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提高教師專業技能
信息技術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
前郭縣第二高級中學曹亞坤
【摘要】當今是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教育信息化給教師專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能促進教師專業知識更新、結構優化,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等等。教師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關機鍵詞】信息技術教師專業技能
當代教師要在具備基本能力的同時,還要有持續學習和創新的能力,還有信息技術的使用運用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教師不僅可以成為一個“教授最好課程”的“最好的教師”,而且可以成為一個幫助學生找到“最好教師”和“最好課程”的指導者和參謀,使之學會學習。信息技術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對教師專業知識的影響
首先,信息技術是教師專業學習的平臺。教師專業化的成長,是一個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過程。現代終身教育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支持下的遠程自我提升學習。現代遠程教育,為終身學習提供數字化、網絡化學習環境和資源。由于網絡的多媒體性、交互性、共享性,學習者可以選擇任何時間、地點、進度、方式,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由于網絡具備良好的通訊能力和溝通機制,學習者可進行交流討論、協作研究,實現合作學習。現代遠程網絡教育能夠滿足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學習需要和社會成員不同階段的學習需要,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發揮重要的作用。信息時代的教師,既是一個教育者,也是一個學習者,信息技術支持教師終身學習,終身學習支持教師專業終身發展。
其次,信息技術是教師拓展視野的窗口。
普通文化知識是教師專業知識結構最基本的層面。豐富教師的普通文化知識,主要是使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視野,促使教師持續發展,能夠將知識運用于各種教學情境。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并非僅具有自己的任教的學科的知識,而且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有寬廣的視野。一個教師如果見識狹窄,就很難應付教師工作中各種復雜的挑戰。同時,普通文化知識可以作為學習更高層次的專門課程的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通用知識,才能在學科教學中引導學生觸類旁通,使課程豐富起來。
最后,信息技術是教師專業知識的倉庫
信息時代,知識更多地以多媒體形式呈現,它從不同維度同時刺激人們的多種認知感官,使學習者更容易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拓寬了知識的獲取渠道,海量的網絡主機存儲空間和幾乎無所不包的豐富內容,交互式平臺、不受時空限制、隨意檢索的知識流,為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構筑起豐富知識資源寶庫。教師利用網絡可以足不出戶,隨時依據自己的專業愛好,隨意檢索所需的知識,達到飽有學識,內強文化素質的目的。
二信息技術對教師專業能力的影響
第一信息技術是教師提高了教師的備課能力。
教師作為教學資源的組織者,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是備課的難點,因此我們通過教研組集體備課和教學資源庫等形式充實備課資源,教師通過對資源的重新整合,實現快速的備課。
每位教師在自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總希望能不間斷地得到專家名師的伙伴式的幫助,然而在現實中由于各種各樣的限制往往不能實現。我們可以通過網絡資源聽課,與名師直接對話,交流心得、發表看法。這種新型形式充分體現了教師自主發展的需求,同時也讓大家足不出戶有更多的自由度參與“伙伴式”教研組的活動,幫助教師更快的成長。通過網絡論壇上的帖子,了解各家觀點,參與研討,從而促進了各種資源的聯動融合與再生。網絡資源中收錄了大量的視頻、文字、圖片資源,包括示范課,配套課件作品,教案、課堂設計、教研論文等豐富的優秀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的備課、教研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持。
第二信息技術是教師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行為。
我們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創設形象、生動、逼真的情景,展示圖文并茂、動靜結合教學內容,在課件的展示中引導學生的討論、合作與交流通完成教學任務。過對課堂實錄的反思、評析、我們可以找出了課堂教學存在的消極影響。如教學呈現形式呆板,師生缺乏互動等。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極大的提升了師生互動的積極性,同時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逐漸的形成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課堂教學過程。
葉瀾教授曾指出: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同樣,如果沒有教師的專業發展就不可能有學生的自主發展。正如臺灣學者徐新逸所說:信息科技可以是一個工具、一位助手,卻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而成為教學的全部。所以要求我們教師更新觀念,讓信息技術促進我們專業知識和技能,讓智能轉變成我們的智慧。
篇2:信息技術提高教師專業技能
信息技術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
前郭縣第二高級中學曹亞坤
