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我不是潘金蓮心得體會

我不是潘金蓮心得體會

2024-08-01 閱讀 6022

我不是潘金蓮心得體會【一】

一口氣讀完了劉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蓮》。

興奮之余,有些震撼!

初次接觸劉震云的作品,是在上大學的時候。讀了他的《一地雞毛》,感到河南竟有這樣才華橫溢的作家,從此便與他的作品結緣。

從《手機》到《我是劉躍進》,從《一句頂一萬句》到《我不是潘金蓮》,劉震云的作品愈加老道成熟。其語言簡潔而又老辣,歡快而又尖刻。他總是用那反反復復的句式,輕輕地撩撥人物內心深處的隱私,逼迫其抖露出來,讓所有人都處于尷尬之中,感嘆這尷尬的人,尷尬的事,尷尬的生活,尷尬的社會!每部作品都蘊含著仁慈的真性情,散發著刻骨的冷幽默!

有人說:*是政府的蛋,只要一捏,各級官員就會疼得鉆心。《我不是潘金蓮》就是以農村婦女李雪蓮的*為主線,刻畫了各級政府官員害怕*,仇視*,千方百計地阻止*,而不去深入民情,了解民意,解決問題的官場現形記。

李雪蓮以二十年的青春年華為代價,四處*告狀,目的就是要為自己討個清白。然而卻適得其反,愈加不清白,逐漸成為各級官員的眼中釘,肉中刺,最后淪為眾人眼中的異類!

這根本不是虛構,這其實就是我們身邊活生生的現實!真應了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歷史未必是真的,而小說未必就是假的!

可見,我們的作家時刻以悲天憫人的大愛情懷,在關注著我們的社會,在敲打著我們的靈魂。

好在我們的社會還能容許這些作品的出版,并獲得了大獎,也是進步!

我不是潘金蓮心得體會【二】

午間的閑暇通常我都是守侯在計算機旁度過的,今天也不例外。我“幸運”地看見了一篇標題為《為潘金蓮*》的文章,一時間感觸頗多,現整理成文,為博眾會員一笑而。

文章首先提到的是“潘金蓮的個人功過已經蓋棺定論,在國人心中的含義已經約定俗成。有句俗語說,謊言說了一百次也便成了真理。許多事情并不因為真的如此,而是因為在我們還沒來得及思考之前,已經有人在我們面前把謊言念叨了一百遍。”我想,九泉下的潘嫂如果有知的話,看見上面的幾句話她一定會為此感激萬分!因為簡練的幾句話便給后人對潘嫂的評論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原來民眾對潘嫂的認識僅僅還是處于人云亦云的“謊言”階段,《為潘金蓮*》一文講引導著我們走出“謊言”,讓我們有機會來看看潘金蓮的“真實”的面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是怎樣的一付“真實”呢?

首先,文中對武大郎的評論:“武大郎矮如地虎,面容丑陋,用時髦的話講就是‘太對不起觀眾’,而且二人年齡懸殊。”

我們知道,從大的方面來講,社會的穩定依賴于組成它的一個個小家庭的穩定。而家庭的穩定是依靠夫妻雙方來共同維持的。許多時候,夫妻雙方就象是歌中唱到的那樣:“所以牽了手的手,沒有歲月可回頭”,因為婚姻是兩人一生的相守,是兩顆心的相互依托!

夫妻間從談婚論嫁之日起,在接納對方的同時就已經連同對方的身材[武大郎不高];職業[武大郎是個體小商販,非國家公務員和企業家。];學識[沒有什么文憑]等一系列的不足都一并接納了!當你決定娶一個人或者嫁一個人,做出了決定你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因為你畢竟不是無行為能力人!是這樣嗎?武大郎沒有弟弟武松英武,沒有西門慶倜儻,這是事實。但是武大郎在感情方面可曾對不起潘嫂?沒有!盡管他不瀟灑,不解風情,這樣就可以成為潘嫂紅杏出墻的理由嗎?這樣就注定了他一定要被妻子殘忍地毒死的命運嗎?他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老婆。他資挑著擔子風里雨里走街竄巷地叫賣為了什么?道理很淺顯。

文中肯定了潘嫂的性饑渴,從下面的幾句中我們不難得到證實。“見到了充滿魅力的英俊瀟灑的武松弟弟。壓抑在內心深處的****被再次激發,頓時潘金蓮平靜的內心激起了層層漣漪。”“潘金蓮一方面飽受良心的譴責,一方面又本能地思念著西門大官人。因為與他在一起,她有種說不出的快樂。”“****像干柴遇烈火一般是她所無法控制的了。”

看看我們的潘嫂,看見了武松,于是開始“春心蕩漾”。在王婆的“蠱惑”下成了陽谷縣的“企業家”西門大官人的“情人”。在情婦制度還沒有得到良好實施的宋朝,她超前的意識和行為促使她過早地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我們都知道潘嫂是在丈夫靈前被武松所殺,這樣的下場不足以告戒現在的人們嗎?

