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
談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預料一定能夠實現的心理,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緒體驗,是對自我力量的充分估計。自信心是學生成長與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品質,在人生目標的實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充滿自信,不畏艱難,則容易實現目標;反之,則會一事無成。教師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不僅對學科成績直接影響,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物理學是一門與生產和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的學科。要學好物理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語文功底,熟練的數學運算能力,良好的物理思維方式和推理能力,因此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喜愛物理,但又感到它難學,很不容易把這門功課學好。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樹立自信成功是每個學生應得到的和能夠得到的,教師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學生的成功經驗。在教學中,我對難度較大的內容采用了“分散難點”的方法,如講“壓強”的內容時,先將“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今后的學習中逐步讓學生熟悉壓力和受力面積的處理,進而掌握“壓強”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對于練習中的一些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的習題也暫時不作要求,隨著學習的深入和應用的增多再慢慢提高要求。此外,還可創設各種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例如,對成績較差的學生經常肯定其進步,經常進行小難度的限時訓練,給學生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二、獲得自信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是大家熟知的。教師在教學中要適當運用類似手法對學生樹立自信心。如提問時,盡量做到估計該生能回答正確再提問,萬一答不上來,教師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請別的同學回答或教師自己進行解答,或者可作適當提示,讓正確結論從他口中答出;當學生測驗成績不佳,教師與他一起分析試卷,讓他說出當時解題的思路,先肯定其思路正確的方面,再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在課堂上及平時接觸中,教師通過語調、表情、體態語、目光等向他們傳遞信任和暗含的期待,學生從教師身上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久而久之其學習行為也會變得積極,自信心大大增強。三、增強自信現在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一般比較有自信心,但大多數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和經驗。教師要教會學生自我調節,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收集學生身邊通過調節獲得成功的案例。在適當的時候講給學生聽,讓他們轉變為自己的行為,逐漸學會調節,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另外,自我調節還包括自制、自立。有的學生厭煩計算題,有的學生厭煩實驗。遇到這種問題時,教師要強調計算(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內容,要學會“強迫自己”認真按教師指導的去做。學生會做了,體會到樂趣,便可消除畏懼和厭煩心理,增強信心。四、保持自信教師善用評價手段,能有效克服學生心理障礙,保持學生的自信心。如評改學生的課堂板演、課堂練習時,教師依據心理學理論,從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同時進行評價。根據評價標準對于正確的可評為優,對于有錯誤,但在正確率、解題方法、書寫等方面比上一次有進步的盡管認知因素評不上優,而情感因素可評為優,這樣不但對學生的認知情況給予了反饋,還對學生的努力程度給予了肯定,使學生增強了自信。總之自信心的培養,要持之以恒,對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用自己的興趣和自信心去啟發和感染學生,盡力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為學生學好物理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自信心,培養,教學,如何
篇2:自主游戲對幼兒自信心培養研究
自主游戲對幼兒自信心培養的研究
俄體中心校兒園教師:李兆紅
摘要:自主游戲是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的,自由選擇、自由開展、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幼兒興趣需要得到滿足,個性自由表露,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的過程。
關鍵詞:幼兒自主游戲;自信心;培養策略
一、自主游戲中對幼兒自信心培養的意義
在近年來的幼兒教育改革中,幼教工作者也十分重視教育觀、幼兒觀的轉變,提高了對自主游戲的認識。從中可以認識到,促進幼兒自信心的發展,除了教師預設好的游戲活動,幼兒自主的游戲也應得到充分的重視,幼兒自主游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自主游戲可以滿足幼兒自我表現、自我肯定的需要。幼兒在自主游戲中可以獲得影響與控制環境的能力,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當幼兒完成了包含在自主游戲活動中的一定課題與任務時,幼兒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自主性游戲過程中幼兒有充分的選擇和活動的自由,同時,又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是緊密聯系著的。因而在自主性游戲中較適合對退縮性行為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矯正幼兒的退縮性行為,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由此可見,自主游戲和自信心培養關系的分析,提出創設良好環境,促進幼兒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和發揮自身潛力,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二、自主游戲中對幼兒自信心培養存在的問題
