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檔案管理暫行規定
人事檔案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管理,維護人事檔案的真實性、嚴肅性、完善人才流動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人才合理流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干部檔案工作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流動人員人事檔案是指:
(一)辭職或被辭退的機關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 人事檔案;
(二)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或聘用合同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人事檔案;
(三)待業的大中專畢業生的人事檔案;
(四)自費出國留學人員的人事檔案;
(五)外商托資企業、鄉鎮企業、區街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私營企業等非國有企業聘用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 人事檔案;
(六)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的中方雇員的人事檔案;
(七)其他流動人員的人事檔案。
第三條: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遵循“集中統一,歸口管理”的原則,接受同級黨委組織部門、政府人事行政不部門的監督和指導。
第二章 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機構
第四條: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機構為縣以上(含縣)黨委組織部門所屬的人才流動服務機構(以下簡稱人才流動服務機構),其他任何單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嚴禁個人保管他人人事檔案。
第五條:跨地區流動的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可由其戶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動副服務機構管理,也可由期限工作單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動服務機構管理。
第六條:尚未建立人才流動服務機構的地區,流動人員人事檔案仍由原人事檔案管理單位管理。
第七條:人才流動服務機構應認真做好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轉遞等管理工作,認真做好與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有關的流動人員身份認定、檔案工資記載、出國(出境)政審工作,經授權做好相關的職稱資格考聘、合同簽證、社會保險等社會化服務工作。
第三章 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傳遞
第八條:人才流動服務機構憑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的人員流動的有效文書,向流動人員原單位開具調檔案,原單位接到調檔案十五天內,將流動人員人事檔案隨檔案傳遞通知單轉交人才流動服務機構。轉遞的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必須完整齊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轉出。人才流動服務機構經審核無誤后,及時將檔案傳遞通知單回執推回原單位。人才流動服務機構發現轉來的檔案材料不齊全或不清楚的,應要求原單位補齊或查清楚。
第九條:流動人員人事檔案轉遞,應通過機要交通或派專人送取,不得郵寄或交流人員本人自帶。對流動人員本人自帶的人事檔案,人才流動服務機構不得接收。
第十條: 人才流動服務機構接管流動人員人事檔案,須由流動人員或其現所在單位辦理委托存檔手續。人才流動服務機構應與流動人員或期現所在單位簽訂檔案管理合同書,合同書須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等內容。
第十一條: 人才流動服務機構開具的轉檔手續,與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開具的轉檔手續具有相同效力。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必須憑人才流動服務機構開具的轉檔手續,方可接收流動人員人事檔案。
第四章 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收集、整理、與利用
第十二條 人才流動服務機構應加強與流動人員及其現所在工作單位的聯系,做好流動人員檔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斷充實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內容。收集的材料,不須經過認真的鑒別。需經單位蓋章或本人簽字的,簽字蓋章后方能歸入檔案。
第十三條 人才流動服務機構應按照干部檔案整理工作的有關規定,認真做好流動人員檔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在整理檔案過程中,要防止丟失檔案材料和擅自泄漏檔案內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銷毀或偽造流動人員人事檔案材料。
第十四條 人才流動服務機構應按照《干部檔案工作條例》中的`有關規定,建立健全流動人員人事檔案查閱、借閱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項。
(一)查閱流動人員人事檔案應辦理審批手續。查閱單位應申明查閱理由,管檔單位根據規定和需要確定需提供的但檔案材料。
