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應用薄改工程提高農村學校辦學品位
適時應用“薄改”工程提高農村學校辦學品位
摘要:借“薄改工程”東風,進一步提高了裝備水平,北流市扶新鎮安河小學更換新的設備,新增實驗器材和圖書,配套了其它各類學科器材,學校完善多媒體教室建設,購置便攜式多媒體一體機、校園廣播系統和視頻監控設備,學校裝備建設標準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使學校辦學水平得到整體提高。
關鍵詞:薄改應用辦學品位提高教育技術保障
為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年,國家啟動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隨著政策計劃性地落實,**年以來,廣西區加大薄弱學校教學裝備改造的投入。作為北流市教育技術裝備落后的學校,扶新鎮安河小學借“薄改工程”東風,進一步提高了裝備水平,學校完善多媒體教室建設,購置便攜式多媒體一體機、校園廣播系統和視頻監控設備,新增實驗器材和圖書,配套了其它各類學科器材,全校所有教學班能不定期使用多媒體設備教學,學校裝備建設標準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使學校辦學水平得到整體提高。
一、薄改工程為學校辦學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
扶新鎮安河小學是北流市農村山區學校,從建校之初,學校就一直沒有停止過辦學條件改善的步伐,積極為師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從90年代的“普九”、**年的“農遠”工程到新時期的標準化建設工程,扶新鎮安河小學乘勢而上,興建了多媒體教室、購置便攜式多媒體一體機、校園廣播系統和視頻監控設備,打造出了安河小學特色,為提升學校外部形象和創建良好教育環境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年,薄改工程加速了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如今學校師生用計算機達20余臺套,屬全市農村山區學校領先水平。全校所有教學班能不定期使用多媒體設備教學,使學校教學手段得到了歷史性的革新,特別是校園通后,網絡教學資源使學科教學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教師再也不會為資源單一而苦惱了。學校的各項教育教育活動的開展已經具備相應條件,困擾科學學科無法完全開展學生動手實驗、學生拓展學習少渠道等難題已經得到化解,安河小學已經基本達到硬件完善的要求,在教育技術裝備標準化的基礎上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二、薄改工程加大學校教育技術的普及
安河小學一直都非常重視教師教育基本能力的培養。在“農遠”工程和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學校再一次掀起了教育技術學習的熱潮。薄改工程為學校添置了辦公電腦,完善多媒體教室建設,購置便攜式多媒體一體機,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開展的推動工程實施的各類比武、競賽,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師學習教育技術的積極性,如今學校教師85%能利用計算機開展備課、教研工作,70%的教師能夠自制ppt課件并能熟練運用,65%的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和便攜式多媒體一體機進行課堂教學,學校老師信息技術素養和教育技術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學校信息技術學科組牽頭的教育技術培訓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深受廣大教師喜歡。
篇2:從就業現狀反思音樂學專業辦學思路以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為例
從就業現狀反思音樂學專業辦學思路以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為例
摘要:近幾年來,音樂學本科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立足于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實際情況,對該校音樂學專業1989屆至**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進行統計分析,總結了近20年來音樂學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去向、提煉出期間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給予了一定的解讀,文章從實際調研統計的數據出發,總結了辦學多年的困惑,嘗試著提出了改進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拓展音樂學就業渠道的幾點建議供參考。
關鍵詞:音樂學;就業去向;人才培養
1.引言
目前,全國有700余所高等院校開辦了音樂學本科教學,碩士、博士點也形成一定規模,數以萬計的音樂學專業本科畢業生陸續走向社會,并在相應的音樂學專業崗位任職工作。本研究立足于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實際情況,從專業培養方向入手,對畢業生就業走向進行分析。
2.培養目標和研究方法
音樂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現代教育發展需要的素質較高、基礎扎實、有高度責任感和事業心并有發展潛力,具有現代教育觀念,掌握現代音樂學和教學基本技能,既有系統的音樂專業知識和一定的音樂表演技能,又能夠適應基礎音樂教育教學要求的音樂教育專門人才[1]。
面對各高校音樂學本科專業培養目標實施的多樣性,為了尋找音樂學畢業生就業難的根源,根據國家的培養方向和學校的培養方案,現實的就業是否體現了辦學的初衷?為此,筆者試圖從真實的就業數據出發,來反思我們的辦學是否實現了初衷?
