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音樂《小樹快長高》教學反思

小學音樂《小樹快長高》教學反思

2024-08-01 閱讀 6572

小學音樂《小樹快長高》教學反思

《小樹快長高》是湘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課的一節課,七八歲的孩子,激發培養音樂興趣、引導體驗音樂美感、鼓勵參與創造性的音樂實踐活動,是本階段總的教學目標。

這堂課的教學我從季節導入,引出大家最熟悉的跟春天有關的歌曲《嘀哩嘀哩》,在孩子們熟悉的旋律里一起律動。在快樂的氛圍中讓孩子們自由地表現,順勢以春天是一個植樹的季節為話題,為學生們種上一棵“快樂成長樹”自然的導入新課。

其次在歌曲的學習中我用一個動作來帶動孩子們體會小樹成長不斷向上的狀態,充分感受體驗歌曲內容,同時注重學生的歌詞朗讀,因為正確、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非常有利于學生的演唱。

在處理歌曲情緒時,我通過自己的范唱,來帶動學生、提起學生模仿的欲望。接著用對比教學法,讓學生區分兩種不同的聲音,選擇好聽一種聲音來演唱。并引導學生以情帶聲,培養良好的唱歌習慣。

這堂課通過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激趣、體驗、模仿、探究、創造、表現等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表現欲,一堂音樂課讓學生體會的不僅僅是音樂,還是美的享受,并從中得到人生啟示。

不足的地方:

1、從教學效果上說,學生在歌曲演唱的情感表現方面不夠深入,可以通過意境的創設和音樂活動更多的挖掘音樂的本體,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審美體驗,從而更好的來表現音樂的情感。

2、歌唱方面還有欠缺,聲音還缺乏自然和自信

篇2:一年級音樂《到小熊家里去》教學反思

《到小熊家里去》這課我設計的主體思路是讓學生多接觸音樂實際,參與音樂的實踐,這樣必能為學生的想象、創造提供廣闊的空間。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音樂學習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戲。只有當他們在音樂游戲過程中獲得快樂,他們才樂于學習。因此,我在設計《到小熊家里去》這課時將節奏、音準均溶入游戲之中,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各項音樂課常規、在游戲中聆聽、在游戲中自出想象、在游戲中積極表現、在游戲中大膽創造。游戲中,學生有個體的獨立活動,更有充分的師生、學生合作活動,在這些的游戲活動中,學生不僅學會了相關的本領,體會到了音樂活動的快樂,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團結友愛的意識。

在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我設計了一些簡單的動作加入到這首歌的教學中來.學生亦學亦樂!沒用多久,學生很快就學會了這首歌曲!我在教學完歌曲后,我還讓學生進行了歌曲的創編,學生的興致很高,我以一個小問題導入:那如果你是小熊,你還會請誰來做客呢?學生說:“我想請小羊。”我又接著問:那你能為小羊創編一段歌詞,讓它也能唱著歌來到小熊家做客嗎?這一設想,還真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課堂頓時成了學生們想象、創編的天地。這個說:“我請小青蛙來做客,小青蛙會這樣唱:呱、呱、呱,真呀真快樂!今天過節小熊請客,我們到它家里去,又吃又玩又唱歌,呱呱呱,呱呱呱,真呀真開心!(這位同學還和我解釋說:老用快樂這個詞,太單調了,我想把‘‘快樂‘‘換成‘‘開心‘‘。)”又有學生說:我想請小兔,這位同學話還沒說完,就有急性子同學嚷到:小兔不好唱,他的意思是沒有表現小兔的相聲詞。想請小兔的同學趕忙說:你別急,聽我唱給你聽,跳、跳、跳、真呀真快樂!今天過節小熊請客,我們到它家里去,又吃又玩又唱歌,跳跳跳,跳跳跳,真呀真愉快!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創編著,為了不和別人一樣,他們努力地尋找表示快樂的近義詞。看著眼前的情景,我也從中體驗了許許多多的快樂。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想,只要我們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展示自己想法的空間,營造出創新的氛圍,就能逐漸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在最后結尾的時候,讓學生通過體驗和感受小動物和睦相處,團結友愛來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生的回答也讓我感受到他們的愛心和細心。

篇3:小學音樂課識譜教學反思

識譜唱譜是音樂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課堂上能使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游戲,一旦讓他們識譜,頓感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音樂情感美的熏陶無從談起。

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學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那么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的使用這個“工具”呢,我根據自己一些教學實踐,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識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識譜。

如:在一節唱歌課中,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并讓學生和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后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并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然后,再通過對歌譜的視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識譜就是先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讓學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聲音去表現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到這節課是輕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現自我的空間。

一位學生這樣講到:“以前,老師總是對我們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班上僅有幾位會樂器的同學唱還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難了,我對這一點兒也沒興趣,可是現在我們先唱歌后識譜,才上兩節課,我就會唱《祖國,祖國,我們愛你》這首歌的歌譜,我感到非常高興。”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于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識譜教學也不例外。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以即興活動的方式給學生發揮創造想象的空間和機會。

例如:在六年級本冊中的歌曲《長城謠》,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歌特點,所以在學唱新歌之前,我將樂曲中的旋律順序打亂,以短小動機為單位排列在一起,先讓同學們聽每組動機的音高,在根據自己的感覺重新排列成流暢的旋律,并一起彈唱。這樣,以聽為先導,創編為手段,然后再讓大家來聽一聽,唱一唱,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其實,創編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豐富的創編形式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學習簡譜,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樂器進課堂提高識譜興趣

樂器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演奏出各種音符的時值、音高,還可以通過反復的演奏達到聽音訓練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準確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強識譜的能力和興趣。

但目前這種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的完善,同時也需要學校、社會各個方面的配合與協調。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小學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鑒賞能力、創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