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范圍
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范圍
人事檔案材料的收集歸檔,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著重收集反映職工政治思想、品德作風、業務能力、學識水平、工作業績等材料,有效地為人事工作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第一條在人事工作中形成的履歷表、簡歷表、各類人員登記表等材料。
第二條自傳和屬于自傳性質的材料。
第三條考察、考核干部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民-主評議干部的綜合材料、組織審定的考察材料、定期考核材料、年度考核登記表、鑒定材料、后備干部登記表(提拔使用后歸檔)等材料。
第四條審計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主要涉及干部個人的審計報告或審計意見材料、離任審計考核材料。
第五條國民教育、成人教育(大中專)、黨校、軍隊院校學生(學員)登記表、考生登記表、學習成績表、畢業生登記表、鑒定表、授予學位的材料、學歷證明書、培訓結業成績登記表、學習鑒定、學員思想小結(結業)、博士后研究人員工作期滿登記表等材料。
第六條評審(考試)專業技術職稱(資格)和聘任專業技術職務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表、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成績合格登記表、評審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情況簡表、業務自傳、評審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報表、聘任專業技術職務審批表、套改和晉升專業技術職務審批表等材料。
第七條創造發明、科研成果鑒定材料、各種著作、譯著和在重要刊物上發表的獲獎論文或有重大影響的`論文等目錄。
第八條政審工作中形成的材料:調查報告、審查結論、上級批復、本人對結論的意見、檢查交待或情況說明材料、作為結論依據的調查證明、證據材料、甄別、復查結論(意見、決定)、調查報告、批復及有關的主要依據材料。
第九條更改姓名、民族、出生日期、國籍、入黨入團時間、參加革命工作時間等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個人申請、組織審查報告及所依據的證明材料、上級批復等材料。
第十條黨、團組織建設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
(一)中國共-產-黨入黨志愿書(已批準轉正的)、入黨申請書(1—2份系統、全面的)、預備黨員轉正申請書、自傳、綜合性政審材料及有關的證明、考察材料、黨員登記表、民-主評議黨員組織意見、登記表;整黨工作中不予登記的決定、組織意見;民-主評議黨員中認定為不合格黨員被勸退或除名的組織審批意見及主要事實的依據材料;取消預備黨員資格的組織意見(記載組織意見的入黨志愿書可收集歸檔);退-黨材料。
(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入團志愿書、申請書、團員登記表、優秀團員事跡材料、退團材料。
(三)加入民-主黨派的有關材料。
第十一條表彰獎勵活動中形成的有關材料: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國家科技獎(含國家發明獎、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團員等審批(呈報)表、先進事跡材料、先進事跡登記表、立功、受勛、嘉獎、通報表揚等以及在其他工作中形成的表彰材料。
第十二條紀律檢查、監察、法院和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處分決定、免予處分的意見、上級批復、核實(調查)報告、本人檢查、交待、對處分決定的意見、撤消處分的有關材料、通報批評材料、法院判決書、復查甄別報告、決定(結論)、上級批復、離婚材料等。
第十三條干部任免、調動、軍隊干部專業安置等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干部任免審批表(包括所附的考察、表現情況材料)、干部調動鑒定、組織審定的表現情況材料、考察材料、公務員過渡登記表、軍隊轉業干部審批表、授予(晉升)軍(警)銜審批表、轉業鑒定、定級定工資材料、退(離)休審批表等材料。
第十四條考試錄用和聘用干部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報考登記表和錄用審批表、考察材料、聘用審批表和合同書、政審結論和有關證明材料、考核考察材料、續聘、解聘和辭退材料、辭職審批材料等。
第十五條辦理工資、待遇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轉正定級審批表、各種工資變動審批表、登記表、提職晉級和獎勵工資審批表、享受專家特殊津貼的呈報表、解決各種待遇問題的審批表、批復材料等。
