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稻中學實施科學教育總結
田稻中學實施科學教育總結
--探索科學教育的新路子
我們田稻中學是一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校。她創建于1912年,前身為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先后改名為省立初級中學、省立二中、省立長沙女中等。因校址座落于天心閣古田稻,人們習稱“田稻師范”、“田稻中學”。首任校長是朱劍凡先生,第七任校長為徐特立先生。“田稻師范”歷史上曾與湖南省第一師范、湖南省省立第一中學齊名,是一所三湘歷史名校。她曾薈萃了一代名師,培育了一批革命志士;最終毀于1938年文夕大火。
1995年,長沙市政府、市教委將我校作為名老學校恢復招生。復校時,隸屬長沙市教育局。20**年改屬長沙市雨花區政府。我校現有初高中4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00人;在崗教職工193人,其中,本科學歷151人,特級1人,中高38人,中一110人,中二40人。
我校歷來重視學生的科學素養培育發展,安排了科技輔導員工作崗位,自復校以來學校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各學科的開展課外活動。如:初一成立以班小組為單位的生物活動小組,開展相應的生物考查小組;初中部的電工學學習小組;高中的社會實踐活動小組,利用假期開展社會調查;學校的“楚風”文學社......教育處每兩年開展一次科學藝術節,設有小制作、攝影等比賽。
學校堅持“常規教學打基礎,教育科研創特色”的辦學方針,把“教育科研”、“信息技術應用”和“科學教育”作為再創歷史輝煌的三大特色來抓。從研究一堂課、一個專題到進行課題研究;從單科單項到綜合整體研究。我校形成了“組組有課題,人人搞研究”的科研特色。學校抓信息技術應用,實施基礎教育信息化,形成了科研與信息技術結合的特色。我校自20**年申報為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實驗校以來更加重視普及、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也形成了“立足科學學科,拓展課外活動”的科學教育特色。
一、立足科學學科,探索科學教育的新路子
1、堅持做中學樹立科學精神
我校堅持落實好科學學科的教學,建立標準實驗室,生物、物理、化學各三間實驗室,生物實驗室有專用的解剖實驗室,物理實驗室有專用的電子實驗室,化學實驗室通風設備到桌,儀器設備齊全。此外,各實驗室配有儀器室、藥品室、預備實驗室,為落實科學學科的教學打下了物質基礎。
全體科學學科教師,堅持完成好課本上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使學生懂得科學是建立在實驗探索基礎上的,讓每位學生都能動手實驗。此外,我們進行了做中學的實驗研究,設計了“做中學”的科學學科教學模式。即
階段明了問題階段→實踐探索階段→總結提高階段
↓↓↓
教師提出問題、提供材料→巡視、指導→參與、引導
↓↓↓
學生閱讀、觀察、思考、設計→實驗、觀察、記錄→分析、討論、歸納、反饋
“做”是在勞心上勞力,在勞力上勞心,勞力與勞心結合。
“學”是指通過“做”學習科學知識;學會思考方法;學習勞動技能;學習做人道理。
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科特點、學習內容、學生情況,又設計了幾種變式。
即(1)“驅--探--悟”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實踐探索--總結領悟
(2)“引導--發現”
“討論--實驗”
等,通過“做中學”樹立學生的科學精神。
2、運用發現學習,培養科學素質
將“發現、創造”的思想隱含在科學學科的教學中。學校教育的認識過程是一特殊的過程。學習前人探索的成果,接受現成的知識。不必事事去發現,但我們可以將一些能令人思考的內容,進行設計,讓學生在發現中學習,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途徑。
我們設計了幾種“發現學習”的模式,運用在教學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引導--發現”
結合“做中學”由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思考,找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出假設,加以證明,得出結論,讓學生“發現規律”。
(2)“發現--探究”
由教師提供結構性的材料,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教師點撥、指導討論,學生自主進行探究,然后得出結論,讓學生“自主發現”。
(3)“研究性探究”
由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自主地提出研究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與學生共同商量討論,統一意見,教師提供實驗的用品,學生自主進行探究,自主地寫出發現報告。
運用這幾種“發現學習”的模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享受過程,學會方法,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
3、運用信息技術,了解科學的前沿
進行科學教育,要讓學生有信息意識,有自主學習的意識,了解科學發展的動態,走在科學的前列。
