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中小學教學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中小學教學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2024-07-27 閱讀 7374

中小學教學崗位職責

職責描述:

1.中小學所有有關調課的安排,協調工作;調課通知要通知到個人,學部等相關個人和部門,確保課有人上;

2.學校有關教學方面的通知的發放,比如學校教學研討會議的通知,考試通知等;

3.密切關注、收集上海市教委等政府機關關于中小學教育教學的信息和動態,參加市區教育局相關教務會議,并將信息,動態,會議內容等及時傳達給學校相關領導;

4.負責學生學籍(紙質材料以及電子檔案)的管理,包括歸檔、整理、保管工作;

5.負責學校的考務工作,統一印制試卷,收發裝訂試卷,成績匯總以及記錄,并協助分管校長組織對各學部的教育教學質量進行分析評估;

6.上級交辦的其他事項。

篇2:教育局中小學教學質量評估表彰辦法

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核心,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教學質量的評估,將有效促進學校教學工作的全面改進和提高,促進教學管理機制,進一步樹立以教學質量理念為先導的全面質量觀和多元質量觀,把握教學質量管理的新內涵,做到既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又要切合實際,科學規范。通過評估與督查,幫助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評估與督查,有利于全面深入的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于培養競爭機制,促使學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斷促進學校的規范化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整體提升我縣中小學教育教學水平。

一、初中

(一)升級考試

七年級、八年級均參加調研考試,參評人數分別按學籍數的一定比例,平均分按所教學科由高到低計算。

教師成績=平均分+工作量分

平均分=

工作量分=班數分+人數分

班數分=所教班數×0.4;人數分=參加考試人數×0.02;

班成績=

(二)中考

1、教師成績=①平均分+②優秀分+③工作量分

①平均分=

②優秀分=

③工作量分=班數分+人數分。

班數分=所教班數×0.4;人數分=參加考試人數×0.02;

2、班主任成績=班總平均分+優秀分

平均分=

優秀分=參照學校優秀分計算方法。

3、學校成績=①平均分+②優秀分+③鞏固分+④作課分

①平均分=

學校平均分=

②優秀分=

學校優秀分=+

③鞏固率分值=

④作課分=

作課記分標準:

縣一、二、三等獎分別記3、2、1分;市一、二、三等獎分別記5、4、3分;省一、二、三等獎分別記7、6、5分;全國一、二、三等獎分別記9、8、7分;此項每人只記最高分一次。

(三)表彰辦法

1、教師:中考語文、數學、英語、綜文、綜理、生物地理分別獎前1/4名(四舍五入),獎勵5名(包括5名)以上的學科設兩名優秀獎,三名先進獎,少于5名設一名優秀獎,其余為先進獎。

七年級、八年級各科均獎前1/5名(四舍五入),均為先進獎;

以上各年級若學校選拔了優生班,則實行捆綁式評估,取消該校班主任評估(按教育局學籍管理規定及參加考試為準)。

2、七年級、八年級升級考試中獲得先進獎的教師,若本學年作課(說課)、課題、校本課程開發其中一項獲縣級以上二等獎(含二等獎);或者在教師學術期刊發表文章1篇、在學生期刊發表文章3篇、指導學生發表文章4篇,則教學成績可由先進獎提升為優秀獎。

3、上表資格認定:升級考試各科任課教師的確定以“五?一”為準,前任教至“五?一”成績屬前任教師;后任“五?一”前接教,成績屬后任教師。畢業班各科教師的確定,必須教足三個月(從中考往前推);一個學科(包括班主任)不能名字重疊上表(中考綜文、綜理、地理生物除外)。

4、班主任:中考獎前5名;七年級、八年級獎前4名。先進獎

5、學校:第一名為教學優秀獎,二至三名為教學先進獎。和上年比較,上升兩個(含兩個)名次以上,為進步獎。

6、獲獎學校的校長,主管三年級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均獲相應等次的教學管理獎。

7、所有教學成績獎項,一人只獲一證(班主任、教學管理獎除外)