(二)查閱單位應派中共-黨員到人才流動服務機構查閱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人才流動服務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向查閱單位介紹被查閱人的有關情況。
(三)人才流動服務機構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和涉及國家密密的流動人員人事檔案要嚴格保管,嚴格查閱手續。
(四)任何個人不得查閱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親屬的檔案。
(五)查閱檔案必須嚴格遵守保密規定合閱檔規定,嚴禁涂改、圈劃、抽區、撤換檔案材料,查閱者不得泄漏或擅自向外公布檔案內容。
第五章 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保管
第十五條 人才流動服務機構應具備管理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物質條件,建立堅固的防火、防潮的專用檔案庫房,配備鐵質的檔案柜;經常檢查庫房的防火、防潮、防主、防盜、放光、防高溫等設施和安全措施;檔案庫房、查檔室和檔案人員辦公室應三室分開。要不斷研究和改進檔案的保管方法和保護技術,逐步實現檔案管理的現代化。
第十六條 建立健全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的內部規章制定,加強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工作的政策和理論研究,實行目標管理,不斷提高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第十七條 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應由專人負責。檔案管理人員必須適當行強、作風正、忠于職守、具有一定的檔案管理專業知識的共-產-黨員。
第六章 監督與處罰
第十八條 對違反本規定有下列情形的,由黨委組織部門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一)擅自管理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單位或個人;
(二)擅自涂改檔案內容或偽造檔案材料的;
(三)擅自向外公布、泄漏檔案內容的;
(四)在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傳遞等管理工作中,出現違反本規定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
對前寬所列負有責任的單位或直接責任者,要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黨紀、政紀處分;觸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篇2: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范圍規定
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范圍
1.員工調配、任免、考察考核等工作中形成的各種登記表(如職工履歷表、登記表),任免呈報表(包括上報的考察材料),鑒定、民主評議和組織考核形成的綜合材料,離退休審批表,軍隊轉業部門審批表等。
2.錄用和聘用工作中形成的錄用和聘用審批表,政審材料,續聘審批表,退職材料。
3.出國出境人員審批表、登記表及在外表現情況的鑒定材料。
4.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議的工、青、婦等群眾團體代表會以及民主黨派代表會的代表登記表和委員的簡歷表、政績材料。
5.辦理工資、待遇工作中形成的審批表和解決待遇問題和審批材料。
6.評聘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工作中形成的專業技術人員任職資格申報表,專業技術職務考績材料以及聘任專業技術職務的審批表。
7.員工更改姓名、民族、年齡、入黨入團時參加革命工作時間等過程中形成的個人申請表,組織審查報告,上級批復以及所依據的證明材料。
8.黨團組織建設中形成的入黨志愿書(1-2份系統的)和轉正申請書、自傳、政審材料、黨員登記表、不予登記的決定、組織審批意見及所依據的材料,民主評議黨員工作中形成的組織意見。民主評議黨員登記表,優秀黨員事跡及審批材料。認定為不合格黨員被勸退或除名的主要事實依據材料和審批材料,*材料,取消預備黨員資格的組織意見;入團志愿書、申請書、團員登記表、退團材料;加入民主黨派的材料。
9.干部審查工作中形成的調查報告、結論、上級批復、個人結論的意見、檢查交待、旁證材料;甄別復查結論、調查報告、批復及有關的主要依據材料。
10.表彰獎勵活動中形成的各種先進人物登記表、審批表、先進模范事跡。
11.各種處分決定、調查報告、上級批復、本人交待及旁證材料、刑事判決書。
12.員工的創造發明、科研成果、著作、譯著和有重大影響的論文等目錄。
13.體格檢查中確診有殘疾的體檢表及工傷致殘確定殘廢等級的材料。
14.辦理喪事活動中形成的悼詞、訃告;非正常死亡的調查報告。
15.高等教育、國民教育、成人教育和干部進修、培訓工作中形成的學生(學員)登記表、學習成績登記表、畢業登記表,授于學位的材料,學歷證明書,學習鑒定材料。
16.學生學籍變動記錄材料。
17.學生在校期間每學年的思想品德評定表。
18.畢業學生體檢表。
19.其他可供組織參考有保存價值的材料。
篇3:油品調運分公司人事檔案管理辦法
工貿油品調運分公司人事檔案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提高zz石油(集團)工貿有限公司油品調運分公司(以下簡稱“油品調運分公司”或“公司”)檔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護和利用人事檔案,使其更好地為企業改革發展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z省檔案管理條例》、《干部檔案工作條例》和工貿公司有關規定,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公司機關各部門及各駐站。
第三條本辦法中的人事檔案指企業人力資源等有關部門在工作中形成的記載個人經歷、政治思想、品德作風、業務能力、工作表現、工作實績、工資待遇等內容的文件材料,是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反映個人成長歷史的憑證和依據。
