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課程輔導老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課程輔導老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2024-07-27 閱讀 6089

課程輔導老師崗位職責

晚托班課程輔導老師吉的堡教育集團上海吉堡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吉堡任職要求:

1.師范類專業優先考慮;

2.有較好的交流能力、學習能力、普通話標準;

3.喜歡孩子,熱愛教育事業,善于調動兒童學習積極性和吸引兒童注意力;

4.上課生動活潑,有創新意識和鉆研精神,有愛心和責任心;

5.有家教或培訓機構經驗者優先。

崗位職責:

1.備課及課前準備:按照我司提供的教材備課講課;

2.輔導小學階段功課;

3.教學服務執行:定期與家長溝通學生學習進度及情況;

4.配合進行數學試聽課、測試等活動。

具體面試溝通

課程輔導老師崗位

篇2:課程輔導顧問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電話邀約家長上門促單

2.咨詢電話的接聽,做好相應的信息記錄

3.定期對記錄的咨詢信息進行回訪,告知咨詢者最近的培訓動態

4.對來訪咨詢者接待:全面,準確,有針對性的做好咨詢工作,幫助咨詢者了解其想了解的信息為起選擇培訓課程做參考

5.根據公司的有關政策,規定給擬培訓學員辦理報名手續,指導報名表的填寫,報名資料的準備與整理

6.積極配合其他部門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

7.完成其他臨時性工作

任職資格:

1.語音表達能力強,具有很強親和力能與孩子及家長打成一片者優先

2.普通話標準,熱愛教育事業

3.具有愛心,責任心,團隊合作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

篇3:人力資源管理師二級基礎課程輔導講義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

《基礎知識》

一、考情說明依據●《國家職業標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2007年修訂)》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基礎知識》

總體分值三級20%;二級10%

二、考情分析●相重的考點較多

●二級、三級的考題相重的考點較多

●考點較為集中

●只有選擇題

三、結構分析相關度②勞動經濟學(第一章)

③勞動法(第二章)

④現代企業管理(第三章)

⑤管理心理與組織行為(第四章)

①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第五章)

四、教材考點概要(見下文)

第一章勞動經濟學

節次主要考點教材頁碼歷年考題

第一節●勞動資源的稀缺性P12008.5多選

●勞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P3-52008.5-11單多選;2009.5-11多選

第二節●勞動力供給P5-62007.5/2009.5單選

●勞動力市場的含義P112008.5/2009.5單選

●勞動力市場均?的意義P132007.5單選

●人口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P132007.5多選

第三節工資形式P15-162007.5/2009.11單選

第四節就業與失業P18-272007.5-11單多選

2008.5-11單多選

1頁

2009.5-11多選

2010.5-11單多選

▲內容精講

第一節勞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內容考點考題序P1勞動經濟學定義研究市場經濟制度中的勞動力市場現象及勞動力市場運行規律

的科學。

一、勞動資源的稀缺性屬性P1-21.相對的稀缺性(相對于社會和個人的無限需要和愿望)

2.絕對的稀缺屬性(社會和個人的無限需要和愿望的增長、變化)

3.本質表現:是消費勞動資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4.現代勞動經濟學產生于勞動資源的稀缺性與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對象正是這種客

觀存在所決定的。

2008.5

多選

二、效用最大化P21.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市場運作的主體是企業和個人。

2.個人追求的目標是效用最大化。

3.企業追求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

4.利潤最大化是效用最大化的變形(企業追求的目標是個人追求的目標的變形)

5.效用最大化行為的觀點,通常作為經濟分析的基本假設。

三、勞動力市場P2-3引:在生產要素市場:居民戶是生產要素供給方;企業是生產要素需求

在商品市場:居民戶是商品和服務需求者;企業是商品和服務供給

1.在勞動力市

場上

(1)居民戶是勞動力的供給方,企業是勞動力的需求方。

(2)通過雙方的無數次選擇,按照一定的工資率(從供給的角度看,

是要素服務收入;從需求的角度看,是要素使用成本)將勞動力配

置于某種產品和服務的生產的職業崗位上。

2.勞動力市場就業量與工資的決定2009.1

2頁

的基本功能1單選

3.勞動經濟學的主要任務要認識勞動力市場的種種復雜現象,理解并提示勞動力供給、勞動力需求,以及工資和就業決定機制對勞動力資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4.勞動經濟學產生的基礎勞動力市場配置的資源、交換的商品是勞動力,這與其他市場配置的資源、交換的商品相比,具有顯著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導致勞動力市場與其他市場有重大區別。

四、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P3-51.實證研究

方法

(1)定義:實證研究方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

確定、精確的知識的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么”的問

題。

2008.5

單選

(2)特點(2個)P3-42009.5

多選2.規范研究方

(1)定義:規范研究方法以某種價值判斷為基礎,說明經濟現象及

其運行“應該是什么”的問題。

---

(2)特點(2個)P4-52009.5

;2009.

11多選(3)經濟運行過程中影響互惠交換的主要障礙有三類:信息障礙,

體制障礙,市場缺陷。

2008.1

1多選

3.兩種方法的

關系

實證研究方法排斥價值判斷;規范研究方法卻以價值判斷為基礎;二者并非

完全對立。

◆[課堂練習1-1]

1.下列哪些不是勞動資源的稀缺性屬性()

A.相對的稀缺性

B.絕對的屬性

C.消費勞動資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D.效用最大化

答案:D

解析:準確把握勞動資源的稀缺性屬性三點內容。

3頁

參見:P1

2.勞動力市場上,居民戶是勞動力的()

A.供給方

B.需求方

C.中介方

D.合作方

答案:A

解析:辨別勞動力市場上居民戶與企業的供需關系,企業為需求方,居民戶為供給方。

參見:P2

3.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兩種()

A.實證研究方法

B.調查研究方法

C.規范研究方法

D.理論研究方法

答案:A、C

解析:理解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學術用語。

參見:P3

4.實證研究方法重點是研究是()。

A.現象本身“是什么”的問題

B.現象“應該是什么”的問題

C.現象本身“不是什么”的問題

D.現象“不應該是什么”的問題

答案:A

解析:理解勞動經濟學的兩個研究方法的范圍界限。

參見:P2-3

4頁

第二節勞動力供給和需求

一、勞動力與勞動力供給(P5-7)

(一)勞動力和勞動力參與率的概念

1.勞動力它是指在一定年齡之內,具有勞動能力與就業要求,從事或能夠從事某種職業勞動

的全部人口,包括就業者和失業者,即社會勞動力。

2.勞動力參與率(1)總人口勞動力參與率=(勞動力/總人口)*100%

(2)年齡別(性別)勞動力參與率=(某年齡(性別)勞動力/該年齡(性別)人口)

*100%

(二)勞動力供給

考點具體內容考題

1.勞動力供給定義它是指在一定的市場工資率的條件下,勞動力供給的決定主體

(家庭或個人)愿意并且能夠提供的勞動時間。

---

2.勞動力供給彈性公式(1)定義:勞動力供給量變動對工資率變動的反應程度被定義

為勞動力供給的工資彈性,簡稱勞動力供給彈性。

2007.5

單選

(2)公式:Es=(△S/S)÷(△W/W)

例如:大地公司相關資料見下表,請計算勞動力供給彈性。

4月2日4月3日增長量(△S,△W)

工作時間(小時)(S)6(S0)8(S1)2

工資(元/天)(W)50(W0)70(W1)20

解:Es=(△S/S)/(△W/W)=[(S1―S0)/S0]/[(W1-W0)/W0]=[2÷6]/[20÷5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