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生活中好習慣:吃蔬菜

生活中好習慣:吃蔬菜

2024-08-01 閱讀 4151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生活中的好習慣:吃蔬菜

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是孩子生活、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事情,擁有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受益非淺,相反,不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甚至會捆擾孩子的一生。

作為一個幼兒園老師,幾乎天天都會遇到孩子排斥蔬菜的問題。每天的午飯時間,老師要想盡一切辦法,講道理讓幼兒把蔬菜吃下去。聽話的孩子可以做的很好,但有的孩子老師除了講道理外,騙、哄也是必要的手段。有的孩子也許會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下乖乖地配合,但也有例外的。

在家里要讓孩子養(yǎng)成樂意吃蔬菜的習慣,媽媽可以利用做飯的途徑,將孩子排斥的蔬菜變的漂亮些和美味些,在吸引孩子視覺和嗅覺的基礎(chǔ)上,逐漸讓孩子接受蔬菜。另外,還要培養(yǎng)孩子對蔬菜的審美情感。帶孩子欣賞色彩鮮艷的蔬菜掛圖或圖片,讓其對“漂亮”的蔬菜產(chǎn)生美感,并且可以鼓勵孩子利用繪畫的方式將漂亮的蔬菜畫下來。家長在此過程中是一個欣賞者的角色,因為肯定和鼓勵是孩子繼續(xù)喜歡蔬菜的動力,家長還可以鼓勵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張貼在家中顯眼的地方,增強孩子的成就感,培養(yǎng)孩子對蔬菜的審美興趣。對于每天吃的蔬菜,只要條件允許,家長就可以帶孩子去菜場或超市選購自己認為漂亮或喜歡的蔬菜,孩子吃到自己買回來的蔬菜,一定會很高興的。

在幼兒園里,教師可以利用上課的機會給幼兒講解有關(guān)蔬菜的知識和營養(yǎng),如讓孩子們帶自己喜歡的蔬菜來園,讓幼兒講述其喜歡的理由。而最值得把握的是午餐這一環(huán)節(jié),因為每天的均衡營養(yǎng)中少不了蔬菜。教師可以在幼兒進餐之前先向幼兒講述當天所食蔬菜的各種營養(yǎng)以及對人體的作用,還可以利用孩子愛受表揚、好表現(xiàn)的心理先讓個別幼兒品嘗蔬菜,其中可以有針對性的請那些不喜歡蔬菜的孩子來示范,當他們品嘗完后要立即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其有榮譽感和成就感。當然,教師不能因為孩子能夠順利吃完第一口蔬菜而在進餐的過程中希望他大吃特吃,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只有循序漸進才是最佳的辦法。相信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孩子養(yǎng)成喜歡蔬菜,愛吃蔬菜的好習慣并不是一件遙遠的事情。

其實吃蔬菜也好,學習也好,或者做任何事情都好,習慣是要培養(yǎng)的,不能因為不愿意或者不喜歡就對其過度遷就和放縱。良好的習慣是人成長的階梯,從小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養(yǎng)成勤勞生活習慣對于提高學習成績非常有幫助

談?wù)勷B(yǎng)成勤勞的生活習慣,對于提高學習成績非常有幫助

周冬秀

影響孩子成績的生活習慣有很多,如:勤勞的習慣、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一心不能二用的習慣等等。在這些習慣中,感覺勤勞的習慣非常重要。我們教師普遍有個感覺:跟著父母生活的孩子獨立思考能力、自理能力、閱讀能力、組織能力比較強。而從小跟著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生活的孩子,這些方面都比較差,相對學習成績也弱一些。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是隔輩溺愛,爺爺奶奶一輩,因沒有了什么工作壓力,一心撲在一個小孩身上,怕小孩碰著、傷著,不讓動這個,不讓動那個,什么都要幫著孩子做,吃飯喂著吃,衣服幫著穿,作業(yè)幫著做......,造成這些孩子大多數(shù)比較懶惰:嘴不想多說,手不想多動,腦不想思考,學習用品不想、也不會整理,桌洞內(nèi)成天亂七八糟。因而也影響了這部分小孩的成績。相反,跟著父母的孩子,父母比較忙,每天與孩子一起起床,起床之后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自己的事情要忙。所以孩子的事情,往往照顧不全面。并且基本每天都在督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孩子不會依賴父母,自理能力越來越強。自理能力強的孩子,做事勤快、速度快、效率高,在學習上這樣的孩子也是走在其他懶惰孩子的前面。所以,小孩子養(yǎng)成勤勞的生活習慣,對于提高學習成績非常有幫助。

