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借物喻人文章教學

借物喻人文章教學

2024-07-31 閱讀 1479

淺談借物喻人的文章教學

符曼梅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比喻人的一種品格。因為事物的特點與人的品格有相似之處,讓學生學了文章后能認識到借物要說明什么,借物要贊譽怎樣的人便成了教學的難點。在小學語文借物喻人的文章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去突破這個難點呢?下面就以六年級課文《青海高原一株柳》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青海高原一株柳》這篇課文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

一、讀為主線,讓學生“感知

篇2:教學經驗交流文章心里暗示可以改變學生態度

心里暗示可以改變學生的態度

錦山小學包海燕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暗示有積極的心理暗示和消極的心理暗示。積極心理暗示,就是指來自外界和他人的有利于激發被暗示者自我定位和自我發展的心理暗示。積極的心理暗示,對人的情緒、智力、生理都能產生良好的影響,幫助人樹立起信心,調動人內在的潛能;而消極的心理暗示,對人的情緒、智力、生理都能產生不良的影響。我們的學生年紀小,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生理和心理的發育還不成熟,比成人更易接受心理暗示。因此,教師要注意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去影響學生,同時克服不良的心理暗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一、表揚鼓勵的語言對學生的心理暗示。

還記得那是在教上一屆的學生時有個叫明磊的孩子,他的學習成績和表現在班級中不是很好的,雖然也做過幾次工作可是就不見起色。有一天在街上遇到了他們母子倆,母親就向我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我沒多想就說這幾天表現很好,看到他滿臉的笑容,眼睛里充滿了對我的信任,我就拍著他的肩說,以后好好表現。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從此以后這個孩子真的改變了,課堂端正的坐姿,回答問題的次數多了,作業書寫的工整了,成績在一點點的變化著,兩個月的時間一躍成為班級的好學生。就是老師一次不經意的表揚,一次意想不到的暗示,給了一個孩子翻天覆地的改變。我問他你的變化怎么這么大呀?他說:“老師你都說我在學校表現那么好了,我能不好好去做嗎?”是呀孩子的心中有了目標----我表現的好,就照著去做,所以就真的好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更喜歡聽“好話”,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這是人的天性,兒童亦如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從學生的接受出發,多一點表揚,多一點鼓勵,讓良藥不再苦口,忠言不再逆耳,使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接受老師的教育,快樂成長。

二、合理的目標對學生的心理暗示。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來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潛能。我們心理暗示的結果必須由受暗示者

篇3:三年級組推薦文章《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三年級組推薦文章《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活”起來,即不呆板,不被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那怎樣才能是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呢?下面就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巧設民主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并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并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于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準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朗讀《可愛的草塘》課文時,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來了。朗讀之后,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后再讀,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向前邁進了一步。

三、提供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現自我。一位教師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并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還比較抽象,他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體會。在動作表演中,他發現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他又通過評議來引導學生重新體會。一節課,學生始終在他自然順暢的導引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實現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機會。每一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并以此為契入口,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

總之,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自由輕松的學習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有些課堂教學中,常顯現出許多弊端,如漠視學生的能動意識,不為學生創設活動時空條件等。這些顯然與《課標》所提倡理念、精神相違背。課堂的中心目標是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因此而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天地。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先決條件應該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