2.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所采用的材料為一手文獻,是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89屆到09屆本科畢業生就業去向統計表,分析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從89屆到09屆本科畢業生從業方向,中間除01屆資料不全,其余各屆數據統計完整。筆者首先根據培養方向、時間對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從89屆到09屆本科畢業生就業去向進行統計歸類。設計數據量表,對統計數據進行研究,最后進行數據的匯總和分析。通過分析歸納出就業走向,總結出近20年來音樂學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去向、提煉出期間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給出了自己的見解。為改進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拓展音樂學專業就業渠道提供一個可參考的建議。
2.2研究內容的分類框架
筆者根據畢業生從事業務的不同領域的實際情況,將其大致分為八個不同方向,分別為政府機構、大中專院校、基礎教育、音樂培訓機構、媒體、繼續深造、企業、出國和不詳八個方向[2]。分析數據發現畢業生主要去向為政府機構、大中專院校、基礎教育、音樂培訓機構、媒體、繼續深造、企業六個方向。如圖:
圖1江西師大音樂學專業89
篇3:適時應用薄改工程提高農村學校辦學品位
適時應用“薄改”工程提高農村學校辦學品位
摘要:借“薄改工程”東風,進一步提高了裝備水平,北流市扶新鎮安河小學更換新的設備,新增實驗器材和圖書,配套了其它各類學科器材,學校完善多媒體教室建設,購置便攜式多媒體一體機、校園廣播系統和視頻監控設備,學校裝備建設標準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使學校辦學水平得到整體提高。
關鍵詞:薄改應用辦學品位提高教育技術保障
為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年,國家啟動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隨著政策計劃性地落實,**年以來,廣西區加大薄弱學校教學裝備改造的投入。作為北流市教育技術裝備落后的學校,扶新鎮安河小學借“薄改工程”東風,進一步提高了裝備水平,學校完善多媒體教室建設,購置便攜式多媒體一體機、校園廣播系統和視頻監控設備,新增實驗器材和圖書,配套了其它各類學科器材,全校所有教學班能不定期使用多媒體設備教學,學校裝備建設標準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使學校辦學水平得到整體提高。
一、薄改工程為學校辦學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
扶新鎮安河小學是北流市農村山區學校,從建校之初,學校就一直沒有停止過辦學條件改善的步伐,積極為師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從90年代的“普九”、**年的“農遠”工程到新時期的標準化建設工程,扶新鎮安河小學乘勢而上,興建了多媒體教室、購置便攜式多媒體一體機、校園廣播系統和視頻監控設備,打造出了安河小學特色,為提升學校外部形象和創建良好教育環境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年,薄改工程加速了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如今學校師生用計算機達20余臺套,屬全市農村山區學校領先水平。全校所有教學班能不定期使用多媒體設備教學,使學校教學手段得到了歷史性的革新,特別是校園通后,網絡教學資源使學科教學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教師再也不會為資源單一而苦惱了。學校的各項教育教育活動的開展已經具備相應條件,困擾科學學科無法完全開展學生動手實驗、學生拓展學習少渠道等難題已經得到化解,安河小學已經基本達到硬件完善的要求,在教育技術裝備標準化的基礎上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二、薄改工程加大學校教育技術的普及
安河小學一直都非常重視教師教育基本能力的培養。在“農遠”工程和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學校再一次掀起了教育技術學習的熱潮。薄改工程為學校添置了辦公電腦,完善多媒體教室建設,購置便攜式多媒體一體機,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開展的推動工程實施的各類比武、競賽,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師學習教育技術的積極性,如今學校教師85%能利用計算機開展備課、教研工作,70%的教師能夠自制ppt課件并能熟練運用,65%的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和便攜式多媒體一體機進行課堂教學,學校老師信息技術素養和教育技術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學校信息技術學科組牽頭的教育技術培訓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深受廣大教師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