【摘要】當今是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教育信息化給教師專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能促進教師專業知識更新、結構優化,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等等。教師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關機鍵詞】信息技術教師專業技能
當代教師要在具備基本能力的同時,還要有持續學習和創新的能力,還有信息技術的使用運用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教師不僅可以成為一個“教授最好課程”的“最好的教師”,而且可以成為一個幫助學生找到“最好教師”和“最好課程”的指導者和參謀,使之學會學習。信息技術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對教師專業知識的影響
首先,信息技術是教師專業學習的平臺。教師專業化的成長,是一個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過程。現代終身教育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支持下的遠程自我提升學習。現代遠程教育,為終身學習提供數字化、網絡化學習環境和資源。由于網絡的多媒體性、交互性、共享性,學習者可以選擇任何時間、地點、進度、方式,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由于網絡具備良好的通訊能力和溝通機制,學習者可進行交流討論、協作研究,實現合作學習。現代遠程網絡教育能夠滿足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學習需要和社會成員不同階段的學習需要,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發揮重要的作用。信息時代的教師,既是一個教育者,也是一個學習者,信息技術支持教師終身學習,終身學習支持教師專業終身發展。
其次,信息技術是教師拓展視野的窗口。
普通文化知識是教師專業知識結構最基本的層面。豐富教師的普通文化知識,主要是使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視野,促使教師持續發展,能夠將知識運用于各種教學情境。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并非僅具有自己的任教的學科的知識,而且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有寬廣的視野。一個教師如果見識狹窄,就很難應付教師工作中各種復雜的挑戰。同時,普通文化知識可以作為學習更高層次的專門課程的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通用知識,才能在學科教學中引導學生觸類旁通,使課程豐富起來。
最后,信息技術是教師專業知識的倉庫
信息時代,知識更多地以多媒體形式呈現,它從不同維度同時刺激人們的多種認知感官,使學習者更容易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拓寬了知識的獲取渠道,海量的網絡主機存儲空間和幾乎無所不包的豐富內容,交互式平臺、不受時空限制、隨意檢索的知識流,為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構筑起豐富知識資源寶庫。教師利用網絡可以足不出戶,隨時依據自己的專業愛好,隨意檢索所需的知識,達到飽有學識,內強文化素質的目的。
二信息技術對教師專業能力的影響
第一信息技術是教師提高了教師的備課能力。
教師作為教學資源的組織者,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是備課的難點,因此我們通過教研組集體備課和教學資源庫等形式充實備課資源,教師通過對資源的重新整合,實現快速的備課。
每位教師在自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總希望能不間斷地得到專家名師的伙伴式的幫助,然而在現實中由于各種各樣的限制往往不能實現。我們可以通過網絡資源聽課,與名師直接對話,交流心得、發表看法。這種新型形式充分體現了教師自主發展的需求,同時也讓大家足不出戶有更多的自由度參與“伙伴式”教研組的活動,幫助教師更快的成長。通過網絡論壇上的帖子,了解各家觀點,參與研討,從而促進了各種資源的聯動融合與再生。網絡資源中收錄了大量的視頻、文字、圖片資源,包括示范課,配套課件作品,教案、課堂設計、教研論文等豐富的優秀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的備課、教研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持。
第二信息技術是教師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行為。
我們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創設形象、生動、逼真的情景,展示圖文并茂、動靜結合教學內容,在課件的展示中引導學生的討論、合作與交流通完成教學任務。過對課堂實錄的反思、評析、我們可以找出了課堂教學存在的消極影響。如教學呈現形式呆板,師生缺乏互動等。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極大的提升了師生互動的積極性,同時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逐漸的形成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課堂教學過程。
葉瀾教授曾指出: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同樣,如果沒有教師的專業發展就不可能有學生的自主發展。正如臺灣學者徐新逸所說:信息科技可以是一個工具、一位助手,卻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而成為教學的全部。所以要求我們教師更新觀念,讓信息技術促進我們專業知識和技能,讓智能轉變成我們的智慧。
篇3:教師績效工資發放方案
教師績效工資發放方案
根據洋教發(20*)197號關于“洋縣中小學績效工資實施的指導意見”精神,結合本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實施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尊重教師主體的原則;
2、堅持多勞多得,注重實績的原則;
3、堅持客觀公正,簡便易行的原則;
4、堅持激勵先進、促進發展的原則。
二、實施范圍和時間
