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處理技術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處理技術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2024-07-29 閱讀 1989

處理技術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獨立完成流域治理、水生態修復工程、水環境策劃類項目的方案編制等技術工作;

2、獨立完成項目現場調研工作;

3、完成人工濕地、流域及河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工程設計工作;

4、負責水環境類技術跟蹤及創新;

5、負責公司對外技術交流、匯報等工作。

任職要求:

1、環境工程、水文水資源、水利、水生態學等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2、5年級以上流域治理等項目相關技術工作經驗;

3、熟練操作AUTOCAD、ArcGIS等工具軟件,熟悉流域水環境建模及分析;

4、能適應短期出差;

5、具備較好的技術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及團隊精神。

處理技術崗位

篇2:離心母液處理安全技術規程

一、安全生產基本原則

為保障污水處理裝置操作管理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預防人身、設備事故及職業病的發生,確保污水處理裝置的生產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條例。

污水處理裝置全體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條例中的各項規定,不得違章操作,同時定期進行安全制度考核,將事故隱患減少到最低限。

二、原材料、中間產品、成品的職業危害、中毒癥狀及救護措施

2.1嚴禁工作人員未經許可現場制備各種用于工藝處理和化學實驗所需的化學藥劑。

2.2制備化學藥劑前必須配戴好必要的保護用品,例如防護服、防腐手套等。

2.3在使用與飲用水相關的任何管道上向處理系統注水,必須有工作人員在場,同時留下足夠的空氣隔斷,以防污水/藥劑溶液污染飲用水系統。

2.4使用后的化學廢液須妥善處理,嚴禁直接傾倒于地面或排污管線以及所有未經許可的區域。

2.5嚴禁將藥劑混合在一起,以免發生意外,嚴禁品嘗各種化學藥劑。

2.6不同化學藥劑須分開存放于指定區域,并填寫名牌以防誤操作。

2.7對于有害藥劑的存放,須在明顯部位設置警告標牌,印刷方式要求不易擦除。

2.8有害化驗室實驗藥劑必須進行嚴格的使用記錄。

2.9聚丙烯酰胺常用做絮凝劑,因其水溶液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和很大的粘滑性,應避免沾染眼睛和皮膚,一旦沾染,需用水反復沖洗。

2.10聚丙烯酰胺藥劑具有極高的粘滑性,若在配置中發生藥劑灑濺到地面,需立即清洗,以免發生事故。

三、生產工藝敘述

3.1由于母液廢水溫度較高,首先經過冷卻塔進行降溫處理,冷卻后的出水順序進入兩級生化池(水解池+接觸氧化池)。

3.2生活污水來水進入生活污水集水池,由泵提升至水解池與母液廢水混合進入生化處理系統。

3.3在水解池中進行水解反應,使原水中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分解,提高可生化性,水解后的水自流進入接觸氧化池,在接觸氧化池中大部分的有機物和懸浮物得到生化降解和去除。

?3.4兩級生化反應池出水進入混凝反應池,在此向污水中加入混凝劑和絮凝劑以加強固液分離效果,經過混凝和絮凝反應的污水流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水與固體顆粒進行固液分離以去除生化后的懸浮物。

?3.5沉淀池出水進入中間水池,然后由泵提升進入全自動無閥過濾器過濾,進一步去除小分子顆粒物后進入清水池,通過向清水池內加入次氯酸鈉溶液進行消毒,出水作為循環水補充水回用。

3.6全自動無閥過濾器的反沖洗廢水自流進入反沖洗廢水池,由泵提升進入生化池進行再次處理。

3.7沉淀池產生的污泥和浮渣自流進入污泥池,污泥由泵提升至綜合廢水處理單元進行統一處理。

四、生產主要設備

母液生化單元工藝設備清單

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單位?備注?

1?生化回流泵?Q=200m3/h,H=10m?2?臺?1用1備?

2?污泥回流泵?Q=100m3/h,H=10m?2?臺?1用1備?

3?污泥螺桿泵?Q=10m3/h,H=40m?2?臺?1用1備?

4?廢水泵?Q=100m3/h,H=10m?2?臺?1用1備?

5?脫水PAM加藥泵?Q=0-600L/h,H=40m?2?臺?1用1備?

6?過濾提升泵?Q=200m3/h,H=32m?2?臺?1用1備?

7?回用泵?Q=200m3/h,H=30m?2?臺?1用1備?

8?過濾反洗泵?Q=310m3/h,H=25m?2?臺?1用1備?

9?帶機沖洗泵?Q=10m3/h,H=50m?2?臺?1用1備?

10?PAC加藥泵?Q=0-200L/h,H=40m?2?臺?1用1備?

11?PAM加藥泵?Q=0-200L/h,H=40m?2?臺?1用1備?

