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科學實驗重要性
新課程下科學實驗重要性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研究科學需要實驗,學習科學也離不開實驗。實驗是科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又是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是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我們轉變以往主要為驗證理論和配合理論教學而進行科學實驗的觀念,重新認識實驗在科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實驗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樂觀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形成創新意識的主要條件。教師在實驗教學時,不但要注意鼓勵學生的直觀興趣和操作興趣,還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造興趣。只有形成探究興趣和創造興趣,才能推動和促進學生發揮實驗學習的能動性。教師應充分利用演示實驗以引起學生的直觀興趣,除盡可能完成課本中要求的演示實驗外,還可補充一些現象更加生動、更加新奇的實驗。如我在進行“水的三態變化”教學中時,補充了一個演示實驗,達到了較好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在圓底燒瓶里裝入約三分之一的水,瓶口處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防止漏氣。用酒精燈給燒瓶加熱,過一段時間,燒瓶里的水沸騰,產生大量水蒸氣,水由液態變成氣態即汽化過程。水蒸氣經過導管,遇到冷的玻璃杯,變成小水滴落下,水又由氣態變成液態即液化過程。通過該演示實驗不僅使學生知道了汽化和液化的原理,而且說明氣態和液態可以互相轉化,也較形象地演示了云、雨的成因。
又如:在“大氣壓的存在”教學中,除演示課本中的覆杯實驗和壓扁易拉罐實驗外,又另外補充了幾個趣味性的小實驗,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一、將粗試管裝滿清水,再把空的細試管慢慢插入粗試管內,并讓它留出三分之一在外面。用手扶住細試管,把粗試管倒過來,放開手,細試管不僅不落下,反而逐漸上升,最后幾乎全部進到粗試管里面去。(提示:兩只試管粗細相差不宜太大,以細試管剛好可以在粗試管內上下自由移動為宜。細試管內壁最好涂上顏色,以示區別。)
實驗二、有“磁性”的玻璃杯實驗:先把吸水紙弄濕,再把短蠟燭放進其中一個玻璃杯,點燃蠟燭,迅速地把濕潤的吸水紙蓋在玻璃杯上。最后小心地把另一個玻璃杯倒扣在第一個玻璃杯上。一小會兒時間后,蠟燭就熄滅了。提起倒扣在上面的杯子時,下面的杯子也會跟著上面的杯子一起被提起來。(提示:兩個玻璃杯大小要一樣,杯口要平,倒扣時兩只杯子的杯邊應是緊貼的,不留任何空隙。)
學生在產生直觀興趣的基礎上,教師應讓他們動手在實驗中解決一些與自然現象、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聯系密切的問題,將有助于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向著持久的方向發展,形成穩定的探究興趣和創造興趣。如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到石灰水變渾濁,從而解釋石筍、鐘乳石的形成。由于學生有越來越多的機會通過實驗認識事物的本質特性,這使學生不僅對實驗保持了極大的興趣,也使他們對科學這門學科的內容產生了濃厚且持久的興趣。
二、實驗能夠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
實驗是教師創設教學情景最有效的手段,例如在介紹排氣集氣法時,演示如圖所示的實驗,使剛熄滅的紙所產生的煙充滿集氣瓶,用可見的煙代替無形的空氣。用充滿煙的集氣瓶收集氣體,如收集H2,隨著H2的導入,可觀察到上方瓶底部分先變為無色,同時煙從下方瓶口排出,無色區逐漸擴大,這一實驗情景非常形象直觀。又如,收集比空氣密度大的氣體,同樣可以觀察到煙從瓶口上方被排出的情況。通過這樣改進過的實驗,能有效地說明向下或向上排空氣集氣法的原理。
實驗不但能為學生掌握知識提供生動、具體的感性材料,而且也能為訓練學生的實驗技能及知識的應用提供良好的情境和機會。學生初步形成的知識和技能往往比較膚淺,不夠準確,體會不深,容易遺忘。通過實驗,可以進一步豐富、充實和提高他們的知識和技能。例如,通過溶液導電性實驗,學生不僅用實驗驗證了電解質溶液中存在著自由移動離子的知識,還通過實驗觀察電極表面現象(例如有氣泡生成),深刻理解電解質溶液導電時有新物質生成的客觀事實。
三、實驗是探究性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
