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為主矯正中職學生學習數學心理障礙
以防為主,矯正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障礙
中職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是指影響、制約、阻礙中職學生積極主動和持久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訓練創新思維、發展智力、培養數學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的一種心理狀態,也就是中職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消極心理現象。本文就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障礙及防治措施談一點體會。
一、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障礙的類型
(一)意志障礙
1.學生學習數學的意志薄弱。主要表現為學習數學的目的不明確,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信心,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不能深入進行研究與探索題目的解法,只求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積極向上的精神。教師布置的作業不能獨立完成,應付差事,甚至抄襲作業,尤為重要的是,如果學生的學習意志太過薄弱,隨著學習內容的逐漸加難,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逃學,甚至于讓學生認為自己在學習方面一無是處,從而走上極端。
2.數學學習的持久性不足。主要表現在學習一些有難度的知識時缺乏毅力與耐力,對于數學的學習不能堅持,對自己的要求不高,對于學習態度不端正,對于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采取避讓的態度,對待學習無耐心,隨意性大。
3.數學學習的興趣不夠。
主要表現在感覺學習數學知識很無聊,枯燥無味,學習沒有動力,缺乏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缺乏競爭意識,體會不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將數學學習當成是一項家長或者學校所布置的任務來完成,學習自主意識差。
(二)情感障礙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許多情況與中職學生的學習實際相抵觸,從而造成了中職學生中的情感障礙。
1.要求過高。大多數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差,底子薄,外界對于他們的要求過多,尤其家長希望孩子將來能考入好一點的學校,或者是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優秀的學生進行比較,或者是以分數來衡量孩子的表現,這些無形中給了他們很大的壓力,再加上學生在學校當中,本身學習的壓力就很大,但是卻得不到及時的宣泄,久而久之,對于學習數學,先是厭倦,而后放棄。
2.教不得法。由于教學任務重,教師對于學生的學情考慮較少,只重視了知識的傳授,而少了對知識生成與探求過程,只重視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向學生提出過高的學習要求,或者是不能因材施教,對于學生學習的方法指導少,只會授之以魚,忽視授之以漁;對于數學其他方面的知識(如數學史、知識形成的過程的故事)很少涉獵,教學方法單一,語言單調死板,缺乏藝術性語言等。這些因素均可造成學生的情感障礙。
心理障礙,創新思維,持久性,注意力,自信心
篇2:不合格人員和心理障礙人員的管理制度
不合格人員和心理障礙人員的管理制度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市教委和區教育局關于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的指標要求,進一
步加強我校的校園安全工作,有效預防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維護學校正常教育
教學秩序和社會穩定,特制訂學校不合格人員和心理障礙人員管理制度:
1、學校嚴禁校外心理障礙人員進入校門。
2、學校及時發現行為不合格員工和心理障礙教職員工,原則上應規勸他們離崗
回家。離崗后待遇按相關人事政策辦理。
3、個別情況下,校內如還存在不合格員工和心理障礙員工的話,應加強管理。
對不合格員工應經常性談心教育。對心理障礙應及時觀察,一旦發現情況異常,
應馬上勸其回家治療。
篇3:競賽中運動員心理障礙與心理訓練
競賽中運動員的心理障礙與心理訓練
摘要本文從理論分析出發,運用體育運動心理學的有關知識,簡要分析了在體育運動競賽中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提出了克服心理障礙的心理訓練方法和手段,對提高競賽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心理障礙、心理訓練、競賽
1前言
運動競賽是在特定環境下的比賽,有其特點、任務、對手、環境和方法。心理訓練盡管與體育鍛煉有相關之處和相聯系的一面,但其性質決定了它的特殊性。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強,而導致較強的心理壓力,并通過運動員的比賽行為表現出來,如畏懼心理、過分緊張心理、競賽動機不端正、目的不明確、信心不足,甚至還有性格孤僻或情緒暴躁等現象。因此,調節和控制心理活動,克服心理障礙,實施心理訓練成為廣大體育教師和教練員必須關注和必須解決的問題。
2運動競賽中的心理障礙
2.1動機障礙
動機障礙是指最適宜動機水平以外的其它動機狀態。過高的動機水平會引起機體興奮性過高,使學生和運動員注意力分散情緒不穩定,難以控制動作,造成動作質量下降等不良反應。而動機水平過低,又表現為不能充分調動主動性、積極性,導致機能潛力發揮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動員,造成運動水平降低。“適宜的動機”水平與運動項目和運動員的個性特點等許多可變因素有關,一般認為,以速度和力量為主,而動作又簡單的運動項目,需要較強的動機水平;較為復雜、精細動作為主的運動項目,則需要較低的動機水平。
2.2情緒障礙
分析引起學生或運動員競賽成績下降的心理原因,最常見和最重要的是過分緊張和焦慮情緒。一般來講,適度的緊張有助于激發學生和運動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如果對成敗的社會后果、觀眾的情緒、比賽勝敗的意義、競賽對手的水平等能正確對待或估計錯誤,便會產生強烈的緊張甚至焦慮情緒,就會影響動作技術和心理潛能的發揮,使運動成績下降。而這種由緊張和焦慮情緒引起的情緒障礙,一般在賽前由于等待應激刺激來臨而產生的情緒反應程度較高,賽中因心理能量的釋放,會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不良情緒會有所緩解。賽后的情緒狀態與比賽結果有關,如果結果不良,接下來的比賽中,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將會上升。
2.3心理飽和障礙
學生和運動員的心理飽和是影響競技能力發揮的重要因素。在競賽中,學生和運動員有時要進行長時間的持續努力,付出極大的心理能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靈活的思維反應、精細的感知、敏銳的觀察,但當運動競賽的時間持續時,疲勞狀態得不到緩解,便會產生心理飽和狀態,逃避參加比賽和厭倦體育運動。這種心理狀態對競技能力的發揮有很大影響,形成巨大的反作用力來阻抗競技能力的發揮,破壞運動訓練和比賽的動機。
2.4激活障礙
在臨賽前使學生和運動員處于斗志高昂,信心十足,頭腦清醒,注意力集中的良性心理激活狀態,是競賽中充分調動生理機能潛力、適應比賽環境、發揮技能水平、排除各種干擾取得優異成績的前提。但賽前的過度訓練、生理疲勞、心理準備不足、動機過高或過低、環境壓力過大等因素,會引起激活障礙。當激活不足時,學生和運動員往往表現出冷漠、抑郁、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厭惡等情緒特點;激活過度時則表現為緊張、焦慮、慌亂、亢奮等情緒特點。激活不足或激活過度都會干擾競技水平的發揮。
2.5攻擊障礙
攻擊性是運動員在競賽中產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及行為。在競賽時運動員以對手為攻擊對象并處于全力拼搏和進攻性沖動狀態之中。但是運動員的攻擊行為受到特定競賽規則的約束,如果在競賽中欲達到的目的未得達到,他們往往采取過大的攻擊行為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而使局面更不利于自己。假若這種攻擊性得不到充分渲泄和釋放,他們會把攻擊欲望帶到競賽之后,這時攻擊的矛頭可能指向自己、同伴隊員、教練員、裁判員、觀眾或場地器材等。這種不正常的心理障礙無論對于學生和運動員參加競賽,還是對今后的訓練、生活都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