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證制度
居住證制度(一)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非深圳市戶籍人員(以下簡稱非深戶籍人員)居住登記和居住證的辦理,根據《深圳經濟特區居住證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非深戶籍人員居住登記申報和居住證的申請、受理、審核、發放、簽注等相關工作,應當遵守《條例》和本規定。
第三條公安機關統一負責居住登記申報和居住證辦理工作,負責居住登記申報和居住證辦理工作的業務指導、協調和檢查。
公安派出所負責本轄區居住登記申報和居住證辦理的日常工作。
第四條公安機關應當會同各區人民政府(含新區管理機構,下同)組織做好各區的居住登記和居住證受理點的統籌規劃及日常管理等工作。
各區人民政府應當為居住登記和居住證辦理工作提供財政保障。
第五條公安派出所應當設置居住證受理點,負責居住證申請受理、審核、簽注以及發放等相關工作,對轄區各居住證受理點進行業務指導與督促檢查。
受公安機關委托,出租屋管理機構(社區網格管理機構)、街道辦事處應當以社區為單位設置居住登記受理點,負責轄區內居住登記的受理等具體工作。
受公安機關委托,各街道應當在其辦事處設置居住證受理點,非深戶籍人員居住數量較多的社區可以設置居住證受理點,負責居住證申請、簽注的受理以及居住證發放等相關工作。
市公安機關應當在本部門門戶網站上發布居住登記和居住證受理點的相關信息。
第二章居住登記
第六條申報義務人通過網絡申報居住登記,應當先行申請居住登記賬號。
第七條申報義務人為個人的,可以通過網絡或者到居住登記受理點申請居住登記賬號。
申報義務人通過網絡申請居住登記賬號,應當如實填寫個人身份信息和擬申報房屋信息。通過系統校驗的,居住登記賬號申請成功;未通過系統校驗的,申報義務人應當到居住登記受理點申請居住登記賬號。
申報義務人到居住登記受理點申請居住登記賬號時,應當出示本人身份證明和擬申報房屋相關材料。
第八條申報義務人為單位的,應當到居住登記受理點申請居住登記賬號。申請時,承辦人員應當出示單位及擬申報房屋相關材料、單位的授權委托書和承辦人員的身份證明材料。
第九條居住登記賬號申請成功后,申報義務人可以使用居住登記賬號登陸居住登記申報系統,按規定申報居住登記信息或者管理居住登記賬號相關信息。
符合《條例》第十三條規定情形,申報義務人為個人的,可以通過網絡直接注冊居住登記賬號申報居住登記信息。
第十條申報義務人到居住登記受理點申報居住登記的,應當填寫申報表格,經簽名確認后,由受理點出具受理回執。
申報義務人第一次申報時,應當按規定出示下列材料:
(一)申報義務人為個人的,應當出示本人身份證明及擬申報房屋相關材料;
(二)申報義務人為單位的,承辦人員應當出示單位及擬申報房屋相關材料、單位的授權委托書和承辦人員的身份證明材料。
第一款規定的申報表格式樣由市公安機關制定。申報義務人可以通過網絡下載或者到居住登記受理點領取。
第十一條符合《條例》第十一條規定情形的,申報義務人應當通過網絡申報居住登記。
屬于即時申報情形的,申報義務人無需申報非深戶籍人員的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和服務處所、現居住地址、同住非深戶籍人員之間的身份關系等信息。
即時申報情形的居住登記管理工作由公安機關負責,具體辦法由市公安機關另行規定。
第三章居住證辦理及簽注
第十二條申領人通過網絡辦理居住證相關業務的,應當先行申請居住證賬號。
申領人可以通過網絡或者到居住證受理點申請居住證賬號。居住證賬號開通后,申領人可以通過網絡申請辦證或者查詢辦證結果。
申領人開通賬號后,可以到居住證受理點提交本人身份證明材料、手機號碼進行賬號認證。賬號經認證后,可以通過網絡辦理居住證簽注、換領、補領、再次申領等業務。
持證人已在居住證受理點提交過本人身份證明材料、手機號碼的,可以直接通過網絡進行賬號認證。
第十三條通過網絡申辦居住證的,申領人應當使用居住證賬號登陸網上辦證系統,按照系統要求填報個人信息,向居住地居住證受理點提出申請。申請材料完備并提交成功的,系統出具受理回執。
通過網絡申辦居住證的申領人領取證件時,應當憑本人身份證明材料到其申請時選定的居住證受理點領取。居住證受理點應當核驗申領人身份,打印居住證申請表,交申領人核對或者補充相關信息并簽名確認后發放證件。
第十四條到居住證受理點申辦居住證的,申領人應當攜帶本人身份證明材料和近期數碼照片圖像號,到居住地所在的居住證受理點申請。
接到申領人申請后,受理點應當對申領人是否符合辦證條件進行初步核對。符合辦證條件的,打印居住證申請表,交申領人核對、補充相關信息并簽名確認后,出具受理回執。
通過居住證受理點申辦居住證的,申領人可以憑受理回執到申辦受理點領取證件,也可以通過郵寄方式領取證件,郵寄費用由申領人承擔。
第十五條按照《條例》的規定,已在我市辦理居住登記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引進人才,可以直接申領居住證:
(一)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人才資格認定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和海外高層次人才;
(二)取得深圳市出國留學人員資格證明的留學回國人員;
(三)具有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歷和碩士以上學位的人員。
