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參加國培心得體會
一點回憶、幾許收獲、良多感悟
彭陽縣古城鎮南臺小學馬志明
轉眼間,短短的培訓時光便悄然而過,回首這次國培,感觸頗多,獲益不少。這次培訓從**年的7月份開始啟動,我便在上級安排之中“被動”參加了**年“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說是“被動”,實在是因為工作的事太多太雜,作為一個農村教師,擔任學科多,上級業務檢查資料多。對很多的培訓學習總是漠不關心毫不在意,甚至無暇顧及,開始時還要在指導老師和同事的告知下學一學。后來才發現開始培訓時的不舒服不愿意僅僅是一個短時間的錯誤。這次培訓我發現:
培訓中學習的不是任務,學習是一種興趣的培養,是一種理論知識的攝取,在漸漸的培訓學習中我發現原來我們守著的還是那些陳舊不適應學生發展的理念。作為教師,我們在這個發展的社會應該是不斷學習攝取新知的,不斷從專家的理念到個人實踐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提升自我的過程,更是教師發展成長不可少的過程。培訓中我發現只有理論的教師終究要陷在文本之中,成為“本本先生”;而只有實踐的教書匠也只是在盲目的反復操作,沒有實際教育意義。只有聆聽專家并選擇適宜的理論,實踐于自己的教學環境實際,才是一個最為有效的自我發展的途徑。
有幸的是,在參加網絡培訓之余,我還發現面對面交流更讓人獲益不淺,從省內外教授專家的實踐理論中深刻認識到“教育不是理論,也不是實踐,而是兩者在合適的群體、環境中的結合。”更為有感觸的是在專家的培訓中不僅僅從文本上學到他們的理念,得到知識。同時在比較中發現我們所備的課和他們的差別相當的大,理念更不相同,在討論中大家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哪怕那見解是“農村理念”的。最為較深感觸的是,這次培訓不只是一種理論培訓,還是一種實踐過程培訓,有專家講座,有課堂實踐,有小組合作交流,有連環愉悅。略一思考,教育學生不也是這樣嗎?我們的學生難道僅僅是學習我們給的知識嗎?我們要讓他們學會合作,在交流合作中成長。更應該給他們樂趣,在快樂中成長,這不是教育的宗旨嗎?
回味時光,冉冉而去,培訓不再是一紙合格證,真正的合格證是看在學習中培訓中得到什么?我想作為一個教師,一個飛速發展時期的教師,應該積極參加網絡培訓,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理論,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所以我認為:
一、教師者更應加強專業文化學習,做一專多能的教師。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專家教師講的課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所以我認為語文老師不應固守在語文的圈子了,應該跳出圈子獵取知識。懂得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征博引向學生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越通俗易懂,學生便更于接受。要認識到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二、積極投身新課程改革,聆聽專家理論,做課程改革的踐行者,帶頭人。
課程改革現在雖然還處于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需廣大教師去進行認真摸索和總結。經過這些天的培訓,認識到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踐者。我想只有經過老師群體的合作努力,新課程改革就會遍地生根、遍地開花、遍地結果。因而,每個老師都應該多聽專家理論,爭做課程改革的踐行者,帶頭人。那教育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當然收獲有了,困惑也相應存在,培訓之余我又有幾點思考:
1、各種培訓形式應該同行并舉,增強培訓的實效性;
2、加強培訓長效學習機制,一位優秀教師的培養絕非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
3、感受教育壓力之重,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必不可少。
培訓結束了,學習才開始。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師,就要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活到老,學到老,的確,不學習的話,人就要落后。未來的教育生涯我會認準目標,持之以恒,懷著一顆享受幸福的心,時時去“旅行”,處處去“收獲”!在平凡中演繹出精彩。
篇2:小學教師參加國培心得體會
一點回憶、幾許收獲、良多感悟
彭陽縣古城鎮南臺小學馬志明
轉眼間,短短的培訓時光便悄然而過,回首這次國培,感觸頗多,獲益不少。這次培訓從**年的7月份開始啟動,我便在上級安排之中“被動”參加了**年“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說是“被動”,實在是因為工作的事太多太雜,作為一個農村教師,擔任學科多,上級業務檢查資料多。對很多的培訓學習總是漠不關心毫不在意,甚至無暇顧及,開始時還要在指導老師和同事的告知下學一學。后來才發現開始培訓時的不舒服不愿意僅僅是一個短時間的錯誤。這次培訓我發現:
培訓中學習的不是任務,學習是一種興趣的培養,是一種理論知識的攝取,在漸漸的培訓學習中我發現原來我們守著的還是那些陳舊不適應學生發展的理念。作為教師,我們在這個發展的社會應該是不斷學習攝取新知的,不斷從專家的理念到個人實踐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提升自我的過程,更是教師發展成長不可少的過程。培訓中我發現只有理論的教師終究要陷在文本之中,成為“本本先生”;而只有實踐的教書匠也只是在盲目的反復操作,沒有實際教育意義。只有聆聽專家并選擇適宜的理論,實踐于自己的教學環境實際,才是一個最為有效的自我發展的途徑。
有幸的是,在參加網絡培訓之余,我還發現面對面交流更讓人獲益不淺,從省內外教授專家的實踐理論中深刻認識到“教育不是理論,也不是實踐,而是兩者在合適的群體、環境中的結合。”更為有感觸的是在專家的培訓中不僅僅從文本上學到他們的理念,得到知識。同時在比較中發現我們所備的課和他們的差別相當的大,理念更不相同,在討論中大家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哪怕那見解是“農村理念”的。最為較深感觸的是,這次培訓不只是一種理論培訓,還是一種實踐過程培訓,有專家講座,有課堂實踐,有小組合作交流,有連環愉悅。略一思考,教育學生不也是這樣嗎?我們的學生難道僅僅是學習我們給的知識嗎?我們要讓他們學會合作,在交流合作中成長。更應該給他們樂趣,在快樂中成長,這不是教育的宗旨嗎?
