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組高效課堂經驗交流發言稿: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學的一點感想
生物組高效課堂經驗交流發言稿: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學的一點感想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同仁們:
大家好!
第一次在全體老師們面前演講,心里面非常緊張,而且還是談經驗,心里更是惶恐不安了。希望大家能給我一些鼓勵,謝謝!
我今天交流的主題是“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學的一點感想”。
首先,生物核心概念是什么?《新課程標準》指出“生物學中的核心概念不僅僅是教材中概念,還包含了生物學中的原理、規律、理論和模型”。第二,如何搞好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學呢?個人有以下幾點想法和做法與大家交流:
一、重視事實,讓學生分析、歸納,自主生成概念。
傳統的概念教學對事實的重視不夠,往往脫離事實講概念,老師講,學生記。學生不了解概念的由來和發展,也就無法深刻理解概念的內涵外延。導致的結果往往是學生當時記住了,過后就忘記了,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
其實生物學中的概念是以事實作支撐的,事實來自于觀察和實驗所獲得的的生物現象和實驗結果。而概念則是在事實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推理、比較、歸納出來的定義、規律、原理、模型等。如果我們仔細對比新老教材,就會發現新教材的一個很大的變化是增加了大量的事實,如圖片、實驗、科學發展史等。這說明新教材對事實的重視,也說明了事實對概念生成的重要性。那么,在概念教學中老師應該做什么?我覺得老師要做的就是呈現事實,而讓學生通過分析、推理、歸納,自主生成概念。老師問題引導---為主導;學生積極思考分析-----為主體。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教學實效。
二、重視科學探究過程,讓學生成為概念的發現者。
在這里,我想以參加20**年湘鄂邊教學比武的一堂課為例,談談我在準備這堂課時的一些想法和做法。這堂課的課題是《生長素的發現》,課題中有兩個核心概念:一個是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另一個是包括生長素在內的植物激素的概念。接到這個任務后,我就開始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參與到我的教學活動中來?我的想法是設計探究活動,讓學生轉換角色從科學家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成為概念的發現者。【展示幻燈片】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但進行到這里遇到了問題: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達不到科學家的高度,而且當時試講的時候,對象是高一的學生,他們沒有教材可以參考,所以在面對這個問題時,根本找不到可行的解決辦法。如果設計一個探究活動,學生都無從下手的話,那這個探究活動就沒有意義。我的解決辦法是引導學生分解問題,將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分解成內因和外因,并提出了四個具體的子問題:
1、胚芽鞘向光生長的外因是單側光嗎?
2、胚芽鞘的向光生長是否與尖端有關?
3、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哪里?
4、胚芽鞘彎曲生長的部位在哪里?這樣的提問導向性很強,使得整個探究活動變得簡單可行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根據學案上提供的材料用具分組設計實驗方案。結果發現同學們都能正確的設計出實驗方案。然后我再用動畫給他們演示過程,呈現結果,讓學生自己得出了結論。這個探究活動結束后,我及時收回到主題上來。把學生得出的四個結論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分析綜合,找到它們的聯系,然后對“植物向光生長的原因”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胚芽鞘的尖端受單側光照射后,就向尖端下部(伸長區)傳遞某種影響,造成伸長區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因而出現向光彎曲。這正是達爾文得出的實驗結論。我接著又提問:達爾文的結論中有兩個問題沒有解決,即:
1、某種“影響”到底是什么?
