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區英語日語韓語導游崗位職責描述崗位要求
職位描述:
崗位職責:
1、按照接待計劃安排和組織游客參觀、游覽;
2、負責為游客導游、講解,介紹景區(地方)文化和旅游資源;
3、配合和督促有關單位安排游客的交通、食宿等,保護游客的人身和財物安全;
4、耐心解答游客的問詢,協助處理旅途中遇到的問題;
5、反映游客的意見和要求,協助安排游客會見、會談活動。
6、日語、韓語、英語或者其他外語熟練,表達能力強,能與外國游客順利溝通崗位職責:
崗位要求:
1、男女不限、熟悉導游工作程序,熱愛旅游事業,愛崗敬業,待人熱情;
2、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服務意識,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
3、吃苦耐勞,工作細心有條理;處理團隊突發狀況或意外事件;
4、可以適應旅游旺季較大的工作壓力。
篇2:旅游景區管理規定
**市旅游景區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對旅游景區的管理,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有效保護、科學開發旅游資源,促進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國家、自治區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旅游景區,是**行政區域內具有參觀游覽、休閑度假、**健身等功能,具備相應旅游服務設施并提供相應旅游服務的空間或地域。
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旅游景區的保護、規劃、開發、管理和經營活動適用本規定。
第四條旅游景區管理堅持注重保護、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
第五條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旅游業促進與發展、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旅游經營與服務、旅游者活動的指導和相關監督管理。
鄉、場、鎮人民政府負責協助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做好轄區內旅游景區管理的有關工作。國土資源、水利、環保、規劃、建設、林業、民族宗教、文物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助做好旅游景區開發、建設、管理的有關工作。
第二章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建設
第六條開發建設旅游景區,應當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及旅游業發展規劃。旅游景區開發建設和保護規劃應由具有相應規劃資質的單位編制,經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同意后,按規定程序報批。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旅游資源的義務,有對破壞旅游資源行為進行制止、檢舉、控告的權利。
第七條旅游區及旅游建設項目的開發建設,應當符合旅游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規劃,統籌安排,合理布局,協調發展。
第八條開發建設(包括新建、擴建、改建)旅游區,應當經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對其旅游價值、環境質量等進行評價并出具評價意見。
第九條旅游區和重點旅游建設項目的建設,建設單位在申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前,應當取得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核意見。
第十條在旅游景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旅游建設項目,應當嚴格按照控制性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進行,應當充分論證,合理布局;項目完工后,應當經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參與驗收并簽署意見。
第十一條禁止在旅游區建設污染環境、破壞景觀和生態的項目;禁止在旅游景區從事污染環境、破壞景觀和生態的生產經營活動。
第十二條旅游景區建設選址必須符合全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開發建設單位在向國土資源部門申請用地前,必須將旅游景區項目規劃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旅游景區管理機構應當制定旅游區管理制度,加強對旅游區的管理,維護正常旅游秩序,保持旅游設施完好和清潔衛生,完善服務設施。
第十四條開發建設旅游景區,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損害旅游資源、破壞生態環境以及景區風貌;
(二)在旅游景區內進行開山、開荒、采石、開礦、修墳立碑等破壞景觀、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動;
(三)盲目、重復建設,或者未經有關部門批準建設旅游景區項目及配套設施;
(四)在核心旅游景區內建設賓館、飯店、招待所、培訓中心、療養院等與旅游資源保護無關的建筑物。
第十五條利用自然資源開發旅游項目,應當采取嚴格的保護措施,不得破壞景觀、污染環境;開發旅游景區建設項目,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其建筑規模和風格應當與周圍景觀相協調。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破壞旅游資源。
第三章管理與經營
第十六條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管理旅游景區應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有關法律、法規;
