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外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文件精神,切實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質,大力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深入踐行“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學習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輩子”的現代健康理念。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促使學生樂于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形成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特制訂本方案。
二、組織機構
組長:王樹兵副校長全面負責
副組長:王道軍:課外活動組織管理
王巖:課外活動實施、評價、考核
級部主任:本年級活動課的組織管理
組員:各班主任:課外活動的全程監管與指導,學期末上交活動記錄
三、實施目標
1、通過課外體育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運動,培養體育鍛煉的興趣,養成每天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在課外體育活動中,讓學生有選擇地參與、學習、享受體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鍛煉方法和運動技能,提高學生基本身體素質。
3、通過課外體育活動,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生活,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以及不怕艱辛、勇于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
四、實施要求
人人有項目班班有團隊學校有比賽
【范例】-------
一、課題研究背景
多年來,學校的體育課外活動都是以班級為單位,按照學校的統一計劃、指定項目、指定場地、指定器材進行。這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強化了班級管理,培養了學生的組織
紀律性,但同時也存在著場地器材安排不合理、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等弊病。99年6月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黨中央、國務院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班級為單位的課外體育活動形式已愈來愈顯示出它的落后。尤其是最近幾年,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體育俱樂部在全國各地的建立,受到了社會各界、各級學校的歡迎,這種體制的建立,從根本上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有效地推動了體育運動的蓬勃發展。體育俱樂部起源于西方國家,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我國這幾年也出現了如企業型的俱樂部、社團型的俱樂部、民辦非企業型的俱樂部、事業單位性質的俱樂部、單位內部的俱樂部等多種形式的俱樂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管我國的俱樂部尚處于初級階段,還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問題,但不管怎么說,由于體育俱樂部的內容都是以自主健身為主要內容的,其發展趨勢和潛力仍受到業內人士的青睞和好評。在高中階段,由于學生的學習緊張、學習壓力大,有限的體育課、呆板的課外活動已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以前的體育課外活動是他主的、不以學生意志為轉移的,甚至剝奪了學生自主發展需求的活動方式。因此,我們嘗試以俱樂部形式開展課外活動,試圖以俱樂部的優勢、以俱樂部的管理方式來重組體育課外活動,讓學生志愿加入、自主參與、滿足學生活動的不同需求,滿足學生能力發展提高的需求,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社會活動的需求。
二、選題依據
根據現代教育論中確定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要求,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根據現代體育論的要求,努力實現由過去的競技體育到現在的健康體育,由過去青少年體育向終身體育的發展。具體有:1、俱樂部形式開展體育課外活動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的宗旨就是開發潛能、培養個性、發展能力,達到強化生理素質、優化心理素質、提高文化素質的目的。人的素質是一個多方面、多層次的主體結構,在這個結構中任何一方面素質的欠缺都會削弱整體的結構功能,影響素質的整體水平。身體素質又是人的其它素質組成和發展的生理基礎,學校中的體育教學遠遠不能滿足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需要,大量的身體素質練習主要是在課外活動和課余競賽中進行的。俱樂部形式的課外活動就是
以學生自愿的形式組織起來,愉快有效地進行身體鍛煉,使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從而達到增強身體素質、優化心理素質的目的。2、俱樂部形式開展體育課外活動加速了學生個性的社會化進程俱樂部形式實際上就是社會群落組合,是一種特定的社會群體活動方式。高中的體育課外活動以俱樂部的形式開展,就打破了原有的班級界限,突出愛好、興趣的一致性,個體可以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群體意識,表現出社會行為。人的社會化程度是檢驗人才質量的客觀標準,所以要讓學生盡早的實現社會化,就必須在更大的范圍進行更多的活動。俱樂部式的體育課外活動是通過學生自愿、自由的組合,一個個個體構成一個個小群體,這種群體就形成了簡化的社會,它加快了個體社會化進程,較快地內化和同化,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適應社會奠定了基礎。3、俱樂部形式開展體育課外活動符合學生年齡、心理、生理特征隨著教育和文化的日益普及、人們思想的開放、獨生子女家庭結構的變化等原因,青少年的個性發展在個人社會化過程中容易失去平衡性和完整性,而通過俱樂部這種群體方式,使他們的需求得到滿足,這是社會的趨勢,也符合他們年齡、心理、生理的特征。他們有較強的自由組合小群體的意向,不滿足于現有的不科學的行政指令性的集體活動,有較強烈的“重新配置”小群體的心理傾向,這些都是以俱樂部形式組織體育課外活動的有利條件。
三、課題界定、理論假設和研究目標
