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用課堂點擊學生心靈

用課堂點擊學生心靈

2024-07-31 閱讀 4715

用課堂點擊學生的心靈

內容提要: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學生能否成才的重要保證。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德育的教育必須滲透在傳授知識之中,這樣就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極賦實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抓準一切可利用的德育資源,進行德育滲透,做到教書育人兩不誤。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意義實踐

小學教師培養的對象就像一塊未經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師這個共和體進行加工,才能現出瑰麗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過程。因此,培養出來的是“玉”還是“石”,也就是說學生能否擁有健康積極向上的思想素質,能否成才,教書育人顯得尤為重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具有重要意義。加強語文德育滲透,有助于完善教育目標體系;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語文課程標準》把德育工作提到一個很高的戰略地位上,在課程總目標第一條明確指出: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但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教學不僅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且予學生以教育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最高的教育目的。知識是通向道德的階梯,語文是傳情達意的工具,“詩言志”、“言為心聲”、“文以載道”、“文道統一”是語文教學的自身要求。語文教學的自身特點要求我們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融匯滲透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應該挖掘一切德育資源,加強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學生在德智兩方面均得到發展。

小學語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發揮教材本身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不失時機地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

一、在創設情境中滲透德育

實施德育和智育的統一,在教學課文時還應該輔以與課文相適應的情感介紹,模擬出真實情境以制造氛圍,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他們在創設的情境中、在強烈的氛圍中投入學習,使學生獲得更真實、更深刻的體會。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遠程教育資源,表演課本劇等創設情境,更加生動形象地教育學生,使學生入情入境,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寓教于樂,有效地激發出教師所期望的情感。如我在教學《觀潮》時創設的情景,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觀潮》一課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學生基本上沒有親眼目睹過這種罕見的壯觀景象。在學習“潮來之時”一段時,我讓學生先觀看錄象,再閉上眼睛,聽潮水奔騰、沖擊的錄音,想像潮來時的氣勢,然后讓學生默讀課文中的描寫,最后談自己的體會。讓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這就是教學與德育的統一。

二、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材編選的都是文質兼美、膾炙人口、具有教育意義的好作品。因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主渠道。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閱讀教學進行德育滲透重在于文學作品的熏陶、感染。學生讀這些文質兼美課文,一方面感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學生產生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系的情緒體驗。如讀《白楊》一課,我著重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讓學生領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的,不單單是白楊樹,還有那些像白楊樹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們。本文中最能啟迪學生心靈的是結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這種“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無私精神,能喚起學生長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祖國、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的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篇2:小學學校課堂教育安全管理制度

瘦西湖第三小學學校課堂教育安全管理制度

1、為了加強學校教育管理,維護正常的教育秩序,保障學生人身安全,促進學

生身心健康發展,特制定本制度。

2、學校課堂教育管理要以預防為主,本著保護學生,教育先行,明確責任,教

管結合,實事求是,妥善處理的原則,做好教育管理和處理工作。

3、學校課堂教育管理,要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落實學校管理責任人,具體落

實至每位任課教師,每位班主任,切實加強教育。

4、任課教師要認真做好課前一分鐘進任課教室,并做好點名工作,對發現缺課

學生,要問清情況后及時向所任班級班主任以及相關責任人匯報,所任班級班主

任要及時向缺課學生家長聯系反饋情況,并向相關責任人匯報備案。

5、任課教師對教學的實驗設備,體育器材等可能具有安全隱患的教學工具要及

時修理,避免學生受傷而出現安全事故;對容易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體育課,活

動課要及時進行使用說明和安全教育;活動要求班主任做好組織管理工作,體育

教師要做輔導工作,要全程控制局面;對那些因身體原因或本身有殘疾但可以做

輕微活動的學生,要求上操場,確實不能出操的學生,應安排留教師復習,預習

文化功課。學生在日常教學及各項活動中應遵守紀律和有關規定,聽從指導,服

從管理。

6、學生發生意外事故情況時,學校應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篇3:中學學為中心素養課堂改革研討活動方案

第一次活動

1、時間:*年7月5日中午12:30-2:00

2、地點:行政樓三樓會議室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

4、議程:

主持:謝*

(1)周校長講話

(2)陳*副校長組織學習“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改革先進的經驗和案例。

(3)謝*布置研討任務:

本次課堂改革的核心思想:學為中心

課堂教學的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解決、任務驅動

課堂改革的目的:有效學習,提升素養。

本次需要研討的問題

①根據本學科特點對課堂40分鐘時間進行分段任務設計(明確各時間段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任務)

課堂40分鐘任務設計:

第一環節:0-前5分鐘:組織課堂,新課引入,當堂完成預習檢測

關注點:預習檢測卷如何編寫

第二環節:5-15分鐘:提出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小組討論解決

關注點:問題如何來(教師如何預設問題,學生的問題如何收集和展示)

第三環節:15-25分鐘:小組展示,相互補充

關注點: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以何種形式組建,小組的位置如何安排,課堂內小組如何分工管理,班級中小組間的評價制度如何跟上,學校中如何加強對學習小組的集體評價。

第四環節:25-35分鐘:教師小結,方法提升,解題指導。

以上第二、三、四環節可以穿插進行,體現精講原則。

第五環節:35-40分鐘:當堂鞏固練習。

②適合新的課堂模式的作業布置、批改和課余時間的管理模式,體現精練原則。(布置什么作業,什么時候批改?如何批改?作業中的問題什么時候解決?以何種方式解決學生作業中的問題?)

③設計出適合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集體備課模式(備什么?怎么備?什么形式的作品?)

各學科組在獨立研究期間,組長牽頭,學科組研討兩次,形成共同方案。

第二次活動

1、時間:*年7月26日-7月29日

2、地點:待定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每個成員帶筆記本電腦)

總務處(后勤安排)

信息技術處(提供投影儀)

4、議程:

7月26-27日:各小組研討,形成初步方案,上交電子稿。

7月28日:各小組完善方案、各小組展示本組方案(ppt形式),相互探討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本組方案。

7月29日:各小組完成本次方案,把成果電子稿上交。

第三次活動

1、時間:*年8月25日-8月30日

2、地點:學校各會議室

3、對象: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全體老師

4、議程:

1、學習課堂改革新模式,集體討論完善模式。

2、組內分工,集體備課

3、領導小組成員審核各集體備課小組的成果。

后續工作,各備課組根據學校課堂教學新模式,完善提升。

相關推薦:

高郵市中小學高效課堂過關年活動方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活動方案

親子團隊第二課堂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