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圓的周長》之教后反思

《圓的周長》之教后反思

2024-08-01 閱讀 7247

《圓的周長》之教后反思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探索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睂W生的學習不再是學生對教師所授予的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研究的構建活動。也就是說,學生學習數學并非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數學學習過程的實質上是學生主體富有思考性的探索過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我一直“不放心”,總喜歡在學生已探討出的問題之后,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叮嚀”才放心。直到那天,在進行《圓的周長》的教學時,學生的精彩的課堂表現才讓我覺得我對學生的擔心是那么的多余。

教學片斷如下:

師:(出示圓形鐵絲和直尺)請同學們用直尺量出圓的周長?

生:(動手量,馬上發現不好量)不能量。

師:為什么?說出你的理由。

生:直尺是直的,而圓是曲線的。

師:那就沒辦法量了嗎?現在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學具,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如何求圓的周長。

(每個小組分別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學具開始了積極地小組活動,學習的興趣非常的濃厚,教師了解學生的小組活動情況,對于學生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

小組匯報:

組1:我們組測量的是膠帶的周長,我們用繩子繞膠帶圓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測出繩子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組2:我們將圓放在直尺的零刻度上滾動一周記下最后的刻度就算出了圓的周長。

組3:我們組測的是瓶蓋的周長,用這根毛線繞瓶蓋一周,然后展開測量毛線的長度即可。

組4:剛才老師拿的圓形鐵絲的周長,只要把它展開就能測出周長。

師:同學們通過合作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同學們在聽小組匯報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大家的辦法中是否有相似之處?

(短暫的安靜之后,有個同學興奮地舉起了手,還有點迫不急待)

生1:大家在測量的時候都沒有直接測量圓的周長,都是把圓轉化成了線段來量。

他的回答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好多同學的思維被激活了)

生2:我們以前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時候就學過這種方法。

生3:老師我發現都是把圓這個曲線圖形變成直線圖形來求。

生4:我把他的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叫“變曲線為直線”吧!

師:同意嗎?

生:(有點不太合適,但又不知道怎樣說更合適)

師:那我們就把這種方法叫“化曲為直”,可以嗎?

生:(同意)

(教師拿一根繩子拴著一枝粉筆在講桌上,將它旋轉幾周,指出物體旋轉的軌跡是一個圓,)

師:你能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嗎?

生:(不能)

(教師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

師:你還能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它的周長嗎?

生:(不能)

師指出:化曲為直在測量圓的周長時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須要尋找一種普遍的方法來計算圓周長的方法。應該用什么方法呢?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猜一猜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與小組的同學進行再次的研究。

(學生的討論聲又一次在教室響起)

┅┅

教學反思: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反復強調:“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叭绻麑W習者不進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的理解,更談不上靈活應用了”。我們不但要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去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而且在組織練習時應不斷設置思維障礙,不斷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讓學生跳起來摘果子,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并在“再創造”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還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要相信學生能行,要讓學生也相信自己能行,真正地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中最活躍的色彩。

篇2:城沙三小三年級體育圓上跑課后反思

城沙三小三年級體育圓上跑課后反思

整體方面:

缺點1、語言表達不精練,做到言簡意賅2、師生互動性不強3、學生練習密度不夠

開始部分:

約定:下面老師想和同學們做個約定:在老師講話的時候同學們不要說話。(等學生安靜之后)很好!同學們立刻就遵守約定了。

準備部分:圈子太小了,學生熱身的間隔太小,加大圈子的半徑。

基本部分:

1、嘗試性圓上跑練習語言: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圓上跑,四個同學一組,聽老師哨聲開始練習,每個同學按逆時針跑完一圈后一刻排到隊尾去。(同學練習完后)同學們剛才我們嘗試性地練習了圓上跑,老師想問問同學們,我們在練習過程中除了上身與手臂,腿部要注意哪些方面?

