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落后產能行政問責試行方案

落后產能行政問責試行方案

2024-07-31 閱讀 9612

第一條為提高行政效能,促進依法行政,確保我市“十二五”及以后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任務順利完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市人民政府行政問責暫行辦法》等法律、規章和政策規定,結合我市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對本市行政區域內未完成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和“兩區”管委會,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職責的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負有責任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進行行政問責的,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市經信局牽頭負責推進全市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對各鄉鎮、街道、“兩區”和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完成情況開展評價考核。

市監察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規定,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履行淘汰落后產能職責實施監察。

第四條實行淘汰落后產能“一把手”工作責任制,各鄉鎮、街道和“兩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轄區、本部門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第五條各鄉鎮、街道和“兩區”管委會有下列情形的,根據問責情形,分別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予以“一票否決”,并根據具體情況追究其負有領導責任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的行政責任:

(一)未將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的;

(二)未完成市政府下達的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的;

(三)未及時上報公布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和淘汰企業名單的;

(四)未完成各項專項整治目標任務的;

(五)因工作不力,導致本轄區落后產能出現明顯反彈的;

(六)在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有瞞報、謊報行為的;

(七)在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未處理好職工安置,出現群體性事件,造成重大失誤,形成嚴重社會影響的;

(八)未完成與市政府簽訂的淘汰落后產能責任書規定的其它任務的。

第六條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有下列情形的,根據問責情形,分別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予以“一票否決”,并根據具體情況追究其負有領導責任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的行政責任:

(一)在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沒有完成市政府布置的工作任務的;

(二)在行政許可工作中,存在以權謀私違規批準不符合國家、省、市有關淘汰落后產能產業政策的有關項目的;

(三)在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有瞞報、謊報行為的;

(四)因工作不力,導致本部門所監管的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出現落后產能明顯反彈的;

(五)在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出現重大失誤,導致發生重大責任事故,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

(六)其它應當進行行政問責的情形。

第七條列入淘汰落后產能目標考核計劃的企業,未完成當年計劃指標任務,年度各類評選先進和政策扶持實行“一票否決”。

第八條各鄉鎮、街道、“兩區”和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相關責任人有以上應當進行行政問責行為的,根據情節分別給予誡勉談話、責令作出檢查、通報批評、責令辭職、建議免職等行政問責。

對淘汰落后產能工作行政問責,由市監察局會同有關職能部門向市政府提出問責建議,經市政府審定后,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和責任追究程序實施問責。

第九條因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不力,被省政府和市政府通報批評的鄉鎮、街道、“兩區”和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取消當年度考核評優和評選各類先進的資格。

因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不力,被行政問責的鄉鎮、街道、“兩區”和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直接責任人,取消本人當年度考核評優和評選各類先進的資格。

第十條本暫行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2:落后產能行政問責試行方案

第一條為提高行政效能,促進依法行政,確保我市“十二五”及以后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任務順利完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市人民政府行政問責暫行辦法》等法律、規章和政策規定,結合我市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對本市行政區域內未完成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和“兩區”管委會,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職責的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負有責任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進行行政問責的,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市經信局牽頭負責推進全市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對各鄉鎮、街道、“兩區”和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完成情況開展評價考核。

市監察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規定,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履行淘汰落后產能職責實施監察。

第四條實行淘汰落后產能“一把手”工作責任制,各鄉鎮、街道和“兩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轄區、本部門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第五條各鄉鎮、街道和“兩區”管委會有下列情形的,根據問責情形,分別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予以“一票否決”,并根據具體情況追究其負有領導責任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的行政責任:

(一)未將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的;

(二)未完成市政府下達的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的;

(三)未及時上報公布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和淘汰企業名單的;

(四)未完成各項專項整治目標任務的;

(五)因工作不力,導致本轄區落后產能出現明顯反彈的;

(六)在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有瞞報、謊報行為的;

(七)在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未處理好職工安置,出現群體性事件,造成重大失誤,形成嚴重社會影響的;

(八)未完成與市政府簽訂的淘汰落后產能責任書規定的其它任務的。

第六條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有下列情形的,根據問責情形,分別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予以“一票否決”,并根據具體情況追究其負有領導責任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的行政責任:

(一)在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沒有完成市政府布置的工作任務的;

(二)在行政許可工作中,存在以權謀私違規批準不符合國家、省、市有關淘汰落后產能產業政策的有關項目的;

(三)在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有瞞報、謊報行為的;

(四)因工作不力,導致本部門所監管的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出現落后產能明顯反彈的;

(五)在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出現重大失誤,導致發生重大責任事故,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

(六)其它應當進行行政問責的情形。

第七條列入淘汰落后產能目標考核計劃的企業,未完成當年計劃指標任務,年度各類評選先進和政策扶持實行“一票否決”。

第八條各鄉鎮、街道、“兩區”和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相關責任人有以上應當進行行政問責行為的,根據情節分別給予誡勉談話、責令作出檢查、通報批評、責令辭職、建議免職等行政問責。

