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語文教師招聘試卷之教學能力測試

小學語文教師招聘試卷之教學能力測試

2024-07-31 閱讀 7148

小學語文新課標測試題及答案(一)

一、填空題。(6分)

1、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2、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3、課程目標按(九年一貫)整體設計,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

4、課程目標的總目標部分一共10條,第3條要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

語文學習方法)。

5、語文課程標準將原來的中高年級“以寫記敘文為主”改成了“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單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后的()內。(每個小題2分,共10分)

1、關于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觀點是:(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D、工具性、思想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第一學段新課標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標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

3、新課標學段閱讀目標要求中的第7條: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是哪個學段提出的:(B)

A、第一學段B、第二學段C、第三學段D、第四學段

4、閱讀教學過程是:(D)

A、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B、學生與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

C、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D、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5、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應鼓勵學生:(A)

A、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語交際課中

C、在家庭生活中D、在與社會人群交往中

三、多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后的()內。(共10分)

1、關于課程的基本理念,“新課標”正確恰當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②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③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④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

2、關于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新課標提出:(A)

①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②1~2年級要多認少寫。③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B)

①朗讀②分角色讀。③表演讀。④默讀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

4、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于學生的:(C)

①合作精神②創新意識③參與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5、學生作文修改的評價要:(D)

①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②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態度③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過程④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四、分析題(50分)

(一)課標與大綱對比分析。(10分)

答:首先,新課程標準在認字方面識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將“會認”“會寫”分開要求,明確了小學低段的識字教學是多認少寫,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會”,造成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這為盡早讓學生開始閱讀打下了一個基礎。并且提出了培養學生的認字興趣,這在“大綱”中是沒有的。

其次,在寫字方面,大綱中有掌握“筆順規則、間架結構”,“能按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偏旁和結構分析、記憶字形”的明確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學習作了具體的布置,而“新課標”中作的要求是總體性的,“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再者,新課標中提出了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這在“大綱”中是沒有的。可以看出新課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確的要求,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可持續發展的識字基礎。

(二)案例分析(請圍繞新課標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一位教師執教《太陽》時,當教師引導學生學完了太陽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內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環節。教師假扮后羿射日,當正要射下第十個太陽的時候,學生紛紛阻攔,說出“慢著!”“等一等!”“別射!”而當教師問“為什么不能射?”時,學生卻啞口無言,連忙翻書,但一時難以組織好語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認為合適嗎?如果你是這位老師,你會怎么處理呢?(10分)、

答: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著為老師在教學中頗費心思,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他的本意我想應該是創設這個情景讓學生表述太陽的作用。但是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沒有達到老師的預想的程度,課堂上出現了冷場。另外,既然已經學完了“關系密切”了,這個表演只是讓學生來復述文中的內容,這種情景的意義性已經不大。我想,把這個表演安排在教學“太陽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內容之前,這樣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帶著問題去探究“為什么這第十個太陽不能射?”比較合理。

2、一位教師在教學冀教版一年級下冊《遙遠的恐龍世界》一課前,請學生回家搜集元宵節的相關資料。下面是開始上課時的一個片斷:(10分)

老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遙遠的恐龍世界》,老師課前讓你們收集恐龍的資料。你們收集了嗎?

生(齊答):收集了。

師:請同學們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誰先來。

生(一男生):老師,我收集的是三角龍的資料。

接下來,這個男生手捧著搜集來一張張的資料,讀起來。剛讀幾句,遇到生字,讀不下去了。課堂上頓時沉寂了,教師只好信手拿過來資料開始進行講解。

問題一:你認為上課一開始老師這樣處理搜集的資料可取嗎?為什么?

問題二:如果讓你來講設計課前收集資料的這類型課,你會怎么處理呢?

答:明顯是不合理的。資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課程中作為拓寬學習課程的一種方式,為老師和學生所歡迎,它是一種輔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例中,課一開始就交流,學生在沒有很好地了解課文的基礎上,就像是一個個被架空了的高樓,立足不穩,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是很正常的。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應該讓學生自己展示給大家,這個分享的過程是一種成功的體驗,學生重中體會成就感,能有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位老師在學生的表述出現困難的時候應該向他提供及時地幫助和鼓勵,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答:我想,我會將這些資料的交流放在學生對恐龍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進行。如:除了課文上的這些知識,你還有什么可以告訴大家的嗎?說說你收集到的情況吧!

