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區(序數)操作材料投放與調整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中班數學區(序數)操作材料的投放與調整
序數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在電影院,在餐廳,在商店。同樣在幼兒園里,孩子們排隊或游戲時都會牽涉到序數,可幼兒對序數的概念比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我們以《綱要》理念為指導,從讓孩子“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出發點,設計了幾個簡單有趣、操作性強的序數游戲,并在活動過程中和幼兒一起不斷完善和改進游戲材料以及玩法讓幼兒在游戲中輕松地感知10以內物體的序數,理解序數代表的實際意義。
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們關于序數的操作材料投放情況。
一、材料投放的目的
數學區活動材料的投放應以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發展為目的。
1、我們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設計制作了乘小火車的操作材料。包括10節彩色車廂的卡紙小火車一列(每一節車廂上貼有不同數目的點)、1―10數量的小動物卡片10張、1―10的數字卡片10張、小動物乘車記錄表2張。
通過活動,幼兒既可以練習1―10的數數及點、數、物的對應,又可以通過觀察,記錄小動物乘坐的車廂序號,感知理解序數的概念,充分體現了游戲材料一物多玩的設計理念。
2、飛行棋是幼兒平時比較愛玩的一種益智游戲,我們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設計了類似的圖形序數棋游戲,包括大棋盤一塊,不同顏色的色子四塊(每一面畫有提示圖形加數字)。
幼兒在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圖形的基礎上,通過下棋的方式感知6以內的序數。由于游戲性強且在游戲中充滿了可變性,幼兒十分感興趣。
3、利用廢舊材料制作了“翻板游戲”包括以兩塊畫有相同物體為一對的小木板若干(12塊)。通過合作游戲培養幼兒用正確的記憶方法,學習10以內的序數。
以及“蜜蜂采蜜”的序數游戲。包括廢舊光盤制作的彩色花朵7朵(排成一排,左邊貼有紅色指示旗,右邊貼有綠色指示旗,花朵上貼有磁鐵)、神秘袋一個、提示卡片若干(上面畫有指示旗和數字)放在神秘袋中、小蜜蜂卡片2張(背面貼有磁鐵)、記分牌(紅、綠)各一個、小紙盒兩個(一個用來放小蜜蜂卡片,一個用來在游戲中放提示過的卡片)。通過創設游戲情境,提高操作的趣味性,引導幼兒練習從不同的方向出發,找出與提示卡片相對應的花朵,感知7以內的序數以及序數的可逆性。
4、圍繞序數學習的重點,設計制作了“可愛的毛毛蟲”操作材料,包括一條由不同顏色成圓形卡片連接的毛毛蟲一條、記錄卡(一)(過塑可擦)以及另外一條由不同顏色、不同形狀卡片連接的毛毛蟲一條、記錄卡(二)、記錄卡(三)。將認識序數與區分顏色和圖形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引導幼兒通過記錄的方式感知和理解10以內的序數以及序數的可逆性。
這些游戲操作具備一定的游戲性和趣味性,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且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合作和競爭,對幼兒學習和理解10以內序數的實際意義很有幫助。
二、材料投放的過程
1、投放與調整
游戲材料的設計與投放都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材料是否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是否便于幼兒操作?是否能達成預設的教育目標等等。這就需要我們在幼兒與材料互動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做出判斷或與幼兒進行討論,不斷完善和調整材料。
例如“乘小火車”的游戲。我們預設的游戲目的是練習1―10的數數及點、數、物的對應。初次投放時,火車車廂上的點數是從1―10,幼兒在擺放小動物和數字卡片時有一定的順序性可供參考,幼兒玩幾次后就失去了興趣。經過分析,我們將車廂上的點數打亂,這樣幼兒就必須認真點數或目測車廂上的點數才能放對正確的小動物卡片和數字卡片,幼兒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具有挑戰性,孩子的興趣增加了。在以后的游戲中,我們還可以將車廂上的點子畫成不同排列位置的點子群,幼兒可以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往下數,或者可以將點子畫成封閉狀態的圖形,提高數數的難度,增加游戲的挑戰性。