12?N/P加藥泵?Q=0-100L/h,H=40m?2?臺?1用1備?

13?次氯酸鈉加藥泵?Q=0-100L/h,H=40m?2?臺?1用1備?

14?脫水PAM加藥泵?Q=0-600L/h,H=40m?2?臺?1用1備?

15?鼓風機?Q=30m3/min,P=68.8kPa?3?臺?2用1備?

16?一級生化池攪拌機?7.5kw?6?套??

17?漿式攪拌機?Φ1200mm?1?套??

18?框式攪拌機?Φ2875mm?1?套??

19?帶式壓濾機?帶寬=1m?1?套

20?螺旋輸送機?Φ260mm,L=6m?1?套

21?沉淀池刮渣機?半橋,Φ13m?2?套

22?脫水PAM溶藥罐?2m3?2?套

23?營養鹽溶藥罐?1m3?1?套?成套?

24?PAC溶藥罐?2m3?2?套?成套?

25?PAM溶藥罐?2m3?2?套?成套?

26?次氯酸鈉溶藥罐?1m3?1?套?成套?

27?冷卻塔?110m3/h?2?臺

28?過濾器1?Q=50m3/h?1?套

29?過濾器2?Q=50m3/h?1?套

30?彈性填料?Φ150mm?1?批

31?微孔曝氣器?Φ215?1?批

32?氣動蝶閥40?個

五、消防、氣防設施

5.1為了操作方便干燥裝置設置了地上式消火栓、組合式消防箱、消火栓配套的水龍頭帶箱。

5.2根據規范可燃氣體可燃液體量大的甲、乙類設備的高大框架和設備群需設置消防水炮。

5.3根據消防規范和裝置生產原料、產品特性我裝置配置了便攜式、移動式泡沫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和室內消防栓,同時還配置了消防沙、消防桶、消防鎬等消防設施。

5.4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過濾式全面罩、長管式防毒面具、專用救護安全繩、全密封式防化衣等。

六、安全設備一覽表

序號?安全裝備及安全措施?

1、?檢測、報警設施及裝備?

①采用一套DCS控制系統,對裝置進行控制和監視,安全聯鎖功能由DCS系統實現

②安裝火災報警系統。

2、?設備安全防護設施?

①?生產裝置區建筑物按規定做防雷設計?

②?生產裝置區所有金屬管道和設備,進出界區的管道均需進行可靠接地。?

3、?作業場所防護設施?

①?生產裝置廠房的耐火等級為二級?

②?地震作用按8度區?

③?對于有墜落危險的操作崗位,按規定設計便于操作、巡檢和維修作業的扶梯、工作平臺、防護欄桿、安全蓋板等安全設施,以確保維修和事故狀態下的人身安全。裝置內鋼直梯、鋼斜梯、防護欄桿、鋼平臺均按照相應的國家標準執行?

④?采用低噪音的設備,對高噪音震動設備設有減震降噪部件以減低噪音危害?

4、?安全警示標志?

①?重點安全控制區域設置警示標志?

②?重點安全控制區域設置逃生避難及風向標志?

5、?泄壓和止逆設施?

①?離心母液裝置所有機泵出口都裝有止回閥?

6、?滅火設施?

①?離心母液裝置配有手提式滅火器?

②?整個離心母液裝置設有專用消防管道及閥門,并與公司消防管網連接?

7、?緊急個體處置設施?

①?裝置現場設有洗手和沖洗管線,以便在接觸物料后及時清洗?

8、?應急救援設施?

①?裝置區設有人流出入口、貨流出入口及緊急出口?

②?裝置區道路采用雙車道?

9、?勞動防護用品和裝備?

①?防護服、防護眼鏡、防護靴?

②?防毒面具?

七、崗位安全技術管理

工作人員要堅守崗位,認真監護污水處理裝置設備的運行情況,填寫運行記錄,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保持污水處理裝置的清潔衛生。保證走道通暢,不得在走廊及主通道上堆放物品。監視現場各顯示儀表,并同中控室監視器中儀表顯示值校對。如發現問題須及時報告并解決。定期檢測各處理工段處理出水水樣情況,并對個工段出水進行化驗分析,確保處理出水水質。工作人員需懂得普通設備一般性的維護及保養工作,檢查及維修工作須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注意污水處理裝置的防火及防雷,作好預防工作。

八、崗位安全規定

8.1污水處理裝置內嚴禁吸煙。

8.2工作人員要堅守崗位,認真監護污水處理裝置設備的運行情況,填寫運行記錄,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8.3遵守值班制度,不得隨意離崗、串崗聊天及睡覺。

