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體系設計
關于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體系的設計
東豐縣黃河鎮中育小學許野王連丹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中小學教育過程中對多媒體的應用也在不斷深入。基于此,中小學多媒體教育的評價的研究也越發引人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在研究教學績效評價已有的相關成果基礎上,參考信息化課堂績效評價體系,綜合目前中小學多媒體教育的特點,提出了符合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特性的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體系。研究首先對教育績效、教學績效評價、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特點做了分析,并在此分析基礎上闡述了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的基本內容和評價的具體指標,并據此提出兼顧理論性和實用性的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體系,從而切實推動多媒體教學的深入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評價體系;
1教學績效評價
教學是為實現教育目的,以課程內容為中介進行的教和學相統一的共同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按照一定的目的及要求,通過各種方法進行交流、交往,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形成完善的個性品質和思想品德,以實現人類社會發展對個體身心發展要求的統一。教學評價是依據一定的客觀標準,對教學活動及其效果進行客觀衡量和科學判定的過程。教學評價是在已定教學目標前提下,對教與學行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教學是教育的主要渠道,而教學評價對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學評價在教育評價中也是居于核心地位。教學評價有診斷、激勵、調節和促進教學的作用,它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客觀的分析,分析現有教學的優劣,是教學發展與改革的導向。
績效評價是依照預先確定的標準和評價程序,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按照評價的內容和標準對評價對象的能力、業績進行考核和評價。績效評價強調對效果效率的考核,并評定達成效果過程中的投入因素。傳統教學評價只關注教學效果達成,而不注重教學效果達成中教學投入的評價,將教學投入摒棄不談而單方面看教學效果,這樣的評價使得評價結果不夠客觀全面。績效技術應用到教學評價中,綜合考慮教學效果的達成程度、教學資源的配置及教學過程的安排,全面客觀地對教學進行評價。
教學績效評價將其他對象加入到評價系統中,與傳統教學評價相比,教學績效評價在評價主體、評價手段等方面有所改進。在評價主體上,傳統教學評價的主體主要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效果的實現,評價的結果注重的是純粹的教學目標達成和學生知識獲得程度,雖然在改進的教學評價加入了情感態度的評價,但是從文獻中看來,其應用并無太多的實效。教學績效評價的主體除了教學目標實現程度和教學效果外,還包括教學資源的配置與運用效果、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策略實現程度及關系績效。教學資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教學評價中,對教學資源關注較少;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教學資源中支撐教學的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如多媒體教學中,如果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教學軟件的支持或是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設備經常出故障,這樣多媒體教學將難以進行;如果沒有校園網的建設及相關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網絡虛擬學習就只能是空談。教育信息化不斷推進,進而實現信息化教育模式后,
教學對教學資源更加具有依賴性。教學績效評價充分尊重教學資源的地位,對教學資源的配置和運用進行客觀的評價。教學資源評價的提出是教學績效評價與傳統教學評價最顯著的特點,教學資源的評價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評價和物力資源評價,而對物力資源的評價是教學績效評價相對于傳統教學評價的一個新的側重點。物力資源的評價是十分有意義的,教學資源的配置與運用加入教學評價才能使教學評價的結果更加完整,如果僅僅從教學的最終結果角度評價,容易使人們簡單地只注重結果而加大教學投入,這樣無疑將造成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及資源的浪費與閑置。教學效果的好壞有賴于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過程的安排包括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策略的實施及師生之間的交互,好的教學效果得益于教學過程的優化,在教學評價中對教學過程的關注可以預期看到教學的效果。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教與學生學兩者之間的配合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除了完成教與學這倆基本活動外,還需要有促進彼此活動的精神意識,教師以職業道德、敬業精神、關愛學生等充分尊重學生的發展,學生應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使得教學活動雙向互通,并具有小組協作的精神與意識以促進小組成員的發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這一互助活動是關系績效的一個范疇。在教學績效評價中加入關系績效因素可以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助活動,促進教學的活動的開展及優化教學過程。教學績效評價將資源的配置與運用及關系績效考慮評價之中,即注重教學資源對教學活動的作用及對最終教學結果的影響,又關注教學活動過程中兩個主體之間的相互促進,從物力與人力雙方面完善教學評價,亟待通過對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及關系績效的激發,優化整個教學過程的安排,進而促進達成最終的良好教學結果。教學績效評價對教學資源的評價可以促進教學資源的優化重組,為教學資源的開發提供依據。
篇2: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體系設計
關于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體系的設計
東豐縣黃河鎮中育小學許野王連丹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中小學教育過程中對多媒體的應用也在不斷深入。基于此,中小學多媒體教育的評價的研究也越發引人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在研究教學績效評價已有的相關成果基礎上,參考信息化課堂績效評價體系,綜合目前中小學多媒體教育的特點,提出了符合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特性的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體系。研究首先對教育績效、教學績效評價、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特點做了分析,并在此分析基礎上闡述了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的基本內容和評價的具體指標,并據此提出兼顧理論性和實用性的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體系,從而切實推動多媒體教學的深入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評價體系;
