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樣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并不友好,并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客人臥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床時,較老的天使發現墻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晚,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后又讓出自己的床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年輕的天使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天使為什么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還幫助他們修補墻洞,第二個家庭盡管如此貧窮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樣。”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墻洞看到墻里面堆滿了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墻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樣。”有些時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實際應該的樣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堅信付出總會得到回報。你可能不會發現,直到后來…….
有些人走進我們的生活然后很快就離開了…有些人成為朋友并稍作停留…在我們的心里留下美麗的足印。因為有了一個好朋友,我們會變得跟從前不一樣!!昨天是歷史。明天是一個謎。今天是一個禮物。
因此它才被稱為present!(present同時具有當前、目前和禮物的意思)帶著這個小天使,不要讓她遠離你。她是專門來照看你的守護天使
一個德國的動人故事(水里的魚提供)前不久,德國一家電視臺提出高薪,征集“十秒鐘驚險鏡頭”活動。許多新聞工作者為此趨之若鶩,征集活動一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諸多參賽作品,一個名叫“臥倒”的鏡頭以絕對的優勢奪得了冠軍。拍攝這10秒鐘鏡頭的作者是一位名不見經傳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對于這個作品,每個人都渴望一睹為快。幾個星期以后,獲獎作品在電視的強檔欄目中播出。
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電視前邊觀看了這組鏡頭,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議論紛紛,10秒鐘后,每一雙眼睛里都是淚水。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德國在那10秒鐘后足足肅靜了10分鐘。
鏡頭是這樣的:在一個火車站,一個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崗位,去為一隊徐徐而來的火車扳動道岔。這時在鐵軌的另一頭,還有一列火車從相反的方向近車站。假如他不及時扳岔,兩列火車必定相撞。
這時,他無意中回過頭一看,發現自己的兒子正在鐵軌那一端玩耍,而那列開始進站的火車就行駛在這條鐵軌上。是搶救兒子,還是扳道避免一場災難──他可以選擇的時間太少了。那一刻,他威嚴地朝兒子喊了聲“臥倒!”同,沖過去扳動了道岔。一眨眼的工夫,這列火車進入了預定的軌道。那一邊,火車也呼嘯而過。車上的旅客絲毫不知道,他們的生命曾經千鈞一發,他們也絲毫不知道,一個小生命臥倒在鐵軌邊上──火車在轟鳴著駛過孩子絲毫未傷。那一幕剛好被一個從此經過的記者攝入鏡頭中。人們猜測,那個扳道工一定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后來,人們才漸漸知道,那個扳道工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唯一的優點是忠于職守,沒誤工過一秒鐘。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兒子是一個弱智兒童。他告訴記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訴兒子說:“你長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須有一樣是出色的。”兒子聽不懂父親的話,依然傻呼呼的,但在生命攸關的那一秒鐘,他卻“臥倒”了──這就是他在跟父親玩打仗游戲時,唯一聽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動作。
成功的寓言10則有很多人去聽一位哲學家講授人生成功的秘訣,結果那位哲學家給每位聽眾一本小冊子,上面有10個寓言故事,人們看了以后,都覺得受益匪淺。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鷹▲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只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于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愿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后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于飛了起來!秘訣1: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
