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科學教育專題總結

科學教育專題總結

2024-08-01 閱讀 6002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科學教育專題總結

本學期我們針對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科學課題:《采取多種家園互動形式提高家長對幼兒科學教育指導的策略的研究》此次活動得到了家長的高度重視,積極配合,通過家長們的努力、老師們的努力。我們看到:孩子們對科學現象的好奇心強烈了;對觀察到的科學現象樂意表述了;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過程中主動性增高了。在家長們的經驗交流會上,我們更是看到:家長們的指導經驗一次比一次豐富,一次比一次有經驗。在此我對本次教研活動進行經驗小結。

一、要想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科學教育中來,首先我們要讓家長了解幼兒科學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長對科學教育的認識。

自然界中充滿著神奇有趣的科學現象。孩子們的科學探索就是從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現象開始的,探究的內容越貼近孩子們的生活,越能使孩子們體驗和感受到學習的內容對自己的意義,越能發現和感受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科學的知識和信息資料孩子也需要;科學要求的探索是孩子的愛好;科學不能因循守舊,而孩子天生擅長創造。正是科學的這三層含義,使兒童與科學幾乎天生就是零距離。家長的錯誤觀點正是誤解,曲解了科學的內涵,不了解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與科學具有天然、內在聯系造成的。因此,要讓家長在對幼兒科學教育上與幼兒園保持一致,教育理念和方法上達到共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使家長能走進幼兒園的科學教育中,學習和閱讀有關科學知識,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才能加強科學教育中家庭指導的針對性和合理性,以提高家庭教育指導的質量,才能無時無刻,珍視和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科學產生持續的興趣,培養幼兒探索的科學態度。

那么首先我們就可以通過《科學教育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家長對幼兒科學教育的認識及重視程度,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大部分家長對幼兒的科學教育比較重視,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也不知道怎樣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指導。一般情況下家長們都采用給孩子買科普書籍和光盤的方式。了解家長對幼兒科學教育的態度后,根據調查問卷的分析制定“指導家長如何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指導策略”的計劃。召開家長座談會,使家長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了解幼兒科學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長充分認識到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重要性,從而形成家園教育的互動。征求家長們的意見與家長們一同討論計劃并且豐富計劃中的內容;商量如何實施、開展。例如:在家中都有那些常見的科學現象,如何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等等。

二、利用家長資源,促進家園互動

“互動合作”是瑞吉歐教育價值取向的一個重要理念。瑞吉歐教育主張:兒童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諸多條件下,主要是在與家長和教師、同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在互動過程中,兒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資源的提供者。可見,只有家園的互動合作,才能使幼兒得到最好的發展。首先,要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不同的家長所從事的職業是不同的,家長們不同的知識和職業背景為幼兒園提供了豐富的科學知識。例如:我們請做電腦工程強項的毛沖家長幫助收集網絡上有關科學方面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學習,請任教老師的陳宸家長走進課堂給孩子們講解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揭開孩子心中的迷。其次,是要善用家長的氣質優勢,例如朱婉童的媽媽于孩子之間的交流很巧妙,我們請她與孩子一起學習科普書上的內容并且與孩子一起進行科學親子小實驗。驗證書中的科學現象。

三、建立良好的互動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

家園互動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研究的課題,只有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實效。

首先我們通過家長定期的家教知識講座、家教經驗交流會,使家長們毫無拘束的交談和溝通,拉近家長與教師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的距離,以便于家長從他人的經驗中獲益,從而充分調動每位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其次我們根據調查問卷中分析到家長習慣運用給孩子提供科普書籍、光盤的方式調動家長根據書籍、光盤上的內容和小實驗與孩子一起在家中進行小實驗進行實踐,使幼兒對科學更感興趣,給幼兒提供更多探索的空間。

再有通過親子活動請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科學小實驗;收集各種資料、照片收集成冊供家長們分享和交流,為家長創造更多的交流學習的空間,提高家長對幼兒科學教育的指導能力。

宋慶齡說:“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就強調了提高家長素質的重要性。所以幼兒園開展教育的同時,千萬不要忽略家長們的支持、配合和幫助。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總結:對幼兒科學教育點滴感悟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總結:對幼兒科學教育的點滴感悟

