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健康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
當今社會高速發(fā)展,社會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身為父母,身為老師總是對孩子給予太多的期望,或是期待他能夠?qū)崿F(xiàn)自己未能實現(xiàn)的愿望,或是期待他能光宗耀祖。最起碼也要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雖然有這種想法沒錯,可是,身為愛他們的人應該明白,這些期望太過遙遠,對于尚在孩提時期的孩子,這顯得有些過于“高瞻遠矚”了。對于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是需要被關(guān)注的。因此我結(jié)合幾個案例來談一下。
案例一:最近幼兒園里經(jīng)常會傳來響亮而清脆的哭聲,一遍又一遍響徹教師的走廊,每天早上上學的時候都會哭,老師都會關(guān)心的抱抱文博,希望能止住那讓人心疼的哭聲,以及那委屈固執(zhí)的哽咽。可是這一切都無濟于事。
還多孩子都有愛哭的毛病,一些父母老師對此并不在意,認為這是孩子的天性所致。孩子愛哭,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表示他的痛苦,孩子不愿說出內(nèi)心想法,慣用哭來獲取所求,孩子感到壓力大,還有就是母子脆弱癥。當然也可能是孩子沒有安全感的一種心理反應,這樣的孩子往往性格內(nèi)向,經(jīng)不起挫折。
首先,不要怕孩子哭,要想辦法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
孩子哭泣時,父母首先不要怕,更不要因此就把他想要的東西都拿給他,以至于讓他有有一種錯誤思想――想要得到什么東西就哭。當孩子哭泣的時候安撫他們后緊接著要學著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因為孩子年紀越小他的情感就越不穩(wěn)定,注意力也就越容易轉(zhuǎn)移。讓孩子情緒轉(zhuǎn)移最佳的方法就是活動轉(zhuǎn)移,讓他的情緒得到宣泄,也可以有意識的提起孩子平時感興趣的事,比如給孩子講個故事,或帶她玩平時喜歡的游戲等。想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要從愛心出發(fā),從情感上愛他安撫她。哄勸孩子千萬要有耐心,不要嚴厲斥責、指責,更不能打罵孩子。否則,愛哭的毛病只會越來越厲害。
第二,要聆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目的。
當孩子在哭泣時,、在安慰他的基礎(chǔ)上,要他主動把委屈說出來。如果孩子哭得稀里嘩啦,讓他立即停止是不可能的。那這時候我們就要安靜站在一邊,等他平復后,耐心聆聽孩子講述自己哭的原因。不要催促也不要表現(xiàn)的很不耐煩。要了解孩子哭得目的,有的孩子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哭泣,而有的孩子是真正的受了委屈哭泣。如果是前者,態(tài)度堅決的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是非常錯誤的。如果是后者,那絕對不能因此按照他的意思去做,如果長期如此,他會習以為常,以這種方式要求為他做一些事或想得到某些東西。
第三,告訴孩子愛哭是錯誤行為,還要注意表達方式。
對于那些動不動就哭的孩子,有必要想他解釋清楚哭泣是一種錯誤行為,教導他遇到問題應該立即想辦法去解決。孩子哭時安慰她,教育他,這不是解決孩子脆弱心理的根本措施。想讓孩子逐漸堅強,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鍛煉他的心里承受能力。一些父母老師總是對孩子說:“不要哭,別哭”這樣反而提醒了她,可能他已經(jīng)平靜下來了,有提醒了他。所以要注意自己教育孩子時的表達方式。
案例二: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喜歡享受成功的喜悅,牧軒這個3歲半的小姑娘也不例外,在學校里,幾個小朋友一起比賽跳皮筋,贏得時候她就高興地拍手,可是當他輸?shù)臅r候就哭鬧。
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從出生起就被父母的細心呵護包圍著,在一片贊揚聲中長大,他們對輸是沒有概念的,所以,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總認為他們的生活就該“萬事如意”,所以當他們遇到小小的不如意就會出現(xiàn)輸不起、承受能力差的情況。孩子的好奇心過重和嚴重缺乏安全感都會導致孩子輸不起。
首先,要察言觀色,具體指導
應當教育孩子,讓他建立起尊重他人的觀念,但是,不要訓斥孩子,否則,孩子很難接受,根本聽不進那些大道理。
第二,要適度安慰,講清道理
當孩子受到挫折耍賴是,需要對他進行適度安慰,等他的情緒稍稍緩和下來,在學他剛才霸道的樣子,讓他體會別人的心情。
第三,將心比心,巧妙溝通
