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成長感悟面對困境要學會開口

教師成長感悟面對困境要學會開口

2024-08-01 閱讀 5052

中國人講究一個面子問題,特別涉及到個人,凡事都要都要在內心斟酌一番,能夠自己獨立解決的,一般不會麻煩別人,即使自己解決不了的,依然要想盡辦法的解決,從正面來講,這可以促進個人處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反面來講,一旦事情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太多,就會讓自己處處碰壁,甚至碰的頭破血流。在教育上同樣如此,一名剛踏上三尺講臺的教師,其課堂駕馭能力、問題學生處理能力、家校溝通方面,與老教師相比,依然具有不小的差距,基層學校因為緊張的師資,一般在新教師到校后,往往委以重任,擔任班主任和主科教學工作,雖然多數情況下壓力可以轉化為新教師快速成長的動力,但凡事都有一個度,一旦超過這條紅線,往往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新教師剛完成從一名大學生到一名教師角色的轉變,來到一個新學校,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優異的成績,獲得他人的認同,對于學校領導布置安排的工作,毫不猶豫的選擇接受,這本是一件好事,但工作一旦超出了新教師承受的范圍,新教師因為好強,怕丟掉面子,而不愿向他人尋求幫助,導致自己每天忙忙碌碌而不得其法,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讓自己陷入更加尷尬的境地。

我們學校地處遠離都市的鄉鎮,每年教師都會流動,多數情況下都是從鄉村流向城市,于是學校的師資便面臨巨大的缺口,上級行政部門往往會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從每年通過招教考試的新分教師優先向農村學校傾斜,每年新分教師的涌入,為學校帶來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一進入學校,新教師便表現出遠超出常人的熱情,對學校安排的工作總是盡心盡力的完成,我們知道新教師希望將自己大學中所學到的知識,盡快的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去,做出一番成就,獲得大家的認可,融入到這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中去,其中一位女教師尤其的表現突出,每天忙碌著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放學后留下學生輔導功課,按說辛勤的付出應該獲得家長和孩子的認同,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這位女教師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對待學生,學生在數學上一旦犯錯,便會迎來一頓劈頭蓋臉的訓斥,情緒激動之下,許多話語便沒有經過大腦脫口而出,加抄作業、罰站等變相體罰的行為時有發生,放學后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大雪漫天飛舞,都依然我行我素的堅持留學生進行補習,渾然不顧在校門口焦急等待的家長。

當學生犯錯后,多數情況下都會通知家長到學校,面對家長也是一頓指責,如同批評學生一般,其他老師的勸說,要注意工作的方法,不要好心辦壞事,也往往被要強的她拋到九霄云外,矛盾終于在一天下午放學后爆發,一位40歲左右的家長,因無法忍受被一位剛走上崗位的小姑娘,毫不客氣的批評,便爭吵了幾句,生性好強的的自然要解說,但語氣依然很沖,矛盾越來越激化,家長罵罵咧咧、不堪入耳的話語在校園中回蕩,發展到最后,這位家長甚至要動手,但幸運的是被聞訊而來的老師拉開,事情發生的原因很簡單,學生調皮不寫作業,教師要家長督促,家長忙于工作沒有很好的落實,教師認為家長不負責,語氣不友好,最終造成矛盾的升級,事件的發生,讓這位教師感到很受傷,自己辛苦的付出,不僅沒有得到回報,反而找來了一場無妄之災,但細細思考一下,在當下,無論教師對錯,一旦教師和學生、家長發生任何的沖突,矛頭和批評的指責便會一股腦的指向老師,這雖然很不公平,但我們至少短期內無力改變,況且我們這位教師雖然出于好心,工作認真負責,但處理問題的方法卻有些極端,沒有照顧到家長的面子、學生的尊嚴,自己陷入困境后,又沒有向周圍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對其他老師的勸說置若罔聞,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事件的惡化。

教育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教育成長更是一個嚴肅的話題,雖然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教師自身的辛勤付出,不斷學習,在時光中將經驗不斷積累,但教育畢竟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孤軍作戰,往往不能在教育這條路上走的更遠,在我們面臨困境的時候,在我們為自己的專業成長迷茫的時候,我們不妨向其他同事請教一下,有的時候和他們談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并不會浪費我們的時間,相反,會為我們打開一扇通向光明的大門,讓我們的未來擁有更多的可能!

