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培養學生自主的合作、探究學習
吳小燕
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掌握學習方法。低年級是學習的起步階段,在低年級孩子中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有著深遠意義。但是,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還沒有很好形成,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呢?我在教學中不斷探討,不斷研究,不斷有新的發現,有新的體會。在此,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一、轉變觀念,重塑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教學內容的制定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的控制者,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和服從的地位,自主探究、創新意識被嚴重束縛,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持續發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角色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誘導者和輔導者。教師從講臺走向學生,將課堂教學的視線集中到學生身上,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角色的改變,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首先要充滿期待,傾注熱情地對待課程改革;其次要更新觀念,要準確理解新課程理念,并在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實踐中全面體現。再次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廣泛涉獵以求“博”,學習業務要求“專”,加強教研以求“精”,科研開路以求“新”。還要向我們的教育對象
篇2: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
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
山西大同同煤一中衛曄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學生的作業形式,從作業設計原則和作業類型兩個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嘗試。希望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作業形式,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解放出來,從新型的作業中真正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并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
關鍵詞:新型快樂趣味性自主合作創新
英語課外作業作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重要手段。但中學英語教學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業量大而且形式單一:抄寫單詞5遍、10遍,背誦和抄寫對話或課文……長期以來沉重的作業量、枯燥乏味的作業內容、機械重復的勞動,這些不但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收效甚微,很難達到激趣、鞏固的目的,而且更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壓抑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淡化了學生的主體色彩。如何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傳統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解放出來,從新型的作業中真正體驗快樂呢?我在教學實踐中作了如下嘗試:
一、作業設計原則
1、興趣性原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樂”指的就是“興趣”。而興趣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所以英語作業首先切忌枯燥,要以無窮的樂趣吸引住學生。一旦學生對英語作業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以積極的心態自覺自愿地去認真完成,反之則是敷衍了事。
2、多樣性原則
山珍海味也會有吃厭的一天,何況是學生每天要面對的作業。孩子是天生的喜新厭舊者,他們反感長期做同一類型的作業,只有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作業才會激發他們內心的“戰斗欲望”,鼓舞他們不斷的攻克自己學習生涯中的一個又一個“堡壘”。
3、實踐性原則
知識的學習在于能力的轉化并運用于實踐。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書面的成績,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運用。英語教學需要培養的就是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讓學生在實踐中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同樣,新型的英語作業要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從書本拓展到生活,讓學生切實體驗到英語學習的實際意義,解決生活問題,從而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勝利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層次性原則
鑒于個人學習能力的差異,學生會在英語學習中反映出一定的差距。在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同樣在作業的布置中也要體現這一重要原則,做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難易程度不一的作業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即:保證優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吃得了。
5、合作性原則
傳統的作業都是學生單獨完成,并且教師也十分在乎學生是否獨立完成作業。但作業的形式豐富了,教師也要注重作業設計中的合作性,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根據情況可小組合作完成,或師生、家長與學生配合完成。讓學生在合作中培養團結協作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