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入園關(托班)

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入園關(托班)

2024-08-01 閱讀 6258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如何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入園關(托班)

您的寶寶上幼兒園了,這是孩子邁入社會的第一步。離開熟悉的家,離開疼愛自己的父母、長輩,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獨自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您的孩子難免會有哭鬧和不適應。看著他蹣跚離開您的背影、聽著他不舍的哭鬧,您肯定有滿懷的牽掛和擔憂,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渡過入園這一關呢?您需要配合老師做好心理和物質兩方面的工作。

一、心理方面:

1、積極鼓勵、培養孩子向往幼兒園的情感。

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態,采取積極鼓勵的方法。多給孩子講講幼兒園的優點,有條件的還可以帶孩子來幼兒園玩一玩,熟悉一下環境,看看大、中班的哥哥姐姐是怎么樣玩耍游戲的,讓幼兒園在孩子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時還可以因勢利導,告訴他“這么好玩、這么美的幼兒園,只有好孩子才能來”,從而激發孩子上幼兒園的欲望,培養孩子向往幼兒園的情感。

千萬不可采用消極的方法,對孩子許諾這許諾那,好像上幼兒園是受苦。更不可對孩子說: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這類恐嚇、威脅的話,要讓孩子感覺到幼兒園是一個快樂的地方,是孩子的樂園。

2、學會交往、體會朋友多快樂多。

大多數孩子入園前都是老人或保姆帶,缺乏與朋友交往的經驗和方法。入園前,家長應有意識的讓孩子多與人交往,積累交往經驗,入園后,要針對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的方法,學習怎樣友善地對待他人,禮貌地與人交往。逐步培養孩子學會獨立地解決問題,發展他的交往能力。讓孩子盡快找到好朋友,對同伴產生信任和依賴,體驗與同伴在一起的愉悅,從而對班集體產生歸屬感。

3、充分信任、消除緊張心理。

家庭養育方式的特點是比較自由和散漫的,和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有一定區別,孩子離開熟悉的家,來到陌生的幼兒園,有哭鬧現象,這是他對新環境的一種反應。要適應有一定紀律約束的新的集體,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充分信任老師、幼兒園,調整好心態,消除緊張、擔憂心理,正確對待孩子的哭鬧,采取積極的態度和老師密切配合,正確引導孩子,師、生、家長三方面共同努力渡過這一難關。

切不可一見孩子哭就緊張,甚至對幼兒園、老師產生懷疑和誤解,于是便滯留教室不走,陪著孩子,或是站在門外偷看。殊不知這樣更容易引起孩子情緒的波動,給老師的工作增加困難。孩子初入園階段,家長送孩子入園進班后最好盡早離開,不要在幼兒園逗留。一般情況下,有經驗的老師能在幾分鐘內安撫孩子情緒,轉移他的注意力。

二、物質方面:

1、學會自理,提高獨立生活能力。

新生入園哭鬧的原因有多種,但有些是因為生活自理能力跟不上。在幼兒園小朋友都是自己吃飯、上廁所、脫衣、整理床鋪、睡覺,獨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碰到這些困難,便會哭鬧,對幼兒園產生畏難情緒,不肯上幼兒園。所以,入園前,家長應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培養和訓練,教孩子學會穿、脫衣服、鞋,洗臉,自己吃飯、上廁所等,并按幼兒園的作息制度生活,為孩子入園打好基礎。入園后,要針對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弱點,如折被、整理床鋪、蚊帳等進行訓練和強化,讓孩子跟上集體的節奏。

2、用品充足,便于更換

家長可為孩子選擇一些合適的、方便活動的衣服。盡量選擇底軟、輕便的鞋子,不要穿系鞋帶的鞋子。準備足夠的衣褲放在幼兒園,以備孩子尿褲子、嘔吐時更換。9月初可帶一些防蚊用品,進入秋冬可帶潤膚和潤唇用品。

3、勤于溝通,密切家園聯系。

初入園時您可將孩子在家的身體狀況、飲食、睡眠、情緒、愛好等情況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便于老師有針對性的教育和護理,同時要經常向老師了解孩子在園表現情況,以便配合老師盡快使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

總之,新生入園初期,也是家長困惑、擔憂的時期,要調整好心態,為孩子營造積極、快樂的家庭氛圍,用自己愉快的情緒影響孩子、引導孩子,幫助孩子順利地渡過入園關。

歡迎您和孩子加入到省委幼這個溫暖的大集體!讓您的孩子在這里幸福啟航,快樂成長吧!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2:教育隨筆:中班孩子入園時哭鬧怎么辦?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教育隨筆:中班孩子入園時哭鬧怎么辦?

記得我剛進班的時候,印象最深也是最讓我頭疼的事情就是:我們班的兩個女生趙宸和怡諾早上入園困難,不想上幼兒園,每天都是哭著上幼兒園,愁歸愁,但是也要想辦法解決。

在一次理論教研中,聽一個老師講他們班的一個小女孩情況和怡諾差不多,經過分析他們兩個的情況卻是一樣,都屬于在家家人關愛比較多,而到了中班我對他們的關注少,關愛也比較少,她缺安全感,,找出原因以后,我就結合家長采取了以下方法:

1、話和怡諾單獨溝通。

2、入園的時候多和她溝通,多抱抱她。

3、陪她,吃飯時和她坐在一起,戶外活動和她一起玩。

4、帶喜歡的玩具或者水果入園。

5、情緒稍微穩定一點就表揚她,并且給予獎勵。

經過一段時間后怡諾的表現有了很大的進步,最明顯的就是電話溝通了,從一開始的我主動說,到怡諾主動說,從怡諾的一句話到越來越多,從我主動打電話轉變為怡諾主動給我打電話等等。現在怡諾每天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樣開開心心上幼兒園了,

