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底色的幼兒園文化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幼兒園的文化建設對于園所內涵式發展、特色發展有重要的作用,我園一直在積極探索本園的文化建設之路。有大愛、有生活、有書香、有快樂是我們園特有的文化底色。
讓愛心灑滿幼兒園角角落落
園長要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熱愛學前教育事業是對園長最高境界的要求,它要求園長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綜合素質和終身學習的態度,能夠把握學前教育的發展方向,了解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帶領全體教職工踐行辦園理念,引領幼兒園科學發展。園長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勤勉的工作態度,積極的進取意識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帶動全體教職工為促進園所的發展不斷進取,以突破一個個困難、積極踐行辦園理念為樂。
教師要熱愛每位幼兒。幼兒園要通過理念引領和評價引導來促進教師逐步做到熱愛關心每位幼兒。理念引領就是通過深入淺出、形式多樣的文獻學習、互動交流,讓教師認識和感受到“面向全體幼兒”的重要性。評價引導就是通過每學期的家長意見征求評選項目、幼兒抽樣評價等方式讓教師認識到“面向全體幼兒”的必要性,讓熱愛關心每位幼兒成為教師的工作習慣。
讓生活處處蘊含教育
開發生活課程。生活活動時間占幼兒在園時間的85%左右,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都能滲透教育,都是課程。如每天4次的進餐活動中我們向幼兒介紹飯菜營養,培養進餐姿勢,注重進餐禮儀;每次洗手中讓幼兒學習六步洗手法等等。對于心中有目標、時時有教育的幼教工作者來說,生活處處有契機、時時有教育。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結合幼兒園“好習慣成就好人生”的辦園理念和幼兒園地域文化特點,我們積極開展“幼兒良好生活習慣養成”的課題研究,從幼兒良好衛生習慣、飲食習慣和鍛煉身體三方面入手,關注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帶動家長育兒理念的提升和家庭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讓閱讀陪伴師幼成長
營造書香環境。在幼兒生活環境中呈現經典圖畫書,能夠給幼兒最直接的視覺沖擊。我們在班級閱讀區為幼兒配備數量充足的世界各地的優質圖畫書,各個班級的理念也以經典圖畫書的主旨進行提煉。
引領師幼閱讀。每到過節,我們都會送書給教師,教師全體會開始前進行好書推薦活動,每學期會開展圖畫書講述評比交流活動,讓教師在閱讀中感悟和提升,逐步養成閱讀習慣。晨間活動時開展幼兒集體誦讀,將分享閱讀活動納入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園長每周定時去各班進行圖畫書講述,各班每周進行同伴間的圖書漂流。
帶動家庭閱讀。教給家長講述圖畫書的方法,讓家長學習親子閱讀的方法;鼓勵家長用壓歲錢為幼兒購書,并帶到幼兒園和同伴分享。三年下來,家長們不再關注識字量和加減法,更加關注幼兒在閱讀活動中獲得的感受和提升。
讓快樂成為園所主旋律
園長在管理中營造快樂。堅持民主管理、科學評價、正面引領,我們在各班門口設立“幼兒園里好事多”德育宣傳陣地:村委會給幼兒園工作的大力支持被園長夸贊了;家長為“開心農場”做技術指導,為班級作貢獻被老師們夸贊了;孩子不小心拉在褲里,老師悄悄換了洗了被家長夸贊了……日久天長,夸贊者學會了用欣賞、包容的態度看待周圍的人和事;被夸贊者體驗到被人認可的幸福,更加自律和優秀。
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快樂。堅持課程游戲化、教育生活化,開設幼兒喜歡、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在操作中學習,在生活中體驗。
家長在參與中感受快樂。充分利用家長開放日和社會實踐活動,邀請家長進課堂體驗教師保教工作的繁雜細致,請家長參加親子運動重溫童年的快樂,請家長給我們的“開心農場”做技術指導,鼓勵家長學著管理班級博客……一系列活動增進了家長與孩子的感情,加深了幼兒園對家長的了解,老師和家長共同感受到孩子成長的快樂。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2:總結:幼兒園安全文化創設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總結:幼兒園安全文化創設
一直以來,我們始終堅信“環境育人”的硬道理。安全文化創設從幼兒園的教育環境做起,從班級的班級環境做起。
自開展安全教育課題研究以來,我們細化每個工作環節,樹立安全無小事的思想。在幼兒園最醒目的位置,到處是安全標志和溫馨的提示語,如:“關愛生命,學會自護”的安全課題版面介紹了幼兒園安全教育的計劃和實施過程,版面上幼兒參與的“交通安全演練”、“學會自護”、“逃生演練”等生動的照片以及圖文并茂的宣傳畫吸引孩子們和家長,起到了激勵導向的作用。這些富有特色的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營造了校園詳和、平安、積極向上的育人氛圍,讓我們時刻謹記“安全第一”。
每個班級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教育實際進行個性化布置,力求讓每一塊墻面說話,讓每一個角落育人。如:小班的衛生間和水池,為了避免孩子們活動結束時進出相撞,老師在地板上貼上小腳印,孩子們進出沿著小腳印走,巧妙地避免了安全隱患;中班在衛生間的隔檔上定期張貼“衛生間文化”,讓孩子在蹲便時不急不吵;大班根據生活中的插座孔處、門框等處,展示了孩子們自己設計的各種安全標志,不僅美化了教室空白的墻壁,而且在內容上充分體現了班級安全教育的特色。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3:對課程意識理解:以幼兒園開展中華傳統文化主題為例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淺談對“課程意識”的理解―以幼兒園開展中華傳統文化主題為例