1、實施范圍:按國家規定執行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的中小學正式在編在崗的教職工,包括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技能崗位工作人員。
2、執行時間:績效工資從20*年1月1日起實施。9月份以前按財務實際核撥的績效工資數兌現,9月份以后按本辦法考核執行。
三、績效工資總量的核定
1、全校績效工資總量,由縣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局、財政局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確定。
2、實施績效工資后不再發放任何津補貼。并將原國家規定的年終一次性獎金納入績效工資總量。
四、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的主要內容
1、校長(支書)績效考核主要考核校長(支書)在辦學方向、辦學行為、依法治校、教育教學質量、德育工作、學校管理、隊伍建設、廉潔自律、安全穩定等方面的實績。具體由教育局按洋教發(20*)196號文件執行。
2、教師績效考核的主要內容:
對教職工的績效考核,重點考核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工作、從事班主任工作、安全及其他工作等方面的實績。
3、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任務作為教師教學工作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考核對學生的教育引導、班級管理、組織班集體和團隊活動、關注每個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等。
4、安全及其他工作:如教研組長、餐廳、宿舍管理員、安全員、處室工作人員等崗位履行職責情況。
五、考核辦法:
1、學校正職領導先由學校按本校教職工考核辦法考核建檔,再由教育局按專項考核方案組織實施。每年度進行一次。
2、學校教職工的績效考核工作由學校績效考核領導小組具體實施。
3、單位副職及中層領導的崗位績效考核與相應崗位職責和學期目標責任考核掛鉤,并參與本校教職工的相應考核,結果必須公示。
六、績效工資的分配說明
1、教職工績效工資分基礎性和獎勵性兩部分,基礎性績效工資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分別占績效工資總量的70%和30%。
2、基礎性績效工資由縣人事、財政、教育部門確定,原則上按月發放,直接打入個人工資帳戶。
3、獎勵性績效工資屬工作性津貼,分配上按教育局統籌、學校考核核算的辦法,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干教師和班主任傾斜。根據附件2《教職工崗位量化考核辦法》的考核項目量化積分,結合《教職工病事假制度》和附件3《班主任崗位職責量化管理細則》具體落實。
4、績效工資依據考核結果進行分配,適當拉開分配差距。拒不服從工作分配,長期不到崗者均視為不合格人員,其下年度基礎性績效工資按不超過50%發放,同時不發放獎勵績效工資。
5、獎勵性績效工資由人事組織部門審核的績效工資的30%部分和年終第13個月獎勵工資兩部分組成。教育局由縣人事組織部門核定的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額中提取校長(支書)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和山區津貼后在崗在編教師一次性核算撥付各單位。
6、獎勵性績效工資由各單位按教職工量化考核辦法核算到人,經教育局審定核撥付學校,一般按月核計,按季度發放。校長、支書的獎勵性績效工資由教育局制定考核辦法,按考核等次發放,上半年預發,年終考核結果結算。
七、績效工資的兌現辦法:
1、正職領導的績效工資兌現由教育局核定。
2、30%的獎勵性績效發放時,先統籌以下資金:
(1)學校副職和中層領導的崗位績效資金。在不失誤本職工作,確保崗位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除按教職工正常考核兌現外,副職按每月60元兌現,中層領導按每月40元(兼職50元)兌現。
(2)、班主任津貼:考慮到班主任工作的難度和工作實際,其津貼納入績效考核,每月總額原則上按該班當月實際人數的2.5倍核計,具體發放辦法執行附件3《班主任崗位職責及量化管理細則》。
(3)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崗位績效資金。在不失誤工作的前提下,每人每月按20元兌現崗位績效。
(4)節假日加班補助:學校經常發生不可避免的個別人員節假日加班工作,根據工作實際,按每人每天50元給予適當補助,納入績效考核范圍。
(5)住宿生管理費用:包括值日、值周工作;早讀輔導和晚自習管理及食宿管理工作,所需費用按值周領導和教導處核計情況從全校績效總額中統籌。
3、教職工績效兌現時,采取以下辦法:
(1)每人按月發放80元山區津貼。
(2)教育局統籌后各人每月核批的30%獎額中,按每月每人先扣除250元作為考核基金,余額據實發放(以示對基本工作的認可,并承認原30%的職級檔差)。統籌的每人250元,先按上述第2款進行二次統籌,二次統籌后的余額再按附件2《教職工崗位量化考核辦法》中的考核項目量化積分予以兌現。
(3)核發時上述兩項結果合并發放。
4、年終第13個月獎勵工資先兌現教學質量獎懲,余額依據《教職工崗位量化考核辦法》兌現。
5、有下列情形時從當月核計后的績效款額中扣除,扣除金額計入工會賬務,作為平均性福利處理。
(1)未經教育局批準私自外出學習工作的,不得發放績效工資。
(2)未完成工作任務或考核不合格者可倒扣基礎性績效工資。
(3)拒不履行職責,工作失職造成惡劣影響的,視其情節,每次扣10-20元。
(4)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視其情節,每次扣10-20元。
(5)因工作不力造成安全責任事故者,視其情節,每次扣10-20元。
(6)曠工者按日工資額扣發。
(7)除公差外,任何形式的休假按每天7元扣發生活補助費。
(8)未涉及事項按附件4《教師工作失誤懲處辦法》執行。
6、男職工達到55周歲,女職工達到50周歲者,可適當放寬考核政策。
7、女職工產假期間,不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
八、相關政策
1、國家原則規定的班主任津貼與績效工資中的班主任津貼項目歸并,不再分設,納入績效工資管理。各學校依據班主任工作量及班額大小,具體確定班主任津貼標準。
2、實施績效工資后,學校不再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外發放任何津貼補貼或獎金。
3、教職工的績效考核應與年度考核,崗位聘用、職務晉升相結合。由教育局批準外出學習、培訓或借調、支教到其他單位工作的人員獎勵性績效工資由用人單位考核,原單位依據考核結果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