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工作有感中小學教師科研障礙
隨著教育實踐改革的深化和教育理論研究的發展,中小學教師的職業角色也相應的由單純的教育教學實踐者向教育教學實踐者和研究者的角色轉化。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當前中小學教師在從事教育活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種種問題和偏差,阻礙了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實際效果和健康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觀念因素
中小學教師缺乏對自身教育教學工作中問題的反思,對中小學教育科研性質認識的模糊。有很多中小學教師都感到,一天教學工作太忙了,哪有時間搞教育科研,對于點滴的教育問題常不予以注意與思考。這就使得中小學教師感到教研無從下手。另外,提到教育科研,總有些人認為教育科研是高等院校、是專門的科研機構的事情,中小學教師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高教育科研,甚至認為搞教育科研勢必會影響到教學質量(這里所說的質量就是學生考試成績的代名詞)。這就使中小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積極性不高,有的教師感到教研高深莫測,不敢搞;有的教師則發現問題怕麻煩,不愿搞;還有的老師認為搞教研是額外負擔,瞎折騰。此外,有的人認為教了這么多年的書沒搞科研不是照樣培養了學生;還有的人認為搞科研就是為了評職稱的需要。所以,沒必要進行科研。
(二)選題困境
我們大部分教師都有搞課題的欲望,但往往覺得選題比較難。選好選準一個課題,是課題研究出成果的基礎,但是,在現實當中,我們教師往往找不到研究的問題或者即使找到問題也大而不當,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我們教師的教育科研目的性不夠明確,往往為了科研而科研,不是為了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忘卻了教育科研的根本目標
篇2:教師教研活動筆記聽《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有感
什么是小組合作學習?一位老師用拆字的方式給出了定義: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分成小組進行合作,互相學習的一種形式。孫主任夸獎這個定義下的好,便于理解,言簡意賅。
那么,什么樣的情況下適合小組合作呢?如何使小組合作更有效呢?
拋出了一個個問題后,下面咱們先來分析一下當下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1.準備不充分,流于形式。這個不充分包括了思想上準備不充分和操作上準備不充分。2.要求不到位,做而不舍。這個包括沒有明確宣布要求,沒有及時宣布要求。3.時間不充足,合而無質。4.指導不及時,合作無果。評價不到位,合作低效。
什么樣的情況適合小組合作呢?1.學生完全可以依賴自己的能力解決時。2.有探討價值的問題。3.學生學習時出現思維障礙而無法排出或者意見分歧較大時。4.進行知識總結或者探索知識規律時。5.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6.重點、難點知識。
我們在教學操作中,很容易把“合作學習”片面等同于“小組討論”。未能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意識,指導合作方法,表面“合作學習”,實則“不合作”。而老師又缺乏充分的教學準備。討論內容、討論時間、討論時機、討論方式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缺少有效的評價方式。
要想使小組合作學習做到更好,更高效,我們必須做到:分組的合理化,分組應該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要明確分工的目的就是為了合作。教師要明確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教師是學習的導師、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對象。當然合作技能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可以后天訓練養成的。只要著重培養學生聽的技能、說的技能、交往的技能,就一定能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
篇3:教師教研筆記聽《高效課堂》有感
課堂,沒有高效率,就沒有好的效果。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是永恒不變的話題,也是老師們需要進修一生的命題。
根據這個話題,老師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幾個老師迫不及待的發言了,話筒傳來傳去,聽著他們毫無保留的分享,真是收獲頗豐呢!
張艷華老師把自己多年的管理心得于大家詳細的講解,說明。她的分大組,給每個組起名字,喊口號,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作為老師的小助手,以組為單位進行比賽,進行提問,進行檢查作業,這無疑無形中激勵了同學們。這一方法也給老師們很大的啟發,都在等開學后在自己的班級里躍躍欲試呢!
任忠艷老師的方法更是我們沒有用過的,她說:在平時的班級測驗中,因為每個學生的水平不同,做題的速度也不同,她會在黑板上寫兩道附加題,要求學生先做考試試卷,做完后可以做黑板上的附加題,多做多得分。這樣,無形中,孩子們的做題速度提高了不少,考試中先做完的同學也不會再搗亂了。真是一舉兩得呢!后來的一次考試中,他們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李艷老師提到的糾錯本,也是我們老師感觸頗深的,是期末復習時的利器。
高水平教師是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高水平教師注重教方法,高水平教師注重整體建構。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我們老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打好基本功,給學生帶一個好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