我們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并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了解科技的發展現狀。我們走出課本,結合課本,讓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能自主地運用信息技術去了解所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發展動向等。讓學科意識扎根在學生的頭腦中。
二、開展科技活動,讓科學教育走出課堂
1、定期進行科技講座
學校每期進行兩次科技講座。科技講座的內容多樣化。近年來,我們進行了“科技發展動態”、“創造教育”、“發明技法”、“研究性學習報告會”、“怎樣研究”、“我們的大腦”、“學習的過程”“原子能知識講座”、“光污染知識講座”、“節約能源知識講座”、“航空、航天知識講座”等多場科技講座。講座的形式也多樣化,有外請專家講座,有教師的講座,有學生的講座。定期進行科技講座,使科學教育的意識牢牢扎根于師生們的心中。
2、開展多項科技活動
學校的課外活動中科技活動比重很大,我校在初中學生中組織多種課外科技活動小組,如“車模、航模小組”、“無線電測向小組”、“計算機小組”、“發明小組”等,在高中學生中組織進行“課題專題研究”,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比較有特色的有(1)無線電測向定向。曾經獲得湖南省青少年無線電測向竟賽團體第二名和團體第五名。全國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男子團體第五名和團體第六名。(2)模型項目成績突出。20**年長沙市中小學車輛模型比賽中獲得5個一等獎,20**年長沙市20**年“飛向北京”航空航天模型竟賽兩個團體一等獎,6個個人一等獎。(3)機器人教學起步晚,發展快。在湖南省“紫光杯”機器人比賽中,我校學生獲得3個一等獎。
3、落實綜合實踐活動
在初中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注入科技內容,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如“環境問題”、“鳥系列研究”、“向科學家學習”等專題的研究,都是將信息技術運用其中的研究,我們建立了“殘局--思維時空”學習專題網站,學生走進網站學習,走出網站進入社會調查,甚至走進工廠進行實驗,科技教育真正地走出了課堂。
在高中運用研究性學習,讓學生進行專題研究。“垃圾系列”、“湖南水資源研究”、
“長沙交通狀況”等,學生真正享受了過程,學會了方法。在長沙市24屆(20**年)創新大賽中,有兩位同學的調查報告獲得了三等獎。
多年來,學校堅持以“科研創特色”,從研究課堂入手,走進課堂探索“科技教育的新路子”,探索出了多種科學教育的教學模式,使科學知識學得扎實。近年來,我校學生參加省、市各級學科競賽,有近600人次獲得省、市級獎勵,參加區級科學競賽,我校獲獎人數在區屬中學中遙遙領先。
走出課堂,在課外活動領域,我們也獲得了多項成果。近三年,我校參加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賽獲省級獎勵有3人,市級獎勵4人,市計算機網絡知識賽有3人獲市級獎勵,無線電定向測試和車輛模型比賽以及機器人比賽等等,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我校在“科學教育”這個領域已打出了一片天地,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期望各級領導們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爭取將工作完成得更好。
篇2:總結:對幼兒科學教育點滴感悟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總結:對幼兒科學教育的點滴感悟
科學教育的內容是很廣泛的,它包括人體和健康、植物和動物、生態與環境、自然現象與科技教育等。而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和獲得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幼兒園的小朋友大致是3―6歲的孩子,由于他們受年齡特點的限制,所以我們要合理安排科學教育的有關內容,多渠道地開展科學教育活動,對幼兒進行科學的教育,培養幼兒科學的意識,這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覺得要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讓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探索者,為幼兒奠定良好的科學素質。
那么幼兒園如何實施幼兒科學教學任務呢?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發揮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止才能的發揮。”幼兒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的引導和鼓勵是非常重要的,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1.激發幼兒的興趣主動探索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組織教學活動要巧妙設計,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和學習主動性,這是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先決條件。
