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學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制度

學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制度

2024-07-25 閱讀 9157

學校人事檔案管理制度

  為了提高檔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護和利用人事檔案,更好地為我校人事工作服務,根據黨的干部工作方針、政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干部檔案工作條例》,特制定本制度。

一、保密制度

  1.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保密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規定,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秘密法》,做好人事檔案的保密工作。

  2.加強組織紀律,堅守工作崗位。

  3.人事檔案管理部門應設立專用檔案庫房(室),配備鐵質檔案柜,妥善保管人事檔案。

  4.人事檔案庫房(室)必須具有防火、防潮、防蛀、防盜、防光、防高溫等設施。安全措施應當經常檢查,保持庫房的清潔和溫、濕度,發現問題,立即報告,及時采取措施。

  5.人事檔案庫房(室)和檔案柜,應明確專人管理。管理人員變動時,必須辦理好交接手續。

  6.無關人員一律不得進入檔案庫房(室)。

  7.嚴禁用電話、電報索取或提供有關人員的全面材料和涉及個人政治歷史問題或其他重要問題的材料,嚴禁任何人攜帶人事檔案材料進入公共場合和娛樂場合,不得在電話或公共場所中談論或汲及到有關人事檔案材料的內容。

  8.對利用人事檔案的人員,進行保密宣傳,以防邊閱檔案邊議論檔案內容。

  9.人事檔案材料的轉遞,嚴格密封,通過機要傳遞或專人送達,盡量避免本人自帶。

  10.人事檔案工作中形成的各種草稿、廢紙等,不得亂扔、亂拋,一律按密紙處理或銷毀。

  11.人事檔案一般不外借,但領導或有關人員因工作需要借閱時,要嚴格辦理借閱手續,借閱期限一般不得超過五天。

  12.屬歸檔的材料,及時轉入本人檔案,須轉遞的檔案,做好移交簽字登記手續。

  13.嚴禁任何人私自保管他人檔案,人事檔案管理人員不得保管本人和親屬的檔案。

  14.發現泄密事件,認真處理。

二、歸檔制度

  1.按照《干部人事檔案收集歸檔規定》,經常通過有關部門收集工作調配、干部任免、組織發展、職稱評聘、考察、考核、培訓、獎懲、學歷變更、工資套改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個人德、能、勤、績、廉的文件材料,充實檔案內容。相關部門應配合人事處及時做好人事檔案材料的整理、歸檔工作;材料歸檔范圍具體見附件。

  2.校屬各單位要建立主動送交人事檔案材料的工作制度,并確定1-2名專兼職人員負責收集本單位的.歸檔材料,屬于歸檔范圍的人事檔案材料,在材料形成后,經有關部門審查簽章后送交人事檔案室歸檔。

  3.每年引進畢業生及調入人員的人事檔案必須在報到之日起兩個月內轉至我校,沒有特殊情況而逾期不到或材料不全的,學校將緩發其工資與津貼,并暫停兌現其他相關待遇。

  4.收集的人事檔案材料,必須經過認真的鑒別,屬于歸檔的材料應真實準確,完整齊全,格式規范、文字清楚,對象明確,手續完備、具有保存備查價值。需經有關部門審查蓋章或本人簽字的,應在蓋章簽字后方能歸檔。

