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思考勤于反思
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讓我們對自己少了一些憧憬,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通過和學生接觸,也讓我們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份責任和擔當……幾天下來,也許你覺得很迷茫,我的課堂怎么如此?明明很簡單的問題,我的一番講解,學生還是那么迷茫?課前諸多得意的設計,怎么到了課堂就變味了呢?老師們,請你不要心急,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一番,我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讓自己盡快進入角色呢?
一、要有獻身教育的人生觀和奉獻自我的價值觀
因為熱愛,我們相聚在這里;因為希望,我們選擇了這項職業,既然做出選擇,就要樹立為教育獻身的人生觀和奉獻自我的價值觀。教書育人為社會育出有用之才是教師的遠大理想。為收獲理想之果,理當具備兩種意識:參與意識,即滿懷信心地投入到教育改革中去,以高素質、高水準贏得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奉獻意識,即在物欲橫流的今天,不能這山望著那山高,要樂守清貧,弘揚“春蠶精神”。
二、必須樹立“愛即師魂”的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對待學生教師不光要傳授知識,更多地是要給學生奉獻愛心。只有對學生灑下愛之甘霖,才可能獲取愛之回報。而真正的愛,必須營造彼此溝通的心心相印的氛圍,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多看到學生的閃光之處,從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悉心關照,不自恃過人、高居人上,應以兄弟姐妹式的、新朋故友式的,這樣才能構筑師生之間的關系。收到“春風風人,夏雨雨人”之效。
三、必須樹立寬廣的服務觀。
新形勢下的服務觀務必是寬廣的而不是狹窄的。寬廣的服務觀有兩層意思:一是服務于全體,不厚此薄彼,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二是服務于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的關照,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要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
新形勢下,平心而論,我們許多教師要認識到自己知識的缺失,并且也要采取自學或參加繼續教育措施,拓寬知識的廣度,特別是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科學走入校園,科技走近學生,新教師更應先行一步,盡快掌握計算機、多媒體等教學技術手段。(劉洋老師)
五、新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一言堂”“滿堂灌”“地毯式轟炸”對于現在的孩子肯定行不通,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斷地學習,閱讀教育理論書籍和教育教學類報刊雜志。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堅持寫教學反思,及時總結教學過程的得與失。正如葉瀾教授所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相信只要堅持我們一定能夠迅速成長。
篇2:小學語文老師板書作用隨筆讓學生感受教師板書美
現在有一種傾向,好像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完整性、完美性及可觀賞性,通常要各種電教手段一起上,似乎沒必要再在黑板上板書。我以為,黑板不僅僅是為幫助學生記憶服務的,它更應該為幫助學生思考服務。教師適時地把有關內容板書出來,不僅有助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還能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這是電教手段所不能達到的。美觀的板書能讓學生得到情感的陶冶、審美的享受。教師的板書要文字精練,搶眼美觀。教師可以用色彩鮮明的文字、簡筆畫、圖表等形式清晰地勾勒要表達的內容。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不同的色彩及格式反應是不同的。美觀的板書可以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強化課堂效果,同時也會對學生的書寫產生影響。學生跟一個教師學習時間長了,他的學生寫的字很像自己的老師的字。這說明了學生都有“向師性”。另外,良好的板書還可以激發學生審美情趣和創造意識。例如,筆者在上課時,一般把重點內容用紅色粉筆圈上,用黃色粉筆圈上學生易錯的地方,用藍色的粉筆寫出知識拓展及延伸的地方。這樣的板書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傳達著知識和美感。
篇3:小學老師教研隨筆語文教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
語文教學教了十幾年了,中學小學的都教過了,這個教法那個理念的也用到實踐教學中了,偶爾也了解一下數學的課程,甚至也輔導過女兒的數學作業,但是從來就沒有認真地聽過數學課,總感覺自己教的語文,可能聽不懂,甚至去聽過幾次課,數學老師還說你語文老師來湊什么熱鬧啊,因此真正的完整的聽數學課還真不多,甚至為零。這兩天正趕上區小學數學優質課大賽,就在辦公室樓上報告廳,再者3節課都借用我班的學生,自己的語文課也占用了,索性就聽了兩天數學課,聽了5,6年級的六節課,說實話聽第一節課,我滿場地觀看詢問,確認聽課的30多人,還真只有我一個在教的語文老師。聽了兩天的數學課,猛然間有了一種醒悟。作為語文教師最大的收獲就是:語文老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汪路霞老師的,《負數的認識》一課和鄭國廷老師的《數和形》一課,這里兩節課,結合生活實際,興趣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側重學生的自學和自悟理解,培養了學生的研討交流合作學習能力,拓展延伸到課外數學知識。課堂充滿了詢問的積極話語,展現了學生的思維功底,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能將自己的數學想法和思考清楚的表達出來,而且清晰明確。我想,這不正是我們語文能力在數學課上的精彩展示嗎?
理想的數學課堂應該是:在課上的40分鐘里,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他們就會產生高漲的學習情緒,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在學習過程中就會主動參與、懂得傾聽、樂于交往、積極探索、勇于發表不同見解、思維活躍,要想達到這樣的氛圍,最重要的是老師的引導。兩位數學老師都先以游戲或者數學故事開課,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將注意力和興趣緊緊吸引到自己的課程設計上。始終引導學生去感受、去發現,例如汪老師執教的《負數的認識》,從“說反反反”的游戲入手,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緩解了學生的緊張心情,聽課的老師也被有趣的游戲所吸引,從反反反的游戲中自然引導到正和負概念理解,結合溫度計的生活用具和天氣預報的溫度讀法,讓學生理解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再通過讀法和寫法的學習,得出什么是負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的知識,最后結合生活實際練習,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本課所學知識。鄭老師的《數和形》開課就在熟悉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音樂聲中,開啟了數學課的旅程,很自然地帶領學生進入課題的探索;在結合數的計算,形的輔助,放手讓學生研討交流展示,課題里始終流淌著思考,詢問,探討的河流,問題和活動的開展使經驗總結自主而扎實;并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數學和語文課一樣,都要激發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但是要想做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鍵的因素是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這兩天聽的這六節數學課都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評價、學會了補充、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提問,雖然有的學生顯得很膽怯甚至話不圓滿,但至少引導孩子們主動而且自覺的去做了,而不是被動地去聽老師或者別人告訴。特別是幾位老師準確的語言,準確的教學指令,還有自然親切的教態……還有等待的眼神,鼓勵的手勢等極大地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獲得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兩節數學課,學生的主體性顯露無疑,老師只是起著主導作用,他們常常把問題拋給學生發現、探究、解決,這不僅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者對人性的關注。他們把人放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他們。雖然我很多時候都說數學好教,今天才知道那是數學教師智慧和方法的汗水凝結的教學升華,“數學清清楚楚出一條線,語文糊糊嘟嘟一大片”的老觀念也徹底煙消云散了,語文要簡單導,語文要興趣引,方法要掌握好,習慣要早養成,就像今天聽的數學課一樣,語文課一樣精彩,這也是我在今后的語文課上最應關注的。也是我今天聽數學課最大的收獲。
語文教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