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被動學習與主動學習

被動學習與主動學習

2024-08-01 閱讀 8970

外語主動學習的理論告訴我們:外語教學過程就是教師樹立學生是外語學習主人翁的灌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耳聽、眼看、口讀、動腦、手動的學習活動,培養自辯、自學能力和運用知識機能的過程。教師所面臨的任務就是帶領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到主動學習。

讓我們來對比一下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的理論依據。

“被動學習”出自桑代克根據其動物實驗建立的S-R(刺激-反應)教育心理學理論,以這一輪為基礎的教學與學習過程認為,學習是機械的過程,學習者是被動的接受者。“主動學習”出自托爾曼聞名于世的認知學習實驗,這一理論要求學習者作為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出現,學習不是機械的記憶信息,而是理解信息的過程。中國傳統的教學方法就類似與被動學習,既是我們所熟知的填鴨式教學。老師只管把知識塞進學生的腦袋,學生很可能有笑話不良的反應,對學習產生反感情緒,失去思考問題和發現答案的學習樂趣,從而扼殺了學生豐富的聯想能力和創造力。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接觸到不少深受被動學習影響的學生。他們當中有些人對應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有些人則不喜歡思考問題,只想等著老師提供標準答案,還有些人對于學過的知識不能運用等等。值得慶幸的是,靈格風的教學理念更托爾曼的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十分吻合。我們要培養的不是學生的被動接受知識的能力,而是要學生在經理過感知、思考、推理、領悟等獨特的過程后獲得知識。就好比教小孩子學騎自行車,哪怕他們贏家熟記了汽車的所有技巧,但只要沒親子騎上自行車,或者沒有達人扶著不能順利地騎出去,那他們根本就不算真正學會了騎車。在學車的過程中。家長能做的就是提醒他們技巧,外加不斷地鼓勵,讓孩子不斷的去摸索失敗、總結經驗、再摸索,知道學會為止。

在課堂里,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老師會利用一些卡通圖畫、flash動畫、課文插圖、教學掛圖、照片等材料。這些材料色彩鮮明,形象生動,可以很好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把實物與圖片聯系起來,排除他們對記單詞的恐懼心理。而在講語言點的時候,我會把一些單詞或者短語跟他們的生活聯系起來,培養起親切感。比如講affordto(負擔得起)的時候,我會讓學生講出他們買不起但又喜歡的物品,然后用句型Icanaffordtobuy來表示他/她買得起這個物品。這樣不僅暫時性的滿足了他們的愿望,也很容易就記下這個句子。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上,中國的學生都是坐著聽語法知識的多,開口的機會少,結果導致了他們怕出錯怕刁臉而不愿意講英語。針對這種情況,我會讓一些很有表現欲望的學生來演練一番,并且他們的演練給予肯定,指出其中可以改進的表達方法,這樣也讓其他“沉默型”的學生明白,說英語并不難,就算說錯了,也不會收到指責。讓他們卸下心理負擔,慢慢地培養說英語的習慣。

其實英語教學的方法并不止以上所列舉的幾種,也不是一天兩天就會見成效。但是我相信“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只要同學們能有持之以恒的學習毅力,一定能取得預期的學習效果。

孩子向世界出發!

篇2:運用班班通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運用“班班通”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尖山鄉燕朝小學覃登嬋

摘要本文著重從“班班通”教學設備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班班通”輔助的教學活動,給教學帶來的活力;但在應用中也存在不足。在課堂教學系統中,應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運用“班班通”,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運用,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關鍵詞“班班通”精心備課高效課堂學生為主體

隨著農村“班班通”工程的實施,電腦、投影、白板進入了每個班級的課堂之中。硬件的改善促使我們每個教師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讓“班班通”服務于我們的教學成了一個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用“班班通”技術來改造傳統的課堂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開展“班班通”技術輔助教學符合現實的需要。下面就如何用好“班班通”談談我粗淺的想法。

一、教師要精心備課

利用“班班通”有利于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學習興趣的產生主要取決于學習內容的特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生對學習的愉快情感的體驗。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多是采用講故事、實物展示、或是幻燈片輔助等方法。但是這些方法都難免容量小、手段單一。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具有“班班通”集成性、交互性等特點,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備課是老師們必須完成的一項根本任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師們慢慢地把寫教案當成了一件苦差事,而用“班班通”技術寫教案,這樣,一方面將給老師們帶來許多的方便,免除了很多案牘之苦;另一方面備的課因運用多種媒體而可能使質量有所提高。有的老師說,街上有賣現成的教案,有沒有賣現成的“班班通”教案?如果有,可以買現成的回來用,多方便。事實上,這樣的教案有人搞出來了,由于有文字教材配套,比較容易流通、發行,但是它往往不能反映教學特征和教師的教學風格,問題很多,不能適應千差萬別的教學需要。這樣的“班班通”教案就像樣板戲一樣,肯定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必須要編制出充分反映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能夠滿足教學需要的“班班通”教案。除了教師要會使用計算機以外,用“班班通”技術備課的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一個使用便捷、簡單易行的編輯系統和編輯工具;另一個要有“班班通”資料庫。這樣,我們才能使用編輯工具調用資料庫中的各種資料,編我們使用的教案。那么對于教師來說,需要會使用編輯系統和擁有“班班通”資料庫。現有的編輯系統(工具)有多種。只是“班班通”資料庫難以建設。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要我們每個教師從一節課一節課開始積累,資源庫的建設也不是無法攻克的堡壘。

