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感悟隨筆看電視不如看書
電視、網絡、微信、網游是現代人精神上的巨大誘惑。這些誘惑已經深深植根于人們日常的工作學習與生活中,甚至已經浸潤到人們的血液之中。試想,倘若哪一天這些誘惑不存在了,真不知人們將怎樣度過每一天?我也是這些誘惑的嚴重依賴者,尤其是一個“手機控”,若哪一天手機不在身邊,則整天像掉了魂一般,像失戀一般,茶不思、飯不想。這些誘惑消蝕著人們的毅力,催生著人們的浮躁,破壞著人們的幸福。難怪有人說,經濟社會越發展,人們生活的幸福度指數越低。
回想剛上班的那幾年,下班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假期在家,電視要一直開到自己進入夢鄉之時。一旦遇到停電或沒有電視信號的時候,自己就猶如一頭困在籠中的野獸
篇2:小學老師教學隨筆又到一年期末復習時
每逢期末考試復習階段,學生和家長都會倍加緊張和忙碌,但是很多孩子的飲食不規律,甚至生物鐘都被打亂,這是導致上課復習時間沒有精神,大大降低了復習的效率。
第一,注意飲食。復習期間,吃飯應定時定量,不要吃過多的刺激性較強的食物。要堅持吃早餐,不要空著肚子到校。
第二,保障睡眠。學生要有足夠的睡眠,才能保證考試的正常發揮。有許多考生在復習期間,總是睡不著覺,認為期末考試就是世界末日來臨。而真正面對考試時,有的學生腦子變得昏昏沉沉,更甚者還看錯題。因此,考生在臨睡前不要打破原有的作息習慣,要保證睡眠質量。
第三,保持愉快心情。考生在期末復習時,要學會自我調節和放松,保持身心愉快。不要把期末考試看得太嚴重,它只是大大小小考試中的一次,沒必要過于擔心。在考試時不要受前一科考試成績的影響,考完一科后,應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科的考試上。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的復習時間特別長,如果學生有感冒癥狀,應按說明及時服用常用感冒藥,以防發展成流感,影響復習效果。家長要選擇不會在白天引起瞌睡的感冒藥。此外,家長要督促學生多吃橙子、蘋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要多喝水。
篇3:小學老師來創設有趣小語課堂隨筆
小學老師來創設有趣的小語課堂隨筆
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讓學生擁有盎然的興趣呢?這就要求老師要善于發現每一寸培養興趣的“肥沃的土壤”,為學生創造一個生動靈活的課堂,讓學生時刻擁有課堂之“趣”!
情境之“趣”
情境是學生融入學習的引子,更是啟發學生的源頭。精彩的情境能夠使學生擁有探索的欲望,從而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
就蘇教版的《大江保衛戰》這一課來說,上課之前,教師播放了《為了誰》,深情舒緩的樂曲,動人心弦的歌詞在教室中回蕩,更在學生的心中回蕩。這時,老師適時地導入新課:“就在1998年的夏天,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們用汗水和血水譜寫出一曲氣勢磅礴、感天動地的抗洪戰歌。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年夏天,去到抗洪現場,一同去經歷那場人與災難的生死較量吧!”經典的音樂、深情的話語,使學生產生了情感的共鳴:是一個怎樣的夏天?那是一群怎樣的人民子弟兵?……
《大江保衛戰》這一課,通過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未成曲調先有情”,為學生學習課文,感受人民子弟兵的英勇及舍生忘死的精神奠定感情基調。
語言之“趣”
生活中缺少幽默是乏味的,課堂上沒有幽默也是枯燥的。是的,語言之“趣”,能給學生帶去歡樂,能讓學生在開懷大笑中接受知識,使教學充滿“磁性”和魅力。
于永正老師在《小稻秧脫險記》中引導學生理解“有氣無力”時充分發揮了語言的幽默,讓學生在開懷大笑中學習知識,他是這樣設計的:
師:誰能把雜草的話讀一讀,讓人感到它已經是有氣無力了。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聲音大)
師:你沒有完。(學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強,要么我們化學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品。我再噴灑一點。(說完,又朝該生身上“嗤嗤”地“噴”了幾下,生大笑。)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學生喘著氣讀。)
師:我聽到你喘氣了,而且聲音仍然很大。說話的聲音這么大能算完了嗎?(生笑。)
生:(小聲地)“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
師:好,掌聲鼓勵。這就是“有氣無力”。
在這節課中,對于學生第一次的朗讀不到位,于老師沒有運用常規的引導和示范,而是匠新獨特地對學生的表現來巧妙解釋,歸因于“抗毒能力強”或者藥品“假冒偽劣”,在于老師的再度“嗤嗤”噴灑下,學生在莞爾一笑中“喚”來了成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