自主游戲是幼兒帶著興趣、自主地、積極地作用于環境,動腦動身,創造和展開活動的整個動態。在自主游戲中,幼兒體味成功感、挫折感、嘗試解決沖突、滿足情感交流、積累各種體驗、獲得身心和諧發展的基礎能力。幼兒的個性應得到廣泛的發展,這包括促進其想象力、主動性與自主性的發展。自主游戲給幼兒以機會,選擇游戲方式與游戲伙伴,并決定游戲進程。這種游戲形式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幼兒期是自我意識和個性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可塑性大,也是培養幼兒在自主性游戲過程中幼兒有充分的選擇和活動的自由,同時,家長的教育方式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是緊密聯系著的。
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缺少游戲理念向游戲實踐轉化的操作技術,使教師在自主游戲理念向自主游戲實踐的滲透轉換中表現出相當的不適應。通過剖析幼兒自主游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教師如何指導幼兒自主游戲提出一些建議,為提高廣大教師對自主游戲的指導技能等方面提供參考。
目前在現實中自主游戲存在著片面的認識和指導,忽視幼兒的自主自發生成游戲,強調教師的設計;忽視幼兒自由的表現,強調游戲的統一表現;忽視游戲過程,強調游戲結果。教師在幼兒自發游戲中,對指導尺度的把握有困惑。如:當教師看見扮演媽媽的幼兒燒飯不像樣時,就會主動地示范,再讓該幼兒照著做一遍。這是教師對游戲進程進行的不恰當干擾,從根本上剝奪了幼兒自主自由游戲的權利。要改變現實存在的弊端,關鍵要正確認識幼兒的自主游戲、自主游戲活動中教師的角色定位、自主游戲的指導策略、自主游戲的指導原則。
篇3:初中數學學習中情感與自信心培養
初中數學學習中情感與自信心的培養
王國禮**年1月30日
學校教育的首要職能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學科內容,更要培養學生對于學科的良好的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以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或終身學習的能力。新的數學課程的構建要求我們必須跳出只關注學科內容體系和結構的束縛,真正把人的發展放在首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全面和可持續發展。所以,數學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態度、積極的情感和持久的自信心,以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數學的態度、情感與自信心是由學生對數學所采取的立場、看法,并引起的對數學的喜愛、憎惡的心理狀態。只有良好的數學態度與積極的數學情感才能引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由此可見,這三者形成一個以態度為核心,情感為紐帶,自信心為動力的有機整體,缺一不可。
下面就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良好的數學態度、情感與自信心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以快樂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快樂逐漸減少,焦慮驟增。在教學方面,這種現象尤其明顯。但無論從教師自身來看,還是對教育的要求來看,學生的成長都需要教師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的情感態度。一個情緒不穩定的教師容易影響其學生的情緒,而一個情緒穩定的教師也會使其學生趨于穩定。馬卡連柯說過:“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教師不會成為一個好教師。”一個人的消極情緒若不能及時得到控制,很容易波及他人而造成惡性循環。例如,一位教師因早上失起床較遲,怕上班遲到,心里很急,趕忙騎上電車,中途不慎被圖釘扎破輪胎,心情很壞,只能推著車來到學校,又碰見校領導在值班室,說了他兩句,他更是憋著一肚子的火。到辦公室取了教學用具趕忙去上課,開始提問某個學生,該生一時回答不上來,他正憋著火沒處撒氣,此時過去就是一巴掌,打得那位學生淚水直流,接著又提問了好幾位學生,只要回答吱吱晤晤,他過去都會收拾一番。結果在這一節課上,雖然教室里鴉雀無聲,但主動發言的人少了,教師讓全班學生一起回答問題時,竟然沒有一人出聲。這位教師的做法不僅使學生的情緒壓抑,主動性不能發揮,而且也損害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使學生從此對這位教師產生了畏懼感,師生交流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快樂教師實施快樂教學,能使學生情緒舒暢,心理穩定,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主動積極地接受教育。
二、鼓勵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好奇心,愿意接近數學,了解數學,談論數學,探究數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例如,以生活為背景,以知識為載體,巧設新課引入情景;列舉一些解決現實問題的例子,培養學生樂于了解數學,應用數學的態度;列舉一些開放性的題目,激發學生探究心理,從而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鼓勵學生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數學的發現過程,使其產生對數學的喜愛,建立學習數學的良好態度;聯系數學史,讓學生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對人類發展的作用,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合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時代氛圍,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動腦、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也使學生認為數學也在與時俱進,隨時代的發展,與新型科技相匹配,從而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態度。
三、轉變教師角色,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轉變教師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由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內容,這必然促使每一位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而改進教學方法的首要條件就是要轉變教師角色,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中多指導學生想一想,引導學生猜一猜,與學生合作共同做一做。教師的這種新型關系的提出,就是要教師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去,從根本上改變以往教師權威者的形象,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去自主探索和實踐。只有教師放下架子,給學生一個平等交流合作的空間,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教師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態度,情感與自信心,以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