我堅持學生收集的資料學生自己展示。學生展示過程中有困難的,老師提供協助,并適時地鼓勵,以激發孩子們收集資料的興趣和信心

圖片以及資料除了在課堂上給學生交流的空間,還會在班級上作展示。讓學生的成功體驗在課后得以延續。

(三)問題分析及對策(20分)

1、時下,在一些課堂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景:老師說:“同學們喜歡哪段就學哪段,大家自由組合,選擇同一學習內容的同學坐在一起。”于是,課堂成了“自由市場”,學生們交換位置,你爭我搶,自由民主的氣氛洋溢著這個空間。

作為教師你對這一教學現象怎么看?怎么辦?(10分)

答:這種現象確實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尊重學生,培養孩子的人性化閱讀。實際上,教學流于形式,沒有深入實際。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師沒有很好地把握新課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著

。上面的案例,忽視了老師引導的功能。學生作為學習者,他們的認知要在老師的牽引下思路逐漸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學習會處于一種雜亂,無效的狀態。

引導學生的讀,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讀之前,交給學生問題,要讀出什么,讀懂什么,還要明確地說明怎樣讀懂,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些基礎上,學生可以有自己的學習習慣。

對于課堂上的換座位朗讀,我個人認為值得商榷。課堂教學要注意課堂秩序,如果以犧牲課堂效率為代價,那是得不償失。

2、一位老師在批改學生的造句時,發現如下句子。(10分)

篇2:小學數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參考(多份試卷參考)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2、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全面)、(持續)、(和諧發展)。

3、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4、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5、《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改稿)將數學教學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大領域;將數學教學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數學與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大方面。

6、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7、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四基”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兩能”包括(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8、教學中應當注意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關系、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關系、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手段多樣化)的關系。

二、簡答題:(每題5分,共30分)

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的總體目標是什么?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

(1).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了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好奇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課程標準對解決問題的要求規定為哪四個方面?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2)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創新意識。

(3)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3、“數感”主要表現在哪四個方面?

數感主要是指關于數與數量表示、數量大小比較、數量和運算結果的估計、數量關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數感有助于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4、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有哪六個方面?

(1).數學教學活動要注重課程目標的整體實現;

(2).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3).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導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思想;

(5).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

(6).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幾個關系:“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關系。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關系。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手段多樣化的關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點?如何評價估算?

①估算過程多樣

②估算方法多樣

③估算結果多樣

評價: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沒有對和錯之分,但有估算結果與精確計算結果的差異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種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上下、前后、左右

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

③數對

④觀測點、方向、角度、距離

三、運用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分析(10分)

下面上《“1

篇3:小學體育教師招聘考試業務體育試題及試卷

小學體育教師招聘考試業務體育試題及試卷答案

注意:本套試卷共兩大部分,公共理論和專業知識。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一、公共理論(20分)

(一)、填充題:[每空1分,共10分]

1、我國唐代韓愈把教師界定為:“師者,所以、、解惑也。”

2、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僅是管理者角色,父母與朋友角色,更應是角色。

3、在我國,教師的資格要求是:遵守憲法和法律,、具備國家規定的學歷或經國家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

4、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的素質發展觀,的教育機會均等思想,的教育原則至今還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5、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內容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觀點,、方面的教育

(二)、簡答題:[共10分,每小題5分]

1、簡要敘述素質教育的要義。

2、簡要敘述教師專業發展大致要經歷的幾個階段。

二、專業知識(80分)

(一)是非題(對的在括號內打“√”錯的打“×”,本題10分,每小題1分)

1.減肥的最佳方法是運動、節食雙管齊下。()

2.所有分道之賽跑,每一位選手從起點至終點的全程中可以越出其指定之道次

()

3.排球比賽中,可以用身體任何部分觸球,唯擊球必須清晰,不可持球或拋球

()

4.羽毛球比賽中男子單打先得21分的球員,為勝一局。()

5.乒乓球發球員所發的球,在觸網或觸及網柱后越過網,不論是落入對方球臺或被對方在桌面上方立體空間內攔截(即球未觸及臺面而進行空中擊)此球不算,應重新發球。

()

6.長跑時最需要的持久性,而持久性要有系統的反復練習才能得到。()

7.正式籃球比賽中,當一位球員持球時,防守者從背后躍起而撞到持球者的身體,防守者是侵人犯規。()

8.為提高小學生力量素質和合作精神,經常開展拔河、搬運重物等活動是值得提倡的。

()

9.學生報數時,從頭到尾各個都要轉頭報數。()

10.學生身體的勻稱度是通過身高標準體重來評價的。()

(二)選擇題(在括號里填入A或B,本題10分,每小題1分)

1、業余籃球比賽個人犯規次數為()

A、5次B、6次

2、籃球比賽中因身體接觸而發生犯規稱之為()

A、侵人犯規B、技術犯規

3、接力賽中接力區的距離應該是前后各為()

A、10米B、15米

4、下列田徑運動項目中,哪一項不屬于田賽?()

A、跳遠B、接力賽

5、下列何者非籃球正式比賽球衣號碼()

A、3號B、5號

6、足球員犯規時,判罰的原地踢球稱為?()

A、踢角球B、踢自由球

7、中小學身體訓練過程中,在一定范圍內施加給運動員有機體的運動負荷,其消耗過程就越劇烈,超量恢復就越明顯,所需的恢復時間就。()

A、越小、越長B、越大、越長

8、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肌耐力是指肌肉在負荷阻力下可以持續多久的能力。

B、成年人肌力是指肌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9、人體速度素質發展的敏感期是()

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