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DQA主管工作職責與職位要求

DQA主管工作職責與職位要求

2024-07-30 閱讀 1793

職位描述

工作職責

1.參與新項目立項及質量策劃,明確市場端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制定產品質量控制目標;

2.全程參與新項目設計與開發質量控制,主導各階段的質量目標的評審與總結,分析改進;

3.對產品研發質量異常持續改善,并跟蹤結果;

4.參與產品PCN/ECN變更的驗證評審;

5.制定可靠性/硬件測試計劃,跟進測試問題的分析和改善驗證;

6.組織完成產品質量控制計劃的制訂。

崗位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學歷,5年以上車載導航等電子產品DQA相關經驗;

2、熟悉電子新產品研發流程,具有產品或者項目質量管理經驗;

3、產品檢驗標準和產品質檢、質量管理相關知識;

4、了解TS16949、六西格瑪設計(DFSS)等質量管理工具,熟悉相應的標準,如GB、IEC、UL等。

篇2:生產部主管崗位職責

生產部主管崗位職責(一)

一、概述

根據銷售情況組織生產部全體員工、協調各部門共同完成生產工作,有效有控制生產成本,對設備和生產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對各的生產工作進行協調、調度與監督,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

二、工作內容:

(一)安全作業:

1、嚴格執行生產安全管理制度,確保人身的安全和設備的正常運轉。

2、指導相關操作人員對設備進行安全、經濟的操作,嚴格禁止野蠻操作。

3、定期組織對各類供配電設施、壓力容器、鍋爐、進行定期檢查和校驗,確保其安全、正常的運轉。

4、及時發現各類安全隱患,及時處理生產中的安全事故,并及時向領導匯報。

5、定期對員工進行安全生產的教育和培訓。

(二)生產工作:

1、根據銷售情況制訂各車間每天的生產計劃任務。

2、按照下達到各車間和班組的工作任務和生產計劃進行監督、指導生產,及時安排、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協調生產過程中的各項工作,確保生產工作保質保量的順利完成。

3、生產部門內部人員日常工作的安排、分配及工作情況監督,協調生產部各人員完成各項工作。

4、定期召開生產人員或生產各班長的協調會,協助其完成工作任務和生產計劃。

(三)生產數據的統計、分析與總結:

1、監督各生產車間對基礎數據的采集。

2、統計每班、日、周、月、年等的生產數據,及時分析、總結,用于指導生產工作。

3、統計分析生產中的各項消耗,如人工費、修理費、電費等,有效的降低消耗,控制生產成本消耗。

(四)設備管理:

1、根據實際情況編制設備管理的管理制度,如生產設備管理制度、生產設備保養與檢修制度等并嚴格監督執行。

2、督促相關人員建立生產設備管理檔案。

定期檢查現有生產設備情況;

3、制定生產設備的大、中修計劃,并監督執行。

4、對生產設備進行統一管理,經常對設備進行檢查,組織、指導、監督維修人員工作,使其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五)日常工作:

1、嚴格執行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作到獎罰有度。

2、管理生產部的全面工作,組織并監督生產部人員全面完成職責范圍內的各項工作,貫徹落實生產部各崗位職責。

3、根據公司的發展戰略規劃,對車間生產設備的生產能力和生產工藝進行創新改造,以保證未來的生產需要。

4、及時學習、補充生產技術能力,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

5、多方收集生產技術資料,增強生產技術作業能力。

6、與員工經常溝通,掌握其心理。

7、對員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加以分析、論證。

8、培養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其主人翁責任感,激勵員工的進取心,培養、選拔優秀人才,經常組織對員工的培訓,加強員工生產技能、提高員工工作效率。

9、組織對生產部員工實施績效考核工作。

10、對下級工作中的爭議做出裁決。

11、協調生產部與客戶、公司相關部門的關系。

12、接受客戶或公司其它部門對生產部員工的投訴,調查后及時處理。

13、及時、準確傳達上級指示。

14、完成公司領導委托交辦的其它工作。

三、工作績效標準

(一)生產部安全作業無隱患;

(二)生產計劃的制定和生產實施情況;

(三)生產任務的完成程度;

(四)生產數據的統計、分析和應用程度;

(五)設備工作能力;

(六)執行公司各項規章制度情況;

(七)監控生產部員工職責完成情況;

(八)生產設備和工藝改造能力;

(九)培養、選拔優秀員工程度;

(十)與客戶、公司其它部門溝通能力;

(十一)服務態度良好,無客戶、司機投訴;

(十)公司領導委托交辦的其它工作完成情況;

生產部主管崗位職責(二)

1、在分管副總經理領導下,負責主持本部的全面工作,組織并督促部門人員全面完成本部職責范圍內的各項工作任務。

2、貫徹落實本部崗位責任制和工作標準,密切與營銷、計劃、財務、質量等部門的工作聯系,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工作;

3、負責組織生產、設備、安全檢查、環保、生產統計等管理制度的擬訂、修改、檢查、監督、控制及實施執行;

4、負責組織編制年、季、月度生產作業、設備維修、安全環保計劃。定期組織召開公司月度生產計劃排產會,及時組織實施、檢查、協調、考核;

5、負責牽頭召開公司每周一次調度會,與營銷部門密切配合,確保產品合同的履行,力爭公司生產任務全面、超額完成;