課程意識,是指對課程的敏感程度,它蘊涵著對課程理論的自我建構意識、課程資源的開發意識等幾方面。處于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其課程意識的強弱程度直接影響著教改的成敗及教學質量的高低。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具有較強的課程意識,能夠幫助我們挖掘出更多的課程資源、發展更多生成性課程,從而挖掘出更多有教育價值的資源、信息等,通過生成性話題,組織、策劃課程,并對課程的效果進行評價分析,總結經驗。現就班級開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主題活動為例,談一談我對“課程意識”的理解。
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班級一位小姑娘穿了一件旗袍到幼兒園來,這件旗袍很快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們大聲喊著:“老師,你看她的裙子好漂亮啊。”我隨即便問:“是很漂亮啊,那你覺得哪里漂亮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回答我說:“老師,裙子上的花很好看。”“老師,她裙子上的扣子跟我們不一樣。”“老師,我覺得她的領子也不一樣。”……孩子們的討論異常激烈,在她們的討論中,我開始思考:何不進行一堂關于旗袍的欣賞繪畫活動呢?這就是我所理解的“課程意識”,意識到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及這個話題的探究意義。首先,孩子們對旗袍這件與眾不同的衣服感興趣了,旗袍也具有強的欣賞價值和意義,它的剪裁、圖案、扣子、衣領都極具中國特色,同時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一個代表,旗袍的發展史里蘊含了中華民族秉持傳統,同時結合國外元素,不斷改進,不斷發展的歷程。再次,借著對旗袍的欣賞,還可以激發起孩子們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探索興趣。基于這些思考,我下定決心開展關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題活動,就從旗袍開始。
如何實施這個主題活動使課程收到最好的效果呢?首先要充分利用身邊的有價值的教育資源,這時恰好附近的河南省博物館在舉辦旗袍藝術展覽,時機剛好,于是我開始聯系家長委員會和園方,共同商量對策和時間。最終在確保孩子們安全的情況下,請了家長志愿者陪同,帶領孩子們走進河南省博物館欣賞旗袍藝術展。孩子們對一件件旗袍藝術品贊不絕口,看著旗袍外觀一點點改變,越來越簡潔、美觀、大方且不失風韻,同時中華傳統藝術卻暗藏其中,孩子們發出了陣陣驚嘆。孩子們著重觀察了旗袍的特點,例如:盤扣、立領、花案等,參觀欣賞完以后,我們組織了孩子們繪畫旗袍。孩子們感受頗深,興趣濃厚,作品豐富且具有神韻。活動結束以后,我更加堅定了開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意義之深刻,于是決定繼續努力,開展班級有關傳統文化的課程。此后,我們利用多種形式,帶領孩子對傳統文化進行了進一步的了解和體驗。例如欣賞繪畫中國陶藝、青花瓷、京劇臉譜,以及調查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風俗習慣。我們會在教室里展示孩子們的作品,也會請孩子們在講臺上分享自己的風俗調查結果,同時也會組織孩子們和家長們一起表演中國民間故事,豐富多彩的課程形式,收到了極好的效果。一些列課程的實施,除了對孩子們進行了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教育以外,我們也建立了良好的班級文化,塑造了特色的班級文化氛圍,也影響了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看法,肯定了幼兒園教育的價值和意義。最后,總結這次主題活動的經驗,我感受頗深,對于如何具有“課程意識”,提升自己的“課程意識”,以及實施課程,也有了一些自己的體會。
首先,積極捕捉孩子們的興趣點。幼兒的一日生活皆教育,孩子們的學習應該以興趣為基點,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更應該是教育的起點。因此作為老師,首先要學會捕捉孩子們的興趣點,觀察孩子們的行為,傾聽孩子們的討論,對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敏感起來,這也是初步的“課程意識”形成的開始。
其次,挖掘身邊資源,努力基于孩子們的興趣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知道了孩子們的興趣點,希望開展課程,就必須知道如何開展這樣的課程,身邊哪些資源是可以利用的,哪些資源是有價值的,對資源進行整合分析,例如,社區哪些活動與此相關,哪位家長的職業與此相關,哪些朋友的收藏愛好與此相關等等。挖掘到這些有價值的潛在資源以后,充分利用開展課程。
再次,以點帶面,發揮課程的輻射引領作用。以一個興趣點進行了一個活動以后,可以考慮與此活動相關,我還可以舉行哪些活動?例如與旗袍有關的,我們還可以舉行其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欣賞嗎?于是就有了青花瓷、京劇臉譜、陶藝作品等的欣賞繪畫課程。孩子們的感受也會更加深刻,體驗更加豐富。
最后,整合反思,總結經驗,為下一次的課程組織實施提供經驗。一次課程活動的成與敗都具有其意義,總結經驗教訓,如果成功了,想想為什么會成功,哪里做得好,哪里可以更好?如果失敗了,更應該想想是哪個環節沒有把握好?在這樣的反思中提升自己的“課程意識”。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