我們假設武松有著作者同樣的意識,那么“通奸殺夫”一段之后就沒有了酣快淋漓的“獅子樓”的那出戲!因為武松不認為嫂子的作風是錯的!!我們不妨想象一下,當西門大官人的事業一蹶不振的時候;當他的眼角堆滿了皺紋、他步伐蹣跚、不再是翩翩儒雅的公子的時候;當他也需要“哥倫比威”之類的春藥來延長床第之歡的時候,西門慶已經不是當年的生龍活虎的他了!我們的潘嫂欲火正中燒,于是乎,由一個新的人選來取代“大官人”已經成了當務之急!偏偏那時候還沒有“性用品商店”。于是她刻意的開始留意“西門大官人二世”,并且在“西門大官人二世”衰老的時候,她會把目光看著“三世,四世。”

文章曾經提到這樣的一句,“當初潘金蓮嫁的是武松,也許她命運又會是另一番結局。”

我想知道的是具有一個如此“強烈****”的女人,她如果嫁給了同時期的岳和,那么她就一定是在岳飛背上刺下“精忠報國”的岳母了嗎?我們知道這樣的一句話:“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女人!”在許多的時候,女人造就了男人。而不是嫁了個偉大的丈夫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女人!

文章的最后以點帶面地提到“潘金蓮的悲劇正是整個封建社會婦女的悲劇啊。她其實是一個在不自覺間追求婦女解放的悲劇英雄。”我認為潘嫂的悲劇并不是整個封建社會婦女的悲劇,促成封建社會婦女的悲劇的原因應該是當時的社會制度!和“****”無關!

如果說她是一個在不自覺間追求婦女“性”解放的悲劇英雄的話,或者我會贊同!她真的愛西門慶那么她完全可以離婚,我們假設潘嫂向武大郎提出離婚,武大郎能扯過她的頭發連撕帶打嗎?就在武大郎發現了她的奸情之后,他還是苦口婆心地勸老婆,難道不是這樣嗎?

潘嫂不想過了,依照武大郎善良的天性他很可能真的給潘金蓮寫下休書,來讓她去尋找她自己的愛情!如果潘金蓮真的提出了離婚,那么我們應該尊重這位勇于向封建禮儀叫陣的女人!

她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她是個英雄!我甚至會在路過山東原陽谷縣的時候向潘嫂居住過的地方行注目禮!但是她沒有提出離婚,我想問有必要為了追求所謂的婦女解放而殺了丈夫嗎?我在此特別提醒一些丈夫們,您的妻子是否有著“追求婦女解放”的思想?如果您的妻子碰巧真有這樣的思想,那么在你生病期間,你妻子給你的藥你可千萬當心啊!

我不是潘金蓮心得體會【三】

**是中國電影逆襲的一年,全年總票房400億元,國產片票房占了60%。更可喜的是,國產片不僅票房可觀,質量也大幅提升,《捉妖記》《煎餅俠》《大圣歸來》等片叫好又叫座,一時間成為全民熱點;《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老炮兒》《心迷宮》等電影更是影評人和觀眾都交相稱贊的佳作。

而往年風頭很勁的進口大片與國產片比起來,無論票房還是口碑似乎都被壓了一頭。**年國產佳片頻現,讓我們看到中國電影的希望,**年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華語大片,我們不妨來展望一下。

影片改編自作家劉震云20**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在如今各種火熱的網絡小說包圍中,這樣一部文學作品略顯質樸,但在改編成電影的過程中,各種亮點卻紛紛涌現。