  5.不屬于檔案范圍的材料,不得擅自歸檔,經過鑒別,可分別情況予以處理。凡銷毀材料需經人事處負責人批準,由專人負責監銷。

  6.人事檔案材料,須統一使用十六開規格的辦公用紙,不得使用圓珠筆、鉛筆、或紅色及純藍色墨水和復寫紙書寫。

  7.每年引進人員要填寫干部履歷表或補充表,充實干部人事內容。

  8.對收集的材料,要做好收集登記和交接手續。

三、鑒別制度

  1.收集的材料必須經過鑒別,未經鑒別,不得隨意歸檔或擅自銷毀。

  2.鑒別工作分別在接收材料歸檔時和整理過程中進行。

  3.鑒別要以有關文件規定為依據,嚴肅認真,確保真實、完整、精煉、實用。

  4.歸檔的材料必須真實完整,字跡清楚,對象明確,手續完備;對不該歸檔的材料,要區別處理,凡銷毀材料,必須詳細登記,并報主管負責人審查批準。

  5.人事檔案材料應按照《干部檔案整理工作細則》進行整理立卷。

四、整理制度

  1.整理人事檔案,要先對缺少的干部人事檔案材料進行補充,并備齊卷皮(盒)、目錄紙、襯紙、切紙打孔機(縫紉機)等必備的物品和設備。

  2.整理要做到:干部人事檔案材料鑒別和分類準確,編排有序,目錄清楚,裝訂整齊。

  3.整檔人員必須熟悉黨的干部工作方針、政策和檔案工作的專業知識,掌握整理人事檔案的有關規定和基本方法技能,認真負責地做好整理工作。

  4.必須認真執行《檔案法》、《保密法》、《干部檔案工作條例》等有關法規,嚴格遵守安全保密制度,保守黨和國家的秘密。

  5.人事檔案按新《條例》和《干部檔案整理工作細則》規范地整理,零材料及時裝訂入卷。

  6.不得擅自涂改、抽取或偽造檔案材料。按規定剔出的檔案材料,必須認真登記,需銷毀的材料,經主管領導批準按規定銷毀。

  7.整檔過程中,要切實做好防火安全保密工作,整理室內嚴格吸煙,嚴防丟失和匯漏檔案內容。

五、借閱制度

  1.查(借)閱人事檔案的人員原則上是黨委組織部、人事處干部或二級單位書記、主任,必須是中共正式黨員。

  2.查(借)閱人應在借閱前認真填寫《干部人事檔案查(借)閱登記表》。

  3.復印借出人事檔案材料應認真核實簽署意見并加蓋“河南城建學院人事處”公章,方能有效。校外單位和本校工作需要查用檔案,須在人事處領導同意后,方可查(借)閱。

  4.查(借)閱檔案,嚴禁涂改、圈劃、撤換檔案材料。查閱時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檔案內容,違反者視情節輕重,予以批評教育直至紀律處分。屬于假公濟私者,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處理。

  5.查閱檔案的單位或個人,不得擅自拍攝復制檔案內容。因工作需要從檔案中取證的,必須請示人事檔案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后才能復制(拍攝)。

  6.檔案不外借,如必須借出使用時,要說明理由,經主管部門負責人批準,并嚴格履行登記手續,限期歸還,不得擅自轉借他人。

六、轉遞制度

  1.遞人事檔案或材料必須做到及時、準確、安全。

  2.人事檔案應通過機要交通渠道轉遞或派專人傳送,一般情況下,不準公開郵寄或交本人自帶。如外單位派專人來提取,必須持人事部門出具的介紹信,一般介紹信不予辦理。

  3.遞檔案時,必在轉出手續完備的前提下,須經人事處有關負責人同意簽署意見并由主管人事工作校領導同意后方可轉出。有關部門同時把本人的現實表現、體檢表或技術檔案轉入人事檔案室,由人事檔案室統一轉遞,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轉出。檔案轉出后,逾期一個月未見對方退回回執應寫信或電話催回,以防丟失。

  4.使人事檔案能夠隨著我校的人事變動,干部職務變動而及時調整,人事處及組織部應將人事變動情況、干部調動單位和任免通知及時通知人事檔案室。因商調而轉出檔案后,人事處有關負責人應及時通知人事檔案室此人是否商調成功,如未商調成功有關部門負責人應在一個月以內追回檔案,最多不超過三個月。

  5.職工因辭職、退職、自動離職或被學校解除合同、終止合同、除名、開除等,在沒收到接收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轉來的轉遞檔案通知單前,其檔案仍由人事檔案室保管;但要從處理決定下達之日算起,按有關部門的收費規定收取檔案保管費。自動離職人員的人事檔案必須在外調手續完備的情況下,方可轉出。

  6.校各部門應積極配合人事檔案室做好教工檔案的轉遞工作。

  7.不屬于在職人員的代管人事檔案,在檔案轉出時,按照學校有關文件規定收取管理費用和其他費用。

  8.是轉出的干部人事檔案或材料要嚴密包封,并加蓋機密章,有關人員認真填寫《干部人事檔案轉出登記表》。

七、核查制度

  1.事檔案管理部門對所管理的檔案要定期的進行檢查核對,一般每半年核對一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提供利用的人事檔案,再回收時,要嚴格檢查,經核對無誤后,方可入庫。

  3.理好的人事檔案入庫前,要逐人、逐卷、逐份、逐頁進行檢查核對,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4.出和接收人事檔案時,應將材料與目錄檢查核對一遍,防止張冠李戴或缺少材料。

