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短歌行》教學反思
語文《短歌行》教學反思
《短歌行》是最能體現(xiàn)曹操詩歌思想藝術風格的名篇之一。我按照詩歌的傳統(tǒng)教法來講授,主要從朗讀、品賞、分析等方面入手解讀本詩,并且在此基礎上請教組內多位老師,力爭做到嚴謹。
一、激起學生興趣,帶入詩歌情境
在課堂上,我特別注重導入環(huán)節(jié)。為了營造歷史氛圍,使學生迅速進入詩歌情境,在課前三分鐘,我通過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播放了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在這慷慨、雄壯、悲涼的歌聲中,學生們聽得很認真,甚至有的同學還小聲地跟著哼唱,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迅速的進入了情境。接下來我便根據(jù)一代偉人*《沁園春·雪》里的詩句,回首歷史,縱覽古今,引出課題,引出曹操,用導語激發(fā)學生興趣,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較為具體的介紹曹操其人其事,讓學生更全面和具體的了解曹操,正確看待曹操,同時積累文學常識,并介紹《短歌行》的創(chuàng)作背景,引導學生走入了那個群雄逐鹿、諸侯激戰(zhàn)的時代,走入了那個“亂世出英雄”的*x歲月,也走近了我們這節(jié)課的主題《短歌行》。
二、多次誦讀,環(huán)環(huán)相扣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把握詩歌的意境,以達到牢記和背誦的目的。一節(jié)課,多次朗誦,次次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讀,老師范讀,學生正音正字,并注意體會詩中情感和詩人當時的情懷。二讀,學生自由朗讀,在自讀中自主體會詩歌情感。三讀,請個別學生感情飽滿、抑揚頓挫地朗讀全詩,朗讀時盡可能地展現(xiàn)詩人曹操的胸襟、情懷和魅力。四讀,全班同學齊讀。五讀,劃分了詩文層次,分析了各層次所表達的詩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之后,全班同學再次齊讀,目的主要是體會和理解詩人真實、細膩、復雜的內心世界和情感。六誦,請個別學生站起來背誦全詩。
六次誦讀,由淺入深,由內到外,由點到面,一步一步地使學生從學習到接受,到領悟,再到吸收,循序漸進地掌握了這首詩。
三、品讀賞析全詩,挖掘文本內容
語文課上,講授知識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語文,所以,我把我教學的重點放在對文本的挖掘上。我希望能通過對文本進行深入、細致地開掘,讓學生在全面把握文本內容的同時,學會用探究的思維去學習語文。在對《短歌行》層次的劃分上,我把每八句詩劃分為一節(jié),全詩共分為四節(jié),注重分析各個層次之間的層遞關系;在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時,我按節(jié)講解,幫助學生理順全詩的線索,全詩前三節(jié)詩人一直在抒發(fā)自身的憂思,最后一節(jié)中方才吐露他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詩歌內容及情感層層遞進,使全詩具有了一唱三嘆,反復吟詠的效果。在課堂上,我采用問答式交流,逐步引導,讓學生有方向的思考,使思想活躍,思維發(fā)散,能力提高。在最后,情感升華,勸勉學生自主努力拼搏。
四,缺點不足之反思總結
古文重在累積,而最好的方法便是熟讀以及背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課堂上,雖多次誦讀了全詩,但具體操作上,還是有欠缺和不足,應以學生為主體,可是上課時自己唱主角的時間太長,沒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消化吸收的時間。或許,我的分析如果點到為止,那么,學生在這堂課上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思考,既能活躍課堂,又能體現(xiàn)其主體性。在這一點上,我還需努力改進。
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在時間上我沒有做好整體安排,在前面環(huán)節(jié)中,有些趕,導致在授課結束時,還有一些剩余時間,在預設時沒有想到時間會有剩余,所以這時有些慌亂,沒有處理好這一節(jié)環(huán)節(jié),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會注意這一方面的問題。
通過這次匯報課,我深刻的認識到,單純的“預設”不應該是我們教師備課和應對課堂所出現(xiàn)情況的全部,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應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在實際教學中,只有通過這三個不同階段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設計等多方面進行不斷的思考和更新,才能使教師在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教育的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表現(xiàn)在教師能否敏銳地捕捉到教學細節(jié),并科學地處理這些教學細節(jié)上。
我的第一堂公開課就這么結束了,鍛煉了自身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如何敏銳地捕捉教學細節(jié),巧妙地把握教學契機,適度地開拓教學范圍,都是我應該繼續(xù)下大力氣鉆研的問題。“學生要有一碗水,教師應先有一桶水。”以此自勉。
篇2: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重視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重視教學反思
摘要:教學反思是教師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認識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并認真撰寫好教學反思記錄。進行教學反思,要做到思而有得,要有理有據(jù)。因此,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應該把開展教學實踐反思作為重要的研究內容和方式,在實踐中確立反思的意識,正視反思,實時反思,有效反思,把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形成撰寫教學反思的習慣,以此來不斷超越自我,提升品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學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沒有反思的教學也稱不上真正的教學。教學反思是教師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也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為名師。”[1]由此可見,寫教學反思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2]。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認識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并認真撰寫好教學反思記錄。因為教學反思記錄,是一份完美教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我們日后教學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資料,是一筆巨大財富。那么如何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有效的反思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更新觀念,認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作用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作為語文教師,只有改變過去那種只教不思的做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中的敗筆和亮點,才能不斷提升自我,更好地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
(一)有利于歸納總結教學中的得失,完善教學行為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它一方面是歸納“得”,即對自己在教學中的正確行為予以肯定,不斷地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是反思“失”,即自己同自己“過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學新理念相違背的做法,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高自身的專業(yè)化水平。
從教師自身角度看,每位教師都有備好課上好課的愿望。然而,無論我們備課多么充分,都有可能出現(xiàn)不完美的地方,甚至某種失誤。通過寫教學反思記錄,不斷反思,我們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以便揚長避短,加深對教學的理解,使自己以后的教學行為更加完善。