本著一物多玩的指導理念,我們還給這個游戲增加了記錄小動物乘坐的車廂序號的內容。在添加記錄車廂序號這一游戲內容時,一開始,我們先投放的時一張記錄表。后來有小朋友爭著記錄,于是我們投放了兩張表。小朋友們想到了不同的游戲的方法。比如:一個小朋友放小動物卡,一個小朋友放數字卡,一個小朋友記錄的三人合作游戲方法。還有兩個小朋友先一起將動物卡和數字卡放好,然后一人一張記錄表,比賽記錄小動物所乘車廂的序號的競爭游戲法等。小朋友在游戲中既增強了合作能力,又可以互相檢測對方是否正確。
又比如“蜜蜂采蜜”的游戲。初次投放時,我們的預設玩法是一個幼兒游戲,自己從神秘袋中摸取一張提示卡片,根據卡片上的指示旗和數字找出與提示卡片相對應的花朵,將小蜜蜂送到花朵上。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幼兒只是熱衷于將小蜜蜂放到花朵上這個過程,對提示卡片上的內容并不關注,另外幼兒一人游戲,缺少一定的趣味性,且不能檢驗幼兒是否正確操作,能否理解序數的實際意義。經過分析,
我們將游戲更改為合作游戲,增加了記分牌,兩名幼兒輪流給對法出題,檢驗對方是否能夠按提示正確的數出第幾朵花的位置,給正確的操作計分。然后兩人可以交換游戲,比一比誰的得分高。新的游戲玩法增加了趣味性,且方便幼兒之間互相檢查。在實際游戲中,我發現有能力強的幼兒還能很好地指導能力弱的幼兒正確地認識序數,我們班的張申凡小朋友就是在陳可騫小朋友的幫助下熟悉游戲,了解序數的,并且在以后的游戲中他又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了別人。幼兒之間互相學習,比老是教授更易讓孩子們接受且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之后的游戲中,我們還發現了幼兒又一新的玩法。有三個小朋友都想玩這個游戲,又都互不相讓,在老師的協商下,他們達成共識,決定由一位小朋友出提示卡并計分,另兩位小朋友比賽,誰能先找到指定的花朵,就給誰記上一分,最后比比誰勝出。這就為我們的游戲創設了另一種新的玩法。
2、體現層次性
例如“翻板游戲”。兩人合作游戲,先用剪刀、石頭、布的游戲分出勝負。輸的小朋友可以將木板任意打亂整齊排列成橫排、豎排或兩行、三行等,然后兩人一起觀察,記憶木板上物體的位置,接著一起將木板翻過來。然后由贏的小朋友先來翻板,一次翻兩塊。如果翻出的物體相同,可取走木板,如不同則要放回原處。兩人輪流,誰最后收到的木板最多,誰就獲勝。開始游戲時,幼兒經常是隨意來翻,成功率很小。于是我們根據幼兒情況,先投放六塊木板,減輕幼兒記憶的負擔。隨后隨著游戲次數的增多,幼兒逐漸掌握記憶的方法,學會用左邊第幾塊或第幾排第幾個的方法來記憶,正確率有所提高。尹梓昊小朋友每次玩這個游戲都會獲勝,我就問他為什么,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他就告訴我,他是記住排好的木板第一塊是什么,第二塊是什么,然后憑記憶找到同樣的木板的。在接下來的游戲中,適當增加木板的數量如增至8塊、10塊、12塊,提高游戲難度。
又比如“可愛的毛毛蟲”的游戲。我們先投放第一條毛毛蟲,引導幼兒觀察理解記錄卡上的提示以及記錄卡所要表達的意思,然后幼兒自己根據記錄卡上的提示,按從頭到尾和從尾到頭兩種不同的方式找出相應顏色的圓形卡片分別處于毛毛蟲身體的哪一節,將結果填寫在記錄卡上。單一的形狀找顏色,孩子容易操作。隨后再提供第二條毛毛蟲,讓孩子先自由操作。幼兒有了操作第一條毛毛蟲的經驗,能夠理解記錄卡(二)和記錄卡(三)的意思,但在實際操作中,他們要排除圖形的干擾根據顏色記錄或排除顏色的干擾根據圖形記錄,有一定的難度,體現了材料的層次性。幼兒在操作第一條毛毛蟲時有的是一個人完成,有的則兩人合作,一人數,一人記,數的人根據記錄人的要求找到相應的顏色并報出序數“第幾”后由記錄人記錄在相應的顏色下面。幼兒在操作第二條毛毛蟲時,有的獨立操作,有的則采取類似第一條毛毛蟲時的分工記錄的方法。還有的幼兒則選擇一人一張記錄表,比賽誰先完成的游戲方法。體現了幼兒游戲的層次性。
3、注重游戲性
學習序數的第一個環節首先要給孩子完整的序數的概念,所以需要幼兒反復點數,確定物體的排列順序必不可少,然而單純的點數枯燥無味,中班上學期的孩子們年齡也較小,想象的創造性很低,對具體、生動形象的東西感興趣。所以我們注重發揮游戲、情境的作用,讓幼兒融入角色之中,注意在游戲中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例如“圖形序數棋”的游戲可以兩人、三人、四人進行,類似于飛行棋。小朋友每人選一種顏色的色子,輪流擲,根據擲出的面上的提示,將相應的圖形按棋盤上小旗的指示方向放在相應順序的格子里。若擲出的提示是剛才擲過的,則不算,由下一個人接著擲。誰先將自己的格子鋪滿,誰就獲勝。雖然游戲中需要幼兒不斷去數“第幾格”,可因為游戲情境的原因,幼兒又多充滿好勝心,所以并不覺得枯燥,樂于一遍一遍地去數,自然也就能夠在游戲中去理解序數的實際意義了。在游戲中幼兒還可以互相檢查和監督,如可以幫著解釋擲出的提示是什么意思、可以幫著一起數“第一格、第二格”或提示小朋友拿取正確的圖形等、互相督促遵守游戲規則等。
