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從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來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面對這種高速變革,只有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不被繁重的工作壓力擊倒。
從人的發展本身來看,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人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歷年中學生中,莘莘學子在各方面的壓力面前,由于具備了不同的心理素質,以至于產生不同的結果。有的人成績優異進入大學繼續深造,有的人意志消沉、名落孫山,甚至走上了毀滅家庭和自己的道路。目前這種現象已逐漸向低齡化蔓延。
從當前3―6歲兒童現狀來看,由于他們處在心理發展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可塑性大,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控制水平低,極易受環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再加上父母過分注意對孩子生活上的關懷和呵護,很少細心關照孩子的心理感受,使孩子形成了膽怯、自卑、孤獨、焦慮等不健康心理。他們在同伴中不和群,做事不自信,缺乏責任感和競爭意識,從而影響了孩子的整體發展。
從目前幼兒園的教育來看,主要是以“德、智、體、美”為內容的教育模式,設置的課程也基本停留于傳授某些知識及養成某種行為習慣的教育層面,實際上幼兒園的德、智、體、美等教育中都包含著心理教育的內容和意義,只是沒有系統與獨立的心理教育。“心育”多被納入“德育”的范疇,《體育》、《健康》也只重視幼兒健康知識的掌握和身體素質的培養,很少從身心健康方面去研究。就當今社會的發展,當代教育的發展、當代人的發展而言,心理教育應該在幼兒園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
綜上所述,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從小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當前及未來教育的需要,也是人的發展的需要。為此,我們試圖通過對3―6歲幼兒心理障礙及各個因素間影響的調查和分析,尋找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從而提出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素質的教育方法,為幼兒心理素質的啟蒙教育提供科學依據概念界定
健康:指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殘疾,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
目前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心理健康是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最大潛能,以及妥善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環境間的相互關系。它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無心理疾病;其二,能積極調節自己的心態,順應環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設性地發展和完善個人生活心理健康。情緒愉悅穩定,生活態度積極,人際關系和諧,行為能自我調節和控制。心理衛生、心理健康的標志是:(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2)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謙讓。(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
我們要通過“幼兒心理健康”的探索和實驗,構建適合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教育教學模式,可以使實驗條件下的3―6歲兒童心理健康,并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發展傾向,使他們具有活潑開朗的性格,克服困難的勇氣,認真做事的態度,待人熱情,懂得寬容,富有獨創精神和耐挫能力,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奠定基礎。
總目標:探求有效的“幼兒心理健康的培養方法”
我們的具體目標:
1、研究身心健康發展有障礙幼兒的主要特點。
2、分析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3、探索幼兒心理健康的培養目標和實施操作模式。
我們的研究方法:
1、采用理性思辨為主的文獻法和小組研討法。在大量閱讀文獻資料和共同探討的基礎上,理解幼兒心理健康的意涵和結構因素,并對這一概念作出界定。與此同時,通過小組研討,了解幼兒各種心理狀態下的表現性行為,以此修正和加深理解“界定”的概念。采用理論學習與實際行動相交融的情景觀察的調查方法,了解3―6歲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趨勢、發展的特點。
2、用理性思辨和經驗總結相結合的方法構建幼兒心理健康的培養策略。
3、采用行動反思法進行培養策略的實證性研究。
我們的研究策略:
1、改革幼兒園管理模式
(1)注重環境創設。良好的環境能使兒童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能促進高級情感的發展。對兒童形成健康的心理起著重要作用。家庭、幼兒園密切配合,要求一致,共同走進童心世界,掌握科學育兒知識和教育才能,做到:與孩子關系融洽、和諧,對孩子充滿誠意、友好,給孩子信任與溫暖。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心理環境,讓他們在友好和善的氣氛中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長。
(2)注重教師培養。幼兒園從管理觀念、管理措施入手,注重“引進人、導向人、激勵人、培養人、使用人”,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提高他們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努力使教師成為科研型教師。
2、改革教學模式
(1)改革課堂教學模式,重新設置課程內容與模式,增設專門的幼兒心理健康課程,并在其他學科中注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幼兒對學習發生興趣,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靈活的方式和多種教學手段,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地學習,努力構建多姿多彩的課堂教學模式。
(2)改革活動課程模式。增加操作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時間和內容。開設不同內容的活動課(游戲、勞動、參觀、實驗等),讓幼兒盡量參與喜歡的活動。這種相對開放式的課程模式,有利于培養幼兒積極愉快的情緒情感和創造性的才能。
我們的改革教育模式:
教育方法要得當。能否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對兒童心理健康影響甚大。管教太嚴會傷他們的自尊心,限制了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百依百順,遷就溺愛,容易造成過分依賴,耐挫力差。因此,我們將在研究幼兒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根據各種心理狀態下產生的行為表現,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我們的目標是讓每個小朋友:
1、能關心周圍世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有良好的觀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較強的求知欲,并能認識自己與周圍世界中各種事物和現象的關系。
2、能與父母、老師、同伴表達、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樂意尋求新的生活體驗,有良好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4、做事有信心和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懼怕失敗和挫折。
5、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6、能主動參與集體活動,敢于自我表現。
7、和小朋友友好相處,平等合作,樂意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有一定的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