例如,在“顏色變變變”的活動中,當我慢慢搖晃著手中的瓶子時,幼兒不約而同地驚叫起來:“變了!變了!紅色的水變成橙色的了!”此時此刻,幼兒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情不自禁地拍起手來,說:“哇!史老師變魔術啦!”這時,我卻神秘地說:“這里面可是有秘密的哦,史老師才會變魔術,如果你們發現這個秘密以后也會變魔術的。”在這一活動中,幼兒正是在濃厚學習興趣的推動下,積極地、主動地投入到觀察和操作活動之中的。
2.精心指導科學教育活動
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體現在促進幼兒與材料、與同伴的相互作用上,培養幼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個性品質。我認為教師的指導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指導幼兒活動。提問有兩種,一種是封閉式的,如:“好不好?”“是不是啊?”“對不對?”等,其答案是限定的,唯一的;另一種是開放式的,沒有限定的答案,我稱之為“巧提問”。如:“你發現了什么?”“你有什么好辦法?”“你猜猜會怎么樣呢?”等等。我在組織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時,更多地采用了擴散幼兒思維的提問,根據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問題要帶有啟發性,能激發幼兒思考;同時,問題的設計要注意開放性,使幼兒能大膽地表達;另外,問題要緊扣活動內容,使幼兒答問時有明確的思路。這樣,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奇妙的磁鐵”活動中,我提問:“如果我用磁鐵做釣魚鉤來釣魚,你們猜猜結果會怎么樣?”很多幼兒回答:“老師釣不到魚。”于是我慢慢放出釣魚竿,幼兒不約而同地喊起來:“釣不到!釣不到”然而,事情并沒有像幼兒預料的那樣,一條魚兒“釣”上來了。接著,我又問:“老師怎么會釣到魚了呢?”讓幼兒積極地討論、嘗試并講述實驗過程。這一活動較多地采用了開放性、啟發式提問,幼兒的思維活躍,學習探索也更加主動、積極。
所以,活動中的“巧提問”應旨在激發幼兒對活動內容、過程、科學的興趣,巧妙地把幼兒的無意性、偶然性和不穩定性的興趣轉移,轉化為學科學的興趣,使幼兒在發散性思維的同時集中注意地去實踐、探索,尋找正確的科學的答案。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更多地設計一些有助于培養幼兒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巧提問”,讓幼兒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逐步走向科學的殿堂!
第二,靈活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開展活動。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觀察法是最基本的、運用最多的方法;實驗法能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充分激發幼兒學科學的興趣。這兩種方法若能靈活運用,可以使幼兒既感知科學現象,又學習探索方法。例如,在“奇妙的磁鐵”活動中,我先請幼兒觀察磁鐵的主要特征,然后為了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磁鐵的特征,我就請幼兒做實驗,用磁鐵去找一找磁鐵的好朋友。最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與實驗得出結論:磁鐵能夠吸住鐵的東西,也能吸住用鐵制作的東西。
第三,重視幼兒的表達與交流。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幼兒通過實踐操作,感知科學的樂趣,還要引導幼兒把科學實踐過程和獲取的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幼兒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把實踐的經驗化為語言存在于意識之中。當幼兒對一個問題作了深入探究、思考、嘗試,有了深入了解和深刻體驗以后,都會產生一種表達和交流的欲望,幼兒把探究過程和發現經過思維的梳理和適當的語言表達出來,既增加了對事物的認識,又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在實施科學教育中要給足幼兒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促動幼兒表達與交流,這是科學教育的重要一環。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3:科學教育專題總結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科學教育專題總結
本學期我們針對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科學課題:《采取多種家園互動形式提高家長對幼兒科學教育指導的策略的研究》此次活動得到了家長的高度重視,積極配合,通過家長們的努力、老師們的努力。我們看到:孩子們對科學現象的好奇心強烈了;對觀察到的科學現象樂意表述了;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過程中主動性增高了。在家長們的經驗交流會上,我們更是看到:家長們的指導經驗一次比一次豐富,一次比一次有經驗。在此我對本次教研活動進行經驗小結。
一、要想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科學教育中來,首先我們要讓家長了解幼兒科學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長對科學教育的認識。