2、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的原因是什么?由這兩個問題引出另三位科學家的三個實驗,這三個實驗的探究過程我就不再贅述了,通過學生的閱讀和討論,老師的引導和分析獲取事實和概念,再對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做出補充和完善,最后歸納出“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植物激素”這兩個核心概念。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綜合,體驗通過努力獲取知識的喜悅。讓學生不再是概念的接受者,而是成為概念發現者,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構建概念圖形,系統概念知識。
當學生建立起一系列相關的概念后,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概念圖,概念圖中的基礎和主要節點就是重要的生物學概念。由概念所構建的知識網絡是知識框架中的主干,一旦這個知識框架形成以后,學生就可以用它來排布、梳理知識,使得包括重要事實在內的細節知識都在這個框架中有合理的位置,便于記憶和檢索。這樣的知識結構的建立是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安排必要的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形成。如果學生通過學習能正確理解或者能通過老師引導構建出概念圖,那么學生對概念的掌握已經得到逐步深入和提高,生物概念圖的繪制到一定階段,學生已經輕車熟路了,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設計,每個學生的設計可能不同,可以通過張貼、幻燈展示等方式展示交流,互補完善,使學生的知識得以系統化。
結語
高中生物的概念很多,教師要因情、因境采用不同策略使這些基本概念輕松、高效的被學生理解、接受并靈活應用。當然,除了課堂上教師正確引導、講解之外,學生還需通過記憶、反復練習,增加實踐的機會,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進而形成科學的生物學體系。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有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我的匯報完了,謝謝大家!
篇2:地理組高效課堂經驗交流發言稿:和諧吹出高效風
地理組高效課堂經驗交流發言稿:和諧吹出高效風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和諧吹出高效風》。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一、營造課堂的情感氛圍,讓“師與生”和諧起來
人非草木,誰能無情?地理教學也是一樣,情感氛圍的塑造,是高效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它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我深深懂得,只有好心情,才有好氣氛。所以哪怕自己心情多么糟糕,在課堂上,我都會盡量輕松起來,盡情保持微笑,讓微笑成為課堂的主旋律,從而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情境。如目前高二20班有一位學生陳僚,特點,不愛學習,管不住自己,上課總愛拉邪風,故意制造聲響,干擾課堂秩序,但我發現他的本質不壞,聽其他老師說,當著全班同學大發雷霆批評他,挖苦他,他只是暫時收斂,下次還是一個樣,所以當他在課堂內暴露以上問題時,我采取的做法是冷處理,微笑著不經意的走到他的身邊,輕輕敲下他的課桌,繼續上課,然后找合適的時機和他交流思想,當他有了一點點進步時,我會很巧妙的表揚他,經過反復多次后,現在他課堂上安靜了很多,也能認真做筆記了。所以,作為科任教師的我,現在無論教室的狀況有多么不令人滿意,我也不會輕泄一時的煩惱,因為這樣會使整節課陷入不和諧狀態。我深深感到課堂上師生的和諧,有利于后進生慢慢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從而給全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全班成績整體提高。二是幽默風趣的教學表達。幽默風趣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并給人以啟迪。面對學生的差錯,幽默風趣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如:在學習地球自轉和公轉時,兩個學生思想開了小差,低聲在下面討論:“楊利偉真厲害,圍繞著地球已經飛了14圈......”,我緊接著說:“這有什么了不起,看我,已經圍繞著太陽飛了30多圈了。”學生愕然,接著大笑起來。通過這樣的幽默,既輕松解決課堂小插曲,又讓學生記住了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聯系。以下語句也可用于地理教學,這些幽默夸張的表達猶如“味精”,使學生回味無窮,也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了。
二、營造課堂的質疑氛圍,讓“問與思”和諧起來
有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后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后,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后,還剩下些什么?十年,幾十年以后,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后,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么?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盡量打開學生思路,讓課堂充滿質疑的生命力。
案例:《大氣的受熱過程》視頻展示《闖關東》中朱開山對其大兒子說:“最近兩天就要降溫,地里的作物恐怕得凍壞,得抓緊時間備足柴草,天一傍黑,你就去點上火,熏一熏......”。
利用朱開山對其大兒子的話,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要點上火,熏一熏?”“點火熏煙就能防凍嗎?”“防凍的原理是什么?
