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戰爭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教育故事: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戰爭”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一節,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系統學習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具體的實物和模具,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活動引領學生展開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研究。5.6班的授課一切進行的都很順利,但當最后,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時,學生卻怎么也不理解:為什么正方體會是特殊的長方體?他們認為正方體就是正方體,而長方體就是長方體,兩者之間怎么還會是包含的關系?第一年教五年級的數學,本來認為不是難點的知識卻恰恰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看著孩子們一臉的茫然,我知道這節課我失敗了。
多年的教學我深知:學生對新知的獲取不是靠授予而是靠自己獲取。而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包含關系,是操作不出來也講不出來的,只能靠學生自己去悟,悟出來的道理才是學生自己的。腦子突然一閃:對!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悟出它們的關系!
5.4班的課,一開始我便問學生:“喜歡聽故事嗎?”孩子們一聽又要講故事,滿臉興致異口同聲的回答“喜歡”。我說:“行,如果同學們這節課表現足夠好的話,老師就獎勵你們講一個故事!”(因為五年級的孩子已經不太喜歡小紅花、獎勵貼之類的了。他們更希望老師把他們當成大人看待,多與他們聊天、談心、講道理等,所以,我的課堂經常會以這種方式獎勵孩子們。)如預期設想的那樣,學生們課堂情緒高漲,一切進行的都很順利。課的最后,我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講了一個故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戰爭”》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一對好朋友,(我一手拿長方體模具一手拿正方體模具)有一天他倆突然打起來了,長方體認為他的本領比正方體大,正方體卻說:“你拽什么?我的本領肯定比你大,你長方體有的本領我都有,而我有的你卻不一定有。”兩人各執一詞,最后決定比一比。長方體說:“我有6個面,而且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3組相對的面完全相同,你有嗎?”正方體說:“看吧,我是不也有6個面?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相對的面是不也完全相同?而且我的6個面還完全相同,你有嗎?”孩子們笑著說:“長方體沒有。”長方體不服,又說:“我還有12條棱,分成3組,相對應的4條棱相等,你有嗎?”“有啊,我不但有12條棱,分成3組,相對應得4條棱相等,而且我所有的棱都相等,你有嗎?”學生集體搖頭:“還是沒有。”長方體生氣了說:“我還有8個頂點呢!”正方體說:“我也有啊!”這時全班孩子大笑點頭。這時我對孩子們說:“同學們,其實長方體與正方體是一家人,他倆是有關系的,你能說清楚他倆的關系嗎?”學生討論后基本上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認為:“正方體應該是特殊的長方體。”小故事令教學難點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讓學生自己悟清悟透了。
一個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愛,幽默驅趕煩惱,帶來歡笑.學生也喜歡有幽默感的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的課堂幽默,利用小故事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能開拓學生思維的敏捷和判斷力。小故事讓我讓學生得到美的體驗,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2:成語故事-不為五斗米折腰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不為五斗米折腰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來比喻有骨氣、清高。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以能創作出許多以自然景物和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與他的經歷和處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公元405年秋,他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歹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3:成語故事-不遠千里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不遠千里
“不遠千里”這則成語又稱“不遠千里而來”,表示不以千里為遠來到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遙遠。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梁惠王見了孟子,熱情地說:“先生,您不以千里為遠來到我們魏國,一定是給我的國家帶來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您何必一開口就講利?有仁義就行了。如果君王說怎樣有利于我的國家,大夫說怎樣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說怎樣有利于自身,這樣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險了。”接著孟子說道:“在能出動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二等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大國的大夫能從萬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千輛,二等國家的大夫能從千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百輛。這些大夫的產業不能說不多了,但是,他們永遠不會滿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揚私利了。”
梁惠王聽了很受觸動,焦急地問:“那先生以為該怎么辦呢?”
孟子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他的雙親,也沒有講義的人會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講仁義就夠了,何必再講利呢?”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