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用帶式輸送機安全規范MT654―1997
【發布單位】煤炭工業部
【標準號】MT654―1997
【發布日期】1997-11-10
【實施日期】1998-04-01
【標題】煤礦用帶式輸送機安全規范
【正文】
前言
本標準非等效采用國際標準ISO1819:1977《連續搬運設備――安全規范――總則》的一般安全要求,重點結合我國煤礦帶式輸送機設計、使用的特點和特殊安全要求,首次制定煤礦用帶式輸送機安全規范標準、以提高煤礦帶式輸送機的安全性能,防止不必要的事故發生。
本標準由煤炭工業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標準由煤炭工業部煤礦專用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由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上海分院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云海、陳驥、侯紅偉。
本標準委托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上海分院負責解釋。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煤礦用帶式輸送機(以下簡稱輸送機)設計、制造、安裝、使用和維護的安全要求。
本標準主要適用于煤礦井下用帶式輸送機,也適用于有爆炸性危險的露天煤礦、選煤等工作場所用帶式輸送機。
2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836.1―83爆炸性環境用防爆電氣設備通用要求
GB3836.2―83爆炸性環境用防爆電氣設備隔爆型電氣設備“d”
GB3836.3―83爆炸性環境用防爆電氣設備增安型電氣設備“e”
GB3836.4―83爆炸性環境用防爆電氣設備本質安全型電路和電氣設備“i”
GB/T13561.3―92港口連續裝卸設備安全規程帶式輸送機
MT113―1995煤礦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靜電性通用試驗方法和判定規則
MT147―1995煤礦用阻燃抗靜電織物整芯輸送帶
MT450―1995煤礦用鋼絲繩芯輸送帶阻燃抗靜電性試驗方法和判定規則
ZBD93008―90煤礦井下用帶式輸送機技術條件
煤礦安全規程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部,1992
3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3.1正常工作條件normalworkingconditions
由使用輸送機的有關各方一致同意的規定條件。它是由用戶規定并在訂貨時制造廠同意的,或者是在制造廠印刷標準產品樣本時規定的條件。
3.2人員personnal
操作輸送機本身的人員和法定可在附近停留的人員。
4基本要求
4.1輸送機的設計和使用等應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并符合GB/T13561.3中的通用安全規程。
4.2輸送機的技術要求應符合ZBD93008的規定。
4.3輸送機的使用條件必須滿足其正常工作條件。對有特殊要求的輸送機,應另行規定相應的專用安全規則。
4.4輸送機產品設備應符合煤礦安全標志的規定。
5安全規則
5.1設計和制造階段
5.1.1應保證輸送機在所有正常工作條件下的穩定性和強度,確保輸送機工作的可靠性。
5.1.2在整個輸送機線路上,特別是在裝載、卸載或轉載點,應設計成能盡可能地防止輸送物料的溢出,并考慮適當的降塵措施。
5.1.3輸送機的輸送傾角應充分考慮到輸送物料的特性,使輸送機在正常工作條件下不應發生滾料、灑料現象。
5.1.4輸送機必須使用阻燃輸送帶,其安全性能和技術要求應符合MT147和MT450的規定。對非金屬材料的零件,其安全性能應符合MT113的規定。
5.1.5輸送帶應具有適合規定的輸送量和輸送物料的寬度。如果需要,在裝載點或卸載點裝設導料板或調心裝置。
5.1.6與輸送機配套的電動機、電控及保護設備必須符合GB3836.1~3836.4的規定,并具有指定單位發放的防爆合格證明。
5.1.7輸送機任何零部件的表面最高溫度不得超過150℃。機械摩擦制動時,不得出現火花現象。
5.1.8輸送機必須裝設打滑、煙霧、堆煤、溫度保護及防跑偏、灑水等裝置。
5.1.9在主要運輸巷道內使用的輸送機應裝設輸送帶張緊力下降保護裝置和防撕裂保護裝置。
5.1.10輸送機長度超過100m時,應在輸送機人行道一側設置沿線緊急停車裝置。