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等方法釋疑,這樣,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引向最終目標(大氣的保溫作用的原理),實現了問與思的和諧。
又如練習中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國北方沙塵天氣為何春季較冬季更多?”,學生大都只寫“多大風天氣”。若仔細分析題目,會發現是一個比較題。引導學生質疑:“春季多大風,難道冬季就不多嗎?那么冬季多大風,沙塵天氣為何又沒有春季嚴重?”由此通過質疑構建以下答題模式。
通過這些年的教學,我發現在課堂中教師有意講錯知識點,有不少好處,特別是能培養學生主動質疑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學中偶爾有意講錯,讓學生發現問題。
案例:下圖所示的平原地區在20世紀60年代頻發沙塵暴。因沙塵中含有較多的鹽塵,該地區的沙塵暴被稱為“白風暴”。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1)20世紀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區大規模墾荒,這對土地產生哪些影響?
答案:該地區氣候干旱,墾荒會使地表疏松,導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通過質疑,讓學生感覺學習是講理的心智活動而不是硬“灌”,輕易就達到了問與思的和諧,這樣,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要學,學習的效果比較好。
三、營造課堂的體驗氛圍,讓“悟與答”和諧起來
智慧在感悟中生成,和諧在體驗中產生。我以工業化和城市化--以珠三角來談談怎樣營造體驗氛圍的:
案例1:工業化和城市化--以珠三角為例
將全班分為五組,每個小組扮演不同的團隊---市政府領導,僑胞投資客,外國投資客,外來民工和當地市民,通過角色體驗,讓學生體會當時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不同群體的所思所為,從而更加深刻的領悟到不同群體在經濟發展中的責任和作用,通過這種換位思考,也就能輕松的完成以下問題,通過體驗,也就實現“悟與答”的和諧,從而真正體會生活就是地理,地理就是生活的道理。
通過這些年來的教學實踐與反思,讓我深刻的感悟到節約、高效不僅僅是經濟領域的概念,教學同樣需要。本人在地理教學中,深感許多教學環節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還有很多,但是,創設和諧的地理課堂,是我的追求。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篇3:音樂組高效課堂經驗交流發言稿:贏在起跑線上
音樂組高效課堂經驗交流發言稿:贏在起跑線上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們:
晚上好!工作以來,我一直從事音樂專業生的綜合課和二胡課的教學。20**屆畢業的專業生是我在一中所帶的第三屆高考專業生,總共16人,上二本線共14人,上線率達到88%,20**年整個湖南專業生的二本線上線率不到30%,其中所帶的三個二胡學生盧洋、盧丹玲、方思緣,分別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湖南師大、華南師大、南通大學,教學效果得到同仁的肯定和認可。下面,我就這屆學生的教學經驗和總結談幾點不成熟的體會,希望能與大家共勉。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很大的個性差異。一律用同一模式、同一個進度進行教學,很難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實踐證明,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實行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這個方面我把二胡教學、音樂綜合教學、情感交流分開來談談自己的教法與體會。
一、二胡教學
二胡演奏是對技術要求很高的表演藝術,拉奏二胡必須靠扎實過硬的技法來支撐,必須經過多年持之以恒的技法訓練,才有可能表演出完美的二胡曲,高中兩年半的二胡學習時間相對來說是非常短暫的,這就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再結合考試的要求,有系統的分階段的進行教學。