1教學績效評價
教學是為實現教育目的,以課程內容為中介進行的教和學相統一的共同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按照一定的目的及要求,通過各種方法進行交流、交往,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形成完善的個性品質和思想品德,以實現人類社會發展對個體身心發展要求的統一。教學評價是依據一定的客觀標準,對教學活動及其效果進行客觀衡量和科學判定的過程。教學評價是在已定教學目標前提下,對教與學行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教學是教育的主要渠道,而教學評價對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學評價在教育評價中也是居于核心地位。教學評價有診斷、激勵、調節和促進教學的作用,它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客觀的分析,分析現有教學的優劣,是教學發展與改革的導向。
績效評價是依照預先確定的標準和評價程序,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按照評價的內容和標準對評價對象的能力、業績進行考核和評價。績效評價強調對效果效率的考核,并評定達成效果過程中的投入因素。傳統教學評價只關注教學效果達成,而不注重教學效果達成中教學投入的評價,將教學投入摒棄不談而單方面看教學效果,這樣的評價使得評價結果不夠客觀全面。績效技術應用到教學評價中,綜合考慮教學效果的達成程度、教學資源的配置及教學過程的安排,全面客觀地對教學進行評價。
教學績效評價將其他對象加入到評價系統中,與傳統教學評價相比,教學績效評價在評價主體、評價手段等方面有所改進。在評價主體上,傳統教學評價的主體主要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效果的實現,評價的結果注重的是純粹的教學目標達成和學生知識獲得程度,雖然在改進的教學評價加入了情感態度的評價,但是從文獻中看來,其應用并無太多的實效。教學績效評價的主體除了教學目標實現程度和教學效果外,還包括教學資源的配置與運用效果、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策略實現程度及關系績效。教學資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教學評價中,對教學資源關注較少;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教學資源中支撐教學的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如多媒體教學中,如果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教學軟件的支持或是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設備經常出故障,這樣多媒體教學將難以進行;如果沒有校園網的建設及相關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網絡虛擬學習就只能是空談。教育信息化不斷推進,進而實現信息化教育模式后,
教學對教學資源更加具有依賴性。教學績效評價充分尊重教學資源的地位,對教學資源的配置和運用進行客觀的評價。教學資源評價的提出是教學績效評價與傳統教學評價最顯著的特點,教學資源的評價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評價和物力資源評價,而對物力資源的評價是教學績效評價相對于傳統教學評價的一個新的側重點。物力資源的評價是十分有意義的,教學資源的配置與運用加入教學評價才能使教學評價的結果更加完整,如果僅僅從教學的最終結果角度評價,容易使人們簡單地只注重結果而加大教學投入,這樣無疑將造成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及資源的浪費與閑置。教學效果的好壞有賴于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過程的安排包括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策略的實施及師生之間的交互,好的教學效果得益于教學過程的優化,在教學評價中對教學過程的關注可以預期看到教學的效果。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教與學生學兩者之間的配合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除了完成教與學這倆基本活動外,還需要有促進彼此活動的精神意識,教師以職業道德、敬業精神、關愛學生等充分尊重學生的發展,學生應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使得教學活動雙向互通,并具有小組協作的精神與意識以促進小組成員的發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這一互助活動是關系績效的一個范疇。在教學績效評價中加入關系績效因素可以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助活動,促進教學的活動的開展及優化教學過程。教學績效評價將資源的配置與運用及關系績效考慮評價之中,即注重教學資源對教學活動的作用及對最終教學結果的影響,又關注教學活動過程中兩個主體之間的相互促進,從物力與人力雙方面完善教學評價,亟待通過對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及關系績效的激發,優化整個教學過程的安排,進而促進達成最終的良好教學結果。教學績效評價對教學資源的評價可以促進教學資源的優化重組,為教學資源的開發提供依據。
篇3:教學儀器設備設施管理使用制度
教學儀器設備設施管理使用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教學設備的管理和使用,充分發揮設備的教育教學功能,提高教學儀器管理使用水平,達到用設備促教學目的,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結合本學區實際,特制定此制度。
1、要設總帳、明細帳、臺帳,分別由財務、教務處、各室管理人員記載及保管,逐步實現計算機管理。
2、自購或調撥的教學儀器設備到校后,一周內核準品種、數量,進行檢查登記上帳。
3、要分類、編號入帳,做到帳目、標簽、實物三統一,做到物物有帳,帳物相符,帳帳相符。
4、儀器設備要分科分類存放,標簽齊全清楚,排列有序。
5、儀器設備設施要按使用說明書做好防潮、防塵、防震、防壓、避光、避磁等工作。
6、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物品要設地窖或專柜存放,應有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使用時要加強管理。
7、存放貴重儀器設備的房間或專柜應有可靠的安全防盜措施。
8、實驗前要備好實驗器材,實驗課后要及時歸還。
9、借用或非教學使用儀器設備須經學校領導批準并辦理相關手續,歸還時要檢查儀器完好情況,任何設備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長期占用。
10、在實驗教學中,因非正常使用所造成的儀器設備損壞,視情節輕重,由當事人賠償;非教學損壞,丟失儀器需照價賠償。
11、教學儀器設備不能修復需做報損處理時,由管理人員填寫報損單,經主管領導批準,履行好相關手續。
12、藥品只允許在實驗教學和相關科技活動中使用。嚴格藥品使用手續,領用藥品要先填寫“消耗憑證”,一般藥品由實驗人員和任課教師共同簽字,有毒藥品需教務主任簽字,劇毒藥品必須由校領導簽字。要及時填寫藥品消耗記錄。
13、管理人員如有變動,應辦理移交手續,做到帳物清楚,帳帳相符。
14、保持儀器設備室及儀器設備的衛生。
臺城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