8.4一般性輔助工作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要害部位。

8.5保持污水處理裝置的清潔衛生。保證走道通暢,不得在走廊及主通道上堆放物品。

8.6認真依照操作規程的規定進行運行,定時巡視,嚴禁違章操作。

8.7認真巡查,及時修復各類損壞的附屬設備,確保處理設施的安全。

8.8監視現場各顯示儀表,并同中控室監視器中儀表顯示值校對。如發現問題須及時報告并解決。

8.9定期檢測各處理工段處理出水水樣情況,并對個工段出水進行化驗分析,確保處理出水水質。

8.10污水處理裝置工作人員必須熟悉工藝處理流程及控制運行方式,可應變突發事件。

8.11系統運轉異常時必須正確判斷故障原因,并按制度規定,向負責人報告,并采取必要措施,消滅或防止事態的擴展,并做詳細可靠的記錄。

8.12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變動設備運行控制工況,特殊情況除外。

8.13外來人員未經允許不得在生產操作間、要害部位停留、游覽,不得擅動電氣設備及控制儀表,以確保污水處理裝置的運行安全。

8.14工作人員需懂得普通設備一般性的維護及保養工作,檢查及維修工作須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

8.15妥善保管所用工具材料,確保工具材料不丟失損壞,維護所用設備。

8.16非電氣專業人員不得進行電氣設備的檢查及維修。

8.17日常運行操作中,不得直接觸摸運行中的電氣設備,以免發生意外。

8.18注意污水處理裝置的防火及防雷,作好預防工作。

8.19各部門要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材,滅火器材周圍不得堆放任何物品。

8.20污水處理裝置日常運行中所需工具、藥劑、儀器儀表等物品,須有條理儲存和保管,并作好使用記錄。

8.21嚴禁將藥劑混合在一起,以免發生意外。嚴禁品嘗各種化學藥劑。不同化學藥劑須分開存放于指定區域,并填寫名牌以防誤操作。

九、崗位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9.1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內容

9.1.1當傷害事故發生后,應立即撥通120急救電話,報告出事地點、受傷人員及傷情,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對傷員進行現場急救。對傷員的現場搶救包括。

9.1.2對心跳呼吸停止者,現場施行心肺復蘇。

9.1.3對失去知覺者宜清除口鼻中的異物、分泌物、嘔吐

物,隨后將傷員置于側臥位以防窒息。

9.1.4對出血多的傷口應加壓包扎,有搏動性或噴涌狀動脈出血不止時,暫時可用指壓法止血:或在出血肢體傷口的近端扎止血帶,上止血帶者應有標記,注明時間,并且每20分鐘放松一次,以防肢體的缺血壞死。

9.1.5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體,防止骨折的再損傷。

9.1.6遇有開放性顱腦或開放性腹部傷,腦組織或腹腔內臟脫出者,不應將污染的組織塞入,可用干凈碗覆蓋,然后包扎;避免進食、飲水或用止痛劑,速送往醫院診治。

9.1.7當有木樁等物刺入體腔或肢體,不宜拔出,宜鋸斷刺入物的體外部分(近體表的保留一段),等到達醫院后,準備手術進再拔出,有時戳入的物體正好刺破血管,暫時尚起填塞止血作用,一旦現場拔除,會招致大出血而不及搶救。

9.1.8若有胸壁浮動,應立即用衣物,棉墊等充填后適當

加壓包扎,以限制浮動,無法充填包扎時,使傷員臥向浮動壁,也可起到限制反常呼吸的效果。

9.1.9若有開放性胸部傷,立即取半臥位,對胸壁傷口應行嚴密封閉包扎。使開放性氣胸改變成閉合性氣胸,速送醫院。救護人員中若能斷定張力性氣胸者,有條件時可行穿刺排氣或上胸部置引流管。

9.2火災事故應急預案內容

9.2.1事故現場人員要立即向上級領導反映情況,如火勢很大,搶險隊伍不能控制,要及時向當地消防部門報警,尋求援助。

9.2.2搶險隊伍達到現場后,要辨明火災原因,切斷火災源頭,隔離火災現場,切斷電源,移走火災現場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火勢蔓延。組織人員在消防部門的領導下,配合消防部門共同滅火。

9.2.3救護隊到達現場后要立即疏導被困人員,聯絡急救中心,搶救傷員,利用專用救護車輛護送到當地急救中心。

9.2.4物資部門根據火勢的情況組織器材,保證消防用品充足,滿足滅火要求。如果滅火器材不足,要立即聯系相鄰單位及當地消防部門,尋求幫助,保證滅火行動順利完成。

篇3:綜采工作面溜子搭接控制處理技術規定

綜采工作面在推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工作溜與轉載機搭接位置不合適,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會直接造成工作溜與橋式轉載機搭接不上或搭接過頭,運煤困難甚至無法運輸。同時會造成端頭支護困難、安全出口不暢通、溜子超負荷產生斷鏈事故等情況,甚至會影響工作面通風安全,給正常的回采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為了防控溜子搭接不合適,有效處理給回采所帶來的問題,強化采煤技術管理工作,對綜采工作面溜子搭接特作以下技術規定要求:

一、防控溜子搭接不合適技術措施

1、采用標定工作面前后端頭推進位置控制法。即根據工作面上下順槽測繪點位置,測量出距離工作面的距離,將工作面前后端頭實際位置標定在“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圖”上,控制前后端頭在推進方向的錯距(h),確保工作面推進方向與運輸順槽平行(h<3m)。

要求:每日標定一次,根據h大小,安排生產班及時調節。

2、工作溜與轉載機搭接位置控制法。

①控制工作溜鏈輪外沿與轉載機中部槽工作面一側外沿距離(竄動量s),以s=0為基準,控制前后竄動量。

要求:工作溜機頭整體推進兩次,觀測s值變動情況(變動量△s<30,s<300),超過要求,及時安排調節。

②控制工作溜機頭轉載落差b(溜子機頭架底沿至轉載機溜槽上沿的距離。要求:b≥200,

3、工作面偽傾斜推進法。在工作面傾角(α)較大時,支架及溜子會整體下滑(下滑量可用竄動量s衡量),采取加快工作面下端頭推進度,增大h值,使工作面推進方向與傾斜上方形成一個夾角(β),工作面在推進時產生向上方的移動量以抵消下滑量。β的大小由h大小確定(α=5~10°,h=≤6m;α=10~15°,h=≤10m;α=15~20°,h=≤15m)。

4、安裝防滑裝置。在工作面傾角(α)較大時,可采取安裝防滑裝置的措施,防控液壓支架及工作溜下滑(α>15°時必須安設)。

5、堅持正規循環、上線移架。避免工作溜出現多彎、中部前凸后凹,“三直”符合質量要求。

6、保持工作溜基本平直。在采煤機截割過程中,要掌握好臥底量,避免工作溜出現上下起伏,特別是在局部煤層傾角變化較大或出現地質構造時,不能急上急下,而要根據兩側邊沿煤層層位,以一個坡度平穩過渡。

二、工作溜搭接不合適處理技術措施

1、兩端頭加減刀處理法(假設工作溜前竄)。

竄動變動量△s50,可采取“21”加減刀處理法。即前端頭每進2刀,后端頭進1刀。

要求:①每次機尾減刀后,必須上線拉架,保證溜子直線性;②兩次機尾減刀進刀位置要盡量錯開(12節槽子以上)。③隨時掌握工作面前后端頭推進錯距h,當h值逐步減少時要相應減小調節幅度,當h<3m時,只可以采取“43”加減刀處理法。④當△s<0時(機頭回竄),停止機頭加刀。⑤當機頭回竄,s<400時,可采取“43”加減刀處理法給機尾加刀、機頭減刀,抑制溜子向機尾竄動。

工作溜后竄處理方法相同。

2、由機尾開始依次向機頭方向拉架調架,從機頭開始依次向機尾方向移溜(假設工作溜前竄s<400時)。

工作溜后竄處理方法相同。

3、增大工作溜機頭轉載落差b。

①煤層厚度穩定時,一般不要破頂,適當增大端頭采高及端頭支護高度,保證足夠的支護及安全出口空間,相應抬高工作溜機頭。

②底鼓較嚴重,要起底下落轉載機機尾,增大轉載落差,減小運輸阻力,防止溜子超負荷。

4、溜子前竄造成搭接過頭轉載困難,可臨時采取外撥裝載機機尾調整搭接;在超前替換時,相應向外側移梁改柱,便于裝載機兩側支護,保證安全出口支護符合要求;在不能確保安全出口寬度時,應采取煤柱側擴幫的方法;因溜子前竄造成機尾端頭無液壓支架支護面積增大,可采取增加Π型長梁對梁支護的方法。

三、相關要求及規定

1、由地測科負責,用紅色漆在兩順槽標定出巷道導線點,并用白色漆每隔10米標定一點且編號。所有標定點必須保持清晰可見,由采煤主管技術員負責,將兩順槽距工作面50米范圍內所有標定點及工作面前后端頭推進位置在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圖上標出,每日核對一次。

2、建立工作面推進位置控制記錄臺賬(表1)由采煤主管技術員負責,驗收員每班填寫。

3、建立工作溜搭接控制記錄臺賬(表2),由區隊隊長負責,值班干部每班填寫。

4、填寫臺賬的相關班長、驗收員、跟班干部、主管技術員、值班干部及隊長每天核對并簽字確認。

5、違反規定,未及時填寫記錄,處罰責任者50元/次;溜子搭接不符合要求,未安排落實調整,處罰值班干部、責任人及該隊隊長100元/人.次。

本規定自二〇一四年一月起執行。

王村煤礦生產科

二〇一四年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