二、教學課堂要高效

“班班通”教學具有新穎性、互動性、趣味性、娛樂性、知識性的特點,這些特點能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能讓學生的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下去。由于“班班通”教學充分利用了各種信息的載體(譬如:視頻、動畫、聲音、圖片以及各種互動的手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腦、耳、眼、口等器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愉快氣氛中發揮出自己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使他們的整個身心都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極參與、積極思維,大腦思維高度活躍,從而能使問題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靈活簡潔的方法得以解決。創造出一個和諧、高效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班班通”在教學過程中,是傳遞信息、溝通交流的組織者和交流者。在組織和交流的過程中,可能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但不能說“班班通”的功能就僅僅是如此。媒體在傳遞過程中,是通過現代化的手段,如放大、定格、再現、動畫演示等再現課文文字及相關知識的,其數據庫、動畫演示、緊缺資料再現功能應該在整個教學中占主體地位。因此,設計軟件時,不能僅僅圍繞學生興趣而設計,過多地追求軟件的花哨效果,造成有些“有趣”的東西可有可無,沒有實際價值。“班班通”課件應當充分利用聲像文字媒介對教材中的語言文字媒介進行詮釋,進行繪聲繪色的情景創設,創造認知“沖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應該依據信息傳遞與反饋原理教學的實際需要去設計,依靠“班班通”的放大、縮小、定格、再現等技術,使學生開拓思路、勾沉舊事、引發想象,將媒介、感知與材料“三位”融于一體,在人機交互中啟發學生的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文字的閱讀理解能力。

篇3:三招助學生主動學習信息技術

三招助學生主動學習信息技術

在新課程背景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者的教育教學理念已經深入到每位師生心中,如何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做法,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把主動探究的權利歸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呢?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這樣來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寓教于樂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主體參與的活動將是勉強的。一旦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主動探究和求知欲望。小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歡玩游戲引起的。那我們上課時是不是就禁止學生玩游戲呢?這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而定,在上某些課程時,我們可以根據學生這一特點,把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在上鍵盤指法時,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戲,同桌之間互相比一比,看誰打字速度快。由于大部分同學剛接觸鍵盤不久,對字母排列和指法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打字速度非常慢,而且有些同學只會用一個手指按鍵盤,不一會就被打字速度快的同學抓到了。這時同學們就會提出如何才能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我及時提出記住指法的重要性,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

二、利用任務驅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現行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每章每節的教學內容,也沒有設置一系列讓學生親自動手完成的具體任務,嚴重地制約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主動性。所以就形成了這樣的現象:某些教師在上信息技術課時,把學生帶到電腦室,然后讓學生自己去玩,玩游戲、上網,教師一概不理。這樣,學生在學習時,根本找不到目標,有些學生甚至還養成了只喜歡上網、玩游戲的習性;或者教師整一節課,按照課本“照本宣讀”,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只是機械地完成某些操作練習,這樣也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主動性,對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習慣更是百害而無一利。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采取任務驅動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布置一些實際的操作任務,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通過動手操作進行自主探究,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這樣不僅重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識,他們主動學習的習慣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利用競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爭強好勝是小學生的天性。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以競賽方式進行學習不僅能夠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對要競賽的內容進行深入透徹的學習,而且對教師及時地掌握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也是很有好處的。例如,在“鍵盤基本鍵練習”這一課中,學生學起來感覺枯燥無味,針對這一現象,我利用好恰當的契機,組織學生開展“字母錄入競賽”,利用“金山打字通”軟件進行競賽,看誰的速度快。通過這一設計,學生的學習勁來了,在競賽過程中你追我趕,比誰輸入速度快。這樣就促進了學生對鍵盤的熟悉程度及字母錄入的熟練程度,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主動學習的精神。又如在上“繪上繽紛的色彩”這課時,我同樣以競賽的方式進行教學,上課時我出示了三幅沒有顏色的森林圖畫,讓學生們在8分鐘內利用我們所學過的知識,幫助“動物王國”找回色彩。競賽前我設定了競賽規則,同學們根據規則進行創作,然后小組評選出一幅最好的作品進行全班的評比,最后評出最佳創作能手。在競賽的方式下,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以自己的豐富的想象力主動進行創作,能獨立地解決學習問題,同時在小組評選時,同學們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學到更多的知識,在競賽中不斷進步。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教學中我們應重視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信息技術的習慣,并且必須持之以恒,通過一點一滴、長年累月的潤澤,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主動學習的習慣,使學生能更有效地主動去獲取、處理、分析和利用信息,從而不斷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東湖塘中心小學蔣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