《我不是潘金蓮》是馮小剛導演時隔三年的新作,女主角是范冰冰,這也是馮小剛、劉震云、范冰冰在《手機》之后,時隔12年再次合作。

《我不是潘金蓮》的原著講述了一個荒誕的、有些黑色幽默的故事:普通的農村婦女李雪蓮為了糾正前夫說的一句“我看你就是潘金蓮”,堅持告了二十年的狀。這樣一個看起來心酸的故事卻處處充滿了無奈的幽默。正如馮小剛導演在微博里寫道:“幽默有三種,一種是語言的幽默,一種是事情的幽默,第三種是背后道理的幽默。《我不是潘金蓮》屬于第三種。”

馮導拍了這么多年“馮氏喜劇”,要傳達給觀眾的就是幽默,時間在流逝,藝術的追求在進步,馮小剛要表達的幽默也從“語言的幽默”變為了“事情背后道理的幽默”。說到為什么要拍《我不是潘金蓮》,導演說:“我這個年齡并不是急著要拍很多電影,我其實還是要拍一部值得拍的電影。”

12年前出演《手機》中的武月,是范冰冰第一次拍電影,12年后,她挑戰了一個離自己如此之遠的角色。馮導說,《我不是潘金蓮》中,有名有姓的男演員有28個,女演員卻只有范冰冰一個,真的是眾星捧月,而冰冰沒有辜負這樣的眾星捧月。

除了主創的引人注目,本周發布的《我不是潘金蓮》先導預告也引發了觀眾的熱議,因為預告片的畫面是這樣的~預告片中的圓形畫幅到底有什么深意,圍觀群眾有眾多看法,而導演馮小剛與本片攝影羅攀都已證實,圓形畫面不是預告片的一個噱頭,正片也將全部采用圓形畫面。

如此創新的方式讓《我不是潘金蓮》具有了先鋒實驗的意味,而在中國傳統藝術中頻繁出現的圓形畫面將使這部電影充滿濃厚的“中國風情畫”的味道。拍攝一部圓的電影,并不是簡單地把原本的畫面加上一個圓形就好,整個的構圖、拍攝方法都要改變,看馮小剛導演如何在視覺語言上進行這一創新是令人興奮的。范冰冰將如何演繹這個離自己如此遙遠的形象也是令人興奮的。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心得體會范文|心得體會怎么寫|心得體會格式

篇2:領導干部《我不是潘金蓮》心得

領導干部看《我不是潘金蓮》心得【一】

主人公李雪蓮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意外二胎懷孕后,擔心在化肥廠開車的丈夫被開除,所以想出假離婚的注意。樸實善良的她看到別人成功鉆政策空子后,自己也想效仿一番,不料弄巧成拙,成了騎虎難下的東施。離婚后,丈夫另覓新歡,拋棄了她和導火索女兒。

故事就從李雪蓮告狀開始。目的只有一個,讓丈夫秦玉河承認當時和自己離婚是假的,同時和自己再結婚,然后再離婚。--終極目標是讓世人知道當時離婚真的是假離婚。可是,當時離婚辦理的手續是合法的,那個部門都不能證明是假的。

也就是說,只要唯一知道真相的丈夫不承認,這個狀告到哪里都是撞南墻。但是,李雪蓮卻認為,假的就是假的,總有人能說清楚。所以,就開始了漫長的*過程,而且把不能證明離婚是假的相關單位負責人,包括法院庭長、縣長等一系列官員都列上了被告名單。最終,她陰差陽錯地混進了人民大會堂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場,引起了國家重要領導人的重視,一條線上的螞蚱全部被拿下。

但是,仍然沒有人能證明當時的離婚是假的。

之后的二十年,李雪蓮在各級政府的圍追堵截中年年在兩會期間進京*。雖多次被堵、被抓、被截,但依然不曾放棄。沒有人相信,她年年*的決定權竟然在一頭牛的手中。因為她萬念俱灰,認為沒有人相信她的時候,牛的無意識點頭和搖頭讓她看到了希望,她覺得自己被牛理解和信任了。--而誰會相信她是否*是由牛決定的呢?--以至于很有工作方法的市長在親自會見了李雪蓮之后都對她“徹底失望”了。

所有所有這一切,讓人覺得及其荒誕,但她又仿佛就在現實生活中,就在我們周圍。這或許就是這部小說的神奇之處。故事中的人和事讓我們覺得如此熟悉,就仿佛現實中的種種場景被作者毫不掩飾地搬進書中,呈現在讀者眼前。劉震云先生真不愧是大家,是直面社會現實的優秀作家。

