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城沙三小一年級班主任經驗交流發言稿(1)

城沙三小一年級班主任經驗交流發言稿(1)

2024-08-01 閱讀 9756

城沙三小一年級班主任經驗交流發言稿(1)

對于一年級班主任來說,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工作的重點。初入校門的小朋友,自控能力差,習慣形成的反復性強。我從一點一滴,一事一物著手,落實好“勤”、“細”、“嚴”。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小學時一個全新的環境,一切都是陌生的。而小學生活中的種種規范和要求對于他們來說更是難以適應的。他們往往表現為活潑好動、自由散漫,自我約束能力極差,并因此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加上我們新教師到崗比較晚,孩子剛開學的入學教育我沒有給孩子們上,就匆忙上課,這因此,剛開始上課的前幾個禮拜,幫助他們及早適應小學生活成了當務之急。因此,我結合班級實際,主要開展了以下的幾點工作。

1.住進教室,見縫插針進行教育。

剛帶班的一個月,的確相當辛苦。每天除了吃飯,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班中。從安排早操隊伍,安排值日表,從坐姿、站姿、排隊、訓練口令等細小的事情一一做起。特別是值日,我本人對于教室的干凈整潔要求比較高,從安排值日表開始。我就將任務下發到每一個人,每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工作內容,這對于一年級的孩子而言比較適用,也也大大減少了忘值、逃值的現象。在上學期,幾乎每一天我都在旁邊指導孩子值日,甚至我還請動了家長,請輪到值日的學生家長一起來,目的不在于幫助孩子值日,而是在旁指導,因為家長代值只是一時,學會的才是自己的本領。

孩子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慢慢學會。現在也開始有模有樣了。到上個學期期中的時候,我開始任命幾個學生為每天的值日班長,減少我的負擔,由他們一個一個檢查,以大隊部的標準甚至高出標準的要求來要求自己。

當然,光靠值日班長一人的能力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全班孩子的共同維護。因此,我們在班會課上商討得出,劃分區域,哪怕今天不是你值日,只要你在教室里學習一天,你就有義務管好自己周邊的衛生情況。而這一點,我準備在本學期重點強化的。每天早上,我發現不少班級的孩子都在做衛生,而占用了孩子的早讀時間,在我們班,我要求每個孩子進教室時把自己座位周邊的垃圾撿好,值日生不用大張旗鼓掃地了,只需倒下垃圾。

不少老師會說,孩子們能這樣自覺嗎?這就需要老師的監督了。我每天早自修進教室,總習慣性會繞教室走2圈,只要一發現誰的周邊有垃圾,就會嚴肅批評。慢慢孩子也習慣了。有時候,我們總說孩子不懂,還小,實質上是我們低估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在上周末的班主任培訓中,陳宇老師告訴我們:每一個班級都存在這樣的比例:“2:7::1”,2指的是一部分學生你不用管,他自己能學好,7指的一部分學生需要老師強調才能改掉習慣,1指的是一部分孩子無論老師怎樣說教都是無效的。而讓我們生氣的往往是那10%的學生,但是我們能說我為了這部分學生就放棄教育了嗎?當然不行,我們需要用教育改變那70%,然后用90%的班級力量,驅使孩子改變。陶行知教授曾告訴我們:孩子們最好的先生,不是你,不是我,而是孩子群中進步最快的。所以,我們只要為孩子營造出了一個好的學習氛圍,那么孩子的改變是遲早的事,所以合理看待孩子的反復性,盡自己能力幫助他們舍棄壞習慣,養成好習慣。

篇2:地理組高效課堂經驗交流發言稿:和諧吹出高效風

地理組高效課堂經驗交流發言稿:和諧吹出高效風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和諧吹出高效風》。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一、營造課堂的情感氛圍,讓“師與生”和諧起來