對淘汰落后產能工作行政問責,由市監察局會同有關職能部門向市政府提出問責建議,經市政府審定后,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和責任追究程序實施問責。

第九條因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不力,被省政府和市政府通報批評的鄉鎮、街道、“兩區”和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取消當年度考核評優和評選各類先進的資格。

因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不力,被行政問責的鄉鎮、街道、“兩區”和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直接責任人,取消本人當年度考核評優和評選各類先進的資格。

第十條本暫行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3:小學校園安全事故行政問責辦法制度

第一條為了有效地防范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嚴肅追究校園安全事故的行政責任,保障廣大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教育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學校主要負責人或相關負責人、直接負責人對下列安全事故的防范發生有失職或負有領導、管理責任的,依照本辦法給予行政處分,對構成犯罪的將移交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校園內發生火災安全事故。

(二)學校的校舍、場地、其它公關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發生的安全事故。

(三)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采取措施發生的安全事故。

(四)校園內發生擁擠、踩踏、車輛肇事傷人、校園暴力等安全事故。

(五)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導致的安全事故。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擅自停課休息或組織學生參加商業活動,導致的安全事故。

(七)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或教師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發生的安全事故。

(八)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而導致的安全事故。

(九)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藥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行業的有關標準、要求的,發生的安全事故。

(十)校園內其它安全事故。

第三條校園內發生安全事故的局屬各單位、民辦教育機構的主要負責人、相關責任人、直接責任人等問責主體都將視責任大小、安全事故大小、社會影響情況等,受到取消當年評優評先資格、誡勉談話、通報批評、停職檢查、勸其引咎辭職、免職、撤職等處理。

第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問責主體、相關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將被取消當年評優評先資格。

(一)未按上級規定每學期召開兩次校園安全工作會議。

(二)為制定校園安全責任追究制、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相應的安全制度。

(三)安全職責不明確,安全制度形同虛設,措施不得力,落實不到位。

(四)學校食堂、公寓、重點設施設備、重點部門等易發生安全事故的地方無專人負責、專人管理。

(五)不按規定配備專兼職安全保衛人員,或安排了但為落實到位。

(六)學校門衛管理不善,形同虛設,門衛制度和職責不“上墻”,未制定來客登記、盤查準入制度的。

(七)對上級相關部門督辦的校園安全隱患不按時整改、整改不力或整改不及時的。

(八)寄宿制學校為落實夜間值班、巡查制度,未對在外租房學生建立臺帳,未建立家校管理i協定,未簽訂房租協議等(家長與房主簽訂租房協議)。

(九)出租校園場地停放社會車輛或出租場地從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品生產經營活動的。

第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問責主體、相關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將被誡勉談話并通報批評。

(一)學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發生暴力事件或干群之間發生暴力事件導致*或集體*。

(二)因管理不善導致學校發生火災事故(無人員傷亡)。

(三)學校違反有關規定停課、休息或私自組織學生參與商業活動,發生的安全事故。

(四)未實行校園24小時值班,無專人在上學前或放學后進行安全巡視,出現被盜、漏水、電線起火等安全事故。

(五)體罰或變相體罰導致學生傷害事故(無人員傷亡)。

第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問責主體、相關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將被停職檢查。

(一)凡發生一般性安全事故(有人員受傷),無論任何原因將給予問責主體停職檢查處理。

(二)學校出現安全事故,不按規定及時上報,出現瞞報、謊報、拖延不報現象的。

(三)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校外活動,因教師脫崗或管理不到位、管理不及時、措施不得力而導致的安全事故你(1—3人受傷)。

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問責主體將被勸其引咎辭職。

(一)一年內連續發生兩起一般性安全事故(無人員死亡,但社會影響較大)。

(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食堂、公寓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采取措施,發生較大安全事故。

(三)學校管理混亂,安全職責落實不到位,發現學生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未做到必要的管理、告誡、制止而發生的安全事故(有5人以下受傷或有1人死亡)。

第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問責主體將受到免職處理。

(一)發生較大安全事故(社會影響大、有人員傷亡)。

(二)發生踩踏、擁擠等安全事故(有人員傷亡)。

(三)學校提供的飲用水、食品、藥品等不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出現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5人以下中毒、無人員死亡)。

(四)發現但未及時采取措施控制校內發生的流行病、傳染病,而導致大面積發病(5人以上10人以下發病,無人員死亡)。

第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問責主體將受到撤職處理。

(一)學校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社會影響極大(死亡數人)。

(二)因學校管理不善,出現學生群毆事件,致人死亡。

(三)因門衛管理不嚴,外來社會人員私闖學校,發生師生傷亡事件。

(四)因學校管理漏洞,導致學生私自離校,出現意外身亡。

第十條校園安全事故行政問責應制定問責方案予以立項,然后組織實施。根據問責調查結果向局務會提出建議,作出處理決定。

第十一條凡重大問責事項的立項應向區委、區政府報告。

第十二條校園安全事故的行政問責的實施,主要有學校會同有關部門組成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并由調查組出具調查報告,提交校委會會討論通過。對有關責任人按管理權限作出處理意見。

本辦法從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