此外對于抽象的序數概念,不僅僅是靠課堂教學和游戲活動來幫助幼兒理解,還應在幼兒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正確運用,如如對幼兒園教室“層”和“間”的認識,對自己抽屜排和列的認識,在幼兒排隊中,在主題墻飾中滲透序數概念的教育等。
幼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需要大家共同嘗試、研究。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初中班主任數學教師學年度考核述職報告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初一92班班主任和91、92班兩個班的數學課,在這一學期里我認真的完成了學校交給的班級管理、授課、值班等各項工作,具體工作如下:
1.根據學校要求認真準備了一堂公開課《有理數的乘法》,經過老教師的認真點評,我學到了,課上應該精講,多練,重點突出,板書要有重點,每節課應該給學生留出反思、整理知識的時間。
2.作為班主任我組織本班開展了法制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主題班會既增加了學生的課外常識,也使學生養成了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
3.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的老師,我積極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拜師活動,并根據學校的要求精心準備了一節多媒體公開課《等式的性質》,對多媒體的應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組織本班學生參加了學校舉行的紅歌演講比賽、趣味運動會、隊列體操一支歌、元旦聯歡會等活動,并在紅歌演講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圣誕節前夕組織本班成功開辦了圣誕晚會,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
5.組織91班、92班學生開展了七年級數學知識競賽。
通過本學期的工作,我發現了自己在工作和處理問題上的許多不足之處,針對本學期工作出現的問題,我對下學期的工作做出如下計劃:
按照學校要求做好本職工作。首先,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該細心,處理班中問題應果斷。學生身上出現的錯誤問題不能輕視,要嚴格處理,但更應該從心理上引導學生真正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使他們明白“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道理。另外,在處理學生問題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比如,群體之間的爭議問題,必須從每個人入手,并且是單獨了解他們的個人想法,問題掌握之后,應該單個擊破,當所有人的心里都已冷靜,不再沖動時再將他們放到一起,引導他們對發生的問題在正確的方向上達到共識。在處理班務時,要嚴格按照學校要求。并嚴格要求學生認真遵守學校的各項規定。此時的嚴是對他們長遠的愛。
其次,要處理好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雙重身份。二者是相互促進的,好的班主任首先應該是一個好的任課老師。作為任課老師,首先要根據學校要求認真完成常規工作。其次,要在完成的基礎上精益求精。在授課上,要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做好工作。課前,認真備課,除了備課本知識,還要備學生,這是做好課中工作地前提。課中,應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對自己所備的課做及時調整,最終的目的是要使大部分學生跟上步調,讓學生掌握知識不能操之過急,用一位老教師的話說“把所有的學生裝上車再踩油門加速”。課后,做好反思工作,總結前一節課的利弊,為上好下一堂課做準備。
總之,作為一個剛上崗的新教師,我應該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不因小而不為,不因大而不敢為。虛心的向老教師學習業務,時刻學習,時刻提高自己,以使自己能夠更好的勝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