篇2:教師成長感悟奇思妙想

我們的生活從不單調,其中的事物之間絕對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總是充滿著無窮的奇思妙想。請問,您親手制作過豆漿嗎?

要想在清晨起來喝一杯自己親手制作的濃香四溢的豆漿是有前提條件的:頭一天臨睡之前將干黃豆洗凈后,放入有清水的小盆中浸泡,水一定要沒過黃豆。早上起來,將浸泡了一夜、吸足了水分后變得飽滿圓潤的黃豆撈出,放入加了清水的機器里進行打磨、熬煮。一定的時間后,經過過濾倒入杯中,或原味或加糖,皆有個人喜好決定。至此,一杯散發著清香、沁人肺腑的豆漿就大功告成了。這簡直就是剔除糟粕,留其精華的過程。哈哈!你不覺得這打磨豆漿的過程與“磨課”之間有著微妙的相似之處嗎?

其實,我們每次的“磨課”亦如打磨豆漿一般。你大概會驚奇地質問:你怎么會有“磨”課呢?只有要上觀摩課的老師才有機會“磨課”!“磨課”不僅配有大量的、連續性的時間,還配有一個智囊團。咱們天天上的都是再平淡不過的常態課,怎么會有“磨課”呢?又哪兒來的時間“磨課”?誰又跟你“磨課”呢?請問你有智囊團嗎?小團隊也行!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那就偏離教學的航道了。我們平時的常態課,較之觀摩課,的確沒有強大的氣勢,但也絕不平淡無奇,它也時時有著精彩,閃爍著師者智慧的光芒。不僅我有“磨課”,你也有“磨課”,大家都有“磨課”,只是我們沒有主動意識到罷了,因為它在于無聲處。

每到寒暑假期,我們拿到教材便開始細細翻閱,在欣賞篇篇精彩的課文和注視棘手的知識點時,大家的腦海里一定在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這冊書的單元與單元之間有什么聯系?我該采用哪些方法和怎樣有效的手段去引導學生,化解難點?這正是你我在為備好課而進行的第一次的總“磨”!繼而,當將要開始一個單元的授課時,我們打開教案,再次翻開課文、查閱教參,我想我們正在為高效率地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而細“磨”!此時,先前的備課已不令人滿意,我們發現了“糟粕”開始剔除、修改,興許這個過程進行中還要與其他老師交流討論。于是,你“磨”出了“二次備課”。馬上要進行一篇課文的講授時,再次翻開教案,“磨”又開始,甚至將學生的情況再次考慮一遍……這樣一路“磨”來,留下了精華。咱們各位的隨堂課上得也是得心應手,精彩紛呈。我們講授、引導得輕松自如,學生學得也滋滋有味。這“磨課”難道不是與打磨豆漿有異曲同工之處嗎?可見,常態課的“磨課”是自己跟自己的較勁,在于無聲處。如果不仔細回味,還真是不易覺察出我們平時都在磨課。的確,為了一節成功的觀摩課而進行的“磨課”過程是一個自我完善、升華的過程,誰又能說為常態課所做的不顯山露水的“磨課”過程不是呢?

前兩天又看了孔雀公主楊麗萍的《雀之靈》,禁不住在想她那頎長柔美的雙臂、雙手,還有那留了四十年的指甲

篇3:教學相長文章青年教師成長感悟

一、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教師是一份平靜的職業,教師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態決定教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工作業績。教師要以良好的心態勇敢地面對挑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主動去做,這樣不但會鍛煉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同時也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機會。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奉獻精神,不去計較個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們,我們就已經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對較弱的地方,只要不斷學習,去吸收時代的、別人的、科學的、優秀的東西。學會學習,就會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師成長的必備素質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老師,得有一顆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態。因為感恩,你才有愛心,才會愛生活,愛從事的工作;有了愛心,才能長智慧,有了愛心,你才會努力,才會勤奮,才會反思,才會堅持,才會成長……盡心工作,用愛心回報社會。