回味時光,冉冉而去,培訓不再是一紙合格證,真正的合格證是看在學習中培訓中得到什么?我想作為一個教師,一個飛速發展時期的教師,應該積極參加網絡培訓,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理論,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所以我認為:
一、教師者更應加強專業文化學習,做一專多能的教師。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專家教師講的課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所以我認為語文老師不應固守在語文的圈子了,應該跳出圈子獵取知識。懂得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征博引向學生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越通俗易懂,學生便更于接受。要認識到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二、積極投身新課程改革,聆聽專家理論,做課程改革的踐行者,帶頭人。
課程改革現在雖然還處于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需廣大教師去進行認真摸索和總結。經過這些天的培訓,認識到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踐者。我想只有經過老師群體的合作努力,新課程改革就會遍地生根、遍地開花、遍地結果。因而,每個老師都應該多聽專家理論,爭做課程改革的踐行者,帶頭人。那教育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當然收獲有了,困惑也相應存在,培訓之余我又有幾點思考:
1、各種培訓形式應該同行并舉,增強培訓的實效性;
2、加強培訓長效學習機制,一位優秀教師的培養絕非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
3、感受教育壓力之重,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必不可少。
培訓結束了,學習才開始。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師,就要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活到老,學到老,的確,不學習的話,人就要落后。未來的教育生涯我會認準目標,持之以恒,懷著一顆享受幸福的心,時時去“旅行”,處處去“收獲”!在平凡中演繹出精彩。
篇3:小學教師職稱評定細則
小學教師職稱評定細則
一、考核等第:任現職以來考核均合格以上5分,其中有一年優秀6分,二年以上8分。
二、任現職年限:5年:2分;6年:3分;7年:4分;8年及:5分;9年:6分;20*年及以上:7分;
三、工作職責:
1、工作量達到規定課時:5分;未達到規定課時:4分。
2、任現職以來,擔任正班主任、大隊輔導員每年1分,累計不超過5分;副班主任每年0.5分,累計不超過4分。
3、常年組織輔導學生課外活動(含競賽、文藝節目等):2分
4、兼任行政工作:(兼職的取最高檔次)
(1)校備課組長、教研組成員或教科員:1分
(2)校教研組長、縣中心組成員、年級組長:2分
(3)中層領導:2分
(4)校級領導:2分
5、履行職責:2-10分(評聘小組根據教師師德、工作認真程度、履行職責等評分)
四、教育、教學指導:
1、培養教師情況:有指導初級教師5分,有承擔學校委托的培養教師任務或帶實習生加1分。
2、校級公開課1分,縣級公開課2分,市級及以上3分。(講座減半計算,累計不超過5分)
五、教育、教學輔導:
學生獲獎(現職以來的教育局組織的現場比賽)(累計不超過4分)
縣級:一等獎2分,二等獎1分,三等獎0.5分;
市級:一等獎3分,二等獎2.5分,三等獎2分;
省級及以上:一等獎4分,二等獎3.5分,三等獎3分;
六、文化、專業知識水平:
1、學歷:大專0.5分,本科1分。
被評為星級教師、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取最高級別)
校級:1分;縣級:3分(一星級1分,二星級2分);市級:6分;省級:10分
2、教學比武:(同時獲稱號取一項,累計不超過6分)
校級:一等獎1分
縣級:一等獎3分;二等獎1.5分;三等獎1分
市級及以上:一等獎6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
3、論文(任現職以來由教育局組織的論文參照下述標準加分,由學校選送但又非教育局組織的論文下降2個級別加分,同一篇論文取最高級別,案例減半計算累計不超過6分。)
(1)發表:在縣級以上刊物發表1分;市級以上發表2分。
(2)獲獎:縣級:一等獎2分,二等獎1分,三等獎0.5分
市級:一等獎4分,二等獎3分,三等獎2分
省級:一等獎6分,二等獎5分,三等獎4分
4、課題結題(累計不超過8分)
課題負責人:縣級2分,市級4分,省級6分;課題組成員0.5分。(優秀和資助結題加1分)
5、教師參加基本功或素質比賽:縣一等獎以上1分,縣二等獎0.5分(累計不超過3分)
七、加分:
1、先進:(單項減半計算,須層層推薦)
校級:
1分;縣級:3分;市級及以上:5分(累計不超過5分)
2、教齡:
3、校齡:
6――9年2分1――3年1分
10――20*年3分4――5年2分
13――20*年4分6年以上3分
20*年以上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