體育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課外活動除了要重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師所提出的鍛煉任務外,學生還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去選擇適合于自己的鍛煉內容,逐漸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最終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體育俱樂部正是在學生自愿組織、自愿參加的基礎上,有序地把一個個小群體通過俱樂部的形式組織起來,形成一個非正式的社團型俱樂部。這種形式開展體育課外活動是完全符合高中學生生理、心理需求的,其目的就是造就具有強健體魄、良好心理素質和豐富社會實踐能力的學生。本課題旨在通過構建俱樂部式的體育課外活動樣式,開發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形式,探索一種能滿足學生需求的、讓學生自主管理、自愿參加、自我服務的管理模式,為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升服務。研究目標具體分解如下:1、研究體育活動的功能,探索適合高中學生體育活動的有效途徑,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構造高中俱樂部式課外體育活動的樣式。2、通過研究激發學生積極從事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熱情,增加健康意識和終身體育的習慣。3、引導學生主動有利地參與體育活動,不斷提高體育修養,促進學生主動、健康、協調發展。4、通過研究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和能力,提高教師的專業
發展水平。
四、操作措施
(一)、校本化俱樂部式體育活動的實施研究(二)、校本化俱樂部式體育活動的課程方案研究1、調查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確定俱樂部下設的項目部。通過訪談、設計問卷,調查學生的體育傾向,結合本校的場地、器材、設施和師資情況,分設各項目部。2、配備各項目部輔導教師。在師資配備上,根據各項目部學生報名情況和學校的體育傳統項目來分配輔導教師。對參加人數較多的活動項目,配備多名輔導教師;對學校的傳統項目,除配備輔導教師外,還要配備專業體育教師,以便更好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3、安排俱樂部的活動時間、活動形式。根據俱樂部項目部的多少、人數,精心安排、設計各項目部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方式。各項目部計劃一學期進行輔導、培訓,一學期進行競賽。(三)、校本化俱樂部式體育活動的評價研究1、開展在校學生的評價。通過在校學生的評價,發現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課程設置,優化活動形式,俱樂部委員會根據學生反饋情況,及時補充、修改和完善。2、開展教師評價。通過教師對俱樂部活動建設、活動開展、學生參與的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驗證學生在體質、能力方面的進展狀況。
五、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注重搜集、分析相關理論信息和研究成果,不斷完善研究目標,豐富操作樣式。2、個案研究法。通過對部分學生進行連續不斷的追蹤調查研究,評價實驗操作成效,發現糾正實驗樣式。3、行動研究法。堅持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4、經驗篩選法。對以前的經驗、做法進行篩選。
篇2:體育課課外活動安全措施
一、運動場地、設施的管理制度
1、運動場地及運動設施是開展好學校體育工作的保證,因此,設立專人負責場地的維護。布局的調整,設施的更換,并保證群體活動有場地器材并能順利開展。
2、對室外體育設施每學年進行一到三次的檢修、油漆,做好檢修、更換工作,保證能服務與學校各種大型活動的開展及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
3、禁止機動車輛進入場內防止傷害場地的現象發生。
二、體育課安全防范措施的規定
1、嚴格杜絕無老師輔助的“放羊式”體育活動的現象出現。上體育課大多是全身性運動,活動量大,還要用好多種體育器械,上課衣著我校制定以下要求;
(1)上衣、褲子口袋里不要裝鑰匙、小刀等堅硬、尖銳鋒利的物品。
(2)不要佩戴各種金屬的或玻璃的裝飾物。
(3)頭上不要戴各種發卡。
(4)盡量不要戴眼鏡。
(5)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應當穿運動鞋或一般膠底布鞋。
(6)衣服要寬松合體,要求學生最好穿著運動服。
2、體育課前學生認真做好準備運動,課后做好放松運動。帶有器材的體育課教學內容,老師一定要給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并做好保護與幫助工作。
3、各班所任教師必須給自己的學生經常進行運動鍛煉安全教育。學生在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期間出現意外傷害情況時,由當天的指導教師負責及時處理,并承擔教師責任。
4、新生由家長填寫學生身體情況表,交給學校以作體育運動時參考。
三、運動會安全措施的規定
1、學校組織的各種運動會均需先寫活動計劃和安全責任管理措施交學校審核訂正,方能實施。
2、運動會前期訓練器材的發放必須要各班主任憑借條從體育組將器材借出并口頭協議安全措施。訓練結束以后,按規定交還器材。訓練中出現的運動損傷均由借器材人負責。
3、運動會中,設立會場器材專管人員。
4、運動會期間,學生出現意外情況,由當值裁判及時反映并妥善處理。
四、社會實踐活動措施的規定
1、學校依靠各部門配合,對周邊治安環境進行治理。
2、通過校會、班會,每學期進行二至五次校內外安全教育(交通安全)。
3、將學校作息時間表和學生放假時間通知、印發到家長。
4、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各項運動會、長跑活動、社會實踐等活動時都要制定活動安全預案,并上報主管領導、學校審核。
篇3:體育課外活動安全制度
1、上體育課前主教教師必向學生講清鍛煉要領和安全事項等并在教案中作書面記錄。
2、同學在上體育課期間應全面地服從教師的指揮和指導,若有特殊事項必報告教師。
3、課外活動時間(除放學和上學的時間)學生原則上不得離開校園,必在學校指定的區域內活動,不做危險或可能會產生危險后果的游戲和運動等,不在高陡險及走廊處玩耍、游戲等。
4、教學過程中的集體活動或分組活動要做到守秩序,不能有爭先恐后的現象發生,學生活動要在教師的視線內。
5、教學內容不能超出教學大綱的規定和要求,準備運動環節不能缺,運動強度、難度要合理安排。
6、學校體育器械等教育教學設施應嚴格按照安全和衛生標準配備,新器械和設備投入使用前,教師要先對其進行性能測試,完全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并定期進行檢修。
7、正確使用體育器械。
8、借用器材建立登記制度,對高危險器具必須由教師簽名領借,并由領借教師全程監督學生的使用和訓練。
9、學校應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對不適宜參加體育競賽、軍訓以及其他劇烈運動的學生,應予以勸阻。
10、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要及時報告校長室,及時送往醫院,及時與班主任、家長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