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學中評價技能有效運用

教學中評價技能有效運用

2024-07-31 閱讀 9517

淺談教學中評價技能如何的有效運用

灌陽縣黃關鎮順溪小學劉吉端

摘要: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則是教學評價的重點,形成評價是一種著眼于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能對學生的學業進步和健全人格形成產生積極作用的評價方式。它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進而調控自己的教學行為,更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

關鍵詞:學習主體、學習興趣、有效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技術,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學評價是不可缺少一部分,教師評價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結果等做出的價值判斷,并能對學生的學習進步產生積極作用的評價方式。我認為教師的教學評價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評價要有發展性

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使人健康、全面地發展。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流,通過傾聽學生的發言,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做出相應的評價,借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評價要有發展性,首先就要打破“觀點唯一”這一框。個別教師為了教學任務按其思路順利完成,想方設法把學生的思維拉回到自己的觀點上,不讓學生越雷池一步。這樣只會讓學生缺乏個性,缺乏生命力,變成從模子里引出來的統一產品。

其次,教師的評價要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長短,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這樣的評價既能讓學生知道自己有正確的一面,又能啟迪學生自我完善不夠完美的地方,這樣的評價就是有效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除了語言評價外,還可通過表情(如學生答得精彩時表示出你的驚喜)、眼神(學生答不出或答得不好問題時特別需要的溫柔、寬容)、動作(適當地輕摸學生的頭,輕拍學生的肩)等身體語言來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可親、可敬,這樣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在學習中,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與同學的正面評價,雖然學生中存在個性差異,但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評價過程中以學生評價為主體,使每個學生都在各自的知識、能力起點上獲得發展。以往的教學評價中教師是評價的主體,是評價者,學生是被評價者,評價的主動權在教師的手里,學生處于被動應付的地位。這樣,學生根本沒有評價的積極性,評價對他們的激勵作用當然也微乎其微了。每一課程的教學評價活動中,讓學生直接參與教學評價,鼓勵他們進行自評與互評,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評價同伴的學習,甚至于讓他們對教師的教學方法進行評價,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伙伴關系,形成一種激勵機制,激發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互幫互學,共同改進教學。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于學生年齡小,自我評價的分析能力還很弱,所以需要我們教師悉心引導,比如,教師可以列出一些具體的評價項目讓學生說說自己這方面的情況,而對于等級或分數評定的準確性,則可以相對弱化。目的是讓評價發揮出了應有的激勵作用,為學生樹立自信,促進他們自我評價能力的成長。我們的教師應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題地位,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提高自信心。

篇2:觀察和評價生物學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教學活動

怎樣觀察和評價生物學教師在課堂上組織的教學活動

永安學員:黃朝暉

評價一節課的好與壞,主要是看課前設置的教學目標是否能實現?其次,才是看其他項目是否達標?課程的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很好地分散、貫徹到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中去,結合課改后的教學實踐,現就怎樣觀察和評價生物學教師在課堂上組織的教學活動談幾點個人的觀點。

一、課堂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出現率:

1、沒有調整好教學和注意課堂的情況變化:

課堂觀察是教師收集學生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教學調整的前提條件。通過教學觀察,教師要敏銳地捕捉學生行為的反饋信息,迅速做出準確的判斷,及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不但要調整自己的教學難度和教學進度,也要調整學生的情緒狀態和參與狀態,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有的教師課堂上一味只注意自己的講課內容,根本不看學生。觀察做不到,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也就視而不見,教學調整也就無從談起,變成了一種目中無人的教學。

2、沒有有目的設置問題和調動全體同學共同參與:

課堂提問是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的目的其一是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了解學情;二是引起學生思考,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做進一步探究。不管什么目的,面對的應該是全體學生,發問應該面對全體學生,回答也應該讓全體學生都聽到,聽清楚。當學生聲音小,很多學生聽不懂,聽不清時,教師要給予提醒。這樣,才能使全體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來,達到多向交流的目的。但很多時候,不少教師提問前缺乏必要的組織引導,學生精神準備不足,效果自然不好。例如:有的教師看到某位同學不注意聽講,或玩東西,或打瞌睡時,突然叫起這名學生,讓其回答問題,目的是讓其當眾難堪,把提問變成一種懲罰學生的手段。這樣不但起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很小,很多同學聽不清,教師也不做提示,變成了教師和被提問學生的單獨對話,大多數學生茫然坐在那里不知干些什么好。這些都是因為教師組織不到位,形成全員參與不夠,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再有,教師提出問題后,不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回答后,教師不做任何評價,即使評價也是毫無針對性的“好”,“很好”之類。這類問題也應該引起注意。

3、沒有明確教學目標和理清教學進度:

課堂上,很多時候教師要給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比如讓學生看書、復習、做練習等等,每一項學習活動教師都應該對學生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然后教師根據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監控并隨時給予指導。比如我們讓學生做課堂練習,教師布置完練習的題目之后,還應該就完成的時間,可否討論,可否查書,是寫出完整的過程還是只寫出結果等問題提出要求,然后教師給予監控。但是我們在課堂上看到是,教師只布置練習的題目,而很多時候不提任何要求。由于要求不明確,學生就會出現各種情況,很快做完的,悠然自得,四處張望;不會做的急躁不安,頻繁翻書;個別同學干脆交頭接耳,左顧右盼。遇到這些情況,教師應該監控到位,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分別給予必要的指導這樣效率才會高。放棄管理和指導,教師的作用也就沒有了。

4、沒有管理好課堂和充分利用時間:

教育心理學認為:“注意是感知、記憶和思考等一切心智活動的開端,一絲不茍地讀書,專心致志地聽講,聚精會神地思考,這些心智活動自始至終都依靠注意來組織。沒有注意,學習就無法進行。”我們課堂教學中有兩段時間是學生注意力最差、精神最容易渙散的時間:一個是上課開始后幾分鐘,一個是下課之前的幾分鐘。如果老師不注意做好教學組織工作,就很容易把時間浪費掉。上課開始幾分鐘,學生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教師應該做的是組織全班同學安靜下來,為學習做好精神上物質上的準備,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室前面。而很多教師卻不注意做好組織工作,一走上講臺就急于講課,這時教室亂糟糟的學生還沒有安靜下來,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還有教師講完課后,離下課還有幾分鐘,這段時間學生也容易精神渙散,教師應該給學生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有事可干,最好是教師帶領學生復習鞏固本節所學的內容,趁熱打鐵強化記憶,或做些鞏固性練習。但是很多老師卻不注意這段時間的利用。課講完了,教師認為已完成教學任務。不給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只是讓學生隨便自主安排看書或做書后練習,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使本節課的學情反饋不能及時傳遞。

活動,教師,生物學,教學

篇3:系統教學設計包括哪些主要環節?系統教學設計對于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有什么價值

系統的教學設計包括哪些主要環節?系統的教學設計對于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有什么價值?

發布者:王玉琴

(1)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學習內容特征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教學過程、課堂小結。

(2)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并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雖然因為探究的程度不同,探究學習活動有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但是總的來說,探究的過程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活動要素。

設計,系統,價值,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