科學教育的內容是很廣泛的,它包括人體和健康、植物和動物、生態與環境、自然現象與科技教育等。而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和獲得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幼兒園的小朋友大致是3―6歲的孩子,由于他們受年齡特點的限制,所以我們要合理安排科學教育的有關內容,多渠道地開展科學教育活動,對幼兒進行科學的教育,培養幼兒科學的意識,這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覺得要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讓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探索者,為幼兒奠定良好的科學素質。

那么幼兒園如何實施幼兒科學教學任務呢?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發揮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止才能的發揮。”幼兒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的引導和鼓勵是非常重要的,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1.激發幼兒的興趣主動探索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組織教學活動要巧妙設計,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和學習主動性,這是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先決條件。

例如,在“顏色變變變”的活動中,當我慢慢搖晃著手中的瓶子時,幼兒不約而同地驚叫起來:“變了!變了!紅色的水變成橙色的了!”此時此刻,幼兒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情不自禁地拍起手來,說:“哇!史老師變魔術啦!”這時,我卻神秘地說:“這里面可是有秘密的哦,史老師才會變魔術,如果你們發現這個秘密以后也會變魔術的。”在這一活動中,幼兒正是在濃厚學習興趣的推動下,積極地、主動地投入到觀察和操作活動之中的。

2.精心指導科學教育活動

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體現在促進幼兒與材料、與同伴的相互作用上,培養幼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個性品質。我認為教師的指導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指導幼兒活動。提問有兩種,一種是封閉式的,如:“好不好?”“是不是啊?”“對不對?”等,其答案是限定的,唯一的;另一種是開放式的,沒有限定的答案,我稱之為“巧提問”。如:“你發現了什么?”“你有什么好辦法?”“你猜猜會怎么樣呢?”等等。我在組織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時,更多地采用了擴散幼兒思維的提問,根據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問題要帶有啟發性,能激發幼兒思考;同時,問題的設計要注意開放性,使幼兒能大膽地表達;另外,問題要緊扣活動內容,使幼兒答問時有明確的思路。這樣,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奇妙的磁鐵”活動中,我提問:“如果我用磁鐵做釣魚鉤來釣魚,你們猜猜結果會怎么樣?”很多幼兒回答:“老師釣不到魚。”于是我慢慢放出釣魚竿,幼兒不約而同地喊起來:“釣不到!釣不到”然而,事情并沒有像幼兒預料的那樣,一條魚兒“釣”上來了。接著,我又問:“老師怎么會釣到魚了呢?”讓幼兒積極地討論、嘗試并講述實驗過程。這一活動較多地采用了開放性、啟發式提問,幼兒的思維活躍,學習探索也更加主動、積極。

所以,活動中的“巧提問”應旨在激發幼兒對活動內容、過程、科學的興趣,巧妙地把幼兒的無意性、偶然性和不穩定性的興趣轉移,轉化為學科學的興趣,使幼兒在發散性思維的同時集中注意地去實踐、探索,尋找正確的科學的答案。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更多地設計一些有助于培養幼兒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巧提問”,讓幼兒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逐步走向科學的殿堂!

第二,靈活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開展活動。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觀察法是最基本的、運用最多的方法;實驗法能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充分激發幼兒學科學的興趣。這兩種方法若能靈活運用,可以使幼兒既感知科學現象,又學習探索方法。例如,在“奇妙的磁鐵”活動中,我先請幼兒觀察磁鐵的主要特征,然后為了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磁鐵的特征,我就請幼兒做實驗,用磁鐵去找一找磁鐵的好朋友。最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與實驗得出結論:磁鐵能夠吸住鐵的東西,也能吸住用鐵制作的東西。

第三,重視幼兒的表達與交流。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幼兒通過實踐操作,感知科學的樂趣,還要引導幼兒把科學實踐過程和獲取的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幼兒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把實踐的經驗化為語言存在于意識之中。當幼兒對一個問題作了深入探究、思考、嘗試,有了深入了解和深刻體驗以后,都會產生一種表達和交流的欲望,幼兒把探究過程和發現經過思維的梳理和適當的語言表達出來,既增加了對事物的認識,又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在實施科學教育中要給足幼兒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促動幼兒表達與交流,這是科學教育的重要一環。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