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感悟教師要放大自己生命格局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每天的工作就是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和輔導學生,這是我們剛踏上三處講臺的時候,業務領導和老教師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悄無聲息的告知我們,我們每個新教師也是這樣做的,沒有人對這樣做的原因產生任何的疑問,好似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的重復中,所有人都習以為常,每天早早的來到學校,直到夜幕降臨,拖著疲憊的身體,方回到家中,很多人將這樣的老師成為敬業的楷模,并深受家長和學校的認可,然而我們發現這樣的老師,看似每天忙忙碌碌,但直到退休,好似都在一個地方踟躕徘徊,幾十年的教學經歷對他們的成長,并沒有十分明顯的推動,他們也從來沒有跨出人們給自己設定的圈子,也只能在教書匠的成為中,最終退休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
有的教師抱怨工作很繁瑣,每一天進到學校的那一刻,也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煩惱,不斷下發的通知文件,急需上交的材料,還有各種各樣的會議、檢查,可謂讓人頭痛不已,同時班級眾多的學生,每一名都極具個性,只要脫離自己的實現,就指不定給你捅出多大的窟窿,更是讓教師內心時刻處于緊繃的狀態;有的教師則認為自己的工作太平凡,沒有絲毫的激情可言,只有日復一日的重復,初走上工作崗位的激情隨著歲月的流逝,在被慢慢的蠶食,直至最終消耗殆盡,不可避免地陷入職業的倦怠。另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教育的期望越來越高,一旦面臨無法解決的問題和重大的事件,尋找原因的時候,最后往往都會落到教師的身上,這不可避免加重教師肩上的壓力,一位幾年前曾在我們學校支教的老師,當再一次因為一次活動重逢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卻是這位教師頭上布滿了一頭的白發,那一刻,白色讓我們產生一股源自心靈深處的寒氣,這位教師很年輕,離四十歲還有不小的距離,在我們學校時為人很和藹,不時冒出的話語完全可以作為勵志的話語讓人拜讀,然而就是不到4年的時光,歲月便顯示出了它的無情和殘酷。這位教師兼任著班主任的工作,同時在課余時間又學習了心理學,又是一名專業的心理教師,面對狀況不斷的學生,他耐心的輔導,然而就如同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那樣神父可以聆聽他人的痛苦,給他人送上一縷縷陽光和溫暖,卻無法排解淤積在自己身上的負面能量,其實教育是一項特殊的職業,對于教育工作,我們每一名教師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無論是什么樣的思維,都離不開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人們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待我們,也是用這樣的標準來要求我們,我們教師也是在這樣的要求下,從事著這項在人們眼中被稱之為高尚的職業,但我們卻從來沒有思考過教育不僅僅包括學生,還涵蓋著老師,沒有幸福的老師,同樣就沒有幸福的學生,沒有教師的成長,學生的成長就無從談起,同理亦然,但我們多數人都在習以為常中,從沒有尋找過一條就能成就學生,又能成就教師職業成長的幸福之路。
在我們一些教師的心目中,教育既是創造學生生命的奇跡,又是犧牲掉自己的健康和幸福的職業,在生活中,我們不乏看到一些退休的沒有多長時間的老教師,身體機能快速的下滑,也曾看到在崗的教師身上不斷爆發的職業病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用雙手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然后又把自己推了進去,佝僂的背影,滿頭的白發,不應該是我們教師的職業寫照,如果我們的每一名教師在工作中,都是如此的看到自己的職業和感受職業帶來的傷害,這無疑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學中去,滿堂灌和填鴨式教學,學生學的痛苦、老師教的郁悶,這是一天的工作;將陽光和微笑帶進教師,讓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學生學的愉悅,教師教的舒心,這同樣是一天,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是選擇教育的幸福,還是陷入每天的糾結和憤怒,這關鍵在于教師自己的選擇,教師不應該將自己的眼光局限于學校,認為教育就是如此模樣,其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不斷更新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模式在等待著我們取學習,我們完全可以擁有自己的教育夢想,夢想不在大小,關鍵在于自己正行走在逐夢的道路上,我們可以成為一名教育家,也可以成為一名身受學生喜愛的科任老師,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有創造和改變教育的勇氣,登高望遠的視野和胸襟,不要妄自菲薄自己,小教師同樣可已擁有大格局,作為一名教師,平生當為教育這一件大事來,也當為教育這一件大事去,成就自己教育思想上的大家和教學實踐上的先行者,關鍵在于要放大自己的生命格局!