6、配合技術開發部參加技術管理標準、生產工藝流程、新產品開發方案審定工作,及時安排、組織試生產,不斷提高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7、負責抓安全生產、現場管理、勞動防護、環境保護專項工作;

8、負責做好生產統計核算基礎管理工作。重視生產用原始記錄、臺賬、報表管理工作,及時編制上報年、季、月度生產、設備等有關統計報表;

9、負責做好生產設備、計量器具維護檢修工作,合理安排設備檢修時間;

10、強化調度管理。科學地平?綜合生產能力,合理安排生產作業時間,平?用電、節約能源、節約產品制造費用、降低生產成本;

11、負責組織生產調度員、統計員、計劃員、設備管理員、安全員及車間級管理人員的業務指導和培訓工作,并對其工作定期檢查、考核和評比;

12、負責組織擬定本部門工作目標、工作計劃、并及時組織實施、指導、協調、檢查、監督及控制;

13、有權向主管領導提議下屬科長(副科長)人選,并對其工作考核評價;

14、按時完成公司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篇3:民主管理制度

民主管理制度(一)

1.0民主管理的目標

通過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展現員工的主人翁地位,保障員工享有對企業發展、生產經營、獎金分配、先進評選等事項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以及平等享有教育、培訓、職業健康等權利。構建一個有強烈的進取心、凝聚力、戰斗力的和諧團隊,促進企業班組建設健康發展。

2.0適用范圍

適用于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四川有限公司宜賓分公司長寧縣分公司古河片區的民主管理。

3.0民主管理會的建立

班組民主管理會是班組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班組成員行使民主管理權利的主要載體,班組民主管理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

4.0民主管理工作內容

4.1每月在班組周會對上月班組民主管理情況進行通報,并做好會議記錄。

4.2針對每月的好人好事、安全情況、評比先進情況,由班組長在班組文化墻上進行公示。

4.3每月由班組長對上月的班組經費使用情況進行公示,各成員可對班組長提出本月民主生活開展的意見。

4.4每半年進行一次員工家庭信息的收集。了解員工家庭信息,開展關懷活動。

4.5每兩個月召開一次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民主會議,會議上商討收集起來的班組成員的意見和建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通過溝通交流消除誤會、統一思想、改進工作,促進班組和諧。

4.6每月收集成員的提議,組織討論出活動的方式方法及地點。不定期利用一天周末休息的時間一起進行班組活動,增進成員之間的感情,減輕工作壓力。讓班組成員身心得到休息和放松。

5.0工會經費民主管理5.1工會經費的來源:

主要是公司50元班組建設補貼、公司工會下發的經費或陽光班組創建獲得的獎勵等。班組全體員工對工會經費具有知情權和同等支配權與享受權,班組長對工會經費擁有審批權,但必須是雙方一致同意后方可執行。

5.2工會經費支出范圍:

班組民主文化生活、文體活動費、員工表彰獎勵、勞動競賽獎勵及工會行政費支出等。

5.3工會經費使用規范:

5.3.1堅持預算管理原則,一切費用均應納入預算,如開展活動,需對活動經費進行預算制定;

5.3.2實行預算審批制度,活動預算方案需要得到班組長審批通過后方可從工會經費中預借使用,執行過程中應嚴格堅持統籌兼顧、量入為出的原則。

6.0工會民主管理

6.1工會管理工作以民主管理為原則,中心全體員工對工會工作的開展和實施負有監督管理權利。

6.2員工如對工會制定的活動方案和工會經費的使用存在分歧,可在民主討論會上提出建議,或采取投票方式訣定,2/3的成員同意即可通過。

7.0民主管理激勵措施

考評體系參見《古河片區陽光班組體系》進行。

民主管理制度(二)

為避免村務決策的失誤,增強決策人員的責任意識,保障農民群眾的決策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結合本村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村務決策的內容包括學習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決定決議和工作部署,與農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如村集體的土地承包和租賃、集體企業改制、集體舉債、集體資產處置、村干部報酬、村公益事業經費籌集方案和建設承包方案等,都屬于村務決策的內容。

二、村務決策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

三、民主決策的程序:

(一)方案的提出。由村黨組織、村委會、村集體經濟組織、十分之一村民聯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聯名提出方案;

(二)受理議案。由村黨組織統一受理議案,并召集“兩委”聯席會議討論,研究提出具體的意見或建議;

(三)征求意見。村黨組織就方案的內容,廣泛征求黨員、群眾的意見,并就其合理性、合法性問題咨詢有關部門,在提交會議決策前要將方案內容提前三天對村民公布;

(四)討論方案。由村委會將方案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討論時要讓村民或村民代表充分發表意見;

(五)表決方案。凡是會議表決的內容均應按照《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規定的參會人數、表決人數、表決形式和有效票數來進行;

(六)監督執行。由村黨組織、村委會組織實施村務決策事項的辦理,并將表決結果、決定事項的實施情況,及時向村民公布,自覺接受村民的監督。

四、集體決定作出的決策,除發生自然災害等緊急情況外,不得隨意更改,如因情況發生變化確需更改的,要通過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每次村務決策的具體內容,要形成書面記錄并妥善保存。

五、建立村務決策責任追究制度。未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任何組織或個人擅自以集體名義借貸、變更與處置村集體的土地、企業、設備、設施等,均為無效,村民有權拒絕,造成的損失由責任人承擔,構成違紀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本制度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后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