孩子自身能力有限,他的挫折承受力就比較低,一不開心就會把責任歸于別人,這個時候,情緒疏導是很重要的。要應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在加以教育。通過設(shè)身處地的方式和孩子溝通,給孩子提供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這樣,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錯在哪里,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改變。
案例三:澤涵3歲半了,大小便不成問題,可是在學校午睡的時候經(jīng)常“畫地圖”,更頭疼的時候,有的時候早叫起來去小便可是站在床鋪前動作很慢,等穿上鞋子就已經(jīng)畫了地圖。
很多孩子都有尿床的毛病,對于這種隨處小便自己卻完全察覺不到的異常行為,常使孩子感到羞愧、恐懼,精神負擔加重。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加以斥責和嘲笑,否則會加大他們的心理壓力,更讓事態(tài)嚴重。要認識到,孩子尿床并非大毛病,實際上,5歲以下幼兒在白天或者晚上發(fā)生不自主排尿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有幾方面原因造成,孩子的大腦尚未發(fā)育完全,孩子白天過于疲倦,老師父母總是訓斥孩子,孩子對環(huán)境十分敏感。
首先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坐便盆,讓孩子形成依賴,認為只要坐便盆才可以。對廁所具有排斥性。
第二,不要過早的進行排尿訓練
為了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排尿習慣,有些父母從幾個月就開始刻意地進行排尿訓練,但是孩子由于年齡小,對事物的認知和語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復雜的訓練,刻意反而會讓孩子因為排尿紊亂而尿床。
第三,不要責罵孩子
孩子出現(xiàn)尿床時,千萬不要責罵他們。老師父母的責罵,除了給孩子增加心理負擔,對幫助減少尿床毫無用處。要知道,尿床這件事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成長中的必然,不會因你的責罵就不發(fā)生了。
第四,不要刻意的起夜
為了不讓孩子尿床,有些家長在夜里反復叫醒孩子,讓他排尿,這是不對的,孩子不想尿父母偏要讓他尿,這事讓他多么厭煩的事情啊。但是有的父母去不管孩子的哭鬧、掙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離開便盆,這反而讓他對尿尿這件事產(chǎn)生緊張和恐懼心理,從而加劇孩子尿床。
案例四:振涵總喜歡把手指放在嘴里,就連午睡時,為了不讓老師看見都偷偷的把頭蒙在被子里,而且,情況越來越厲害,老師一直給他改,可是已看不到又放進了嘴里。
孩子進入4歲后還吃手,甚至出現(xiàn)咬手指甲,咬被角的等現(xiàn)象,這可能就是行為問題,需要進行矯正。孩子吃手指是對愛的呼喚。由于爸爸媽媽或看護人很少與孩子肌膚接觸,很少陪孩子說話,當孩子感到饑餓、患病是不能得到及時的撫慰,吃手指是孩子的一種自慰方法。壓力大的話孩子也會吃手指,如果對孩子要求過嚴、經(jīng)常訓斥、打罵孩子,家庭關(guān)系緊張,等等,在較大的心理壓力下,孩子會通過吃手指來排遣內(nèi)心壓力。孩子吃手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擺脫孤獨,現(xiàn)在的家里一般就一個寶貝,孩子免不了孤獨。如果孩子長期接觸不到新鮮事物,不免會感到孤獨、寂寞和乏味。此時,孩子就會用吃手指來排遣孤單和寂寞。吃手指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也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焦慮、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首先,給孩子小嘴找個依靠。當孩子吃手指時,父母可以給他一塊磨牙餅干,讓他的小嘴啃啃。
第二,讓他多參加活動,多結(jié)交伙伴
孩子吃手指可能因為孤獨。所以,可以讓孩子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多交朋友。盡量別讓他一個人能閑著,他就想不起來吃手了。
第三,就是父母多陪陪孩子
父母要多摟抱、多陪伴孩子,盡量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可以給寶貝講睡前故事,讓孩子時時感到安全、幸福、滿足。這樣孩子就不會再想著吃手的事了。
第四,為寶貝營造寬松、溫馨的氣氛。要想孩子不吃手,最好給孩子營造一個讓溫暖、舒適、穩(wěn)定、寬松的成長氛圍,讓孩子快樂成長。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雖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工作,但只要我們擁有這種精神,從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從幼兒細微的心理表現(xiàn)人手,引導幼兒行為、疏導幼心理,讓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兒都健康快樂地成長。愛孩子就要讀懂孩子的心。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2:教師心理健康對幼兒發(fā)展重要性