第十六條辦理出國(出境)審批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因公出國(出境)審批表、備案表、在國外表現情況材料或鑒定材料、因私出國(出境)審批表等材料。
第十七條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議和工、青、婦等群眾團體代表會、以及民-主黨派代表會議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代表登記表、委員簡歷、政績材料等。
第十八條健康檢查和處理工傷事故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有嚴重慢性病、身體殘疾的體檢表、工傷致殘診斷書、確定致殘等級的有關材料、新錄用干部體檢表和畢業生分配工作體檢表等材料。
第十九條辦理喪事形成的有關材料:悼詞、生平、報紙報道消息、訃告、非正常死亡的調查報告及遺書。
第二十條其他對考察了解使用干部有參考價值的材料。
篇2: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范圍規定
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范圍
1.員工調配、任免、考察考核等工作中形成的各種登記表(如職工履歷表、登記表),任免呈報表(包括上報的考察材料),鑒定、民主評議和組織考核形成的綜合材料,離退休審批表,軍隊轉業部門審批表等。
2.錄用和聘用工作中形成的錄用和聘用審批表,政審材料,續聘審批表,退職材料。
3.出國出境人員審批表、登記表及在外表現情況的鑒定材料。
4.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議的工、青、婦等群眾團體代表會以及民主黨派代表會的代表登記表和委員的簡歷表、政績材料。
5.辦理工資、待遇工作中形成的審批表和解決待遇問題和審批材料。
6.評聘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工作中形成的專業技術人員任職資格申報表,專業技術職務考績材料以及聘任專業技術職務的審批表。
7.員工更改姓名、民族、年齡、入黨入團時參加革命工作時間等過程中形成的個人申請表,組織審查報告,上級批復以及所依據的證明材料。
8.黨團組織建設中形成的入黨志愿書(1-2份系統的)和轉正申請書、自傳、政審材料、黨員登記表、不予登記的決定、組織審批意見及所依據的材料,民主評議黨員工作中形成的組織意見。民主評議黨員登記表,優秀黨員事跡及審批材料。認定為不合格黨員被勸退或除名的主要事實依據材料和審批材料,*材料,取消預備黨員資格的組織意見;入團志愿書、申請書、團員登記表、退團材料;加入民主黨派的材料。
9.干部審查工作中形成的調查報告、結論、上級批復、個人結論的意見、檢查交待、旁證材料;甄別復查結論、調查報告、批復及有關的主要依據材料。
10.表彰獎勵活動中形成的各種先進人物登記表、審批表、先進模范事跡。
11.各種處分決定、調查報告、上級批復、本人交待及旁證材料、刑事判決書。
12.員工的創造發明、科研成果、著作、譯著和有重大影響的論文等目錄。
13.體格檢查中確診有殘疾的體檢表及工傷致殘確定殘廢等級的材料。
14.辦理喪事活動中形成的悼詞、訃告;非正常死亡的調查報告。
15.高等教育、國民教育、成人教育和干部進修、培訓工作中形成的學生(學員)登記表、學習成績登記表、畢業登記表,授于學位的材料,學歷證明書,學習鑒定材料。
16.學生學籍變動記錄材料。
17.學生在校期間每學年的思想品德評定表。
18.畢業學生體檢表。
19.其他可供組織參考有保存價值的材料。
篇3: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制度
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制度
1、形成干部人事檔案材料的單位和部門,應在材料形成后的半個月內,按照歸檔范圍,及時報送干部人事檔案主管部門歸檔,并形成送交制度,責任到人。
2、各單位(省直、市地)可根據工作需要,有計劃布置填寫干部履歷表或補充表(但事先應經組織部同意),寫自傳,做鑒定等,充實干部人事檔案內容。
3、報送的干部人事檔案材料必須內容真實,完整齊全,文字清楚,對象明確,手續完備。否則,退回補辦。
4、歸檔材料統一使用16開辦公用紙,使用碳素墨水或蘭黑墨水,用毛筆或鋼筆填寫,不得使用圓珠筆、鉛筆及紅色或純藍墨水和復寫紙書寫。干部人事檔案正本存材料原件,副本可存復印件。
5、歸檔材料份數,目前要求一律一式兩份。
6、報送時要填寫:《干部人事檔案材料轉遞通知單》或《干部人事檔案零散材料移交表》,辦理交接手續。
7、干部人事檔案主管部門應與材料形成部門建立聯系制度,主動收集。
8、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部門對接收的材料,要認真檢查鑒別,發現材料殘缺不全、內容不真實、手續不完備等,及時退還,并要求補辦,經認真鑒別后再進行登記、歸檔。
9、對收集的材料,鑒別后及時歸檔入卷,不長期積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