篇2:教師成長感悟奇思妙想
我們的生活從不單調,其中的事物之間絕對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總是充滿著無窮的奇思妙想。請問,您親手制作過豆漿嗎?
要想在清晨起來喝一杯自己親手制作的濃香四溢的豆漿是有前提條件的:頭一天臨睡之前將干黃豆洗凈后,放入有清水的小盆中浸泡,水一定要沒過黃豆。早上起來,將浸泡了一夜、吸足了水分后變得飽滿圓潤的黃豆撈出,放入加了清水的機器里進行打磨、熬煮。一定的時間后,經過過濾倒入杯中,或原味或加糖,皆有個人喜好決定。至此,一杯散發著清香、沁人肺腑的豆漿就大功告成了。這簡直就是剔除糟粕,留其精華的過程。哈哈!你不覺得這打磨豆漿的過程與“磨課”之間有著微妙的相似之處嗎?
其實,我們每次的“磨課”亦如打磨豆漿一般。你大概會驚奇地質問:你怎么會有“磨”課呢?只有要上觀摩課的老師才有機會“磨課”!“磨課”不僅配有大量的、連續性的時間,還配有一個智囊團。咱們天天上的都是再平淡不過的常態課,怎么會有“磨課”呢?又哪兒來的時間“磨課”?誰又跟你“磨課”呢?請問你有智囊團嗎?小團隊也行!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那就偏離教學的航道了。我們平時的常態課,較之觀摩課,的確沒有強大的氣勢,但也絕不平淡無奇,它也時時有著精彩,閃爍著師者智慧的光芒。不僅我有“磨課”,你也有“磨課”,大家都有“磨課”,只是我們沒有主動意識到罷了,因為它在于無聲處。
每到寒暑假期,我們拿到教材便開始細細翻閱,在欣賞篇篇精彩的課文和注視棘手的知識點時,大家的腦海里一定在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這冊書的單元與單元之間有什么聯系?我該采用哪些方法和怎樣有效的手段去引導學生,化解難點?這正是你我在為備好課而進行的第一次的總“磨”!繼而,當將要開始一個單元的授課時,我們打開教案,再次翻開課文、查閱教參,我想我們正在為高效率地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而細“磨”!此時,先前的備課已不令人滿意,我們發現了“糟粕”開始剔除、修改,興許這個過程進行中還要與其他老師交流討論。于是,你“磨”出了“二次備課”。馬上要進行一篇課文的講授時,再次翻開教案,“磨”又開始,甚至將學生的情況再次考慮一遍……這樣一路“磨”來,留下了精華。咱們各位的隨堂課上得也是得心應手,精彩紛呈。我們講授、引導得輕松自如,學生學得也滋滋有味。這“磨課”難道不是與打磨豆漿有異曲同工之處嗎?可見,常態課的“磨課”是自己跟自己的較勁,在于無聲處。如果不仔細回味,還真是不易覺察出我們平時都在磨課。的確,為了一節成功的觀摩課而進行的“磨課”過程是一個自我完善、升華的過程,誰又能說為常態課所做的不顯山露水的“磨課”過程不是呢?