第十六條公安機關收到辦證申請后,應當及時將需要核實的相關信息發送至相關部門,各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依照《條例》和本規定分別核實申領人的相關信息:
(一)居住登記信息由公安機關或者受委托機構核實;
(二)社會保險記錄和人才認定信息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核實;
(三)正在我市接受全日制中高等學歷(職業)教育信息由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文體旅游等主管部門核實。
各相關部門應當自收到待核實信息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完成核實工作,并向公安機關反饋核實結果。
第十七條對符合居住證申領條件的,公安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發放居住證;對不符合條件的,應當自受理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告知申領人。
不符合條件的申領人要求書面答復的,應當向受理其辦證申請的居住證受理點提出申請,公安機關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出具書面答復。
第十八條持證人到居住證受理點申請簽注的,應當攜帶本人身份證明材料。受理點經初步核對,符合條件的,受理申請并出具受理回執;不符合條件的,即時告知理由。
持證人通過網絡申請簽注的,應當通過居住證賬號登陸網上辦證系統,填報有關信息,申請材料完備并提交成功的,系統出具受理回執。
第十九條公安機關收到簽注申請后,應當及時將需要核實的相關信息發送到相關部門,各相關部門應當自收到待核實信息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完成核實工作,并向公安機關反饋核實結果。
符合條件的,公安機關應當即時簽注;不符合條件的,受理點應當即時向申請人說明理由。申請人要求書面答復的,應當向受理其簽注申請的受理點提出申請,公安機關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出具書面答復。
第二十條持證人在居住證使用功能中止2年內申請補辦簽注的,自簽注之日起居住證使用功能恢復。需要再次簽注的,持證人應當在補辦簽注之日起每滿1年前60日內再次申辦簽注。
補領、換領的居住證簽注時限與原證相同。
被注銷后再次申領的居住證需要簽注的,持證人應當自再次申領的居住證簽發之日起每滿1年前60日內申辦簽注。
第二十一條按照本規定申領的居住證需要補領、換領的,申領人可以攜帶本人身份證明材料到居住證受理點辦理,也可以使用居住證賬號通過網絡辦理。
居住證被注銷后需要再次申領的,申領人應當按照居住證申領流程辦理。
符合條件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通知申領人繳納居住證工本費,并在申領人繳納工本費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發放居住證。
補領、換領、再次申領居住證的,申領人可以憑本人身份證明材料到居住證受理點領取,也可以通過郵寄方式領取。郵寄費用由申領人承擔。
居住證使用功能中止2年內,持證人需要補領、換領居住證的,應當先辦理簽注。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學校代辦居住證及簽注的,應當到所在地居住證受理點申請居住證代辦賬號。
申請居住證代辦賬號,應當提交用人單位、學校的營業執照或者組織機構代碼證等相關材料、單位的授權委托書和承辦人員的身份證明材料。材料齊全的,受理點應當及時開通居住證代辦賬號;材料不齊全的,應當一次性告知其需要補齊的材料。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學校代辦居住證的,應當使用代辦賬號登陸網上辦證系統,通過身份證讀卡器讀取申領人身份信息,并提交系統初核。經系統初核符合辦證條件的,由用人單位、學校組織申領人核對、補充本人身份信息及照片等,打印申請表經申領人簽名確認后提交系統,系統受理成功后出具代辦受理回執。
用人單位、學校憑代辦受理回執和經申領人簽名確認的居住證申請表,到受理點領取代辦的居住證。
第二十四條用人單位和學校代辦簽注的,應當使用居住證代辦賬號登陸網上辦證系統,按系統要求填報持證人有關信息,申請材料完備并提交成功的,系統出具代辦受理回執。
第二十五條公安機關收到代辦居住證申請后,應當及時將待核實信息發送給相關部門進行核實,各相關部門應當自收到待核實信息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完成核實工作,并向公安機關反饋核實結果。符合條件的,公安機關即時予以簽注;不符合條件的,應當及時向代辦人說明理由,由其將審核結果告知申請人。申請人要求書面答復的,公安機關應當出具書面答復。
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六條《條例》規定的“在特區參加社會保險”,是指在我市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社會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