2、追逐跑語言:下面我們增加一點難度,我們來練習圓上追逐跑,練習的方法和剛才得練習一樣,看看誰能追上前面的同學。

3、接力語言:下面我們來進行接力的練習,由第一位同學出發按逆時針方向跑完一周,擊第二位同學的掌,迅速排到隊尾去,依次輪流,在練習過程中同學們可以互相討論怎樣才能減少接力的時間

4、接力賽語言:好,下面我們來進行接力賽,先完成的隊伍為勝,在練習過程中同學們可以給同伴加油。

結束部分:

點評語言:同學們請你們說說看你們有哪些收獲啊?(學生回答)上課進展情況(1、其他同學在練習時,有些同學在做自己的事2、隊伍不整齊零散)學生參與情況,紀律情況,表揚突出學生(有學生維持秩序,學生參與積極)。

篇3:小學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想與反思

小學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想與反思

教學設想:

本節課我選為了參加區的競賽課,通過三次試教,在不斷的實踐與反思中修改教案我認為本節課可以從以下方面來把握。

一、從生活中提煉對圓的認識

數學與我們生活是緊密聯系的,通過設計先讓學生欣賞帶有圓形的圖片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圓,再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圓感知圓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圓與我們其他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使學生明白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從而得出圓是由曲線圍城的其他平面圖形是由直線圍成的。

二、在實踐操作中,感悟在紙上用圓規畫圓的優點

課前讓學生準備帶有圓形的物體和圓規,讓孩子們在自己實踐操作中充分體驗用圓形物體畫圓與圓規畫圓的區別,再充分讓孩子們說,在交流中得出用圓規畫的優越性以及使用圓規畫圓的正確方法。

三、指導自學,交流對圓各部分名稱的認識

“我們知道畫圓,那么怎樣來介紹這個圓,數學上是不是有專門的數學語言來描敘了”讓學生帶著這樣一個問題去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交流時充分讓孩子們說,使他們對圓心、直徑、半徑認識并結合在自己所畫圓的中找圓心、半徑、直徑。在實際操作經歷中對概驗的理性認識,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順水推舟提升對圓特征的了解。

四、探索圓其他方面的特征

課前給學生準備一個圓,讓學生找出這個圓的半徑、直徑、圓心??梢哉f這個環節是本節課亮點,圓不是自己畫的怎樣來找他各部分名稱呢?孩子們要經歷思維的碰竄會努力的想辦法來找,這時老師鼓勵他們在合作交流探索中使孩子們獲得成功的喜悅。

五、巧妙設計練習,豐富學生對圓的認識

數學來源與生活又服務與生活,設計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走出課堂發現更多生活的小秘密。

課后反思:

1、數學課要重視學生的感悟體驗,讓學生“動”起來

數學課要讓學生“動”起來,要在動手中體驗與感悟。但這種“動”是有目的的動,是為了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感性認識與活動經驗的動。這節課安排學生在畫圓時感悟與體驗,正確地把握了教學手段與目的的關系,關注了學生的數學思考,并創設了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思考,把外在的操作活動和內在的思維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提升了數學活動的價值。

數學知識的形成是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加深提煉的,數學知識的形成只有在學生的深刻感悟體驗中才能讓學生內化成自己的。思維的本身就是要經歷感悟體驗到升華。

2、數學課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數學課要有“數學味”數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安排在認識圓以后讓學生利用老師發的圓片探索圓的特征,比老師直接傳授要深刻理解。同時在實踐操作中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數學課要把握好課堂的生存與預設

把握好課堂的生存與預設,老師要有很強的應變能力,要機智、靈敏同時還要全方位的把握好教材。預設一切的可能把握好課堂的生存問題。教師需要有良好的教學功底。

4、數學課要讓學生“活“起來,教師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

借別人的班上公開課,首先存在的是上課教師要與學生的溝通,怎樣使學生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對上課的老師有個良好的印象,課堂上能與老師很好的配合?

(1)作為教師首先要用激勵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教學中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正確的評價與鼓勵。

(3)適時關注學生的生存找準“支點”靈機應變適當調整教學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