▲五枚金幣▲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里掏出5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后,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秘訣2: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
▲掃陽光▲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于臥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著,他們認為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于是,兄弟兩人拿著掃帚和畚箕,到陽臺上去掃陽光。等到他們把畚箕搬到房間里的時候,里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么?”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秘訣3:把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
▲一只蜘蛛和三個人▲雨后,一只蜘蛛艱難地向墻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于墻壁潮濕,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來……第一個人看到了,他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只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于是,他日漸消沉。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說:這只蜘蛛真愚蠢,為什么不從旁邊干燥的地方繞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樣愚蠢。于是,他變得聰明起來。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于是,他變得堅強起來。秘訣4:有成功心態者處處都能發覺成功的力量。▲自己救自己▲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觀音說:“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里求觀音。走進廟里,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這人問:“你是觀音嗎?”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秘訣5:成功者自救。
▲讓失去變得可愛▲一個老人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窗口掉了一只,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從窗口扔了下去。這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說:“這一只鞋無論多么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秘訣6:成功者善于放棄,善于從損失中看到價值。
▲請不要開錯窗▲一個小女孩趴在窗臺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面,悲慟不已。她的外祖父見狀,連忙引她到另一個窗口,讓她欣賞他的玫瑰花園。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頓時明朗。老人托起外孫女的下巴說:“孩子,你開錯了窗戶。”秘訣7:打開失敗旁邊的窗戶,也許你就看到了希望。
▲人生的秘訣▲30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他動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老族長正在練字,他聽說本族有位后輩開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寫了3個字:不要怕。然后抬起頭來,望著年輕人說:“孩子,人生的秘訣只有6個字,今天先告訴你3個,供你半生受用。”
30年后,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歸程漫漫,到了家鄉,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他到了族長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信封對他說:“這是族長生前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還鄉的游子這才想起來,30年前他在這里聽到人生的一半秘訣,拆開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個大字:不要悔。秘訣8: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
▲司機考試▲某大公司準備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后,只剩下三名技術最優良的競爭者。主考者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著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二公尺。”第一位說。“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我會盡量遠離懸崖,愈遠愈好。”第三位說。
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秘訣9:不要和誘惑較勁,而應離得越遠越好。