人非草木,誰能無情?地理教學也是一樣,情感氛圍的塑造,是高效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它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我深深懂得,只有好心情,才有好氣氛。所以哪怕自己心情多么糟糕,在課堂上,我都會盡量輕松起來,盡情保持微笑,讓微笑成為課堂的主旋律,從而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情境。如目前高二20班有一位學生陳僚,特點,不愛學習,管不住自己,上課總愛拉邪風,故意制造聲響,干擾課堂秩序,但我發現他的本質不壞,聽其他老師說,當著全班同學大發雷霆批評他,挖苦他,他只是暫時收斂,下次還是一個樣,所以當他在課堂內暴露以上問題時,我采取的做法是冷處理,微笑著不經意的走到他的身邊,輕輕敲下他的課桌,繼續上課,然后找合適的時機和他交流思想,當他有了一點點進步時,我會很巧妙的表揚他,經過反復多次后,現在他課堂上安靜了很多,也能認真做筆記了。所以,作為科任教師的我,現在無論教室的狀況有多么不令人滿意,我也不會輕泄一時的煩惱,因為這樣會使整節課陷入不和諧狀態。我深深感到課堂上師生的和諧,有利于后進生慢慢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從而給全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全班成績整體提高。二是幽默風趣的教學表達。幽默風趣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并給人以啟迪。面對學生的差錯,幽默風趣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如:在學習地球自轉和公轉時,兩個學生思想開了小差,低聲在下面討論:“楊利偉真厲害,圍繞著地球已經飛了14圈......”,我緊接著說:“這有什么了不起,看我,已經圍繞著太陽飛了30多圈了。”學生愕然,接著大笑起來。通過這樣的幽默,既輕松解決課堂小插曲,又讓學生記住了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聯系。以下語句也可用于地理教學,這些幽默夸張的表達猶如“味精”,使學生回味無窮,也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了。

二、營造課堂的質疑氛圍,讓“問與思”和諧起來

有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后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后,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后,還剩下些什么?十年,幾十年以后,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后,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么?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盡量打開學生思路,讓課堂充滿質疑的生命力。

案例:《大氣的受熱過程》視頻展示《闖關東》中朱開山對其大兒子說:“最近兩天就要降溫,地里的作物恐怕得凍壞,得抓緊時間備足柴草,天一傍黑,你就去點上火,熏一熏......”。

利用朱開山對其大兒子的話,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要點上火,熏一熏?”“點火熏煙就能防凍嗎?”“防凍的原理是什么?

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等方法釋疑,這樣,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引向最終目標(大氣的保溫作用的原理),實現了問與思的和諧。

又如練習中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國北方沙塵天氣為何春季較冬季更多?”,學生大都只寫“多大風天氣”。若仔細分析題目,會發現是一個比較題。引導學生質疑:“春季多大風,難道冬季就不多嗎?那么冬季多大風,沙塵天氣為何又沒有春季嚴重?”由此通過質疑構建以下答題模式。

通過這些年的教學,我發現在課堂中教師有意講錯知識點,有不少好處,特別是能培養學生主動質疑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學中偶爾有意講錯,讓學生發現問題。

案例:下圖所示的平原地區在20世紀60年代頻發沙塵暴。因沙塵中含有較多的鹽塵,該地區的沙塵暴被稱為“白風暴”。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1)20世紀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區大規模墾荒,這對土地產生哪些影響?

答案:該地區氣候干旱,墾荒會使地表疏松,導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通過質疑,讓學生感覺學習是講理的心智活動而不是硬“灌”,輕易就達到了問與思的和諧,這樣,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要學,學習的效果比較好。

三、營造課堂的體驗氛圍,讓“悟與答”和諧起來

智慧在感悟中生成,和諧在體驗中產生。我以工業化和城市化--以珠三角來談談怎樣營造體驗氛圍的:

案例1:工業化和城市化--以珠三角為例

將全班分為五組,每個小組扮演不同的團隊---市政府領導,僑胞投資客,外國投資客,外來民工和當地市民,通過角色體驗,讓學生體會當時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不同群體的所思所為,從而更加深刻的領悟到不同群體在經濟發展中的責任和作用,通過這種換位思考,也就能輕松的完成以下問題,通過體驗,也就實現“悟與答”的和諧,從而真正體會生活就是地理,地理就是生活的道理。

通過這些年來的教學實踐與反思,讓我深刻的感悟到節約、高效不僅僅是經濟領域的概念,教學同樣需要。本人在地理教學中,深感許多教學環節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還有很多,但是,創設和諧的地理課堂,是我的追求。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篇3:音樂組高效課堂經驗交流發言稿:贏在起跑線上

音樂組高效課堂經驗交流發言稿:贏在起跑線上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們:

晚上好!工作以來,我一直從事音樂專業生的綜合課和二胡課的教學。20**屆畢業的專業生是我在一中所帶的第三屆高考專業生,總共16人,上二本線共14人,上線率達到88%,20**年整個湖南專業生的二本線上線率不到30%,其中所帶的三個二胡學生盧洋、盧丹玲、方思緣,分別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湖南師大、華南師大、南通大學,教學效果得到同仁的肯定和認可。下面,我就這屆學生的教學經驗和總結談幾點不成熟的體會,希望能與大家共勉。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很大的個性差異。一律用同一模式、同一個進度進行教學,很難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實踐證明,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實行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這個方面我把二胡教學、音樂綜合教學、情感交流分開來談談自己的教法與體會。