教師心理健康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性
文昌市蓬萊中心幼兒園洪宣玲121號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xù)且積極發(fā)展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主體能作出良好的適應,并且充分發(fā)揮其身心潛能。一個教師是否能夠積極有效地實施教育教學手段,心理健康是很關(guān)鍵。而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yǎng)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huán)境、功能環(huán)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huán)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yè)的指導。
廣義上的幼兒教育是指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發(fā)展的有目的的活動。幼兒的身心成長的關(guān)鍵期,幼兒教育者是直面幼兒人生觀的第一個導師,我們給予幼兒的世界是溫暖的,干凈的,幼兒形成的世界觀就是美好的,如果一個教師的對待方式是陰暗的,幼兒的未來不可想象。
在幼兒園實際工作中,工作較為繁瑣,而你面對事情的態(tài)度,一言一行都無時無刻影響著幼兒。比如剛?cè)雽W時期,剛剛脫離家庭的幼兒想要融入集體生活,你所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溫暖友好的環(huán)境幼兒才會積極融入,哭鬧在所難免,教師的耐心安慰能給予幼兒有效的幫助。如果教師承受不住這般吵鬧的環(huán)境大發(fā)脾氣,幼兒的入園心理只會更加抗拒。不同家庭養(yǎng)育的幼兒性格都不同,家長較溺愛的幼兒就比較嬌氣、自我,甚至面對不喜歡的事物會進行破壞;農(nóng)村留守兒童性格有些會極端自卑或極端倔強
篇3:幼兒教育隨筆:重視孩子心理健康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幼兒教育隨筆: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隨時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健康”這一概念的認識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正如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tài)”而不是沒有病癥或虛弱的現(xiàn)象。對于正在生長發(fā)育的兒童來說,身體發(fā)育與心理發(fā)展是生長發(fā)育的二個生要方面,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關(guān)注遠不及對孩子的高矮、胖瘦、吃的好壞、生活環(huán)境那么上心,生活在家庭的保護傘下,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得不到應有的鍛煉,有些兒童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的行為。像我們班的王旭輝,剛來幼兒園時,就不喜歡與小朋友、老師交流,學習知識不隨老師讀,課后自己找一個角落玩,經(jīng)過我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他在自己玩的時候,說些奇奇怪怪的話:“你是吹牛大王、你是大胖鳥、不會飛等。繼續(xù)聽下去,發(fā)現(xiàn)他說的都是動畫片中的對話,當你再向他問起故事的情節(jié)時,他就不愿意交流,還有當小朋友與他掙搶玩具時,他會發(fā)出刺耳的尖叫聲,就像動畫片中的怪獸一樣。
由于上面種種現(xiàn)像,我找到家長進行詢問,原因得知,他爸在廠里上班,他媽自己種大棚,忙不過來,從小只有奶奶照顧他,孩子又喜歡看動畫片,只有看動畫就不吵不鬧,只要遇上趕集就買動畫片,這樣奶奶就好忙其他之類的家務(wù),坐下來與孩子交流的時間很少,這就到了幼兒園里,我針對幼兒的情況向他媽說了,希望你要多抽出時間來陪孩子,每天晚上睡前給孩子講一個關(guān)于良好習慣的故事,減少孩子的看電視時間,購買一些關(guān)于美術(shù)的書籍,多到外面與孩子交往,不要把孩子整天關(guān)在家中,這樣經(jīng)過不長時間的訓練,相信他會喜歡與朋友交往的。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