有了怡諾的事情做例子,我就和宸宸的家長溝通宸宸的情況,從宸宸爸爸媽媽那里了解到:宸宸屬于慢熱型的孩子,換句話說也就是適應能力慢,出于這種情況,我采取和怡諾類似的方法,不同之處在于我答應宸宸可以帶她喜歡的東西來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經過我們的努力,現在宸宸有了很大進步,可以獨自進園了,再也不用爸爸媽媽陪著進教室了。

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也很欣慰,當然了,不光是怡諾和宸宸有進步,班里好多孩子都有進步,我也會繼續努力,讓我們的寶寶們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篇3:教育隨筆:新生入園要兩近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教育隨筆:新生入園要“兩近”

自從當上幼兒教師,就聽老教師們討論接小班新生入園這項工作怎樣怎樣的難做。這個孩子哭、那個寶寶鬧,這個孩子要跑回家、那個寶寶也急的跳,老師最害怕這個情景了,不知怎么做,束手無策。我一開始遇到此種情景也是如此,盡管自己忙的渾身是汗,可是寶寶也哭得衣服都濕透了。

通過翻閱書籍,了解了孩子的世界,得出總結:新生入園要“兩近”,還別說用上還真管用。我們班孩子總是比同行班的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快。

孩子入園之所以哭鬧,是因為他們對幼兒園環境的不適應、對老師不熟悉而導致的。為此我們必須盡快的讓孩子還快的與我們熟悉。所以我們教師就需要做到“兩近”。

一是:貼近

貼近,是說皮膚的貼近。

每當早晨入園后,從家長手里接過孩子時,我就會親親他們的小臉蛋;每當孩子午休醒來時,此時孩子們很興奮,我就會抱抱他們;每當孩子入廁時,我就會牽著他們的小手。就這樣,我班的寶寶們還快就步入正軌了,從開始入園的哭,變成現在的笑。

孩子入園離開媽媽、奶奶,此時的他們很無助、很害怕,我們教師要用大手去拉拉他們的小手,用我們的大臉蛋親親他們的小臉蛋,給孩子送去一點點的溫暖、一點點的安慰,他們會覺哭大鬧,甚至停止他們的哭聲、停止他們的“反抗”。

二是:拉近

拉近,是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通常我們都知道,只有心與心之間沒有距離,那樣我們才會彼此的相信、信任,等等。三歲的孩子們也不例外,那么要想讓他們信任、相信我們,我們也要消除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我們在與孩子交流時要蹲下,這樣他們會覺得我們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恐懼感。還有一方面,從禮儀方面講,只有蹲下來,才能說明我們教師是尊重他們的。人與人之間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取得相互的信任。

總之新生入園時,我們教師要非常“用心”,說實在的要做到這幾點,確實是很累,但是當我們看到孩子由開始的哭臉變成現在的笑臉時,我們心里就會很“甜”的。得幼兒園里很“溫馨

”的;他們會覺得我們教師很“溫和”。那樣他們就不會在再大

手指游戲的奧妙

故事總能讓孩子聽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這天飯前時刻,我又讓孩子們回到了故事王國中,《皮皮鼠吃跳跳糖》的故事中,一雙雙小眼睛聚集我,眨都不眨的樣子,讓我絲毫不敢怠慢,有感情又比劃的講著說著。

四只皮皮鼠的小調皮樣、每次出現小小“事故”去醫院,都會引來孩子們一陣陣大笑,看著孩子們樂呵呵的樣子,我也滿心歡喜。因為聽的認真,因此問題回答的完美無缺,我也當然很是欣慰。其實,故事也因此應該告一段落,忽然一下想起,前一陣教給孩子們的手指游戲《三只猴子》,每次孩子們都玩得樂此不疲。這個故事的情節跟它有些相像,何不把故事改編成有趣的手指游戲,讓孩子們在閑暇時刻玩玩樂樂呢?

我和孩子們開始改編,大家一起“出謀劃策”。“老師,皮皮鼠在床上跳的可以和小猴子的一樣。”“掉下床來的時候可以說是有一只皮皮鼠掉下床。”“第二次的時候不是床啦。”“不是床改成柜子不就行啦!”“然后再是衣櫥和廁所。”“最后還得有從醫院回來的呢!”在孩子們的商商量量中,我們改編成功:四只皮皮鼠在床上跳,有一只掉下床磕破頭,爸爸穿好衣服送它去醫院,沒有皮皮鼠在床上跳;三只皮皮鼠在柜子上跳,有一只掉下柜子磕破頭,爸爸穿好衣服送它去醫院,沒有皮皮鼠在柜子上跳;兩只皮皮鼠在衣櫥上跳,有一只掉下衣櫥磕破頭,爸爸穿好衣服送它去醫院,沒有皮皮鼠在衣櫥上跳;一只皮皮鼠在廁所里跳,掉進了馬桶磕破了頭,爸爸穿好衣服送它去醫院,沒有皮皮鼠在廁所里跳;四只皮皮鼠回到了家,從此不再吃跳跳糖,不再亂蹦和亂跳,終于安靜的睡著啦!

孩子們說著、做著、笑著、樂著,而我在一邊看著、聽著、欣慰著、驕傲著……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