篇3:幼兒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幼兒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小班的幼兒是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zhuǎn)折點,

也是進行常規(guī)教育的關(guān)鍵期。因此對小班幼兒進行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是

極為重要的。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常抓不懈,不斷誘導(dǎo)家庭共育逐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班的孩子他們就象一張白紙,教他什么他就會按所教的去做,從最簡單的說起吧,讓孩子明白要做到:飯前洗手,吃飯時做到?jīng)]有聲音,安靜就餐,飯后擦嘴,午睡能自己脫衣褲,并且能自己安靜入睡;入廁后要洗手。象這些瑣碎的小事對于幼兒來說是很主要的,也是他們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的基礎(chǔ)。因此老師不但的正確地講解、示范,使幼兒形成正確概念。例如:在午睡時,有的小朋友不能安靜入睡,總是翻來覆去,而且還總嬉笑。這時我就會坐在他旁邊輕輕地拍拍他或跟他講,現(xiàn)在是午睡的時間,小朋友都睡覺了,你和他們一樣,我們比一比看誰最先睡著,好不好?這時緩和他的情緒,雖然他還是不能盡快的安靜,但在不知不覺中也會入睡的。

1.在一日生活和游戲中,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己不良的行為如:站隊時不能擁擠,不能大聲喧嘩,玩玩具時不能爭搶別人的玩具,而且玩完之后會把玩具擺放整齊,不能撕書,玩具不帶回家等。如我班個別小朋友來說吧:他們做事總是我行我素,我喜歡怎么樣就怎么樣,玩具不會收,我們就開展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戲,在活動中,孩子們學會把玩具分類,并放在指定的地方。在常規(guī)活動中,洗手、入睡、穿脫衣褲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洗手時盡量讓孩子不弄濕衣服做到會洗手我編了一首兒歌《洗手歌》嘩嘩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講衛(wèi)生大家伸出手兒比一比看看誰的最干凈兒歌編好后,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兒歌。特別是在洗手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有的孩子不能認真的完成,背一背兒歌,她們就明白了,小手也洗的很干凈。2、堅持正面教育,多表揚多鼓勵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表揚與鼓勵常常是達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發(fā)現(xiàn)當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時,輕輕地說一聲:“我來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撿干凈。”然后再表揚幾個正在揀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會在頃刻間被揀的干干凈凈了。

2、堅持正面教育,多表揚多鼓勵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表揚與鼓勵常常是達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發(fā)現(xiàn)當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時,輕輕地說一聲:“我來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撿干凈。”然后再表揚幾個正在揀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會在頃刻間被揀的干干凈凈了。

3、反復(fù)訓(xùn)練,形成習慣

小班的孩子,他們基本上還沒有很自覺的意識,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幫助。所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關(guān)鍵在于堅持教師要把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貫穿于孩子們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對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一方面要進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說不練是沒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較差,教師要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并且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如進餐方面,飯前洗手,進餐時正確扶碗、握筷,不隨便講話、大笑,保持整潔,不剩飯菜;飯后放好筷碗再擦臉。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在平時提醒、督促,還可以結(jié)合孩子喜歡的扮家家的游戲中練習、強化。睡眠方面可以包括,能獨立入睡以及脫下衣褲折疊整齊,放于固定位置等等。總之,與幼兒生活的每一環(huán)節(jié)緊扣,愛清潔、講衛(wèi)生,有序和高質(zhì)量。

可見養(yǎng)成良好習慣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還要長期堅持,不能間斷,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習慣逐步養(yǎng)成。總之,良好生活習慣培養(yǎng)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我們有長久的耐性、堅實的態(tài)度、和藹的言語,還要有一顆愛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們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過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