5.1.11所有會發生超速或逆轉的傾斜輸送機必須裝設安全、可靠的制動裝置或逆止裝置。此類裝置的性能要求應符合ZBD93008中3.11的規定。
5.1.12在一臺輸送機上采用多臺機械逆止器時,如果不能保證均勻分擔載荷,則每臺逆止器都必須滿足整臺輸送機所需的逆止力距。
5.1.13采用多電機驅動其大規格的逆止器應盡量安裝在減速器輸出軸或傳動滾筒上。
5.1.14固定型大功率輸送機應考慮采用慢速起動和等減速制動技術,以確保輸送機的起(制)動加(減)速度在0.1~0.3m/s2范圍內。
5.1.15礦用安全型和限矩型偶合器不允許使用可燃性傳動介質。調速型液力偶合器使用油介質時必須確保良好的外循環系統和完善的超溫保護措施,并持有煤炭工業部安全主管部門同意下井使用的證明。
5.1.16張緊裝置應保證輸送機起動、制動和正常運轉時所需的張力。
5.1.17輸送機電控系統應具有起動預告(聲響或燈光信號)、起動、停止、緊急停機、系統聯鎖及沿線通訊等功能,其他功能宜按輸送機的設計要求執行。
5.1.18電氣設備的主回路要求有電壓、電流儀表指示器,并有欠壓、短路、過流(過載)、缺相、漏電、接地等項保護及報警指示。
5.1.19輸送機的前后配套設備應采用聯鎖裝置,不允許任何一臺設備向另一臺非工作狀態或已滿載的設備供料。
5.1.20輸送機可移動部件(如伸縮機構或張緊裝置等)在極限位置上,必須設置安全擋塊以限制其規定的行程。用于升降的移動部件及裝置必須裝有能防止意外降落的安全裝置,并嚴禁人員進入其下方位置。
5.1.21輸送機應避免銳利的邊緣和棱角。
5.1.22所有常用的潤滑點和檢查孔應易于接近,并在作業或檢查時不需拆卸防護罩。
5.1.23輸送機結構應保證:易損部件和零件便于更換;驅動裝置不需拆除驅動滾筒即可安裝和更換(電動滾筒除外)。
5.1.24在輸送機運動部件(如聯軸器、輸送帶與托輥、滾筒等)易咬入或擠夾的部位,如果是人員易于接近的地方,都應加以防護。
5.1.25如果輸送機線路上存在剪切、擠壓點或擠壓區(如凸弧段處或接近固定部件處),也應加保護裝置(如固定柵格等)。
5.1.26輸送機的制造必須按規定程序批準的圖樣和技術文件進行,質量不合格的產品不允許出廠和使用。
5.2安裝階段
5.2.1所有零件、部件必須經檢驗合格,并進行組裝調試后方可出廠進行安裝,輸送機的安裝質量必須符合ZBD93008―90的規定。
5.2.2所有動力設備或全套裝置應在明顯易見的地方裝有永久性和法定的標牌,并標明:
a)制造或供貨者名稱;
b)制造年份和出廠號。
5.2.3設備的所有工作臺或司機室應保持水平。
5.2.4所有通道、扶梯、階梯或平臺最少應有0.5m寬的通道,如果輸送機的可移動部件與固定障礙物之間的通道寬度小于0.5m,應設防護裝置。
5.2.5高于地面1.5m以上的平臺、地板或類似結構物應設有固定的通道。其通道最好為帶板條的斜坡或階梯,階梯與水平的夾角不超過60°,否則,梯子應裝有堅實的扶手。
5.2.6所有平臺或通道的地板和階梯及臺階的踏面應適合輸送機的工作條件,且應有防滑措施。
5.2.7在輸送機距地面2m高度以下,人員可以進出的區域內,應避免鋒利的突出棱角。否則應加設保護措施。
5.2.8如果設備下方凈空高度小于1.9m,建議采用跨越設備的通道。
5.2.9如果輸送機設備伸進坑內或穿過樓層而出現孔口時,應在孔口處設保護欄桿和腳擋板。
5.2.10如輸送機跨越工作臺或通道上方,應設置適當的防護裝置,防止輸送物料意外掉落。
5.2.11重錘張緊裝置附近必須采取防護措施,防止人員進入重錘下面的空間。
5.2.12防護罩應定位牢固,在移動或更換時不需拆卸其他零部件。
5.2.13所有通道、扶手拉桿、階梯、梯子、護柵等均應在輸送機投入使用以前裝好。
5.2.14在輸送機巷道內禁止燒焊,輸送機機頭、機尾前后10m的巷道支護應用非燃性材料支護。
5.2.15輸送機巷道內應敷設消防水管,機頭、機尾和巷道每50m處應設有消火栓,并配備水龍頭和足夠的滅火器。
5.3使用和維護階段
5.3.1輸送機不應用來完成設計規定以外的任務,也不應在非正常工作條件下使用。
5.3.2用戶應注意保證輸送機有規律地加料,盡量避免超載。尤其不允許用戶在不與設計、制造單位協商的情況下改變裝料點位置或增大其輸送量以及進行其他影響設備性能的改動,以防產生不良后果。
5.3.3嚴禁輸送機乘人。對乘人專門設計的輸送機,應符合有關運人的專用規則。
5.3.4輸送機的所有保護裝置必須齊全,并設專人定期檢查和校驗,保證其工作的可靠性。
5.3.5輸送機及其主要部件應按制造廠說明書的規定進行良好的保養,對運動部件和清掃裝置進行經常性的檢查、調整、維護和清掃,這些作業應在設備靜止并關閉驅動裝置后才能進行。所有裝載點、工作站和通道應保持整潔。
5.3.6輸送機運轉時不允許打開檢查孔。
5.3.7嚴格輸送機專職司機責任制,經常巡回檢查輸送機的運行狀態,如發現異?,F象應立即進行修理或更換。特別是所有起動操作必須由經過考核并持有上崗證的人員執行,其他人員一律不得隨意操作或干擾設備的正常運轉。