《條例》規定的“正在特區接受全日制中高等學歷(職業)教育”,是指正在我市普通高中、中專、技校、職高、高等院校接受全日制教育。
第二十七條申報義務人可以通過網絡或者到居住登記受理點查詢其提供居所內非深戶籍人員居住登記相關信息,非深戶籍人員可以通過網絡或者持本人身份證明材料到居住登記受理點查詢本人居住登記相關信息。
居住證持證人可以通過網絡或者到居住證受理點查詢本人的居住證相關信息。
第二十八條自2015年6月1日起,公安機關停止辦理深圳市居住證和深圳市臨時居住證的申領、類型轉換、延期、地址改寫等業務。
第二十九條《條例》實施后12個月內,非深戶籍人員申辦居住證,自受理之日前1年內,申領人在我市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綜合管理系統登記的居住信息累計滿12個月的,視為在特區辦理居住登記記錄的居住時間連續滿12個月。
《條例》實施后12個月內,持有深圳市居住證、深圳市臨時居住證的非深戶籍人員換領新證的,自受理之日前1年內,申領人持有有效深圳市居住證、深圳市臨時居住證時間累計滿12個月的,視為在特區辦理居住登記記錄的居住時間連續滿12個月。
第三十條本規定自**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居住證制度(二)
蘇州將在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基礎上完善戶籍準入政策
蘇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隊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專門召開了會議,對照7月30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研究具體可操作的戶籍管理措施,并通過蘇報進行發布。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第七條明確:"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改進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現行落戶政策,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據蘇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隊統計,截至**年12月底,全市戶籍人口653.8萬人,流動人口實有登記數653.8萬人。蘇州城區人口546.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40.7萬人,居住半年以上流動人口306.1萬人。
安家落戶是長期居住的前提,戶籍制度改革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昨天下午,蘇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隊召開了會議研究具體可操作的戶籍管理措施。支隊長黃清說:"蘇州的戶籍制度總原則和要求和國務院的戶籍改革制度的要求是相一致,相吻合的。國務院戶籍改革意見的頒布為蘇州今后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明確了工作方向。根據國務院頒布的戶籍改革意見的具體政策措施內容,立足蘇州本地實際,我市將在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基礎上,完善以居住年限為主要依據、以流動人口積分管理為管理手段,合法穩定住所和城鎮社會保險參加年限為基準的戶籍準入政策。"
蘇州戶籍管理快人一步
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推出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實施居住證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
**年,我市出臺了《蘇州市戶籍準入登記暫行辦法》,明確取消農業戶口,并建立以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穩定職業(生活來源)為戶口準入條件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年市政府對《蘇州市戶籍準入登記暫行辦法》進行了重新修訂,對戶口性質又作了進一步明確,凡居民在蘇州市登記的戶口統稱"居民戶口"。**年4月1日,蘇州市頒布《蘇州市居住證管理暫行辦法》,在全省率先啟動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并于**年7月實現流動人口居住證動態發放全覆蓋。目前蘇州累計制發居住證已超過1070萬張。
蘇州居住證辦理流程
1、申請人到現居住地受理點填寫《蘇州市流動人口居住信息登記表》,并提供本人的有效居民身份證件原件、相關證明材料。
2、經受理點工作人員審核材料,取得辦證回執。
3、首次申領辦證的免費;非首次申領辦證的按規定收取證件工本費,取得收費票據。
4、工作人員使用數碼攝像頭當場采集辦證人頭像信息。
蘇州居住證申請所需材料
申領短期居住證的人員需提供:
一、居民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
二、固定居住處所證明材料(房產證或住房租賃合同或單位租房證明)。
三、不滿49周歲的已婚女性應當提供《婚育證明》或《蘇州市非戶籍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卡》。
申領居住證的人員除了提供以上材料,還應提供將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相關證明材料,例如本人姓名的房產證、半年以上期限的房屋租賃合同或者勞動合同、營業執照等證明材料。
蘇州居住證有效期
居住證在不損壞的情況下長期有效,但居住證應當每年簽注一次。短期居住證半年內經簽注可以轉換為居住證。逾期不辦理簽注的,自動中止其居住證使用功能。
【居住證種類】
居住證分為短期居住證和居住證兩類,外觀式樣完全相同,在證件內部芯片上進行區別。
根據規定:
一、居住證遺失、損壞的,居住證持有人應當及時申請補領或者換領。
二、補領或者換領居住證,應當繳納證件工本費,工本費標準按照省有關規定執行。
材料:本人身份證、現居住地證明材料(例如租房合同、房產證
因此,居住證領取以后發生遺失是可以補領的。請您攜帶本人身份證、現居住地證明材料(例如租房合同、房產證等)前往現居住地所屬社區受理點補辦居住證。由于目前省里對居住證工本費標準尚未核定完成,因此現階段全市范圍內居住證補領暫時免收工本費。
篇2:建設集團公司居住證管理制度
關于頒布集團公司關于居住證管理制度
各職能部(室)、直屬分公司:
為更好地服務企業員工,保障我集團員工權益,規范員工居住證和積分管理,根據《上海市居住證管理辦法》、《上海市居住證積分管理試行辦法》等規定,制訂本制度。
本制度中的居住證僅指從業類居住證。
上海zz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二
篇3:居住證實施一年制度(一)
作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居住證暫行條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一年來,這項制度從地方探索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有效擴大了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
“新華視點”記者采訪發現,目前,至少已有21個省份出臺或修訂相關居住證實施辦法與條例接軌。
不過,各地居住證“含金量”不同,持有人可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務落實力度也存在差異。
至少21省份出臺接軌細則
按照條例規定,居住證持有人可享受所在地區相應的基本公共服務待遇。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在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測算到2020年實現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那時仍有約2億農業轉移人口無法獲得就業和居住所在地戶口。
這部分轉移人口的市民化,主要體現在基于居住證制度基本公共服務的全覆蓋。
此前,上海、廣東、江蘇等地區已先行探索實施居住證制度,將義務教育、社保、就業等公共服務有序向非戶籍人口覆蓋。
條例明確,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行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及落戶條件等因素,根據本條例制定實施辦法。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居住證暫行條例》是一個基礎性法規,需要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出臺具體實施操作辦法。
因此今年是我國居住證制度政策細化與全面實施之年。
記者統計發現,目前至少有21個省份出臺居住證制度實施細則,或調整原有居住證管理政策規定。
廣東、廣西等先期已實施居住證制度地區,盡管尚未根據條例進行調整,但公安機關已結合條例要求對居住證申領、簽注等方面做出相應調整。
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0年起實施的《廣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中,明確廣東省對流動人口實施居住證制度。
目前廣東省正著手修訂省級相關條例,但省公安廳4月已發出通知,要求全省公安機關按國務院頒布條例要求,做好居住登記及居住證受理發放工作。
目前各地已陸續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
廣州市來穗人員信息系統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辦理《廣東省居住證》的來穗人員為530多萬人。
北京市從10月1日開始實施,截至11月25日全市公安機關累計辦理居住證(卡)82.3萬件。
各地居住證“含金量”不一,少數基本公共服務仍存“門檻”
新華社發蔣躍新作