▲獅子和羚羊的家教▲每天,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們就開始奔跑了。獅子媽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你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你就會活活地餓死。”在另外一個場地上,羚羊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那你就肯定會被他們吃掉。”秘訣10:記住你跑得快,別人跑得更快
傻瓜大師(jacika提供)在一個城市里,住著一個傻瓜,他以為大家都把他看成傻瓜而感到苦惱。
有一天,一位專門為人解答人生困境的智者,來到這座城市,傻瓜便跑來向智者求助。
“你有什么生命的困境呢?”智者問。“我不喜歡別人把我看成傻瓜,請問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別人把我看成是聰明人呢?”傻瓜說。“這非常簡單,從現在開始,不管任何事情,你都給予最多最無理的批評,特別是對那些美好的事情加以批評,七天以后,大家都會認為你是聰明人了。”“就這么簡單嗎?那我該怎么做呢?”“例如,若有人說:’今晚的月色很美!’你就立刻加以批評,直到別人相信月色對人生無用為止。若有人說:’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愛!’你也立刻加以批評,直到別人相信愛對人生一點也不重要。
若有人說:’這本書寫得很好!’你仍然立即加以批評,直到別人相信人生根本不需要書。這樣,你懂了嗎?”“懂了!懂了!”傻瓜說:”但是只要這么簡單,人就會相信我不是傻瓜嗎?”“相信我!我會在這里停留七天,七天之后你來,我保證別人不管你的內在是不是傻瓜,他們都會認為你是聰明人了。”
傻瓜就按照智者教導的去做了,他不論聽到任何事情,總是立刻跳起來批評,把他所知道的所有非理性的字眼都傾吐出來,直到別人相信他才停止。七天之后,傻瓜回來探望智者,他的后面跟隨著一千多個門徒,對他畢恭畢敬,并且稱呼他為”大師”。現在的信息和傳播,有點超過我們想象的發達了。但是,如果我們仔細一些,去體會信息和傳播的內容,不論是電視、廣播、報紙、網絡,有許多人,他們每天做的事情都一樣,就是批評。今天所發生的事,晚上會有十幾家電視的談話節目批評,二十幾家電臺評論,第二天或第七天,會有上百家報紙雜志批評,大家的焦點永遠放在被批評的事情,很少人注意那些批評的人是不是傻瓜。最后,一些傻瓜都有了追隨者。不想成為傻瓜追隨者,首先要學會靜心,少發議論。其次是保持觀照,去看見事物背后的真相。再者,是獨立思維,不在表面的評論中打轉。最后,就是永遠對自己生命的成長,保持正向和喜悅的態度。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教師必讀十大人生故事哲理
教師必讀的十大人生故事哲理
人生故事之一:惟有勤奮的教師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有兩個人追求幸福的青年,經過艱難的跋涉,終于在一個很遙遠的地方,找到了幸福的使者。使者見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便給了他們每人一顆幸福的種子。青年A回去后,將種子撒在自己的土地里,不久他的土地里就長出了一棵樹苗,他每天辛勤地澆灌,幾年后枝繁葉茂,果實掛滿枝頭。他繼續努力漸漸擁有了大片的果園,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足之人。娶了妻子,有了兒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青年B回去后設了一個神壇,將幸福的種子供奉在上面,每天虔誠地祈禱。他把頭發都熬白了,卻仍然一貧如洗。于是,他十分生氣,又跋山涉水來到幸福使者面前,抱怨使者騙他,幸福使者笑而不答,只讓他到青年A那里看看。當他看到青年A擁有大片的果園時,頓時醒悟,急忙回去將那顆種子埋到土里,但幸福的種子已被蟲蝕空,失去了生命力。
感悟:我問過許多教師:“什么是最大的幸福?”不少教師說教師最大的幸福莫過于桃李滿天下,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素質高,能力強的頂尖人才。但是我又想,而惟有那些像青年A一樣勤奮的教師,才能實現“桃李滿天下”的理想,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人生故事之二:養成良好的習慣最重要
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么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感悟:曾經有部分諾貝爾獎獲得者在一次聚會的時候,記者問其中的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導致你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想了想說:“是我在幼兒園時,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是的,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往往以習慣生活著。一個成功的人往往就是從小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當他良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就會有好的人生結局。
人生故事之三:成功不能只盯著目標
一個國王為了懲罰兩個罪犯,準備了兩鍋黃豆,然后,國王在每鍋黃豆里倒了一碗綠豆。他告訴這兩個罪犯,誰能先把鍋里的黃豆挑出來,就可以被郝免死罪。最后的結果是,罪犯甲用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完成了任務,重新獲得自由,而罪犯乙卻花費了好幾天時間也沒有完成任務。罪犯乙只看到了黃豆,他從鍋里向外挑黃豆,罪犯甲則把目光投向綠豆,他用很少時間就分出了為數不多的綠豆,這樣,黃豆也自然分出來了。