8、所有加分原由,均以當學年區間界定。

篇3:某鎮教研中心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制度

鎮教研中心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對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監管,規范辦學行為,提高辦學效益,鞏固、擴大新課程改革實驗成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教體(2004)86號文件《*市中小學質量管理意見》和《*市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管理補充規定》的有關精神,制訂本制度。

一、鎮教研中心職責

1、鎮教研中心負責對本鎮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監控和評價,要對各校的質量監控、評價給予指導和檢查,對各校教研組工作實行目標管理,對各校教育教學質量實行多指標綜合評價,充分發揮“單元過關”、“段考”等診斷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作用,促使各校均衡發展。

2、定期或不定期對各中小學貫徹教育方針的情況、課程開設情況和綜合素質平定工作進行指導和抽查。

3、鎮教研中心教研員要不斷深入基層學校,了解各校教學教研情況,深入課堂聽、評課,并根據情況給予相關指導。教研員每期聽課不少于50節。

4、鎮教研中心每期組織各校同頭課教師進行大規模教研活動2—3次,重點對教材、教法、教學進度、重點、難點、考評等問題進行研究、探討、交流,充分利用優勢教育資源,校際互動,優勢互補,實現全鎮教育均衡發展。

5、依據市教體局“千分考核”中有關教學質量的內容,對各校的教學工作進行考核。

6、每學年評選一次“先進教研組和優秀教研組長”。

7、每學期組織各中小學進行1—2次質量抽測,對各校的教學質量適時監控、適時指導。

8、每學期對各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做出監控評價報告,同時上報教育科和教育科研培訓中心。

二、學校職責

1、學校要建立課程管理委員會,制訂學校課程實施方案,保證按要求開足、開全規定課程,積極開發校本課程。

2、校級教育質量管理和評價要充分發揮教師、學生的主體作用,評價方式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評教與評學相結合,充分發揮素質教育報告冊的作用,認真搞好綜合素質評定工作。

3、學期初,學校要制訂各種教育教學計劃和各種制度,如:教師學習制度、集體備課制度、課題研究制度、教研組活動制度、教研評價制度、教師反思制度等。做到期中有檢查,期末有總結,學期結束要及時歸檔保存。

4、學校要制訂教研組工作目標和班級管理目標,對教研組及班級管理實行目標管理和考核,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對平時材料的收集和保存。

5、校內學科組要切實加強校本教研工作,實現同年級、同學科的同步互動,做到教案課時數統一、教學進度統一、學生作業內容統一、單元測試統一,努力營造一種先集體說課后備課、先備課后上課的團隊協作氛圍,真正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校本教研目標。

6、學校教務處要真正加強教學管理的力度,每期要對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作業檢查2—3次,要有詳實的檢查記錄和檢查小結,通過檢查要對發現的問題作出指導性的評價。

7、每學期每位教師要上一節以上的公開課,學校要充分發揮“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利用學科教研組認真搞好“說、上、評”活動,把校本教研落到實處,使全體教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藝術。

8、學校要結合“書香校園”讀書活動,引導教師閱讀一定量的教育理論書籍,不斷充電,及時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動態,廣征博采為我所用,不斷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樹立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和育人意識,盡快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9、各校要修訂完善“備、講、批、輔、考、評、補”等教學管理制度,使教學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10、每學期評選一次“先進教研組和優秀教研組長”。

11、每學期各校要對本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做出監控評價報告,報告要上交鎮教研中心。

三、學科教研組職責

1、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學計劃,制訂教研組工作計劃和管理目標,定期召開教研活動,并做好記錄。

2、負責組織和審查本學科各年級的單元過關試卷和期中測試卷。

3、組織教師研究新課程標準、教材、教法等教研活動,組織本學科的觀摩教學,進行教改實驗。

4、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定期對學習情況進行組內交流,不斷提高教育素養。

5、掌握本組教師的教學狀況,經常深入課堂聽課、評課。

6、對本學科的教學基本環節作統一要求,形成規范。

7、教研組學期計劃完成率不低于85,期末寫出教研工作總結。

8、注意收集本學科的教研成果(論文或經驗材料)。

四、對各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考核、獎懲仍按教體(2004)86號文及我鎮教研中心的有關規定執行。

查閱更多相關制度范文,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