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學習小組建設中運用
信息技術在學習小組建設中的運用
梁秋娥陽城縣固隆中學
【摘要】: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以自身的經驗為基礎,在新的任務和情境中主動建構的過程,由于每個學生有不同經歷經驗,建構的結果就不會相同,有的深刻,有的淺薄,有的全面,有的偏面,有的正確,有的錯誤等等,這就需要群體之間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學習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是合作學習的主體(課堂全班討論,也是合作學習,)因此,培養學習小組學習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學習小組學習能力就是以學習小組為組織形式進行學習的能力。而學習小組成員對學習小組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心和團結奮斗的團隊精神是提高學習小組學習能力的前提和基礎。為此,經過去冬半年四五個月的潛心摸索實踐,我們七年級組在學習小組的構建方面初見成效,形成了一條清晰的思路:即小組的構建
篇2:闡述學習小組建設工作流程及其思考
闡述學習小組建設的工作流程及其思考
【摘要】多年來,我校始終把落實學生主體、回歸教育本質、作為構建新課堂模式的基本宗旨,大膽實踐,不斷創新,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教師隊伍。通過長期努力,學生的自學能力、展示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信、自強、自律、自立的精神狀態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本文就學習小組建設的工作流程及其思考予以闡述。
【關鍵詞】課堂學習小組建設
一、學習小組建設的工作流程
1、小組建立的原則、規定、方式
(1)小組建立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相互合作交流,有利于小組每個成員的發展。
(2)小組的座位安排
座位安排呈“U”字型,開口朝講臺。
(3)小組的形成(由原來的教師關注全班所有學生,轉變為重點關注8個組長)
初級階段,人員不宜少、組別不宜多。考慮男女性別比例、學習基礎、興趣愛好、性格類型等因素。
小組長開始由班主任指定,一期以后可以采取競選。采取“AA”、“BB”和“CC”的方式來分配小組成員。這是當前在小組分配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地區經驗,“AA”、“BB”和“CC”原則,即每個小組分為六個人,分別由兩個學習能力稍強的同學,居中水平的同學和學習能力稍弱的同學組成。這樣的原則,不僅保證了各小組之間學習能力強弱的大體一致,更是為合作探究的實際效果提供了可能。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會發現,很多問題,教師怎樣講,講多少次,很多學生依然不會,但是換做學生來給講一次,可能就容易會了。這不是一種怪現象,更不是一種特例。原因在于,學習首先表現為一種感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路大體一致,所以相互的講解更容易找到感覺,易于理解。我們在每個小組安排了水平相近的兩位同學,就是為了進一步利用這個原理。
分工要具體。小組中的每位成員都有一個職位,應該明確每個職位的內容,比如小組組長負責整個小組,具體安排其他組員負責紀律監督、成果記錄展示交流、策劃實踐活動、組織合作探討等。
要擴大學生自主參與。小組的規則、章程分工,最好由小組成員自己確立,目的即是擴大學生的自主參與,一來調動積極性,二來提高組織、策劃能力。每個小組一般會確立自己的組名、共同的學習目標、口號、規則甚至是組歌、組徽等,這些都應由小組自己決定,不該由教師布置。當然,對于孩子較小的年級或者小組建立之初,可以由教師輔助完成。擴大學生參與,便于形成集體榮譽感,真正發揮小組的實際效果。
(4)小組管理制度
學習小組長的職責
負責本組成員在課前準備、小組活動、匯報發言、遵守紀律、作業質量、課后表現、結對幫扶等方面的組織、記載與考查,填寫好本小組的加星記錄表,并及時反饋班主任與任課老師。
學習小組組員職責
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絕不做給小組抹黑的事。
服從小組管理,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人人爭做優秀。
在課堂上要積極參與討論,主動發言。
全體小組成員對于課堂所學知識力爭當堂掌握。
遇到難題時,要先思考,然后再提交小組討論。
要相互幫助,相互學習,互相監督。
如果小組成員導致本小組扣分,盡最大努力為小組挽回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