一、二胡教學

二胡演奏是對技術要求很高的表演藝術,拉奏二胡必須靠扎實過硬的技法來支撐,必須經過多年持之以恒的技法訓練,才有可能表演出完美的二胡曲,高中兩年半的二胡學習時間相對來說是非常短暫的,這就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再結合考試的要求,有系統的分階段的進行教學。

高一第一學期,加強學生演奏姿勢和基本功的訓練;這三個二胡學生中,唯一一個有二胡基礎的是盧洋,盧洋高三時是黃道洪年級主任班上的學生,記得第一次見她拉琴拉的是一首《山村變了樣》,我聽完之后說:“你要從頭學,你以前走的路是不正規的,這樣學下去一輩子也拉不好,一定要從基本功開始學起。”她當時是怎樣一種演奏狀態呢?左手持琴時,大臂抬很高,使左臂處于緊張而不自然的狀態。右手運弓不平穩,弓子提老高,也很緊張,我讓她右手拿弓子找拿筷子的感覺,左右運弓找左右送東西或推拉風箱的感覺,快分弓找用扇子扇風的感覺,左手持琴找抱東西的感覺,我讓她把日常生活中的運動原理運用到二胡學習中,盡量追求自然、放松的演奏狀態,為了使她的演奏姿勢得到解決,高一第一學期拉了一學期的《月夜》。《月夜》這首作品的速度很慢,但對左右手基本功的要求很高,只有做到“強而不噪,弱而不飄”之后,才能把作品中江南月白風清的美麗夜景表現出來。學完《月夜》后,盧洋深有感觸的說:“現在我才體會到什么才叫拉二胡。”以至她在后面的學習中都很重視基本功的訓練,在穩中求進,所以,高考時她的二胡主專業打了83分的高分,湖南每年高考主專業最高控制分是85分,對于考生來說能上80分就不錯了。

高一第二學期,主要進行情感培養,讓學生學習具有不同地方音樂風格的樂曲和演奏技法,以及拉大量的經典民歌和優秀的創作歌曲,使學生逐步感受到音樂的美、旋律的美、二胡音色的美。對于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背譜演奏,從中背記大量的音樂語匯,這對學生把握音準、學會連貫歌唱的演奏大有好處;

高二第一學期至高三第一學期,主要學習高考作品和培養學生應付考試的能力。學生在高中階段只有兩年半的專業學習時間,在這兩年半的時間里,除了學習文化和專業外,還要學習音樂表演的技術技巧。這三個二胡學生中,最怯場的就是方思緣,她來自農村,父母離異,長期跟外婆生活,可能受家庭環境影響,總是害怕考試和演出,記得在高二第一學期的專業期末考試中,平時拉的很好的一首曲子,結果考試時拉的亂七八糟,連譜子都忘記了,考完以后我問她怎么回事,她哭著說:“我一坐到前面,手就發抖,腦子里一片空白,好緊張。”我安慰著說:“沒事,就一次考試,我們以后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就好了,藝高膽大,平時還要加強曲子的熟練程度和基本功的訓練。”為了幫她加強舞臺演奏的心理控制,讓她盡可能的參加一些演出活動,比如,參加一中一年一度的藝術節、常德市的“三獨”比賽、長沙市的“敦煌杯”二胡比賽等等一些活動,在不斷磨練中使她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有幾次我到文化班上音樂欣賞課時,讓她在課前給學生演奏高考作品《秦腔主題隨想曲》,學生的歡呼聲和掌聲增強了她得自信心,以至后來她都笑著對我說:“付老師,這首高考曲子我已經拉的倒背如流了,你讓我倒著拉我都不怕。”

二、綜合教學

綜合教學分視唱、練耳、樂理三門課程的教學。作為一個年輕老師,我在加強自己專業學習的同時,還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長補短,使自己能夠快速成長。在綜合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我感受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知識的擴展必須是建立在基礎知識之上,最差的學生能夠把握住五、六十分的基礎分,我覺得也是不錯的,高考也不會失誤。我把這三門課程分開來談談我的體會。

視唱教學:我強調學生應該多唱,多練習,要求學生必須運用科學的視唱方法,做到“五到”,即“眼到、心到、口到、耳到、手到。”一、眼到,讓學生看一看曲譜的調號、拍號,以及出現的各種記號;二、心到,通過看,讓學生想一想這首樂曲是什么調,應該用什么速度去唱,對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對比應該如何處理;三、口到,讓學生把曲譜準確的,有表情的演唱出來;四、耳到,讓學生唱的時候注意用耳朵聽自己唱的音準、節奏、速度是否正確;五、手到,讓學生邊唱邊打拍子,注意拍點的準確性,借助手的動作把握好速度的快慢和節拍的強弱。

