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因它們而精彩讀《為言語智能而教》后感
課堂因它們而精彩讀《為言語智能而教》后感
海口市秀英區東山中心小學李邦財
《為言語智能而教》一書是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所作。該書為我們提出了“以發展兒童言語智能為核心目標”的教學新理念,也向我們展示了薛老師那“清簡、睿智、厚實”的教學風格。整本書由序(說自己的話)、組塊教學理論、組塊教學策略、組塊教學課堂和后記組成。書中重點論述了組塊教學理論、組塊教學策略及組塊教學課堂。在組塊教學理論中,薛老師分四章進行講解,即組塊教學的基本理念、組塊教學的實踐模式、組塊教學的操作環節和組塊教學的清簡風格。在組塊教學策略中,薛老師分五章來寫,即基于課標的內容研制策略、基于組塊的閱讀教學策略、基于兒童的作文教學策略和基于文本的讀寫結合策略和基于健康閱讀的命題策略。在組塊教學課堂中,薛老師分三章來講,即課堂教學實錄、課堂教學反思和組塊教學例談。每章又分若干小節寫,給我們清楚、明了地展現了語文組塊教學的魅力所在,讓我看了深受啟發,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感想,下面就著重與大家共同分享我讀這本書后的兩點感受。
一、感“說自己的話”
書中序部分提到,說自己的話,就是不重復別人的話。我覺得說自己的話比較隨意、自然,只要我們有膽量,不怕說錯地與人家進行交流,我們的思想就得到釋放,許多人有自己的話,卻不敢言表,其實就是怕講錯,怕釀成笑話。這樣的場面經常出現在培訓時的互動或在課堂上,學生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由此我又想到做事也是一樣的。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叫自由,沒約束,也容易把事情做好,做精。按別人的思想來做事就比較勉強,時常不如意。
二、感作者其人
薛法根老師,之前我一無所知,知道他的名字是20**年王先云副校長和蔡海花教導到我校做《新課程標準》解讀的時間聽王校長提過。《為言語智能而教》這本書是我第一次讀他的著作。從書中,我領略了他那清簡、明了、睿智、幽默的課堂風采。
1、睿智
薛老師設計的課堂教學環環相扣,各教學環節與整堂課的教學設計融為一體,而不是孤立的存在。如:在《和時間賽跑》的教學實錄中的詞串學習板塊,薛老師設計了三組詞語(憂傷、哀痛,著急、悲傷,高興、快樂)他不是孤立地設計為學習詞語而學詞語,不是只是引導學生讀準確,更重要的是把詞語融入到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教學,使所設計的詞語沒有脫節,也就是說,這一板塊的設計是為后面的教學服務的,為后面的教學做鋪墊的,這是多么難能可貴!
在基于兒童的作文教學策略這部分,他要求學生的習作要貼近現場,我把它理解為貼近活動現場。作文本是課堂內的事,但我們把活動融入到習作課堂中,把課堂延伸到校園、延伸到田野,通過活動獲取習作教學素材,學生有了素材就不會犯難了,就不會覺得沒什么好寫了。我對薛老師說的貼近現場是這樣理解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實施中,我覺得活動最好由學生定,定他們自己喜歡的,這樣學生就會有參加的沖動,寫起來就比較來勁,所收到的效果也不一般。只有了解學生,熟悉學生,摸透學生,學生寫起來就有話可說了。
從薛老師對教學設計的整合和貼近現場的習作教學就深刻地體會到他的睿智。
2、幽默
從薛老師的教學實錄中看到,他的話語不時博得學生的陣陣笑聲,那是薛老師靈動的課堂,幽默的語言所致。他在給學生聽寫詞語的時候說:“默不出來的可以偷看,只能偷偷地看一眼自己的書,不能看別人的,小心別人的也有錯誤哦!”這樣的幽默課堂誰不喜歡,包括我?這也是我所追求的。記得**年的時候,我第一次參加區里賽課,心里特別緊張,我準備的教具是一張掛圖,課堂上,念掛圖的透明膠松了,掛圖從黑板上掉下來,我說:“沒想到這家伙比老師還要緊張。”張雷老師上《鞋匠的兒子》一課時,坐在后排的一位學生摔倒了,如是我會說:“后面的這位林肯,議員只是羞辱一下就摔下來了,真是不堪一擊。”然后就走過去扶起她。
在課堂這道“菜”中,如果能加入幽默這一調料,它的味道將會更加鮮美。
3、艱辛
讀了該書后,我深深地體會到薛老師課堂的清簡、幽默、智慧、輕松。但這令人神往的表面背后卻掩藏著多少的艱辛,付出了多少的汗水,簡單的背后沉淀了多少年的文化內涵。例如:學生學習白居易的《微雨夜行》,薛老師圍繞“但覺衣裳濕,無點亦無聲。”這句描寫微雨的名句,選編了南宋詩僧志南的名句“沾衣欲濕杏花雨,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又選編了《雨》中一段描寫陣雨的文字,整合成以“雨”為核心的教學板塊,在學好原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對比朗讀的過程中領悟蒙蒙春雨與綿綿秋雨的不同,白話文與古詩句有別,微雨與暴雨迥異,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也就變得更為豐富和細膩。打開了生活的大門,學生學習語文的視野就更開闊了,智慧的生成也就有了源頭活水。
只教微雨這句名句,薛老師卻把《春》中的名段與《雨》中描寫陣雨的文字進行有機的整合為“雨”的教學板塊,這就需要老師的智慧,需要老師厚積,從厚積中就能體會到簡單背后的艱辛。談何容易!