高一第一學期,加強學生演奏姿勢和基本功的訓練;這三個二胡學生中,唯一一個有二胡基礎的是盧洋,盧洋高三時是黃道洪年級主任班上的學生,記得第一次見她拉琴拉的是一首《山村變了樣》,我聽完之后說:“你要從頭學,你以前走的路是不正規的,這樣學下去一輩子也拉不好,一定要從基本功開始學起。”她當時是怎樣一種演奏狀態呢?左手持琴時,大臂抬很高,使左臂處于緊張而不自然的狀態。右手運弓不平穩,弓子提老高,也很緊張,我讓她右手拿弓子找拿筷子的感覺,左右運弓找左右送東西或推拉風箱的感覺,快分弓找用扇子扇風的感覺,左手持琴找抱東西的感覺,我讓她把日常生活中的運動原理運用到二胡學習中,盡量追求自然、放松的演奏狀態,為了使她的演奏姿勢得到解決,高一第一學期拉了一學期的《月夜》。《月夜》這首作品的速度很慢,但對左右手基本功的要求很高,只有做到“強而不噪,弱而不飄”之后,才能把作品中江南月白風清的美麗夜景表現出來。學完《月夜》后,盧洋深有感觸的說:“現在我才體會到什么才叫拉二胡。”以至她在后面的學習中都很重視基本功的訓練,在穩中求進,所以,高考時她的二胡主專業打了83分的高分,湖南每年高考主專業最高控制分是85分,對于考生來說能上80分就不錯了。
高一第二學期,主要進行情感培養,讓學生學習具有不同地方音樂風格的樂曲和演奏技法,以及拉大量的經典民歌和優秀的創作歌曲,使學生逐步感受到音樂的美、旋律的美、二胡音色的美。對于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背譜演奏,從中背記大量的音樂語匯,這對學生把握音準、學會連貫歌唱的演奏大有好處;
高二第一學期至高三第一學期,主要學習高考作品和培養學生應付考試的能力。學生在高中階段只有兩年半的專業學習時間,在這兩年半的時間里,除了學習文化和專業外,還要學習音樂表演的技術技巧。這三個二胡學生中,最怯場的就是方思緣,她來自農村,父母離異,長期跟外婆生活,可能受家庭環境影響,總是害怕考試和演出,記得在高二第一學期的專業期末考試中,平時拉的很好的一首曲子,結果考試時拉的亂七八糟,連譜子都忘記了,考完以后我問她怎么回事,她哭著說:“我一坐到前面,手就發抖,腦子里一片空白,好緊張。”我安慰著說:“沒事,就一次考試,我們以后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就好了,藝高膽大,平時還要加強曲子的熟練程度和基本功的訓練。”為了幫她加強舞臺演奏的心理控制,讓她盡可能的參加一些演出活動,比如,參加一中一年一度的藝術節、常德市的“三獨”比賽、長沙市的“敦煌杯”二胡比賽等等一些活動,在不斷磨練中使她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有幾次我到文化班上音樂欣賞課時,讓她在課前給學生演奏高考作品《秦腔主題隨想曲》,學生的歡呼聲和掌聲增強了她得自信心,以至后來她都笑著對我說:“付老師,這首高考曲子我已經拉的倒背如流了,你讓我倒著拉我都不怕。”
二、綜合教學
綜合教學分視唱、練耳、樂理三門課程的教學。作為一個年輕老師,我在加強自己專業學習的同時,還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長補短,使自己能夠快速成長。在綜合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我感受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知識的擴展必須是建立在基礎知識之上,最差的學生能夠把握住五、六十分的基礎分,我覺得也是不錯的,高考也不會失誤。我把這三門課程分開來談談我的體會。
視唱教學:我強調學生應該多唱,多練習,要求學生必須運用科學的視唱方法,做到“五到”,即“眼到、心到、口到、耳到、手到。”一、眼到,讓學生看一看曲譜的調號、拍號,以及出現的各種記號;二、心到,通過看,讓學生想一想這首樂曲是什么調,應該用什么速度去唱,對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對比應該如何處理;三、口到,讓學生把曲譜準確的,有表情的演唱出來;四、耳到,讓學生唱的時候注意用耳朵聽自己唱的音準、節奏、速度是否正確;五、手到,讓學生邊唱邊打拍子,注意拍點的準確性,借助手的動作把握好速度的快慢和節拍的強弱。
練耳教學:我把練耳教學分三步進行。首先,加強模唱的訓練,模唱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每堂課中我都先讓學生用“啦啦”模唱單音、音程、和弦、節奏、旋律,一般來說,模唱旋律音程較容易,而模唱和聲音程較難一些。所以我常對學生說:“唱的出,也就差不多等于聽得出,如果你不能把音程的兩個音模唱出來,那就先別急著考慮聽辨其它的東西,而是先練習模唱。”其次,加強音程與和弦的聽記,音程與和弦的訓練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兩者的訓練可用同一方法。在聽音程與和弦時,最重要的是抓住低音,把低音聽準了以后再聽性質,這時即使無法把其他音記下來,單憑低音和性質也可以輕松地將和弦和音程準確無誤的寫下來。所以音程與和弦的性質聽辨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長期堅持這樣訓練,學生才能具備準確聽辨、聽記音程、和弦的能力。再次,加強學生節奏和旋律的交叉訓練,在教學中,節奏和旋律的聽記是學生難邁的又一門檻,其主要原因是對節奏型比較模糊,針對這一問題,我會先讓學生用口念出節奏,再根據所念的用手打擊節奏,對于有一定難度的節奏,我就進行慢速式的分解示范,學生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就可以掌握最基本、最常見的節奏型。熟練掌握了節奏型,旋律聽記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就好像在節奏型上聽記單音一樣簡單。通過節奏和旋律的交叉練習,不但能使學生的練耳水平飛速提高,而且對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也有很大幫助。