  5.收集的人事檔案材料,應檢查是否屬于歸檔材料,是否齊全完整,是否符合歸檔要求,是否手續完備。

篇2: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范圍規定

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范圍

1.員工調配、任免、考察考核等工作中形成的各種登記表(如職工履歷表、登記表),任免呈報表(包括上報的考察材料),鑒定、民主評議和組織考核形成的綜合材料,離退休審批表,軍隊轉業部門審批表等。

2.錄用和聘用工作中形成的錄用和聘用審批表,政審材料,續聘審批表,退職材料。

3.出國出境人員審批表、登記表及在外表現情況的鑒定材料。

4.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議的工、青、婦等群眾團體代表會以及民主黨派代表會的代表登記表和委員的簡歷表、政績材料。

5.辦理工資、待遇工作中形成的審批表和解決待遇問題和審批材料。

6.評聘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工作中形成的專業技術人員任職資格申報表,專業技術職務考績材料以及聘任專業技術職務的審批表。

7.員工更改姓名、民族、年齡、入黨入團時參加革命工作時間等過程中形成的個人申請表,組織審查報告,上級批復以及所依據的證明材料。

8.黨團組織建設中形成的入黨志愿書(1-2份系統的)和轉正申請書、自傳、政審材料、黨員登記表、不予登記的決定、組織審批意見及所依據的材料,民主評議黨員工作中形成的組織意見。民主評議黨員登記表,優秀黨員事跡及審批材料。認定為不合格黨員被勸退或除名的主要事實依據材料和審批材料,*材料,取消預備黨員資格的組織意見;入團志愿書、申請書、團員登記表、退團材料;加入民主黨派的材料。

9.干部審查工作中形成的調查報告、結論、上級批復、個人結論的意見、檢查交待、旁證材料;甄別復查結論、調查報告、批復及有關的主要依據材料。

10.表彰獎勵活動中形成的各種先進人物登記表、審批表、先進模范事跡。

11.各種處分決定、調查報告、上級批復、本人交待及旁證材料、刑事判決書。

12.員工的創造發明、科研成果、著作、譯著和有重大影響的論文等目錄。

13.體格檢查中確診有殘疾的體檢表及工傷致殘確定殘廢等級的材料。

14.辦理喪事活動中形成的悼詞、訃告;非正常死亡的調查報告。

15.高等教育、國民教育、成人教育和干部進修、培訓工作中形成的學生(學員)登記表、學習成績登記表、畢業登記表,授于學位的材料,學歷證明書,學習鑒定材料。

16.學生學籍變動記錄材料。

17.學生在校期間每學年的思想品德評定表。

18.畢業學生體檢表。

19.其他可供組織參考有保存價值的材料。

篇3:油品調運分公司人事檔案管理辦法

工貿油品調運分公司人事檔案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提高zz石油(集團)工貿有限公司油品調運分公司(以下簡稱“油品調運分公司”或“公司”)檔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護和利用人事檔案,使其更好地為企業改革發展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z省檔案管理條例》、《干部檔案工作條例》和工貿公司有關規定,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公司機關各部門及各駐站。

第三條本辦法中的人事檔案指企業人力資源等有關部門在工作中形成的記載個人經歷、政治思想、品德作風、業務能力、工作表現、工作實績、工資待遇等內容的文件材料,是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反映個人成長歷史的憑證和依據。

第四條人事檔案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管理時要注意維護檔案完整與安全,便于企業各方面的利用。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私自保存、擅自銷毀或據為己有。

第二章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五條人事檔案是由公司綜合辦公室統一管理,業務工作接受上級有關業務部門的監督。

第六條綜合辦公室的主要人事檔案管理職責是:

(一)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人事檔案工作的方針政策;

(二)建立健全公司人事檔案工作規章制度;

(三)負責接收、鑒別、整理、保管、轉遞、提供公司各級員工的人事檔案;

第三章歸檔

第七條為了使人事檔案能夠真實地全面地反映個人全貌,綜合辦公室應收集公司員工的工作調配、干部任免、職稱職務評聘、考察、考核、培訓、獎懲、工資待遇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個人德、能、勤、績的文件材料,充實檔案內容。具體收集歸檔范圍見附件。

第八條歸檔要求:

(一)收集的人事檔案材料,必須經過認真的鑒別,做到真實準確,完整齊全,文字清楚,對象明確,手續完備、具有保存價值。需經組織審查蓋章或本人簽字的,應在蓋章簽字后方能歸入人事檔案。

(二)人事檔案歸檔材料必須統一使用十六開規格的辦公用紙,不得使用圓珠筆、鉛筆、或紅色及純藍色墨水和復寫紙書寫。

(三)凡需銷毀的材料必須詳細登記,并經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和主管領導審查批準,由專人負責監銷。