5.3.8沿線停車裝置必須讓全部工作人員了解其功能,裝置應操作方便,并定期校驗。
5.3.9輸送機正常停機前,須將輸送機上的物料全部卸完,方可切斷電源。
5.3.10輸送機意外或事故停車再重新起動之前,須預先進行詳細檢查,弄清停車的原因,并排除故障。
5.3.11嚴格禁止人員跨越輸送機設備或從設備下面通過。
5.3.12輸送機在運轉或使用中的檢查和調整作業在裝有防護裝置的情況下進行,在防護裝置不卸掉無法進行所述作業的情況下例外。如果某些防護裝置不得不卸掉,則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嚴格禁止接近有咬合危險的部位。
5.3.13如果拆除防護的部位位于工作區域或過道處,這些區域在設備運轉時必須圍住,防止人員靠近。
5.3.14在修理防護裝置時,必須在輸送機停車,驅動裝置不能起動以后才能進行,重新起動前應裝好防護裝置。如果不得不在無防護裝置的運轉設備上進行維修,必須有一個守護人守護著正在工作的人員,守護人應熟悉在意外的情況下采取何種措施,并應緊靠著一個隨時可以停車的裝置。
篇2:采用帶式輸送機運輸安全規定
——應有防打滑、防跑偏和防縱向撕裂的措施以及能隨時停機的事故開關和事故警鈴;頭部應設置遇物料阻塞能自動停車的裝置;首輪上緣、尾輪及拉緊裝置應有防護裝置;
——帶式輸送機托輥中心軸線距底面的高度,應不小于0.5m;
——帶式輸送機檢修完畢,應用電鈴、電話或警報器與操作室聯系,經雙方檢查確認膠帶上無人,方可啟動;
——帶式輸送機運轉期間,不應進行清掃和維修作業,也不應從膠帶下方通過或乘坐、跨越膠帶;
——應根據帶式輸送機現場的需要,每隔30~100m設置一條人行天橋;應有防滑措施,超過12°時,應設踏步;地下通廊和露天棧橋亦應有防滑措施;
——帶式輸送機的通廊,應設有消防設施;
——帶式輸送機的通廊的安全通道,應具有足夠寬度;封閉式帶式輸送機通廊,應根據物料及揚塵情況設除塵設備,并保證膠帶與除塵設備聯鎖運轉;
——帶式輸送機通廓,應設置完整、可靠的通訊聯系設備和足夠照明
篇3:帶式輸送機安全運行規定
1、采用滾筒驅動帶式輸送機運輸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必須使用阻燃輸送帶。帶式輸送機托輥的非金屬材料零部件和包膠滾筒的膠料,其阻燃性和抗靜電性必須符合有關規定
②巷道內應有充分照明。
③必須裝設驅動滾筒防滑保護、堆煤保護和防跑偏裝置。
④應裝設溫度保護、煙霧保護和自動灑水裝置。
⑤在主要運輸巷道內安設的帶式輸送機還必須裝設:輸送帶張緊力下降保護裝置和防撕裂保護裝置;在機頭和機尾防止人員與驅動滾筒相接觸的防護欄。
⑥液力偶合器嚴禁使用可燃性傳動介質(調速型液力偶合器不受此限)。
⑦帶式輸送機巷道中行人跨越帶式輸送機處應設過橋。
⑧帶式輸送機應加設軟啟動裝置,下運帶式輸送機應加設軟制動裝置。
2、采用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運輸時,必須裝設下列保護裝置,并定期進行檢查和試驗:
(1)過速保護;
(2)過電流和欠電壓保護;
(3)鋼絲繩和輸送帶脫槽保護;
(4)輸送帶局部過載保護;
(5)鋼絲繩張緊車到達終點和張緊重錘落地保護。
在傾斜井巷中,必須裝設彈簧式或重錘式制動閘,制動閘的性能應符合下列要求:制動力矩與設計最大靜拉力差在閘輪上作用力矩之比不得小于2,也不得大于3;在事故斷電或各種保護裝置發生作用時能自動施閘。
3、井巷中采用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或鋼絲繩芯帶式輸送機運送人員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在上、下人員的20m區段內輸送帶至巷道頂部的垂距不得小于1.4m,行駛區段內的垂距不得小于1m。下行帶乘人時,上下輸送帶間的垂距不得小于1m。
②輸送帶的寬度不得小于0.8m,運行速度不得超過1.8m/s。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的輸送帶繩槽至帶邊的寬度不得小于60mm。
③乘坐人員的間距不得小于4m。乘坐人員不得站立或仰臥,應面向行進方向,并嚴禁攜帶笨重物品和超長物品,嚴禁撫摩輸送帶側幫。
④上、下人員的地點應設有平臺和照明。上行帶下行人平臺的長度不得小于5m,寬度不得小于0.8m,并有欄桿。上、下人的區段內不得有支架或懸掛裝置。下人地點應有標志或聲光信號,在距下人區段末端前方2m,必須設有能自動停車的安全裝置。在卸煤口,必須設有防止人員墜入煤倉的設施。
⑤運送人員前,必須卸除輸送帶上的物料。
⑥應裝有在輸送機全長任何地點可由搭乘人員或其他人員操作的緊急停車裝置
⑦鋼絲繩芯帶式輸送機應設斷帶保護設置。