三、做個有心人,及時的反思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因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們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學行為,從教材解讀與設計、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課堂細節的處理等層面去反思。作為日常的教學,近年來我常常用這樣的幾個問題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這節課,我投入激情了嗎?對教材的解讀,有更恰當的角度嗎?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可測嗎?這節課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是什么?這節課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如果重新來教這節課,哪個地方最值得改進?反思的深度,決定著教學所能達到的高度。活躍在教壇上的大師們,其實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過一步步的成長,才成為今日的“明星”。

作為一個老師,我們除了反思教學,還可以反思為人處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東西。同時,要邊反思,邊記錄,用鍵盤留下文字,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學提供鮮活的案例。

四、總結經驗,梳理出一套屬于自己的班級管理方法

*說:“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班級管理講究藝術,要多動腦筋,考慮孩子的需求。從教學方法、教學藝術上動腦筋,哄著孩子跟你走,制服犟牛用再大的力氣不如一把青草效果好。所以教師要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堅持下去,成為制度。在安排各項工作要統籌兼顧,考慮問題要周密,使各項工作井井有條,井然有序。要制定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管理目標。善于培養幼兒自主、自信、自立的品格,善于寓教育于管理之中,使每項管理活動都成為教育機會。總之,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管理。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想有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班級氛圍,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作為管理者的教師就必須掌握孩子發展的腳步,把工作做細、做好。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營造健康向上、個性張揚的班集體。

五、有承擔才有成長

除了做好本職的工作之外,更要兼顧好領導安排的工作。這個學期我接管電教工作,我覺得是領導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和鍛煉的平臺,雖然有的方面我不是很懂,但是我每次都很虛心的像杭舒虹老師請教。對于新來的幾位教師上傳新聞、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備課的格式與要求等等,我也是積極的指引,發現問題及時修改。經常到班級里查看電腦的安全性,提醒老師注意維護自己班級的電腦,盡量不要瀏覽一些安全性不高的網站。總之,我會盡我所能、用心的做好領導安排給我的這份工作。

六、有愛心、耐心,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

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學習的差異。要想把孩子都達到統一標準是不可能,也就是說教好所有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用統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孩子是不對的。要用不同的尺子來量孩子,發現孩子與與眾不同的長處。千萬不要用一把尺子來量所有的孩子,那樣你滿眼基本上都是差的孩子。孔子弟子三千,賢者才七十二。愛因斯坦小學呆頭呆腦,學校開除;黑格爾大學畢業,輔導員的評價:“此人智力中等,不善長哲學”。沒有想到開了個天大的玩笑,黑格爾成為哲學大師。孩子的發展有快有慢,我們怎能憑孩子的一時表現,判斷他的一生呢?!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應該成為自己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以上是我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一點做法和體會,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教師人生”要求教師不再把教育僅僅當作一門職業、一個手段、一項工作、一件事情來看待、來處理,而是當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來對待、來體驗、來充實、來完善。

“教師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靈動。

“教師人生”需要感動。感動自己,感動學生,感動家長,感動社會,感動中國,感動未來。

當然,“教師人生”還需要責任,需要體驗教育的快樂,感受教育的幸福。

教師之服飾:不修邊幅,不符合教師的形象要求;不懂禮儀,不合教師的職業規范。

吊帶衫、露臍裝也許性感動人,但應遠離學校和教室;黃頭發、雞冠發嫵媚可人,但應該移開教師的頭上。

教師之語言:教師的語言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曼妙、細膩、唯美、豪邁;教師的語言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思想,深邃、練達、智慧、仁愛。

教師的微笑和嚴厲同樣重要,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溫和,更可愛。嚴厲的教師令學生敬畏,微笑的教師令學生喜愛,善于在嚴厲中不時滲透會意的微笑的教師,則令學生敬愛。

教師之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有需要改良與更新、發展與進步。壞習慣一定要改,好習慣如果十年如一日,一成不變,終究有一天也會歸入壞習慣的行列,因為“不變”本身未必就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