第四條人事檔案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管理時要注意維護檔案完整與安全,便于企業各方面的利用。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私自保存、擅自銷毀或據為己有。
第二章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五條人事檔案是由公司綜合辦公室統一管理,業務工作接受上級有關業務部門的監督。
第六條綜合辦公室的主要人事檔案管理職責是:
(一)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人事檔案工作的方針政策;
(二)建立健全公司人事檔案工作規章制度;
(三)負責接收、鑒別、整理、保管、轉遞、提供公司各級員工的人事檔案;
第三章歸檔
第七條為了使人事檔案能夠真實地全面地反映個人全貌,綜合辦公室應收集公司員工的工作調配、干部任免、職稱職務評聘、考察、考核、培訓、獎懲、工資待遇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個人德、能、勤、績的文件材料,充實檔案內容。具體收集歸檔范圍見附件。
第八條歸檔要求:
(一)收集的人事檔案材料,必須經過認真的鑒別,做到真實準確,完整齊全,文字清楚,對象明確,手續完備、具有保存價值。需經組織審查蓋章或本人簽字的,應在蓋章簽字后方能歸入人事檔案。
(二)人事檔案歸檔材料必須統一使用十六開規格的辦公用紙,不得使用圓珠筆、鉛筆、或紅色及純藍色墨水和復寫紙書寫。
(三)凡需銷毀的材料必須詳細登記,并經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和主管領導審查批準,由專人負責監銷。
(四)不屬于檔案范圍的材料,不得擅自歸檔。
(五)檔案卷皮,目錄和檔案袋的樣式、規格應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制作與裝訂,以便于查找。
第九條公司要建立主動送交人事檔案材料的工作制度,并由綜合辦公室人事干事、組織干事負責收集各部門的歸檔材料。
第四章管理和利用
第十條人事檔案管理人員對人事檔案材料按在職/退休、干部/職工檔案進行分類、編號、排架。對不屬于上述范圍人員的人事檔案應進行代管,并按規定收取管理費。
第十一條建立人事檔案登記和統計制度以及各類檔案名冊,每半年做一次檢查核對,做到檔案號與檔案名冊編號一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第十二條根據安全保密,便于查找的原則,人事檔案應嚴密科學地保管;人事檔案管理人員應嚴格執行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檔案內容,確保檔案的絕對安全和準確無誤。
第十三條凡需利用本單位人事檔案的,必須由綜合辦公室上報主管領導,經審批后方可進行;應妥善保存重要、珍貴的檔案,用復制品代替原件提供利用。
第五章檔案的傳遞
第十四條員工在公司工作期間形成的各類材料必須在調離公司前全部歸檔后再做檔案移交。
第十五條對人事檔案的接收、移交必須嚴格履行相關手續,做好登記與審批工作,留存雙方交接單備查。
第十六條人事檔案應通過機要交通渠道傳遞或派專人傳送,不準郵寄或交本人自帶。如外單位派專人提取,必須持人事或組織部門出具的介紹信,否則不予辦理。
第十七條收到接收單位調檔函后,必須經綜合辦公室負責人同意簽署意見方可轉出。檔案轉出后,應聯系確認檔案是否轉到,并收取對方回執以防丟失。
第六章附則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綜合辦公室負責解釋和修訂。
第十九條本辦法未盡事宜,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集團公司、工貿公司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本辦法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范圍
1.員工調配、任免、考察考核等工作中形成的各種登記表(如職工履歷表、登記表),任免呈報表(包括上報的考察材料),鑒定、民主評議和組織考核形成的綜合材料,離退休審批表,軍隊轉業部門審批表等。
2.錄用和聘用工作中形成的錄用和聘用審批表,政審材料,續聘審批表,退職材料。
3.出國出境人員審批表、登記表及在外表現情況的鑒定材料。
4.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議的工、青、婦等群眾團體代表會以及民主黨派代表會的代表登記表和委員的簡歷表、政績材料。
5.辦理工資、待遇工作中形成的審批表和解決待遇問題和審批材料。
6.評聘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工作中形成的專業技術人員任職資格申報表,專業技術職務考績材料以及聘任專業技術職務的審批表。
7.員工更改姓名、民族、年齡、入黨入團時參加革命工作時間等過程中形成的個人申請表,組織審查報告,上級批復以及所依據的證明材料。
8.黨團組織建設中形成的入黨志愿書(1-2份系統的)和轉正申請書、自傳、政審材料、黨員登記表、不予登記的決定、組織審批意見及所依據的材料,民主評議黨員工作中形成的組織意見。民主評議黨員登記表,優秀黨員事跡及審批材料。認定為不合格黨員被勸退或除名的主要事實依據材料和審批材料,*材料,取消預備黨員資格的組織意見;入團志愿書、申請書、團員登記表、退團材料;加入民主黨派的材料。
9.干部審查工作中形成的調查報告、結論、上級批復、個人結論的意見、檢查交待、旁證材料;甄別復查結論、調查報告、批復及有關的主要依據材料。
10.表彰獎勵活動中形成的各種先進人物登記表、審批表、先進模范事跡。
11.各種處分決定、調查報告、上級批復、本人交待及旁證材料、刑事判決書。
12.員工的創造發明、科研成果、著作、譯著和有重大影響的論文等目錄。
13.體格檢查中確診有殘疾的體檢表及工傷致殘確定殘廢等級的材料。
14.辦理喪事活動中形成的悼詞、訃告;非正常死亡的調查報告。
15.高等教育
、國民教育、成人教育和干部進修、培訓工作中形成的學生(學員)登記表、學習成績登記表、畢業登記表,授于學位的材料,學歷證明書,學習鑒定材料。
16.學生學籍變動記錄材料。
17.學生在校期間每學年的思想品德評定表。
18.畢業學生體檢表。
19.其他可供組織參考有保存價值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