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任老師安全目標責任
責任范圍:
1.任課老師要認真履行一崗雙責的義務。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負責課堂和課間活動預防或處理偶發事件,負責課間操、放學時的樓梯值班。
2.在校內外組織的活動中,要堅守崗位,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具體目標:
1.負責課堂安全,對課堂突發安全事件要妥善處理。
2.課間活動。執行上課老師前后節各負責5分鐘制度。
3.眼保健操和課間操。上課的老師負責組織學生做好眼保健操,課間操,在規定安全責任崗位維持學生下樓秩序。
4.若出現緊急重大意外情況如停電、火災、地震等,上課的老師負責組織學生有序下樓,把學生組織到操場等安全地帶。
5.其它
(1)嚴格執行安全事故報告制度。發現無故未到校的學生,第一時間通知班主任與家長查明原因;發現未請假私自外出的學生要及時報告班主任。
(2)發現有情緒波動較大的學生要注意溝通并與班主任老師協商妥善處理,不責罵、侮辱學生。
(3)不準派學生出教室、出校門為自己購物等。
(4)上課和課外輔導期間不私自外出。
篇2:安全目標的考核以及評價
為提高安全目標管理效能,目標在實施過程中和完成后都要進行考核、評價,并對有關人員進行獎勵或懲罰。考核是評價的前提,是有效實現目標的重要手段。目標考評是領導和群眾依據考評標準對目標的實施成果客觀的測量過程。這一過程避免了經驗型管理中領導說了算,缺乏群眾性的弱點,通過考評使管理工作科學化、民主化。通過目標考評獎優罰劣,避免大鍋飯,對調動工人參與安全管理的積極性起到激勵作用,為下一個目標的實施打下良好基礎,從而推動安全管理工作不斷前進。
為做好安全目標的考評工作,考評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考評要公開、公正。考評標準、考評過程、考評內容和考評結果及獎懲要公開,要增加考評的透明度。不搞領導裁決,不搞神秘化,不搞發紅包。考評要有統一的標準,標準要定量化,無法定量的要盡可能細化,使考評便于操作,也避免因領導或被考評人不同,而有不同的考評標準。
第二,以目標成果為考評依據。目標管理是強調結果的管理,對達到目標的過程和方法不作規定。因此不論你付出的努力有多大,考評的是成果的大小、質量和效果。這一方法激勵人們的創造精神,工作中講究實效,避免形式主義。
第三,考評標準簡化、優化。考評涉及的因素較多,考評結果應最大限度表明目標結果的成效,標準盡量簡化,避免項目過多,引起考評工作的繁瑣和復雜。考評標準要優化,要抓反映目標成果的主要問題,評定等級要客觀。
第四,實行逐級考評。安全目標的設定和分解是逐級進行,進而構成目標體系,由上至下逐級考評,有利于考評的準確性。
對目標的考評內容包括:①目標的完成情況:包括完成的數量、質量和時間。②協作情況:目標實施過程中組織內部各部門或個人間的聯系與配合情況等。除上述主要考評內容外,還應適當考慮目標的復雜程度和目標責任人的努力程度。
由于考評的標準、內容、對象不同,因此對目標的考評方法也不同,但考評方法應簡單、易行,具有系統性、綜合性、多樣性。可采取分項計分法、目標成果考評法、崗位責任考評法等。
篇3:安全管理目標制定依據原則程序
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是安全管理的首要問題,它不但是安全管理過程開始的標志,而且決定整個安全管理過程的進行。
一、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依據
制定安全管理目標,必須要有科學依據。不同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可能會有不同的具體依據,但就一般情況而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安全管理所應解決的問題
這是制定安全管理目標的直接依據。安全管理目標是安全管理所應解決問題的正面表述,只有問題明確并分析透徹,安全管理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才能明確,所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也會得當。例如,企業安全管理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安全生產和消滅事故的問題,那么企業安全管理目標就必須要包括這一內容,并且要根據企業安全生產狀況,提出解決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安全與發展等管理措施。在一項安全管理中往往要解決許多問題,但必有一個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安全管理目標制定的主要依據,在可能的情況下也要盡量兼顧其他問題。
2.事物自身的發展規律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企業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只能遵循這些客觀規律,而不能違背這些客觀規律。企業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要反映人們的愿望,但是這些愿望必須是基于對事物發展規律的反映,而不能是揠苗助長、緣木求魚之類的妄想。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并非完全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而只是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要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
3.安全管理的內部條件所提供的可能性
安全管理的內部條件所提供的可能性,是安全管理目標制定的內在依據。所謂內部條件主要是指安全管理系統內所具備的人員(包括安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素質條件、物質條件、技術條件、信息條件、文化條件以及以往的安全管理經驗等。在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中,要考慮各種內部條件的綜合水平。對于這一水平的估計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估計過高,可能使目標缺乏可行性;估計過低,可能使目標缺乏先進性。