(四)不屬于檔案范圍的材料,不得擅自歸檔。

(五)檔案卷皮,目錄和檔案袋的樣式、規格應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制作與裝訂,以便于查找。

第九條公司要建立主動送交人事檔案材料的工作制度,并由綜合辦公室人事干事、組織干事負責收集各部門的歸檔材料。

第四章管理和利用

第十條人事檔案管理人員對人事檔案材料按在職/退休、干部/職工檔案進行分類、編號、排架。對不屬于上述范圍人員的人事檔案應進行代管,并按規定收取管理費。

第十一條建立人事檔案登記和統計制度以及各類檔案名冊,每半年做一次檢查核對,做到檔案號與檔案名冊編號一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第十二條根據安全保密,便于查找的原則,人事檔案應嚴密科學地保管;人事檔案管理人員應嚴格執行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檔案內容,確保檔案的絕對安全和準確無誤。

第十三條凡需利用本單位人事檔案的,必須由綜合辦公室上報主管領導,經審批后方可進行;應妥善保存重要、珍貴的檔案,用復制品代替原件提供利用。

第五章檔案的傳遞

第十四條員工在公司工作期間形成的各類材料必須在調離公司前全部歸檔后再做檔案移交。

第十五條對人事檔案的接收、移交必須嚴格履行相關手續,做好登記與審批工作,留存雙方交接單備查。

第十六條人事檔案應通過機要交通渠道傳遞或派專人傳送,不準郵寄或交本人自帶。如外單位派專人提取,必須持人事或組織部門出具的介紹信,否則不予辦理。

第十七條收到接收單位調檔函后,必須經綜合辦公室負責人同意簽署意見方可轉出。檔案轉出后,應聯系確認檔案是否轉到,并收取對方回執以防丟失。

第六章附則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綜合辦公室負責解釋和修訂。

第十九條本辦法未盡事宜,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集團公司、工貿公司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本辦法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范圍

1.員工調配、任免、考察考核等工作中形成的各種登記表(如職工履歷表、登記表),任免呈報表(包括上報的考察材料),鑒定、民主評議和組織考核形成的綜合材料,離退休審批表,軍隊轉業部門審批表等。

2.錄用和聘用工作中形成的錄用和聘用審批表,政審材料,續聘審批表,退職材料。

3.出國出境人員審批表、登記表及在外表現情況的鑒定材料。

4.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議的工、青、婦等群眾團體代表會以及民主黨派代表會的代表登記表和委員的簡歷表、政績材料。

5.辦理工資、待遇工作中形成的審批表和解決待遇問題和審批材料。

6.評聘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工作中形成的專業技術人員任職資格申報表,專業技術職務考績材料以及聘任專業技術職務的審批表。

7.員工更改姓名、民族、年齡、入黨入團時參加革命工作時間等過程中形成的個人申請表,組織審查報告,上級批復以及所依據的證明材料。

8.黨團組織建設中形成的入黨志愿書(1-2份系統的)和轉正申請書、自傳、政審材料、黨員登記表、不予登記的決定、組織審批意見及所依據的材料,民主評議黨員工作中形成的組織意見。民主評議黨員登記表,優秀黨員事跡及審批材料。認定為不合格黨員被勸退或除名的主要事實依據材料和審批材料,*材料,取消預備黨員資格的組織意見;入團志愿書、申請書、團員登記表、退團材料;加入民主黨派的材料。

9.干部審查工作中形成的調查報告、結論、上級批復、個人結論的意見、檢查交待、旁證材料;甄別復查結論、調查報告、批復及有關的主要依據材料。

10.表彰獎勵活動中形成的各種先進人物登記表、審批表、先進模范事跡。

11.各種處分決定、調查報告、上級批復、本人交待及旁證材料、刑事判決書。

12.員工的創造發明、科研成果、著作、譯著和有重大影響的論文等目錄。

13.體格檢查中確診有殘疾的體檢表及工傷致殘確定殘廢等級的材料。

14.辦理喪事活動中形成的悼詞、訃告;非正常死亡的調查報告。

15.高等教育

、國民教育、成人教育和干部進修、培訓工作中形成的學生(學員)登記表、學習成績登記表、畢業登記表,授于學位的材料,學歷證明書,學習鑒定材料。

16.學生學籍變動記錄材料。

17.學生在校期間每學年的思想品德評定表。

18.畢業學生體檢表。

19.其他可供組織參考有保存價值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