感悟:教師教書育人的最終目標就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當教師的目標確定以后,就不能只盯著目標,而要注意選擇好的方法。有了好的方法,就能夠更快更好地實現目標。
人生故事之四:知識和能力都重要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后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只是他們并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以捕魚為生。幾年后,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和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感悟:我們可以將“魚”比喻為知識,可以將“魚竿”比喻為能力。有了知識就能夠更快地提高能力,而能力提高后也就能夠更快地獲得知識,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我們現在強調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只是對過去只注重知識教學不重視能力提高的糾正,并沒有否認掌握知識的重要性。我們的學生只有既具有知識又具有能力,才能夠在未來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更好地生存。
人生故事之五:所有的小失誤就會成為大失誤
在一次隆重的豐年慶典中,部落大酋長要求每一戶家庭都捐出一壺自己釀的酒,并且將它們都倒在一個大桶里,準備在慶典最后讓大家共享。當由幾個人抬著的大桶經過各家門口時,只見每戶人家都關陲其事地倒下自家釀的酒,很快就將桶裝滿了。終于到了可以共享美酒的時刻了。酋長拔掉了木塞子,在每個人的杯中都注滿了一大杯酒,當大家飲而盡時,卻發現喝下去的都是清水。
為什么大家喝下去的都是清水呢?因為每個人都有貪小便宜的心理,都不愿意捐出一壺自己釀的酒而只是往大桶里倒清水,并以為自己倒一些清水不會影響到大桶里的酒的味道。
感悟:教師的產品是學生,而這個產品究竟好不好則是所有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每個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不要認為自己小小的教育失誤不會影響到學生的成長。每個教師都有自己小小的教育失誤,就會成為大大的教育失誤。為此,每個教師只有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共同培養出全面發展的新人。
人生故事之六: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研究學生
爸爸告訴兒子:“以后見到比爸爸年紀大的男人管叫大爺,見到比爸爸年紀小的男人管叫叔叔。”兒子點頭表示記住了,并從此以后遇到爸爸單位的男同志喊大爺、叔叔,小嘴很甜。爸爸單位的幾位男同事搗笑。問孩童:“遇到比你爸爸年紀大的人,你叫什么?”“叫大爺。”“遇到比你爸爸年紀小的呢?”“叫叔叔。”“我和你爸爸一般大,你叫什么?”孩童緊鎖眉頭,認真思考,而后恍然大悟:“叫爸爸。”
感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就是因為這位當爸爸的未能很好地研究自己的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思維方式與我們成人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由此可見,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研究學生,尤其要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研究學生,不要以自己的思維方式想象學生的思維方式,而應該研究學生對相應的教學內容一般是怎樣思考和認識的。惟有這樣,教學才能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人生故事之七:教育學生需要教師之間彼此協助
有一個人作了一個夢,夢中他來到一間二層樓的屋子。進到第一層樓時,發現一張長長的大桌子,桌旁都坐著人,而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佳肴,可是沒有一個人能吃得到,因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師咒詛,全都變成直的,手肘不能彎曲,而桌上的美食,夾不到口中,所以個個愁苦滿面。但是他聽到樓上卻充滿了歡愉的笑聲,他好奇的上樓一看,同樣的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彎曲,但是大家卻吃得興高彩烈。原來每個人的手臂雖然不能伸直,但是因為對面的人彼此協助,互相幫助夾菜喂食,結果大家吃得很盡興。
感悟:有位小學教師告訴我這么一件事情:她在擔任某班級科任教師的時候,該班級的班主任多次婉轉地告訴她,希望能夠協助自己共同教育班級的學生,而她卻常常裝聾作啞,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而不愿意協助。后來,她自己當了班主任,而當時的那位班主任卻成了科任教師,這時,她才感受到科任教師配合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遺憾的是由于過去她不太愿意協助,導致對方現在也不愿意配合。毫無疑問,要教育好學生,教師之間的彼此協助是很重要的,不然,教育學生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人生故事之八: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
有位老師進了教室,在白板上點了一個黑點。他問班上的學生說:“這是什么?”大家都異口同聲說:“一個黑點。”老師故作驚訝的說:“只有一個黑點嗎?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沒有看見?”