練耳教學:我把練耳教學分三步進行。首先,加強模唱的訓練,模唱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每堂課中我都先讓學生用“啦啦”模唱單音、音程、和弦、節奏、旋律,一般來說,模唱旋律音程較容易,而模唱和聲音程較難一些。所以我常對學生說:“唱的出,也就差不多等于聽得出,如果你不能把音程的兩個音模唱出來,那就先別急著考慮聽辨其它的東西,而是先練習模唱。”其次,加強音程與和弦的聽記,音程與和弦的訓練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兩者的訓練可用同一方法。在聽音程與和弦時,最重要的是抓住低音,把低音聽準了以后再聽性質,這時即使無法把其他音記下來,單憑低音和性質也可以輕松地將和弦和音程準確無誤的寫下來。所以音程與和弦的性質聽辨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長期堅持這樣訓練,學生才能具備準確聽辨、聽記音程、和弦的能力。再次,加強學生節奏和旋律的交叉訓練,在教學中,節奏和旋律的聽記是學生難邁的又一門檻,其主要原因是對節奏型比較模糊,針對這一問題,我會先讓學生用口念出節奏,再根據所念的用手打擊節奏,對于有一定難度的節奏,我就進行慢速式的分解示范,學生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就可以掌握最基本、最常見的節奏型。熟練掌握了節奏型,旋律聽記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就好像在節奏型上聽記單音一樣簡單。通過節奏和旋律的交叉練習,不但能使學生的練耳水平飛速提高,而且對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也有很大幫助。

樂理教學:基本樂理是音樂學科的一門基礎理論課,也是各大院校音樂招生考試中的一門必考科目,就基本樂理的高考教學談一談個人的見解。首先,教師要在全面系統備課的同時研究高考,有所側重。俗話說的好,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要成為一名能夠勝任高考教學的音樂教師,就必須進行全面、系統的備課。例如,不同院校樂理考核內容的深淺程度也不一樣,專業音樂學院的樂理考試肯定要比普通師范院校的難許多。拿湖南省高考來說,音樂中常用的記號和術語,這一知識點是每年必考的,考題基本不會重復,而且都是在器樂演奏和聲音作品演唱時常見的一些問題,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另外,音程、和弦、調式調性分析和寫調式音階這些內容每年也都是必考的,而且題目越出越活。其次,教學活動要理論聯系實際,要善于積累題目。樂理中的很多概念比較抽象,例如“調式”的概念:“以其中一個音為主音的若干音按照一定的關系構成的組織形態。”單看這句話,學生是很難理解的,我所采用的方法是先讓學生背熟這個概念,然后再通過對音樂作品調式調性的分析來理解這句話。所以說,理論的學習要和做題同步進行,學習樂理知識不是為了單純的考試,而是為了應用。通過做題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延伸,更重要的是能夠看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找到學習中的不足和欠缺之處。再次,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課后復習鞏固、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學生只有課后認真復習,才能有效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另外,獨立完成作業不僅是讓學生杜絕抄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拋開書本,切實掌握例題中的方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三、情感交流

我有三點體會:一是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雖然由于每個學生在家庭環境、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但教師在尊重學生的這些差異的同時,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因此,無論何時何地,我都做到了平等地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對癥下藥”,因勢利導。二是要注意批評學生的語氣。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給予充分肯定,同時有計劃地指出他們演奏中的錯誤,且用非常溫和的語氣講:此處如能唱的更流暢一些就好了。學生們很樂于接受這種語氣,很快就能糾正錯誤。三是重視與家長和班主任的溝通。有的家長認為小孩子學習專業耽誤文化學習,動不動就提出不搞專業,在這種情況下,我常常與家長溝通,給他們講小孩子本身學習的情況和我們老師平時管理的情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要求他們與我一道共同教育孩子在學習中保持良好的心境。專業教師還要加強與班主任溝通,及時了解專業學生在班級表現和學習情況,不讓專業生給班級管理帶來麻煩。我常強調學生要做到兩點,一是,強調學生要有自覺性,不能給班級扣分。二是,強調學生不能影響整個班集體的成績和榮譽,在學校的前后20名評價中,不能老當班級后20名。專業生的管理和教學,還需我們專業老師與班主任一起齊抓共管,建立一套有利于專業生的評價制度和管理制度,讓藝術得到更好的發展。

總之,對專業生的音樂教學,應當作為一種情感教育,更應注意“讓藝術教育化、讓教育藝術化”這一理念的延伸和滲透。只有不拘泥于技術范疇的教學,才會有利于學生音樂思維,以及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的良性發展。從而贏在起跑線上,收獲豐碩的果實,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