一節課,因為有了老師的幽默,有了活動的融入,有了老師背后的艱辛整合而精彩!
篇2:小學學校課堂教育安全管理制度
瘦西湖第三小學學校課堂教育安全管理制度
1、為了加強學校教育管理,維護正常的教育秩序,保障學生人身安全,促進學
生身心健康發展,特制定本制度。
2、學校課堂教育管理要以預防為主,本著保護學生,教育先行,明確責任,教
管結合,實事求是,妥善處理的原則,做好教育管理和處理工作。
3、學校課堂教育管理,要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落實學校管理責任人,具體落
實至每位任課教師,每位班主任,切實加強教育。
4、任課教師要認真做好課前一分鐘進任課教室,并做好點名工作,對發現缺課
學生,要問清情況后及時向所任班級班主任以及相關責任人匯報,所任班級班主
任要及時向缺課學生家長聯系反饋情況,并向相關責任人匯報備案。
5、任課教師對教學的實驗設備,體育器材等可能具有安全隱患的教學工具要及
時修理,避免學生受傷而出現安全事故;對容易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體育課,活
動課要及時進行使用說明和安全教育;活動要求班主任做好組織管理工作,體育
教師要做輔導工作,要全程控制局面;對那些因身體原因或本身有殘疾但可以做
輕微活動的學生,要求上操場,確實不能出操的學生,應安排留教師復習,預習
文化功課。學生在日常教學及各項活動中應遵守紀律和有關規定,聽從指導,服
從管理。
6、學生發生意外事故情況時,學校應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篇3:中學學為中心素養課堂改革研討活動方案
第一次活動
1、時間:*年7月5日中午12:30-2:00
2、地點:行政樓三樓會議室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
4、議程:
主持:謝*
(1)周校長講話
(2)陳*副校長組織學習“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改革先進的經驗和案例。
(3)謝*布置研討任務:
本次課堂改革的核心思想:學為中心
課堂教學的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解決、任務驅動
課堂改革的目的:有效學習,提升素養。
本次需要研討的問題
①根據本學科特點對課堂40分鐘時間進行分段任務設計(明確各時間段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任務)
課堂40分鐘任務設計:
第一環節:0-前5分鐘:組織課堂,新課引入,當堂完成預習檢測
關注點:預習檢測卷如何編寫
第二環節:5-15分鐘:提出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小組討論解決
關注點:問題如何來(教師如何預設問題,學生的問題如何收集和展示)
第三環節:15-25分鐘:小組展示,相互補充
關注點: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以何種形式組建,小組的位置如何安排,課堂內小組如何分工管理,班級中小組間的評價制度如何跟上,學校中如何加強對學習小組的集體評價。
第四環節:25-35分鐘:教師小結,方法提升,解題指導。
以上第二、三、四環節可以穿插進行,體現精講原則。
第五環節:35-40分鐘:當堂鞏固練習。
②適合新的課堂模式的作業布置、批改和課余時間的管理模式,體現精練原則。(布置什么作業,什么時候批改?如何批改?作業中的問題什么時候解決?以何種方式解決學生作業中的問題?)
③設計出適合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集體備課模式(備什么?怎么備?什么形式的作品?)
各學科組在獨立研究期間,組長牽頭,學科組研討兩次,形成共同方案。
第二次活動
1、時間:*年7月26日-7月29日
2、地點:待定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每個成員帶筆記本電腦)
總務處(后勤安排)
信息技術處(提供投影儀)
4、議程:
7月26-27日:各小組研討,形成初步方案,上交電子稿。
7月28日:各小組完善方案、各小組展示本組方案(ppt形式),相互探討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本組方案。
7月29日:各小組完成本次方案,把成果電子稿上交。
第三次活動
1、時間:*年8月25日-8月30日
2、地點:學校各會議室
3、對象: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全體老師
4、議程:
1、學習課堂改革新模式,集體討論完善模式。
2、組內分工,集體備課
3、領導小組成員審核各集體備課小組的成果。
后續工作,各備課組根據學校課堂教學新模式,完善提升。
相關推薦:
高郵市中小學高效課堂過關年活動方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活動方案
親子團隊第二課堂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