感悟:世界上沒有一無是處的人,每個人都是優點和缺點的混合體。可問題是,我們有的時候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更多地關注別人的缺點而忽略別人優點,正如上述的學生那樣,只看到白板上的黑點(缺點)而沒有看到一大片的白板(優點)。我們教師如果也是這樣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缺點而忽略學生優點,其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每個學生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教師要學會并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這樣既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愉快,也能使學生對自己的進步充滿信心。
人生故事之九:好脾氣是教育好學生的一個前提
有一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于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并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后院的圍籬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終于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最后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于把所有釘子都拔出來了。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后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復成從前。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感悟:是的,有的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往往會因“恨鐵不成鋼”而動怒,動怒的結果就會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當教師因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而后悔的時候,就猶如釘子釘在圍籬上后再拔出來所留下的洞,“將永遠不能回復成從前”。所以,教育好學生的一個前提是教師必須具備好的脾氣。
人生故事之十:擺脫誘惑學會放棄
有一個聰明的年輕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邊的人強,他尤其想成為一名大學問家。可是,許多年過去了,他的其它方面都不錯,學業卻沒有長進。他很苦惱,就去向一個大師求教。大師說:“我們登山吧,到山頂你就知道該如何做了。”那山上有許多晶瑩的小石頭,煞是迷人。每見到他喜歡的石頭,大師就讓他裝進袋子里背著,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師,再背,別說到山頂了,恐怕連動也不能動了。”他疑惑地望著大師。“是呀,那該怎么辦呢”大師微微一笑。“該放下。”“那為何不放下呢背著石頭咋能登山呢”大師笑了。年輕人一愣,忽覺心中一亮,向大師道了謝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學問,進步飛快……
感悟:如今的社會誘惑很多,有一些教師就是因為擺脫不了各種誘惑而不安心于本職工作,其結果是白了少年頭而一事無成。其實,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學會放棄,尤其是學會放棄金錢、地位等誘惑,才能輕裝上陣,才能專心致志地當一名問心無愧的好教師。
篇3:班主任講給學生聽有哲理故事把木梳賣給和尚
把木梳賣給和尚
有一家效益相當好的大公司,為擴大經營規模,決定高薪招聘營銷主管。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云集。
面對眾多應聘者,招聘工作的負責人說:“相馬不如賽馬,為了能選拔出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出一道實踐性的試題:就是想辦法把木梳盡量多的賣給和尚。”絕大多數應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這不明擺著拿人開涮嗎?于是紛紛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三個應聘者:甲、乙和丙。負責人交待:“以5日為限,屆時向我匯報銷售成果。”
五日到。負責人問甲:“賣出多少把?”答:“1把。”“怎么賣的?”甲講述了歷盡的辛苦,游說和尚應當買把梳子,無甚效果,還慘遭和尚的責罵,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太陽,一邊使勁撓著頭皮。甲靈機一動,遞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滿心歡喜,于是買下一把。
負責人問乙:“賣出多少把?”答:“10把。”“怎么賣的?”乙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發都被吹亂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面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發。”住持采納了他的建議。那山有十座廟,于是買下了10把木梳。
負責人問丙:“賣出多少把?”答:“1000把。”負責人驚問:“怎么賣的?”丙說他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剎,朝圣者、施主絡繹不絕。丙對住持說:“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剎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書法超群,可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便可做贈品。”住持大喜,立即買下1000把木梳。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也很是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圣者更多,香火更旺。
把木梳賣給和尚,聽起來真有些匪夷所思,但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推銷術,卻有不同的結果。在別人認為不可能的地方開發出新的市場來,那才是真正的營銷高手。
博主感言:思路決定出路,不同的思維決定不同的結局。古人早就告訴我們,在山窮水復疑無路的情況下,往往隱藏著讓人驚喜柳暗花明的又一村。就看看你能否發現找到這“又一村”的途徑。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把梳子賣給和尚,看似是一個“絕望”的境地,但換個思路,就能把劣勢變成優勢,把絕境變成天堂。因此,人生路上無論遇到什么樣的難題,都不要悲觀絕望,因為機會就在絕望中。
給學生講完這個故事后,一學生課后輕輕地和我談他的想法,老師我這樣認為是否恰當:第一個人只是考慮個體的顧客的利益,因此他只賣一個梳子;第二人考慮的是整個寺廟的利益,因此他賣出10個梳子;第三個人考慮的是整個香客的利益,因此他能賣出1000把梳子。心中裝著多少人,你的成就就會有多大。我一聽,拍掌叫好,如此深意,老師都沒有發現,看來你有善于思考的天賦,將來可能成為思想家。你不善于說,可以擅長寫,希望你把自己的想法都寫出來,這就是作文。
注:該生之所以輕輕地甚至有些膽怯地和我談他的想法,是嚴重的不自信造成的。該生平時不善言談,因為成績也不太理想,就嚴重壓抑了自己,當自己有閃光點的時候也不敢正視。希望該生能因此找到自己的優點,以此作為一種突破,找到自信,走向成功。
的,教授,班主任,故事,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