4.安全管理的外部環境所提供的可行性
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不僅要考慮安全管理系統內部條件所提供的可能性,而且還要考慮安全管理的外部環境所提供的可行性。安全管理的外部環境從范圍角度來說,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例如作為一個企業,市情、省情、國情都是它的環境;而作為一個國家,則主要是指國際環境,?國情只是它的內部條件。但從內容上來劃分,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政治環境,主要是指國家的政治形勢、政治體制及由此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法律環境,主要是指國家及地方的所有法律、條例、規定以及立法、司法特點;經濟環境,主要是指國家的經濟運行特點、各項經濟政策規定、市場條件、社會生產力水平以及人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特點等;社會環境,主要是指社會的治安環境、人口數量質量、社會保障條件以及公共設施水平等;?自然環境,主要是指自然資源和生態平衡情況。以上各類環境因素對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都有很大的制約作用,不全面考慮,安全目標的實現就會缺乏可行性。
二、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原則
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必須堅持正確的原則,這些原則主要如下。
1.科學預測原則
安全管理目標的確定,必須要以科學的預測為前期。因為只有進行科學的預測,才能準確地掌握安全管理系統內部和外部信息,才能預見事物的未來發展趨勢,從而為安全管理目標的確定提供科學而可靠的依據。在安全管理目標的確定中進行科學預測,不但要進行定性預測,而且要進行定量預測,不但要運用現代預測手段,而且要進行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使預測的結果既全面又準確,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從而保證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既有科學性,又有可行性。
2.職工參與原則
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不應只是企業領導者、安全管理者的事,還應當廣泛發動職工共同參與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發動職工參與目標的制定,不僅可以聽取職工要求,集中職工智慧,從而增強安全管理目標的科學性,而且有利于安全管理目標的貫徹和執行。這就是在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中之所以要強調堅持職工參與民主決策的原因。
3.方案選優原則
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必須堅持方案選優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在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中,首先要制定每個選擇方案,然后通過科學決策和可行性研究,從多個方案中選出一個滿意的方案。所謂滿意,主要有以下3個標準:第一,?目標要有較高的效益性,其中包括有較高的安全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第二,目標要有先進性,有一定的創新,有一定的難度;第三,目標要有可行性、切合實際,通過努力能夠實現。
4.信息反饋原則
在堅持—亡述原則的基礎上所確定的安全管理目標,并不一定保證有足夠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可行性,其原因主要有3方面:一是人們的認識總有一定局限性。有些認識在當時看來是科學的、合理的,事后有可能會發現仍有不科學、不合理之處。二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安全管理目標制定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可行性如何,最終還是要在執行中來檢驗。三是情況在不斷變化,條件在不斷改變,原定的安全管理目標出現一些偏差,實屬難免。由于以上原因,在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中,必須堅持安全信息反饋的原則,要在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和執行中不斷收集反饋安全信息及時糾正偏差。
三、制定安全管理目標的程序
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不僅要有科學依據,堅持正確原則,而且還必須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一般說,制定安全管理目標的主要程序如下。
1.提出問題
即圍繞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通過科學預測和調查研究,收集安全管理系統內外的有關信息,從各個方面為安全管理目標的制定提供依據。
2.制定方案
即根據安全管理目標所應解決的問題和收集到的各種安全信息,制定兩個以上的安全目標備選方案。
3.確定方案
即通過科學決策和可行性研究,在諸多的備選方案中選取一個滿意的方案。此時,安全管理目標基本確定。
4.目標修正
即在安全管理目標基本確定的情況下,或再交由職工討論,廣泛收集意見,或在實際執行中不斷收集反饋安全信息,以使安全管理目標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