(二)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教研水平
為了適應21世紀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教師要努力把自己從經驗型教師轉變?yōu)檠芯啃汀W者型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一個研究、提煉、升華的過程。與一般的面向學生的教學方法不同,它不僅僅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也使我們對教育教學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中得出新的教學規(guī)律,并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教學理論,從而提高自身素質,使我們成為研究型的教師。因此,在反思教學時,作為教師應該確立這樣幾種角色:觀察者,即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教育實踐中的各種典型事件以及有價值的教育問題;記錄者,即教師要及時記錄下教學中的一些事件、經驗,為反思積累豐富、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學習者,即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在學習中把自己對教育問題的思考外化為文字,勤做讀書筆記,并通過新知識的學習,增強自己的問題意識,使自己更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在教學反思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等,可以為寫作優(yōu)秀的作品或論文奠定一定的基礎。
篇3:小學二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經驗交流文章《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力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現(xiàn)身為課改教師,深知課程改革將給我們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探究、展示的平臺。如果教師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么,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他們學習能力,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上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fā)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發(fā)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于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tài),創(chuàng)設情境尤為關鍵。在教學一年級識字課《自選商場》,我創(chuàng)設了錄像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的:“小朋友們,你們去過自選商場嗎?今天,李想小朋友將帶我們到自選商場里去逛一逛,她說‘她要買好多東西’,請小朋友們看仔細了,她買了哪些商品?”接著,我就開始放錄像。錄像一放完,不用我問,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回答。學生對文中的九種商品名稱已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通過錄像情境的創(chuàng)設,把學生帶入自選商場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選商場。
a另外,我還用圖畫展現(xiàn)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利用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活動的原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心理動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學還是那樣刻板,按老辦法、老觀念去教。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定會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據(jù)課文情節(jié)的不同、內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續(xù)。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開成連動的整體情境。
下面我還是以《自選商場》為例,在學生們認識了九種商品名稱以后,但要讓學生學會分類,且了解自選商場購物的方便,我又創(chuàng)設了情境:老師成了“快樂自選商場的總經理”,并告訴同學,今天卻不快樂了,因為商品賣不出去,所以現(xiàn)在想聘請三位優(yōu)秀的售貨員,重新將商品擺放整齊。接著就請三位同學當售貨員來給黑板上的九種商品分類。并說出理由。通過這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很快明白自選商場的東西是分類擺放及在自選商場購物真方便。無需教師分析,就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想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能保持下去,關鍵在于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fā)現(xiàn),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小組合作開辟自主空間
教師作為引導者,應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發(fā)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我從很早就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我在教學《三只白鶴》時,我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1)我會讀: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可自由讀,也可小組合作讀;(2)我會問:在學習小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讓小組伙伴共同交流解決;(3)我會講:把你讀文后的感受說給小組伙伴聽。長此以往,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后的讀文中就會自覺的給自己小組提出學習要求。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那學習的興趣可想而知就會更濃了。
另外小組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語文教學中,如能讓學生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后在小組內交流,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會大大提高。我還是以《三只白鶴》為例,由于這篇課文幾個自然段結構相似,所以我讓學生首先畫出你心中的太陽來表達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選擇相應的段落學習學生在交流中情緒高漲,全班交流時個個躍躍欲試。文章內容就在學生朗讀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師只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參與其中起到引導的作用。
一個問題提下去,如果不給足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那將會給課堂帶來冷場。作為教師不要讓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學生還未充足地去討論,更不可能產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真情流露,教師就草草收場,勢必起到反作用,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對于小組學習的結果,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評價可多方面,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反饋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都要有詳細地分析。我設計了一些表格進行每月評價,在學期結束對每月評價制作統(tǒng)計表來向學生展示小組學習的結果。我認為作為教師只要精心付出,學生定會還你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