樂理教學:基本樂理是音樂學科的一門基礎理論課,也是各大院校音樂招生考試中的一門必考科目,就基本樂理的高考教學談一談個人的見解。首先,教師要在全面系統備課的同時研究高考,有所側重。俗話說的好,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要成為一名能夠勝任高考教學的音樂教師,就必須進行全面、系統的備課。例如,不同院校樂理考核內容的深淺程度也不一樣,專業音樂學院的樂理考試肯定要比普通師范院校的難許多。拿湖南省高考來說,音樂中常用的記號和術語,這一知識點是每年必考的,考題基本不會重復,而且都是在器樂演奏和聲音作品演唱時常見的一些問題,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另外,音程、和弦、調式調性分析和寫調式音階這些內容每年也都是必考的,而且題目越出越活。其次,教學活動要理論聯系實際,要善于積累題目。樂理中的很多概念比較抽象,例如“調式”的概念:“以其中一個音為主音的若干音按照一定的關系構成的組織形態。”單看這句話,學生是很難理解的,我所采用的方法是先讓學生背熟這個概念,然后再通過對音樂作品調式調性的分析來理解這句話。所以說,理論的學習要和做題同步進行,學習樂理知識不是為了單純的考試,而是為了應用。通過做題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延伸,更重要的是能夠看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找到學習中的不足和欠缺之處。再次,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課后復習鞏固、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學生只有課后認真復習,才能有效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另外,獨立完成作業不僅是讓學生杜絕抄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拋開書本,切實掌握例題中的方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三、情感交流
我有三點體會:一是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雖然由于每個學生在家庭環境、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但教師在尊重學生的這些差異的同時,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因此,無論何時何地,我都做到了平等地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對癥下藥”,因勢利導。二是要注意批評學生的語氣。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給予充分肯定,同時有計劃地指出他們演奏中的錯誤,且用非常溫和的語氣講:此處如能唱的更流暢一些就好了。學生們很樂于接受這種語氣,很快就能糾正錯誤。三是重視與家長和班主任的溝通。有的家長認為小孩子學習專業耽誤文化學習,動不動就提出不搞專業,在這種情況下,我常常與家長溝通,給他們講小孩子本身學習的情況和我們老師平時管理的情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要求他們與我一道共同教育孩子在學習中保持良好的心境。專業教師還要加強與班主任溝通,及時了解專業學生在班級表現和學習情況,不讓專業生給班級管理帶來麻煩。我常強調學生要做到兩點,一是,強調學生要有自覺性,不能給班級扣分。二是,強調學生不能影響整個班集體的成績和榮譽,在學校的前后20名評價中,不能老當班級后20名。專業生的管理和教學,還需我們專業老師與班主任一起齊抓共管,建立一套有利于專業生的評價制度和管理制度,讓藝術得到更好的發展。
總之,對專業生的音樂教學,應當作為一種情感教育,更應注意“讓藝術教育化、讓教育藝術化”這一理念的延伸和滲透。只有不拘泥于技術范疇的教學,才會有利于學生音樂思維,以及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的良性發展。從而贏在起跑線上,收獲豐碩的果實,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