現實中確有這樣的事情,*戶眼見*無望,打算放棄,但各級政府部門卻早已把他們視作眼中釘、肉中刺,打不得,抓不得,只好派人保鏢一樣緊緊尾隨,特別是國家或者政府召開重要會議的關鍵時期。現實中,也有的*戶把清了天朝的脈,關鍵時期故弄玄虛,嚇得對方重金收買,求得財盡心安。或許,這就是前幾年*界的“潛規則”。

最精彩的是小說最后,當年被撤職的縣長史為民,因為奔喪年關被堵北京火車站,家中老友重病危在旦夕,危機時刻,老史靈機一動,打出“我要申冤”的字號,即刻招來便衣警察,他被遣送回家。而得之真相后的警察苦笑不得,但為了交差,他們打算將錯就錯,向上級匯報老史真的有冤未雪。--如此,皆大歡喜。

如此喜劇化的結尾,讓人真的笑不出來。只有感嘆作者的大手筆,贊嘆作者入木三分的敘述和表達。還有文中的諸多官員名字也頗有意思,比如王公道、董憲法、鄭重、蔡富邦等等,都和《紅樓夢》里的賈雨村、甄士隱有異曲同工之妙。

放下,過兩天再回味。趁熱打鐵,打開《一句頂一萬句》。

領導干部看《我不是潘金蓮》心得【二】

1.片子里上級和下級在一起那種神態、語言和肢體擺放,太貼近現實了,雖然一些地方略有夸張,但是總體上體現了中國官場的生態。例如張譯那個見到縣長那個自己和自己的握手,真是神來之筆,一下子把小人物的局促、狡黠、尷尬和迫不及待邀功的復雜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2.四個人看*戶,這幾乎基層人員都干過的事。不過我們一般的一兩個人。不過總有看不住的時候。每年兩會,這就是斗智斗勇的時間啊。路上設卡堵截,北京抓人,總之要穩住穩控對象。還有為了不讓*戶進京,給了很多實惠,解決好多問題,這都很真實。

3.法官吃了原告吃被告,雖然是依法判案,可國情鄉土使然,群眾不買賬。

4.喝茶。這個詞的特殊含義怎能讓人不發出會心的微笑。

5.片子出現的都是縣長、市長、省長和隱晦提到是總理的首長,刻意回避了黨委系統,政治需要,也是過審必須吧。好幾處說教的政治臺詞和最后的轉變作風旁白,也可以理解。國外的版本估計沒有這些,諷刺效果更強一些。

6.兩會代表討論、開完會某某留下和縣長訓話,好多人作筆記,這些個場景經歷過很多次,哈哈,還是挺像那么回事的。

7.問題解決了,沒有狀可告了,一下子失去生活的動力,自殺或者病倒,這種情況都有。

8.劇情最后,黑了一下獨生子女政策,反過來就是贊了現在的全面二孩政策,馮小剛政治上真是太會把握方向了。和老炮的寫舉報信給中紀委有一拼。

9.李雪蓮的問題要是解決了,就太偉光正脫離現實了,不解決又沒法收尾。所以把前夫寫成意外死掉,也是沒有辦法的處理辦法吧。

10.最后說說范冰冰的演技,并沒有太突出之處,一些地方還有出戲的感覺,一路全憑好多綠葉扶襯。比起男演員們個個狂飆演技,范爺也就是個票房保證。

還有圓形鏡頭,視野真的太小了,大概象征了李雪蓮堵得慌的內心,去北京變方的,稍稍疏解一些,最后想通了,才全屏,也不失為一種表現手法。

領導干部看《我不是潘金蓮》心得【三】

初讀《我不是潘金蓮》,我想到的是《秋菊打官司》,我以為這又是一個表現農村婦女一根筋的故事,看到后來我明白了,李雪蓮的故事遠遠沒有秋菊那么簡單:秋菊挺著大肚子東奔西走,不過是為了“討個說法”,而李雪蓮的故事在要求把“假的說成假的”或者“讓真的變成真的”的同時,很大程度上挑戰了我們這個社會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眼下這個時段,全國上上下下所有的黨政官員們最為敏感的告狀問題。