自然界中充滿著神奇有趣的科學現象。孩子們的科學探索就是從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現象開始的,探究的內容越貼近孩子們的生活,越能使孩子們體驗和感受到學習的內容對自己的意義,越能發現和感受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科學的知識和信息資料孩子也需要;科學要求的探索是孩子的愛好;科學不能因循守舊,而孩子天生擅長創造。正是科學的這三層含義,使兒童與科學幾乎天生就是零距離。家長的錯誤觀點正是誤解,曲解了科學的內涵,不了解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與科學具有天然、內在聯系造成的。因此,要讓家長在對幼兒科學教育上與幼兒園保持一致,教育理念和方法上達到共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使家長能走進幼兒園的科學教育中,學習和閱讀有關科學知識,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才能加強科學教育中家庭指導的針對性和合理性,以提高家庭教育指導的質量,才能無時無刻,珍視和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科學產生持續的興趣,培養幼兒探索的科學態度。
那么首先我們就可以通過《科學教育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家長對幼兒科學教育的認識及重視程度,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大部分家長對幼兒的科學教育比較重視,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也不知道怎樣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指導。一般情況下家長們都采用給孩子買科普書籍和光盤的方式。了解家長對幼兒科學教育的態度后,根據調查問卷的分析制定“指導家長如何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指導策略”的計劃。召開家長座談會,使家長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了解幼兒科學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長充分認識到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重要性,從而形成家園教育的互動。征求家長們的意見與家長們一同討論計劃并且豐富計劃中的內容;商量如何實施、開展。例如:在家中都有那些常見的科學現象,如何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等等。
二、利用家長資源,促進家園互動
“互動合作”是瑞吉歐教育價值取向的一個重要理念。瑞吉歐教育主張:兒童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諸多條件下,主要是在與家長和教師、同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在互動過程中,兒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資源的提供者。可見,只有家園的互動合作,才能使幼兒得到最好的發展。首先,要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不同的家長所從事的職業是不同的,家長們不同的知識和職業背景為幼兒園提供了豐富的科學知識。例如:我們請做電腦工程強項的毛沖家長幫助收集網絡上有關科學方面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學習,請任教老師的陳宸家長走進課堂給孩子們講解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揭開孩子心中的迷。其次,是要善用家長的氣質優勢,例如朱婉童的媽媽于孩子之間的交流很巧妙,我們請她與孩子一起學習科普書上的內容并且與孩子一起進行科學親子小實驗。驗證書中的科學現象。
三、建立良好的互動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
家園互動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研究的課題,只有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實效。
首先我們通過家長定期的家教知識講座、家教經驗交流會,使家長們毫無拘束的交談和溝通,拉近家長與教師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的距離,以便于家長從他人的經驗中獲益,從而充分調動每位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其次我們根據調查問卷中分析到家長習慣運用給孩子提供科普書籍、光盤的方式調動家長根據書籍、光盤上的內容和小實驗與孩子一起在家中進行小實驗進行實踐,使幼兒對科學更感興趣,給幼兒提供更多探索的空間。
再有通過親子活動請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科學小實驗;收集各種資料、照片收集成冊供家長們分享和交流,為家長創造更多的交流學習的空間,提高家長對幼兒科學教育的指導能力。
宋慶齡說:“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就強調了提高家長素質的重要性。所以幼兒園開展教育的同時,千萬不要忽略家長們的支持、配合和幫助。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