過低段的數學老師。

高段從未接觸,更何況是畢業班。

但是,一個下午2節展示課、名師班的團隊亮相和教研員的講話,

還是讓我收獲頗豐的。

兩節展示課,兩位老師各有風采,

雖然對于這些教學內容、復習重難點并不是非常熟悉,

但是這種錯例展示課還是很少見的,

而且完全可以借鑒,可以用在平時我們每單元的整理復習課中。

上課之前給學生做前測,再分析歸因,兩位老師的錯例都來源于學生,

這很好的體現了生本課堂的理念!

特別是第一節課《“運算定律性質”的整理和復習》,

張老師先通過練習激活學生的認知,

然后再系統整理所學的運算定律和性質,形成知識網絡,

然后再出示之前的錯例,讓學生自診自治,最后進行剖析。

我覺得這樣一堂課是非常成功的,而且也給了我一些啟發,以前整理和復習課怎么上一直是我最頭痛的,現在終于有了一個借鑒的榜樣!

講座的最后,謝作長主任概況了復習課要怎么上,

他說,復習課最好要“兩份作業,兩節課”。

第一份作業,是關于本單元知識點的前測,要求不多不少,難度低,面要廣。

而第一節課,則是根據這份作業出現的錯題而備課,分析歸類,找出錯誤原因,上課的時候,整理知識點,形成知識網絡,然后歸因錯例再對癥下藥。

第二份作業,則可以針對第一份作業的錯例設計,不顧面要顧典型,難度要有所提高。

第二節課,要有所提升,一開始就直奔錯題,進行歸因,對癥下藥,最好對學生還要有一些溫馨提示,

第二步再深化練習,現場反饋。

最理想的狀態是這節課后將沒有作業!

謝主任還說,我們現在聽課更多的要關注課堂的觀測技術,要學習一些量表,注意關注課堂上學生的有效活動,這樣子才更有幫助。

最后還提出了備課要求,不再是教案,而是學案,最好是表格式的,

要有學習目標,教師活動,更重要的是要有學生活動,考慮到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還要有備注欄,

只有這樣備好一堂課,才能真正做到學生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