(二)監督旅游景區經營者保護和合理利用旅游資源;
(三)監督旅游景區經營者制定景區管理制度;
(四)監督管理旅游景區經營者的旅游服務活動;
(五)維護旅游者的合法權益,并接受其投訴;
(六)其他依法應履行的職責。
第十七條旅游景區的經營者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公平競爭的原則,合法經營,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和管理。
第十八條旅游景區的旅游從業人員應當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國家規定應當具備崗位資格或職業資格的,必須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持證上崗。
第十九條旅游景區的經營者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制定景區旅游管理制度或措施,并負責落實;
(二)設置為旅游者提供服務和受理投訴的游客服務中心和符合國家標準的公共信息圖形標志;
(三)公開服務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保證服務質量,不得對旅游者進行欺詐、勒索、脅迫或誤導;
(四)建立安全管理責任制,配備與安全管理工作相適應的專(兼)職人員和必要的安全設備、設施;
(五)對具有危險性的場所或項目設立明顯的提示或者警示標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六)負責旅游景區的環境衛生工作;
(七)其他依法應履行的義務;
第二十條旅游景區的經營者對發生的旅游安全事故應及時采取救護措施,并向旅游、公安、安全生產的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第二十一條在旅游景區從事經營和服務,不得有下列侵害旅游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一)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與旅游者的合同或者約定;
(二)不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提供服務;
(三)強迫旅游者接受服務;
(四)對服務范圍、內容、標準等作虛假的、引人誤解的宣傳;
(五)提供質次價高的服務;
(六)出售假冒偽劣的商品;
(七)侵害旅游者人身和財產安全;
(八)其他侵害旅游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旅游景區的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對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第二十一條旅游者在旅游景區內進行旅游活動時,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民族風俗習慣;保護旅游資源、環境和設施;遵守旅游景區安全、衛生等規定。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二條違反本條例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第二十三條拒絕、阻礙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構成違反治安處罰條例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以暴力、威脅阻礙旅游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或不履行法定職責的,使旅游者和旅游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到嚴重損害的,由其所在的單位或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縣景區管理局年終工作計劃旅游景區管理模式論文
篇3:旅游景區滅火應急預案
旅游景區滅火應急預案
根據景區安全防火的有關要求和安全管理制度,為了加強景區及時高效處置火災等突發事故的能力,切實保障景區游客和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輕火災的危害,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報警和接警的處置程序
1、景區范圍內的員工、24小時值班人員以及保衛、巡邏、巡夜人員,一旦發現火情,應立即向防火小組及上級領導匯報并撥打報警電話,向值班人員說明:火災發生的部門和準確地點、簡要說明火情。
2、值班人員及防火小組接到報警電話后根據火情,第一時間通知、組織景區保衛處,及安全應急小分隊,迅速趕赴火災現場。根據火災類型、程度及時向公安消防大隊報警。
二、應急疏散的組織程序和措施
室內及重要活動現場,游客聚集的情況下,應遵循“先疏散,再撲救”的原則,引導游客和體弱員工從疏散通道安全撤離,防止人員過多,出現踩踏現象。
三、撲救初起火災的程序和措施
1、接到火警,要根據現場防火小組領導的要求,迅速組織景區保衛處消防隊員及安全應急小分隊隊員,攜帶必要的滅火器材,前往火災現場。到達現場后,組織人員對初起火進行撲救。如果火勢蔓延,應及時向公司消防隊報警,同
時安排熟知景區道路人員在門崗留守,引導消防車快速到達火災現場。
2、參加撲救人員要遵守火場紀律,服從統一指揮,嚴禁單獨行動,注意火場地形和風向,不可直接撲滅火頭,注意自身安全。
3、撲火時,首先要控制火勢蔓延,采用人工撲打沙土覆蓋、滅火器滅火等,附近有消防栓的要迅速開啟用水滅火。
4、被控制住的火勢應使用一切手段使火完全撲滅。撲滅明火后必需對火場進行看守,防止死火復燃蔓延。
四、通訊聯絡、安全防護的程序和措施
值班人員、防火小組成員全天候保持通訊暢通,配有對講機設備人員必須24小時攜帶,確保信息統一,指揮有序。現場有受傷的人員應迅速急救,止血包扎,傷情比較嚴重的應立即送往醫院。對參加救火人員,應分組統計人數,確保人員生命安全。
五、處理完火場情況后,指令保衛處保護好現場,調查火災原因,及時匯總上報。
上一頁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