基本公共服務是居住證制度的核心。
條例明確,居住證持有人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以及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6項基本公共服務,辦理出入境證件、換領身份證等7項辦事便利。
記者梳理發現,在不同地區,居住證福利“含金量”大不相同。
如江西省居住證制度中,增加了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享受常住人口同等優惠、符合條件的可申請公共租賃住房兩項權利。
福建省增加了可參評居住地勞模、三八紅旗手等榮譽,并享受相應待遇;按規定享受與當地老年人、殘疾人同等優待。
記者采訪發現,盡管居住證制度明確,居住證持有人享受參加社會保險、義務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但在一些領域與地區,基本服務仍存在“門檻”。
53歲的湖北襄陽下崗女職工張女士,3年前隨女兒一起搬到武漢居住。
她辦理了武漢居住證,并按靈活就業人員政策在武漢繳納社保,還有兩年就能辦退休,領取養老金。
但因在武漢繳費年限不足,只能回襄陽領取養老金,襄陽的養老金標準比武漢低不少。
武漢市人社部門工作人員介紹,根據人社部下發的《關于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若干問題的通知》要求,張女士屬于“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類型,需要將養老保險關系轉回襄陽辦理待遇領取手續。
業內人士介紹,設置繳費10年的門檻,是為避免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覆蓋面過大,導致周邊地區人口涌入,城市難以承受。
在義務教育方面,上海、廣州、深圳、浙江、廈門等地在居住證制度中都規定隨遷人員子女實施積分入學。
浙江省教育廳5月發布的政策通報中要求,根據當地實際和教育資源情況,推行與本地居住證積分管理制度相配套的積分入學政策,按積分高低排名擬定準入學校和擬錄取名單。
廈門市相關部門介紹,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占全市在校生的52.4%,因此需根據隨遷子女父母務工、連續居住與參加社保年限等條件進行積分,采取積分入學方式。
專家指出,居住證持有人遭遇的“服務門檻”,其背后的核心問題是城市有限資源與公共服務規模需求巨大之間的矛盾。
目前,居住證還只能保障公民生存權的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說,目前,各地居住證制度都在遵循低門檻、廣覆蓋、分步推進、穩步提高的原則,目的在于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覆蓋人口范圍。
但今后,需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實現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高。
將縮小與戶籍承載福利差距
新華社發徐駿作
公安部于去年底出臺的“關于認真做好《居住證暫行條例》貫徹實施工作的通知”中,就居住證申領條件明確,居住半年以上,是指在居住地居住并辦理暫住登記滿半年。
這意味著居住半年以上,需從在居住地辦理暫住登記開始計算。
記者采訪了解到,城市外來人口在貸款、買車、考駕照、異地補辦身份證時,都需出具居住證。
很多流動人口未及時辦理暫住登記,或登記未滿半年,無法辦理居住證。
從安徽到廣州做服裝貿易的李云,近期收到一筆來自泰國的匯款,需要身份證去領取。
由于身份證過期,申請在廣州異地換領身份證時,被要求提供居住證。
李云之前辦的居住證已在去年到期,由于她今年搬過家,重新申領居住證需要再等半年。
“行政服務中心只愿開具辦理居住證的回執證明,但辦理身份證的派出所只認居住證原件,讓我很無奈。
”李云說,辦理居住證需要等半年,對她這樣急用證件的群體而言時間太長;另一方面,在同一城市搬過家,居住證過期就無法續簽的做法不太合理,“可以參考個稅、社保等記錄來驗證是否居住滿半年”。
一些基層干部表示,設置半年“窗口期”,初衷在于加強流動人口辦理暫住登記的意識,確保居住證持有者確實是在居住地穩定就業或居住,有助于提升社會綜合治理水平。
但對于一些有急切需求的人員,確實會帶來一些不便。
目前,不少地區已在完善居住證登記程序、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方面展開探索。
針對大量群眾排隊辦理等情況,北京市上線居住證網上服務平臺,受理網上申報;將連續繳納6個月個稅或社保憑證,作為辦理居住證時有效證明居住時間的材料。
山東省新修訂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流動人口持居住證或者居住登記憑證,可享受同等權益、公共服務和便利。
這意味著,只要持身份證件到居住地派出所辦理居住登記憑證,就可享受社保、公共衛生計生服務以及申領駕照、換領補領身份證等便利。
陸杰華等專家表示,居住證制度為戶籍制度改革提供過渡期,通過不斷剝離戶籍制度承載的福利,逐步縮小居住證持有人和戶籍人口享受公共服務的差距,最終消除戶籍制度藩籬,還原戶籍制度的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