學科的基本特征決定了學科的學習特點,在華師大版《科學》七年級(上)第0章中的第三節就是“什么是科學探究”,足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而運用實驗進行探究無疑是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變幻莫測的實驗現象,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在實驗中獲得的實驗事實、實驗數據、實驗條件等可以為探究活動提供素材;出乎意料的實驗結果,可以促進學生更深刻、全面地思考探究問題,使探究活動走向深入。但教材中的探究活動主要是兩種類型,一是寫出了整個的探究過程,如:探索鐵釘生銹的條件、燃燒的條件、用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存在壓強等,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書本中列出的過程去做,就能夠得到結論,達不到探究活動的真正目的。而另一些探究課題雖未寫出探究過程,且課題內容也較新穎,但就我們農村學校的現狀而言,因受到種種條件的制約,很難真正付諸行動。如:高速公路上發生車輛追尾相撞事故的原因調查、船舶載重線與載貨量的關系等。
鑒于以上原因,教師在教學中,不應局限于課本要求,可以另外提出操作性較強的探究課題放手讓學生去做,教師只要提供必要的預備知識、注意事項等,探究的整個過程要求學生自行設計,包括實驗所需的器材、實驗步驟等,教師只在學生需要時給予一定的指導。這樣才能讓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發揮其特有的作用,使學生不再是操作工,而成為真正的創造者。如我在“二氧化碳”這節課的教學中,提出了“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反應原料的探究”和“制取二氧化碳裝置的設計”兩個課題。
學生還可以在實驗過程中發現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通過實驗收集解決問題的證據,運用實驗檢驗探究結論的合理性,并從中體驗科學家在科學探究中的過程和方法,獲得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悅。
總之,實驗之于科學的作用猶如水之于人的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注重實驗教學,不斷改進實驗方法,努力設計新的實驗,以適應新課改下科學教學的需要,培養知識型和技能型皆具的人才。
篇2:小學科學實驗室管理制度
一、實驗室是教師及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場所,所有教師及學生應自覺維護和遵守實驗室規則。
二、任課教師和實驗員要密切配合實驗室管理人員開展工作。
三、實驗室內所有儀器、設備、實驗用品,未經負責實驗的教師同意,一律不得隨意挪動,儀器、設備外借必須經總務處同意。
四、學生在進行實驗前應按照“實驗指導”教材充分預習和準備,實驗結束后,應按照實驗室教師的要求,規整各類實驗器物和用品。
五、實驗室內所有儀器、設備、實驗用品,不能隨意損壞或丟失,應加以愛護,以保證下次實驗的延續進行,如有損壞,丟失應酌情按價賠償。
六、實驗室是課堂教學場所,不得喧嘩、互相干擾和影響,保證實驗過程的順利進行。
七、實驗室應保證整潔、衛生,每次實驗結束后,應有值日學生負責清理和打掃。
八、實驗室應嚴格遵守安全、管理規則,實驗結束后要及時關閉水、電、門窗,并做好實驗記錄。
篇3:小學科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科學實驗室的安全工作、環境保護工作、消防工作是關系到人身和財產安全的頭等大事,要經常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學校應定期對實驗室安全技術管理工作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二.科學實驗室設一名兼職安全員,具體負責安全工作。對不符合規定的操作或不利于安全的因素進行監督,有權停止有礙安全的操作。
三.科學實驗室使用制度,要張掛在明顯地方,嚴格貫徹執行。每逢重大節假日要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四.對設備,要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和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
五.科學實驗室要做好通風排氣工作。有毒藥品的使用要嚴格按規定操作,如有撒落,應立刻采用科學方法處理。接觸過有毒藥品的手,應及時清洗干凈。
六.對易燃、易爆和劇毒等危險品,要按規定存放,并妥善保管。領用時必須經保管老師批準,同時要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剩余部分要立即放回,并做好詳細記錄。
七.電器設備和電源線路必須按規定裝設,禁止超負荷用電。不準亂拉亂結電線。
八.實驗室內不得明火取暖,嚴禁抽煙。
九.配齊消防器材并能保證應急使用。實驗教師要學習和掌握實驗室傷害救護常識,能在突發事故中做好急救工作。
十.對違反操作,玩忽職守,忽視安全而造成火災、被盜、污染、中毒、人身重大損傷,精密、貴重儀器和大型設備損壞等重大事故,實驗室要保護好現場,立即向學校報告。學校有關部門要及時對事故作嚴肅處理,追究有關人員相關責任。對隱瞞不報或縮小、擴大事故真相者,應予以從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