告狀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告狀所引發出來的一系列問題,說明白點就是摘烏紗帽的問題,何況還是到北京去告狀,何況還是到人民大會堂去告狀,何況還是“兩會”期間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去告狀,這就難怪故事中從鄉長到縣長再到市長一干人等草木皆兵戒備森嚴最終大張旗鼓不惜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圍追堵截了,這也難怪李雪蓮的漫漫告狀路走了二十年并且差一點為此搭上身家性命。

正常反映問題沒有人理你,頭頂著“冤”字去*就有人問了;正常的*沒有人在乎你,隨便找個理由就把你打發了,越級告狀就有人管了;平常日子即便是越級*也沒有啥,至多派個人把你接回來扔進看守所拉倒,“兩會”期間你要*你就是大爺,何況你不但要*而且要越級,一越就越到了北京越到了人民大會堂。你要進人民大會堂原本是沒有可能的,誰都知道“兩會”期間的大會堂層層安保針插不進水潑不著,偏偏你不但進去了而且告狀告得你的父母官們一個個丟了烏紗,那他們的后繼者還不像防賊一樣防著你?制度大全

一個女人,二十年狀告下來把自己的自己的冤枉“由芝麻變成了西瓜,由螞蟻變成了大象”,這故事夠荒誕了吧?更荒誕的是事情的戛然而止是因為李雪蓮的前夫突然車禍去世;更更荒誕的是心灰意冷的李雪蓮找不到一個死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桃花盛開的園子,而園子主人阻止她上吊的理由,只是擔心她在自家的園子里上了吊再沒有人來自家院子里采摘了;更更更荒誕的是園子主人對李雪蓮說的最后一句話竟然是“俗話說得好。

別在一棵樹上吊死,換棵樹,耽誤不了你多達功夫”。正是這句話,讓一心尋思的李雪蓮“噗啼”一聲笑了,也讓讀這本書讀到這里的人們“噗啼”一聲笑了。至于笑過之后的李雪蓮到底該怎么活,劉震云沒說,我們當然不知道。

然而這一切僅僅還是序言。世界上最長的序言,十七萬字。正文呢,世界上最短的正文,僅僅幾千字,講了一件當時新聞里說的事:一個被罷了官的縣長叫老史,老史開著一家飯店,飯店里賣一種叫“連骨熟肉”的吃食賣很有名,但老史一天里只肯煮兩鍋,原因是“怕自己累著”,余下的時間老史就做自己想做的事,其中一件就是每周四的麻將,那是雷打不動的。制度大全

有一年年關老史到東北奔喪,回來的時候買不到火車票被困在了北京,偏偏這時候老史的麻友,曾經救過老史的命的澡堂老板老解得了腦瘤要開刀,上了手術臺老解說不定就下不來了,如果真的下不來的話開刀前打的這一場麻將就是老解這輩子打的最后一場麻將了,怎么能讓老解打不上他一輩子的最后一場麻將呢。

老史就想法子去搞票,票當然是搞不到的,情急之下老史在紙上寫了“我要申冤”四個字并把紙頂在了頭上,這以后的事情就簡單了,老史不僅順利地回到家打上了麻將,而且享受的是臥鋪,還有人頓頓買飯給他吃。戲耍了北京的警察,按說老史的禍是闖大了,可不但沒人追究他的責任,還有人想方設法替他把謊往圓了撒。借用我老家的一句話說,這世道真他媽的日怪。

喜歡劉震云講的故事,從上中學的時候就開始了。那一年在北辛高中帶著明顯的蘇式建筑風格的教室里,在教室外泡桐樹上知了的聒噪聲以及即將成熟的小麥散發出的濃香里,聽穿一件當時很是時髦的黑色呢大衣戴著鴨舌帽的張老師讀《塔鋪》,聽著聽著我的眼淚就下來了。

劉震云真的是講故事的好手。我不想談《我不是潘金蓮》是怎樣地在“與時代對話與人民對話與國家對話”,我想表達的僅僅是劉震云筆下的李雪蓮們所過的底層生活是如何地讓我在憤憤不平中感動,在感動深思,這就夠了。畢竟,劉震云自己說過,《我不是潘金蓮》不是“政治小說”,而應歸為“底線小說”。“我實際上想表達的是生活背后的喜劇和荒誕底線。在他看來,女主角用嚴肅對付荒謬,結果是無法說清楚,“而當原縣長史為民用荒謬的態度對付荒謬,卻達到了自己一個特別偉大的目的。”

心得體會范文|心得體會怎么寫|心得體會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