9、遇到困難能想辦法解決。
10、能接受老師和家長的勸導,不任性。
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方案
為不斷提升口腔醫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工作在口腔醫學院深入展開,普及心理知識,強化學生心理素質,口腔醫學院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系列活動。活動安排如下:
一、活動時間
*年5月4日――5月25日
二、活動內容
1.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口腔醫學院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積極通過各種方式,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危機干預知識,營造關心、關注、關愛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圍繞樹立陽光心態、積極應對壓力,打造和諧型校園、關愛型校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口腔醫學院將舉辦人際關系團體輔導、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委員培訓)、心理讀書會和校園心理情景劇大賽。
2.做好學生心理危機傾向排查工作,杜絕極端事件發生。口腔醫學院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口腔醫學院全體學生開展一次心理危機排查工作。做到深入細致,對特困生、畢業生等重點人群進行排查工作,搜集并跟蹤異常心理學生的信息,及時向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具體報告。杜絕學生因心理問題導致極端事件發生,確保學院穩定。
3.認真總結工作,完善工作體制和機制。口腔醫學院借此機會,對本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一次深入的回顧和總結,發揚成績、克服不足,逐漸建設好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體系,完善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隊伍建設。
三、活動目的
進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大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使學生在悅納自我、開發潛能、優化人格、全面發展上,獲得成長的動力與快樂人生,同時讓更多的人來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
口腔醫學院
二零一三年五月六日
篇3: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方案
今年10月,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制定的第三個心理健康教育月。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結合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寧教基[*]245號文件《自治區教育廳關于開展第三個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的通知》的要求,現制定《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回民中學第三個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全面提高我校廣大教職工及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和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教師和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廣大師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二、組織機構和具體分工:
1、組織機構:
組長:金杰興慶區月牙湖回民中學副校長
副組長:
王自忠興慶區月牙湖回民中學政教主任
郭虎城興慶區月牙湖回民中學團支部書記
徐偉云興慶區月牙湖回民中學少大隊輔導員
王宇興慶區月牙湖回民中學政教處干事
組員:中小學各班班主任
2、具體分工:
組長金杰:全面負責本次活動的各項工作,協調學校各部門之間的工作,指導活動中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副組長王自忠:負責本次活動方案的制定,積極配合組長開展好本次活動,組織開展關于教師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的相關事宜。
副組長郭虎城:負責本次活動的宣傳工作和安排中學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副組長徐偉云:負責本次活動在小學部學生中的宣傳工作和安排小學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副組長王宇:負責利用校園廣播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工作和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資料的收集和相關信息的報送。
組員:利用班會時間開展本班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效地進行班級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組織本班學生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三、活動主題:
關注心靈健康,促進全面發展
四、活動時間
*年10月7日---10月31日
五、活動內容
(一)組織三場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在本次活動期間分別安排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通過講座的開展,在廣大師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引導師生善待自己,學會情緒的自我調試,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觀念,提高教師的角色轉換能力,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學生、對待成績、對待家庭。學校要開展一些關愛教師的活動,組織教師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為廣大教師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二)觀看一場心理影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搜集合適的心理影片利用學校的遠程教育資源組織學生觀看。由老師對影片內容進行點評,組織學生討論,真正起到教育作用,使學生了解更多心理健康常識,掌握如何解決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的方法。
(三)開展一次心里知識選宣傳活動。利用黑板報、宣傳欄、校報校刊、校園廣播、班隊會大力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讓學生懂得心理健康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消除心理困擾障礙的方法,學會面對困難和挫折,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使其健康成長,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組織一次家校心理健康知識座談會。向家長宣傳心理健康知識,讓家長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內容和形式,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工作,為學生的成長、學習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家長通過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的階段性和特點,懂得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健康成長。
六、活動要求
學校要高度重視本次活動,政教處負責制定方案、組織開展活動等工作,各工作人員本著對教師、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度和以人為本的精神,認真研究本校師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安排活動內容,切實通過本次活動為構建和諧校園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