前兩天又看了孔雀公主楊麗萍的《雀之靈》,禁不住在想她那頎長柔美的雙臂、雙手,還有那留了四十年的指甲
篇3:教學相長文章青年教師成長感悟
一、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教師是一份平靜的職業,教師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態決定教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工作業績。教師要以良好的心態勇敢地面對挑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主動去做,這樣不但會鍛煉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同時也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機會。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奉獻精神,不去計較個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們,我們就已經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對較弱的地方,只要不斷學習,去吸收時代的、別人的、科學的、優秀的東西。學會學習,就會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師成長的必備素質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老師,得有一顆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態。因為感恩,你才有愛心,才會愛生活,愛從事的工作;有了愛心,才能長智慧,有了愛心,你才會努力,才會勤奮,才會反思,才會堅持,才會成長……盡心工作,用愛心回報社會。
三、做個有心人,及時的反思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因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們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學行為,從教材解讀與設計、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課堂細節的處理等層面去反思。作為日常的教學,近年來我常常用這樣的幾個問題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這節課,我投入激情了嗎?對教材的解讀,有更恰當的角度嗎?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可測嗎?這節課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是什么?這節課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如果重新來教這節課,哪個地方最值得改進?反思的深度,決定著教學所能達到的高度。活躍在教壇上的大師們,其實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過一步步的成長,才成為今日的“明星”。
作為一個老師,我們除了反思教學,還可以反思為人處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東西。同時,要邊反思,邊記錄,用鍵盤留下文字,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學提供鮮活的案例。
四、總結經驗,梳理出一套屬于自己的班級管理方法
*說:“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班級管理講究藝術,要多動腦筋,考慮孩子的需求。從教學方法、教學藝術上動腦筋,哄著孩子跟你走,制服犟牛用再大的力氣不如一把青草效果好。所以教師要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堅持下去,成為制度。在安排各項工作要統籌兼顧,考慮問題要周密,使各項工作井井有條,井然有序。要制定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管理目標。善于培養幼兒自主、自信、自立的品格,善于寓教育于管理之中,使每項管理活動都成為教育機會。總之,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管理。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想有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班級氛圍,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作為管理者的教師就必須掌握孩子發展的腳步,把工作做細、做好。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營造健康向上、個性張揚的班集體。
五、有承擔才有成長
除了做好本職的工作之外,更要兼顧好領導安排的工作。這個學期我接管電教工作,我覺得是領導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和鍛煉的平臺,雖然有的方面我不是很懂,但是我每次都很虛心的像杭舒虹老師請教。對于新來的幾位教師上傳新聞、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備課的格式與要求等等,我也是積極的指引,發現問題及時修改。經常到班級里查看電腦的安全性,提醒老師注意維護自己班級的電腦,盡量不要瀏覽一些安全性不高的網站。總之,我會盡我所能、用心的做好領導安排給我的這份工作。
六、有愛心、耐心,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
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學習的差異。要想把孩子都達到統一標準是不可能,也就是說教好所有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用統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孩子是不對的。要用不同的尺子來量孩子,發現孩子與與眾不同的長處。千萬不要用一把尺子來量所有的孩子,那樣你滿眼基本上都是差的孩子。孔子弟子三千,賢者才七十二。愛因斯坦小學呆頭呆腦,學校開除;黑格爾大學畢業,輔導員的評價:“此人智力中等,不善長哲學”。沒有想到開了個天大的玩笑,黑格爾成為哲學大師。孩子的發展有快有慢,我們怎能憑孩子的一時表現,判斷他的一生呢?!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應該成為自己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以上是我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一點做法和體會,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教師人生”要求教師不再把教育僅僅當作一門職業、一個手段、一項工作、一件事情來看待、來處理,而是當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來對待、來體驗、來充實、來完善。
“教師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靈動。
“教師人生”需要感動。感動自己,感動學生,感動家長,感動社會,感動中國,感動未來。
當然,“教師人生”還需要責任,需要體驗教育的快樂,感受教育的幸福。
教師之服飾:不修邊幅,不符合教師的形象要求;不懂禮儀,不合教師的職業規范。
吊帶衫、露臍裝也許性感動人,但應遠離學校和教室;黃頭發、雞冠發嫵媚可人,但應該移開教師的頭上。
教師之語言:教師的語言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曼妙、細膩、唯美、豪邁;教師的語言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思想,深邃、練達、智慧、仁愛。
教師的微笑和嚴厲同樣重要,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溫和,更可愛。嚴厲的教師令學生敬畏,微笑的教師令學生喜愛,善于在嚴厲中不時滲透會意的微笑的教師,則令學生敬愛。
教師之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有需要改良與更新、發展與進步。壞習慣一定要改,好習慣如果十年如一日,一成不變,終究有一天也會歸入壞習慣的行列,因為“不變”本身未必就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